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327.8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306.7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85.8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55.0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本书可作为教材或者参考书,为高校环境类相关专业学生和从事环境类工作的在职人员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适用专业包括: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环保设备工程,环境监测等环境类相关专业。 |  
         
          | 內容簡介: |   
          | 《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我国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系统地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分章节阐述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土壤等的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以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格式和要求也进行了概述,并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分析。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及建筑类等相关专业通识教材,并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参考。 |  
         
          | 目錄: |   
          | 第1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1.1环境和环境影响概述1
 1.1.1环境的定义1
 1.1.2环境影响的定义及分类方法1
 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
 1.2.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
 1.2.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3
 1.2.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3
 1.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4
 1.4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5
 第2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6
 2.1.1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结构6
 2.1.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之间的关系7
 2.1.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效力8
 2.2生态环境标准体系8
 2.2.1生态环境标准的概念8
 2.2.2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8
 2.2.3生态环境标准的执行原则10
 2.2.4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11
 第3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3.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3
 3.1.1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13
 3.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5
 3.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6
 3.2.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方法16
 3.2.2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8
 3.2.3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方法20
 3.3报告编制纲要21
 3.3.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基本要求21
 3.3.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22
 第4章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4.1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概述26
 4.1.1背景及意义26
 4.1.2发展历程27
 4.2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28
 4.2.1技术路线28
 4.2.2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28
 4.2.3环境质量底线29
 4.2.4资源利用上线33
 4.2.5环境管控单元34
 4.2.6生态环境准入清单36
 4.3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37
 4.3.1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环评应用要求37
 4.3.2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案例37
 第5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5.1工程分析概述38
 5.1.1工程分析的作用38
 5.1.2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39
 5.1.3工程分析的方法40
 5.2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42
 5.2.1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42
 5.2.2工程分析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设计的关系49
 5.2.3工程分析的阶段49
 5.2.4工程分析的结论、措施与建议49
 5.3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50
 5.3.1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50
 5.3.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要点51
 5.4工程分析案例54
 第6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1大气环境基础知识56
 6.1.1大气与环境空气56
 6.1.2大气污染56
 6.1.3大气污染物57
 6.1.4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方式59
 6.1.5源强计算61
 6.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61
 6.2.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61
 6.2.2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62
 6.2.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62
 6.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63
 6.3.1评价基准年筛选63
 6.3.2确定评价标准63
 6.3.3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调查65
 6.3.4评价工作等级判定65
 6.3.5评价范围确定67
 6.3.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67
 6.3.7区域气象资料调查70
 6.3.8地形数据调查71
 6.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2
 6.4.1评价因子筛选72
 6.4.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73
 6.4.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步骤75
 6.5防护距离的计算77
 6.5.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77
 6.5.2卫生防护距离78
 6.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9
 第7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7.1地表水环境基础知识80
 7.1.1水体与水体污染80
 7.1.2水体污染物类型及危害82
 7.1.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84
 7.1.4河流水质模型中参数的选择86
 7.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92
 7.2.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92
 7.2.2评价等级划分92
 7.2.3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期95
 7.2.4水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96
 7.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97
 7.3.1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97
 7.3.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98
 7.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0
 7.4.1预测因子与预测范围100
 7.4.2预测点位与预测时期100
 7.4.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04
 7.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06
 第8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8.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07
 8.1.1评价基本任务107
 8.1.2工作程序107
 8.1.3术语与定义108
 8.1.4评价标准108
 8.2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109
 8.2.1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109
 8.2.2地下水的赋存111
 8.2.3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14
 8.2.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115
 8.2.5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17
 8.2.6地下水污染119
 8.3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20
 8.3.1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120
 8.3.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120
 8.3.3调查评价范围121
 8.3.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122
 8.4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23
 8.4.1调查与评价原则123
 8.4.2水文地质条件调查123
 8.4.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124
 8.4.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124
 8.4.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126
 8.4.6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127
 8.4.7包气带环境现状分析127
 8.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7
 8.5.1预测原则127
 8.5.2预测范围127
 8.5.3预测时段127
 8.5.4情景设置128
 8.5.5预测因子128
 8.5.6预测源强128
 8.5.7预测方法128
 8.5.8预测模型概化129
 8.5.9预测内容130
 8.5.10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流程130
 8.6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131
 8.6.1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基本要求131
 8.6.2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131
 8.6.3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管理132
 8.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32
 第9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9.1声环境基础知识133
 9.1.1声的概念133
 9.1.2声的物理量133
 9.1.3环境噪声134
 9.1.4环境噪声污染及其特征135
 9.1.5环境噪声评价量及使用135
 9.2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39
 9.2.1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139
 9.2.2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与评价标准139
 9.2.3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139
 9.2.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139
 9.2.5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40
 9.3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40
 9.3.1声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140
 9.3.2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41
 9.3.3声环境现状评价142
 9.4声环境影响预测142
 9.4.1预测的基础资料142
 9.4.2户外声波传播衰减预测模型143
 9.4.3典型行业噪声预测模型148
 9.5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噪声防治对策150
 9.5.1预测和评价内容及要求150
 9.5.2噪声防治途径151
 9.5.3典型项目噪声防治措施151
 9.6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52
 第10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0.1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153
 10.1.1固体废物的定义153
 10.1.2固体废物的分类153
 10.1.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154
 10.2固体废物管理原则、制度和污染控制措施155
 10.2.1固体废物管理原则155
 10.2.2固体废物管理制度156
 10.2.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措施157
 10.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58
 10.3.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158
 10.3.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特点158
 10.3.3一般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58
 10.3.4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160
 10.3.5垃圾焚烧厂环境影响评价162
 10.3.6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环境影响评价162
 10.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63
 第11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164
 11.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念164
 11.1.2生态影响评价中的有关术语165
 11.1.3生态影响特点166
 11.1.4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67
 11.1.5生态影响评价工程分析167
 11.1.6生态影响评价等级170
 11.1.7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和期限170
 11.1.8生态影响的判断依据171
 11.1.9生态影响识别172
 11.1.10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筛选173
 11.2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175
 11.2.1生态参数来源175
 11.2.2生态现状调查要求175
 11.2.3生态现状调查内容176
 11.2.4生态现状调查方法及结果统计176
 11.2.5生态现状评价内容及要求178
 11.3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179
 11.3.1总体要求179
 11.3.2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及要求179
 11.3.3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180
 11.3.4生态影响评价结论187
 11.3.5生态影响评价自查表187
 11.4生态影响评价图件规范与要求187
 11.4.1数据来源与要求187
 11.4.2制图与成图精度要求188
 11.4.3图件编制规范要求188
 11.5生态保护对策措施188
 11.5.1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188
 11.5.2生态保护措施189
 11.5.3生态影响的补偿与建设190
 11.5.4替代方案190
 11.5.5生态监测和环境管理190
 11.6生态影响评价案例191
 第12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2.1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192
 12.1.1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192
 12.1.2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193
 12.1.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94
 12.2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95
 12.2.1土壤环境影响类型195
 12.2.2土壤环境影响途径196
 12.2.3影响源和影响因子196
 12.2.4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197
 12.2.5土壤环境理化特性及利用状况调查198
 12.2.6土壤环境影响源调查199
 12.2.7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199
 12.3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3
 12.3.1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方法203
 12.3.2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的广度和程度206
 12.3.3预测评价结论207
 12.3.4保护措施与对策207
 12.4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案例208
 第13章环境风险评价
 13.1环境风险评价概述209
 13.1.1起源与发展209
 13.1.2基本概念210
 13.1.3环境风险系统构成210
 13.1.4与相关评价的关系213
 13.1.5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流程214
 13.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214
 13.2.1风险调查214
 13.2.2环境风险潜势初判215
 13.2.3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216
 13.2.4风险识别216
 13.2.5风险事故情形分析217
 13.2.6风险预测219
 13.2.7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222
 13.3环境风险管理224
 13.3.1环境风险管理基本要求224
 13.3.2环境风险管理目标225
 13.3.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225
 13.3.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226
 13.4环境风险评价结论与建议226
 13.4.1项目危险因素226
 13.4.2环境敏感性及事故环境影响226
 13.4.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226
 13.4.4评价结论与建议226
 13.5环境风险评价案例226
 第14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4.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27
 14.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念227
 14.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原则227
 14.1.3规划环评的重点任务228
 14.1.4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区域环评的关系228
 14.1.5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型230
 14.1.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230
 14.1.7规划环评工作流程232
 14.2规划分析232
 14.2.1规划分析内容232
 14.2.2规划分析常用方法232
 14.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33
 14.3.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233
 14.3.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234
 14.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34
 14.4.1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内容234
 14.4.2识别环境影响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235
 1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36
 14.5.1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236
 14.5.2累积影响分析237
 14.6环境影响跟踪评价239
 14.6.1跟踪评价的目的239
 14.6.2跟踪评价的对象及开展时间239
 14.6.3跟踪评价的主体240
 14.6.4跟踪评价的内容240
 14.6.5跟踪评价的要点和方法240
 第15章其他
 15.1污染源调查242
 15.1.1污染源调查概述242
 15.1.2污染源调查内容242
 15.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44
 15.2.1环境影响的筛选245
 15.2.2环境影响的量化245
 15.2.3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246
 15.2.4将环境影响货币化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246
 15.3电磁环境影响评价246
 15.3.1电磁辐射分类246
 15.3.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47
 15.3.3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248
 15.3.4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48
 15.3.5电磁环境保护目标249
 15.3.6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249
 15.3.7电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49
 15.3.8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50
 15.4碳排放分析251
 15.4.1背景资料251
 15.4.2相关规范文件251
 15.4.3碳排放评价内容251
 15.5环境影响后评价254
 15.5.1编制目的及范围254
 15.5.2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254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科学引导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通过技术方法预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产业合理布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制定环境保护对策、进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从20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提出,到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对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编者多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经验,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和为国家培养环境影响评价事业优质人才的目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技术导则编写了此书。
 全书共分为15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并对碳排放分析、环境影响后评价作了阐述。全书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紧扣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引入实际案例,便于读者深刻领会和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义、技术方法。全书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注重内容先进性和时效性。
 本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曹国良、韩芸任主编,各章节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曹国良(第1章、第6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吕永涛和孙婷(第2章、第9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韩蕾(第3章),陕西省环境调查评估中心王青、郑娟、曹巍和史谊飞(第4章、第14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舒麒麟(第5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韩芸(第7章),长安大学王玮(第8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宝(第10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会霞(第11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吴蔓莉(第12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恒坤(第13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全(第15章)。全书由曹国良、韩芸统稿。
 本书得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材资助项目、陕西省环境调查评估中心资金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编写水平,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惠予指正。
 编者
 2025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