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过程装备基础(朱孝钦 )(第四版)

書城自編碼: 414003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朱孝钦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80149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HK$ 107.8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HK$ 1078.0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售價:HK$ 74.8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售價:HK$ 86.9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售價:HK$ 389.4
索恩丛书·信仰与权力:阿拉伯世界的裂变与重生
《 索恩丛书·信仰与权力:阿拉伯世界的裂变与重生 》

售價:HK$ 141.9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售價:HK$ 164.8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售價:HK$ 74.8

內容簡介:
全书内容分为5篇:绪论简要地介绍过程装备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是过程装备的共性基础知识;第1篇过程装备力学基础,主要介绍过程装备技术中涉及的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工程计算;第2篇工程材料,简明扼要地介绍常用材料的性能、牌号和用途以及钢的热处理等基础知识;第3篇机械设计基础,主要从传递动力的角度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标准规范、设计计算方法及其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组合设计和选用方法;第4篇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主要围绕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新的国家标准,重点讲述如何正确应用标准进行一般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设计和零部件选用,并介绍一般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制造、使用与管理;第5篇过程设备概论,着重介绍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过程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征和选用方法,使读者能进行合理选型或结构设计,并能进一步借助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一般工程计算,以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章后附有相关思考题和习题。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过程工艺类及其相近的非机械专业“过程装备基础”等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錄
0 绪论1
0.1 过程工业 1
0.2 过程装备 2
0.2.1 过程装备的基本概念 2
0.2.2 过程装备的基本要求 2
0.3 过程装备基础的主要内容 3

第1篇 过程装备力学基础
第1章 引 论5
1.1 构件 5
1.2 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5
1.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6
思考题 7
第2章 构件受力分析与平衡理论8
2.1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8
2.1.1 基本概念 8
2.1.2 基本原理 9
2.2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10
2.2.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0
2.2.2 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面力偶理论 11
2.2.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12
2.2.4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14
2.3 约束和约束力 15
2.4 受力分析与约束力的求解 18
思考题 21
习题 21
第3章 杆件的内力分析24
3.1 外力与内力的平衡 内力分量 24
3.2 内力分析与内力图 25
3.2.1 直杆受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内力图 26
3.2.2 圆轴受扭转时的内力图 27
3.2.3 平面弯曲梁的内力图 29
思考题 34
习题 34
第4章 应力与应变36
4.1 正应力与切应力 36
4.2 一点处应力状态的概念 37
4.3 正应变与切应变 39
4.4 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 40
4.4.1 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40
4.4.2 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3
4.5 线弹性材料的物性关系 44
思考题 45
第5章 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46
5.1 概述 46
5.1.1 强度条件 46
5.1.2 刚度条件 46
5.2 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与变形计算 46
5.2.1 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46
5.2.2 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 48
5.3 杆件剪切时的强度计算 50
5.3.1 剪切的概念与实例 50
5.3.2 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51
5.4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53
5.4.1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53
5.4.2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56
5.5 平面弯曲梁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58
5.5.1 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58
5.5.2 平面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64
5.6 直杆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69
5.6.1 弯曲与拉伸 ( 压缩 ) 的组合 69
5.6.2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70
5.7 超静定问题简介 71
5.7.1 超静定问题的概念 71
5.7.2 热应力问题 72
5.7.3 超静定梁 74
思考题 75
习题 76

第2篇 工程材料
第6章 过程装备材料82
6.1 过程装备用金属材料 82
6.1.1 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82
6.1.2 过程装备常用钢材 86
6.1.3 铸铁 90
6.1.4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91
6.2 非金属材料 94
6.2.1 高分子材料 94
6.2.2 陶瓷材料 95
6.2.3 石墨 96
6.2.4 搪瓷材料 96
6.3 复合材料简介 97
思考题 97

第3篇 机械设计基础
第7章 螺纹连接99
7.1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连接件 99
7.1.1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 99
7.1.2 螺纹连接件 100
7.1.3 螺纹连接件的常用材料和力学性能等级 102
7.2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102
7.2.1 螺纹连接的预紧 102
7.2.2 螺纹连接的防松 102
7.3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104
7.3.1 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配不均的现象 104
7.3.2 减小螺栓的应力幅 104
7.3.3 减小应力集中 105
7.3.4 避免附加弯曲应力 106
7.3.5 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 106
思考题 106
第8章 常用机械传动107
8.1 带传动 107
8.1.1 带传动概述 107
8.1.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108
8.1.3 V 带传动及其选用计算 110
8.2 链传动简介 121
8.2.1 链传动的组成 121
8.2.2 链传动的类型 121
8.2.3 链传动的特点与应用 121
8.3 齿轮传动 122
8.3.1 齿轮传动概述 122
8.3.2 齿轮啮合的基本定律与渐开线齿廓 122
8.3.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基本尺寸 125
8.3.4 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 127
8.3.5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29
8.3.6 齿轮传动的失效模式和齿轮材料 131
8.4 蜗杆传动简介 133
8.4.1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134
8.4.2 蜗杆传动的分类 134
8.4.3 蜗杆传动的失效模式与材料选择 134
思考题 135
习题 136
第9章 轴与轴承137
9.1 轴 137
9.1.1 轴的分类 137
9.1.2 轴常用的材料 137
9.1.3 轴径的初步计算 139
9.1.4 轴的结构设计 140
9.2 轴的连接 142
9.2.1 联轴器 142
9.2.2 离合器 145
9.3 轴承 146
9.3.1 滑动轴承 147
9.3.2 滚动轴承 152
思考题 157
习题 158
第10章 轮系及减速器159
10.1 轮系的分类及功用 159
10.1.1 轮系的分类 159
10.1.2 轮系的功用 159
10.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60
10.3 减速器 162
10.3.1 减速器的主要型式及应用特点 162
10.3.2 减速器的组成、 结构和润滑 163
10.3.3 标准减速器 164
思考题 166
习题 166

第4篇 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第11章 压力容器设计169
11.1 概述 169
11.1.1 压力容器设计内容及有关规范 169
11.1.2 压力容器的总体结构及其设计特点 169
11.1.3 压力容器的分类 170
11.1.4 压力容器的设计载荷条件 171
11.1.5 压力容器的失效模式与设计准则 171
11.1.6 压力容器零部件标准的两个最基本参数——公称直径( 尺寸 ) 与公称压力 172
11.2 内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 174
11.2.1 概述 174
11.2.2 回转薄壁壳体的几何特性 175
11.2.3 回转薄壁壳体的无力矩理论 176
11.2.4 特殊回转薄壳中的薄膜应力 179
11.2.5 回转薄壁壳体中的边缘应力 181
11.3 内压薄壁容器的设计 183
11.3.1 压力容器的结构 183
11.3.2 内压薄壁容器的设计 185
11.4 外压薄壁容器设计基础 191
11.4.1 概述 191
11.4.2 外压圆筒的稳定性计算 192
11.5 外压容器的设计 194
11.5.1 外压圆筒设计 194
11.5.2 外压球壳设计 199
11.5.3 外压封头设计 200
11.6 压力容器零部件的选用与设计 201
11.6.1 法兰密封结构 201
11.6.2 容器支座 210
11.6.3 容器开孔补强 215
11.7 耐压试验与泄漏试验 220
11.7.1 耐压试验 220
11.7.2 泄漏试验 221
思考题 222
习题 223
第12章 压力容器的制造、使用与管理226
12.1 概述 226
12.1.1 国内压力容器管理方面的主要法规和条例 226
12.1.2 压力容器的类别划分 227
12.1.3 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 229
12.2 压力容器的制造管理 230
12.3 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 231
12.3.1 使用单位的主要基础工作 231
12.3.2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232
思考题 233
第13章 压力管道234
13.1 概述 234
13.1.1 压力管道定义 234
13.1.2 压力管道的分类 234
13.1.3 压力管道的级别及其范围划分 235
13.1.4 压力管道的基本组成 236
13.2 管道元件及其选择 236
13.2.1 管子及其选择 236
13.2.2 管件及其选择 238
13.2.3 阀门 241
13.3 管道支吊架及其选用 244
13.3.1 管道支吊架的分类 244
13.3.2 常用管道支吊架的结构特征及其应用 244
13.3.3 管道支吊架的选用 245
13.4 压力管道设计概论 246
13.4.1 压力管道的设计程序和主要内容 246
13.4.2 压力管道设计的一般原则 246
13.4.3 压力管道的结构设计 247
13.5 压力管道的制造、安装与使用管理简介 248
13.5.1 压力管道的制造管理 248
13.5.2 压力管道的安装管理 248
13.5.3 压力管道的使用管理 248
思考题 249

第5篇 过程设备概论
第14章 传热与传质设备252
14.1 换热设备 252
14.1.1 概述 252
14.1.2 管壳式热交换器 254
14.1.3 换热设备技术进展概述 260
14.2 塔设备 261
14.2.1 概述 261
14.2.2 塔设备的总体结构 263
14.2.3 塔设备的主要机械特征 264
14.2.4 塔设备设计简介 265
14.2.5 塔设备的技术进展概述 266
思考题 266
第15章 化学过程设备268
15.1 概述 268
15.1.1 化学过程设备的应用及其特性 268
15.1.2 化学过程设备的类型 268
15.2 釜式反应设备 269
15.2.1 釜式反应设备的总体结构与机械特征 269
15.2.2 釜式反应设备的设计简介 270
15.2.3 釜体的结构与设计 270
15.2.4 传热装置 271
15.2.5 搅拌装置 272
15.2.6 传动装置 273
15.2.7 密封装置 273
思考题 275
第16章 机械过程设备276
16.1 物料输送设备 276
16.1.1 液体输送设备 276
16.1.2 气体输送设备 277
16.1.3 固体物料输送设备 279
16.2 机械分离设备 280
16.2.1 固液分离设备 280
16.2.2 气固分离设备 282
16.3 粉体加工设备 283
16.3.1 粉体粉碎过程设备 283
16.3.2 粉体分级设备 285
思考题 287

附录288
附录 1 型钢尺寸规格表 288
附录 2 钢板许用应力 291
附录 3 钢管许用应力 293
参考文献294
內容試閱
前言
本书第2版2012年8月荣获“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基于本书第2版的教改研究2013年3月荣获“第二届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基于本书第3版的教改研究2023年3月荣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版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同时也是昆明理工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专业建设的成果之一。
随着过程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出现了一些与过程装备相关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结构,相应的技术标准近几年来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本书第3版进行修订。考虑到本书前3版的使用范围较广,修订过程中仍遵循了保持编排结构和体系相对稳定、反映过程装备设计和制造的新成果、展现学科发展前沿的原则。
本书与第3版相比,主要变化为:结合新的国内外标准,修订了第3版中与现行标准不一致的内容;对第3版表述不够确切的内容、思考题和习题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每篇开篇增加学习意义和学习目标,明确了知识重难点;每章增设二维码,以新形态素材形式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
本书由朱孝钦教授主编,梁海峰、张昱、张宇、刘曦、徐青山、姜国平、徐丹、付双成、孙雪剑为副主编,李斌教授主审。朱孝钦教授主持修订和统稿工作,参加修订工作的有:孙雪剑、陈涛、陈飞(绪论、第9章和第10章),梁海峰、姜国平、高凤凤、樊盼盼、勒菲、王国荣(第1章和第5章),付双成、柳林(第2章),徐丹、杨双全、陈烨(第3章和第4章),刘曦、张朱武(第6章和第14章),张昱、汪艳萍、武飞(第7章和第8章),朱孝钦、徐青山、蔡洪涛(第11 章),朱孝钦、常静华、别玉(第12 章),张宇(第13章),朱孝钦、祁建磊(第15章),朱孝钦、李仲明(第16章),姜国平、勒菲、王国荣(附录),朱孝钦(附图)。
借此机会,向对本书提出过建设性修改意见的胡明辅教授、李鸣教授、谭志洪教授、高光藩教授、刘俊明副教授等,以及参加过本书第3版修订工作的宋鹏云教授、路智敏教授、林整副教授、何峥副教授、郭晓霞副教授、戚冬红副教授、栗志副教授、王庆均讲师、候亭波讲师等,表示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虽经努力,修改后的教材恐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11月


第1版前言
本书根据过程工艺类专业对学习过程装备的基本要求,总结昆明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和江苏工业学院五所院校长期教学经验,在参考国内其他高校编写的同类教材基础上,结合过程装备技术的最新发展,探索加强基础、联系实际和强化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精心编写而成。
本书编写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注重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在不破坏基本理论的系统性、严肃性的前提下,着重其实用性;二是力求更全面地介绍过程装备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注重介绍有关的标准、规范且以当前最新版的标准、规范为依据,以适应工程实际的需要;四是注意汲取国外同类教材一些好的编写方法。此外,鉴于过程装备涉及面广,我们编写的原则是面广而精,努力做到集理论、设计、资料于一体,使读者通俗易学且便于实际应用。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选择讲授其中部分内容。除了作为教材之外,本书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由朱孝钦主编,刘俊明、白竞平、李鸣、高光藩、宋鹏云为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宋鹏云(绪论、第10章~第12章),刘俊明、高光藩(第1章~第5章),杨玉芬(第6章),张昱(第7章),白竞平、路智敏(第8章、第9章),朱孝钦(第13章、第14章、第19章、附录),谭志洪、李鸣(第15章、第16章),李淑兰、杨培洵(第17章),戚冬红(第18章)。
全书由胡明辅教授主审。在编写过程中,杨明、邓荣群、刘辉等同志对本书例题、习题及插图做了大量工作,内蒙古工业大学张东利教授生前对本书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特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5月


第2版前言
本书自2006年8月出版以来,在国内多所高等工科院校得到使用,受到了使用院校师生的好评。然而,随着过程装备技术的发展,相应的技术标准近几年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有必要对本书第1版进行修订。考虑到本书的使用范围较广,本次修订基本保持了第1版教材编排结构和体系。只是对教材内容及其安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强调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突出了各篇(章)内容的相对独立和完整,从而便于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学时情况选择教学内容。
本书由朱孝钦和刘俊明主编,路智敏、谭志洪、林整、王庆均、何峥、姜国平、宋鹏云为副主编,胡明辅教授主审。朱孝钦教授和刘俊明副教授主持修订和统稿工作,参加修订工作的有:宋鹏云(绪论、第12章和第13章),刘俊明、姜国平、吕硕(第1章和第5章),郭晓霞(第2章),何峥、董永刚、杨双全(第3章和第4章),王庆均、蔡洪涛(第6章和第7章),林整、刘曦(第8章和第17章),张昱、路智敏(第9章),路智敏(第10章和第11章),朱孝钦(第14章和第19章),朱孝钦、别玉、常静华(第15章),谭志洪、张宇(第16章),戚冬红、朱孝钦(第18章),姜国平、吕硕(附录)。
使用过本书第1版的教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本书的修订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谨此致谢。借此机会,还向参加过本书第1版编写工作的李鸣教授、李淑兰教授、白竞平副教授、高光藩副教授、杨培洵副教授和杨玉芬副教授等深表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修改后的教材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4月


第3版前言
本书第2版2012年8月荣获“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基于本书第2版的教改研究2013年3月荣获“第二届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与此同时,本书第2版也在国内更多的高等工科院校得到使用。
自2011年本书第2版出版以来,随着过程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出现了一些与过程装备相关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结构,相应的技术标准近几年来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本书第2版进行修订。考虑到本书前两版的使用范围较广,修订过程中仍遵循了保持编排结构和体系相对稳定、着重强调教学内容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本书由朱孝钦教授主持修订和统稿工作,参加修订工作的有:宋鹏云(绪论、第9章和第10章),梁海峰、姜国平、候亭波(第1章、第5章),郭晓霞(第2章),何峥、杨双全、陈烨(第3章、第4章),林整、刘曦(第6章、第14章),张昱、路智敏(第7章),路智敏(第8章),朱孝钦、王庆均、蔡洪涛(第11章),朱孝钦、别玉、常静华(第12章),张宇(第13章),戚冬红、朱孝钦(第15章),朱孝钦(第16章),姜国平、候亭波(附录),朱孝钦、栗志(附图)。
使用过本书第2版的教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本书的修订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谨此致谢。借此机会,还向参加过本书第2版修订工作的刘俊明副教授、谭志洪教授、吕硕教授、董永刚讲师等深表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虽经努力,修改后的教材恐仍有不妥及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0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