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118.8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49.5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437.8
 
  《 
			中国史前玉器
			》
 售價:HK$ 
			96.8
 
  《 
			最后的使团:1795年荷兰访华使团及被遗忘的中西相遇史
			》
 售價:HK$ 
			96.8
 
  《 
			源远流长:英格兰银行史(1694-2013)
			》
 售價:HK$ 
			184.8
 
  《 
			第一性原理穿透思维定势
			》
 售價:HK$ 
			85.8
 
 
 | 
         
          | 內容簡介: |   
          | 《聂鲁达自传》由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自传性回忆录《我坦言我曾这样活过》和诗体回忆录《黑岛回忆》组成。选本《我坦言我曾这样活过》是诗人的纯自传作品,不用编排就是一本完整的读物,为了使选题更具特色,本自传在编排上还首次在国内翻译了作者的诗体回忆录《黑岛回忆》,共同合集为《聂鲁达自传》,以便使这本自传更为全面和丰富。这本自传是了解聂鲁达所思所想的重要读物,对文学和诗歌爱好者而言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  
         
          | 關於作者: |   
          |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945年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并于同年加入了智利共产党,1950年获得加强国际和平奖。1971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聂鲁达是智利共产党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为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  
         
          | 內容試閱: |   
          | 聂鲁达年表 从乡村男孩到浪迹城市(1904—1927)
 1904 年 7 月 12 日,出生于智利帕拉尔,本名内夫塔利·里 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
 同年 8 月,生母罗莎·巴索阿尔托因肺结核去世。
 1910 年 聂鲁达在特木科入学。对于 6 岁的他而言,学校是 一个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笼罩着神 秘色彩。
 1914 年 年仅 10 岁的聂鲁达写下了他的第一首诗。这首诗 虽然当时并未引起太大关注,却展示了他非凡的文 学才华。
 1917 年 在《明日》杂志上第一次发表文章。
 1920 年 在特木科结识校长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945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该奖 的诗人。因为父亲反对其进行文学创作,这个男孩 便开始使用一个从杂志上看到的捷克诗人名字—— 聂鲁达,作为笔名发表文章。
 1921 年 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读大学,凭借诗歌《节日之歌》 获得智利学生联合会主办的诗歌比赛一等奖。
 1923 年 第一部诗集《黄昏》出版。
 1924 年 代表作《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出版。
 1925 年 《伟人的尝试》出版。
 1926 年 《居民及其希望》《指环》出版。
 世界之路(1927—1943)
 1927 年 任驻缅甸仰光领事。
 1928 年 任驻锡兰(斯里兰卡)科伦坡领事。
 1930 年 任驻爪哇巴达维亚领事。与第一任妻子荷兰裔爪哇 女子玛丽娅·安东涅塔·哈格纳尔结婚。
 1931 年 任驻新加坡领事。
 1932 年 返回智利。
 1933 年 任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领事,并结识费德里 科·加西亚·洛尔迦——20 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 诗人,他把诗同西班牙民间歌谣创造性地结合起来, 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诗体。《热情的投掷手》《大地 上的居所(第一卷)》出版。
 1934 年 任驻西班牙巴塞罗那领事。结识黛丽娅·德尔·卡 莉尔。
 1935 年 任驻西班牙马德里领事。主编诗刊杂志《绿马》。《大地上的居所(第二卷)》出版。
 1936 年 西班牙内战爆发,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遇害。 聂鲁达被免去马德里领事职务。同年与玛丽娅·安 东涅塔·哈格纳尔分手,与黛丽娅同居。322 1937 年 返回智利。《西班牙在心中》出版。
 1938 年 父亲何塞·德尔卡门·雷耶斯去世。
 1939 年 任驻法国巴黎领事,负责西班牙难民迁移事务,安 排“温尼伯号”运送部分西班牙流亡者抵达智利。
 1940 年 任驻墨西哥总领事。
 1943 年 与第二任妻子黛丽娅·德尔·卡莉尔结婚。领事生 涯结束。归国途中拜访秘鲁境内古印加帝国遗迹马 丘比丘。
 回国—流亡—归国(1943—1973)
 1945 年 被选为国会议员,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加入智利 共产党。
 1946 年 结识玛蒂尔德·乌鲁蒂娅。
 1947 年 《大地上的居所(第三卷)》出版。
 1948 年 在参议院发表演说《我控诉》。被智利最高法院剥 夺参议员权利,遭全国通缉。
 为了捍卫聂鲁达,著名画家毕加索发表了有生以来 第一次演讲,主题关于聂鲁达的诗歌、所遭受的迫 害以及他的逃亡。
 1949 年 翻越安第斯山,逃出智利,开始海外流亡。
 1950 年 《漫歌》出版。获得加强国际和平奖。
 1951 年 到访中国,授予宋庆龄列宁和平奖。
 1952 年 流亡结束,返回智利。
 1953 年 主编情诗全集《全部的爱》出版。323 1954 年 《葡萄和风》《元素颂》出版。将藏书与藏品赠予智 利大学。
 1955 年 与黛丽娅分手,同玛蒂尔德·乌鲁蒂娅搬进“查斯 寇纳”。
 1956 年 《元素颂新集》出版。
 1957 年 《颂歌第三集》出版。
 1958 年 《放纵》出版。
 1959 年 《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出版。
 1961 年 《丰功伟绩颂歌》出版《智利之石》《典礼之歌》 出版。
 1964 年 《黑岛回忆》出版。
 1965 年 被授予牛津大学哲学与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1966 年 前往美国纽约参加国际笔会。与第三任妻子玛蒂 尔德·乌鲁蒂娅结婚。《一动不动的旅行者》《鸟 的艺术》《沙上的房子》出版。
 1967 年 《船歌》出版。
 1968 年 《白日的手》出版。
 1969 年 《世界末日》出版。被授予智利天主教大学荣誉博 士学位。被提名为智利总统候选人。
 1970 年 《天上的石头》《燃烧的剑》出版。
 1971 年 任驻法国大使。
 10 月 21 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3 年 聂鲁达去世,享年 69 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