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

書城自編碼: 413975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克劳斯·黑尔德 著,靳希平 孙周兴 张灯 柯小刚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221188892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售價:HK$ 74.8
情绪治愈手册
《 情绪治愈手册 》

售價:HK$ 75.9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售價:HK$ 195.8
执念(“执念”从不改变你的命运,只是让你发现命运)
《 执念(“执念”从不改变你的命运,只是让你发现命运) 》

售價:HK$ 64.9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HK$ 74.8
中国统计学史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投资你自己
《 投资你自己 》

售價:HK$ 120.9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HK$ 83.6

編輯推薦:
现象学方法的典范应用:黑尔德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为基础,深入剖析时间经验的本质,为读者提供了一套清晰的现象学分析框架,适合哲学研究者与现象学爱好者深入研读。跨文化哲学视野:书中不仅涵盖欧洲哲学传统(从古希腊到现代),还隐含对东亚、伊斯兰文化时间观的比较,为跨文化时间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现实关怀与理论深度结合:黑尔德将抽象的时间理论落地于家庭、婚姻、代际关系等具体生活领域,揭示了时间经验如何塑造社会结构与人类自由,兼具哲学思辨与生活智慧。
內容簡介:
聚焦于时间经验的哲学分析。全书以现象学方法为核心,结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时间理论,探讨了时间与永恒、世代生成性、希望现象学等核心议题。黑尔德通过梳理西方哲学史中的时间观念,揭示了时间经验的多重维度,并提出了独创性的“世代生成时间”理论,强调时间不仅是个人生命的绵延,更是代际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
關於作者:
克劳斯·黑尔德:德国著名现象学家,师从胡塞尔助手兰德格雷伯,长期致力于现象学研究和传播。作为20世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他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尤其专注于时间性、生活世界和跨文化哲学研究。其代表作《活生生的当下》(1966)开创性地探讨了时间意识问题,《世界现象学》(2002)则系统阐述了现象学的当代意义。黑尔德曾任德国乌珀塔尔大学教授,积极推动现象学在亚洲的传播,对中国现象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善于将深奥的哲学理论与具体生活经验结合,以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著称,在时间现象学、政治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研究领域均作出原创性贡献。
目錄
第一讲 作为数字的时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时间观念/001
(张灯译)
第二讲 关于时间和永恒的古代形而上学/032
(靳希平译)
第三讲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本己时间/055
(靳希平译)
第四讲 判断力的长处与弱点/078
(柯小刚译)
第五讲 希望现象学/099
(张灯译)
第六讲 世代生成的时间经验/119
(靳希平 孙周兴 译)
內容試閱
在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有关哲学和科学的最早的古代文献中,就已经直接提到了时间——chronos,那就是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00年)的名言。这个句子中涉及的是有规律的秩序,它统治着“生成变化”,统治着世界事件的发生。在这里,时间扮演着法官的角色,它维护着这个秩序的遵守(Einhal tung)。两百年后,时间与秩序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又一次出现在柏拉图的晚期对话《蒂迈欧篇》中,那里包含着对时间的第一个哲学定义。在这个定义中,时间被规定为“永恒的映像”(Abbild)。自此之后,从古代到中世纪,时间与永恒的两极对立,就构成了至少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人讨论时间问题的主旋律。
要使人们注意到时间,注意到时间的存在,并不需要哲学。但“永恒”(Ewigkeit)的情况则不同。要描述时间,柏拉图可以使用古希腊日常语言中用来指称时间的名词chrónos,但希腊语中的aión,即被我们译为永恒的“aión”的情况则相反。尽管在哲学出现之前,aión已经出现在希腊语中,但是,那个自柏拉图之后我们所理解的“永恒”的含义,并没有在希腊语的日常使用中出现过。在古希腊语中,本来没有“永恒”这个词,“永恒”是柏拉图借用aión这个词来表达他自己的思想。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古希腊人并未碰到或想到过这类思想。所以“永恒”这种东西,原本古希腊语中是没有的。第一次把永恒这一思想引入到哲学中的是柏拉图。
由于永恒这一思想原本就不是源于哲学之外的生活,不是源于古希腊人生活中的语言,所以,当西方人的生活中有两千年之久的“关于永恒”的思想失去其重要意义之后,“关于永恒”的思想便有可能丧失其生命力;而这,当然和19世纪以来西方大众当中基督教信仰的影响日益减退有直接关系。因为恰恰是基督教,关于永恒的思想在西方传统中保持着生命力。如果我们想重新开始,并且大胆放手思考时间问题,就应该首先回头对这一传统作一番批判性思考并且在哲学上提出问题,即为什么对柏拉图来说,把永恒引人哲学是有意义的。毫无疑问,他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时间,因为他在《蒂迈欧篇》中把时间解释为永恒的图像。
如果我们从这个对时间的第一个解读开始,我们马上会注意到柏拉图把这个作为永恒的图像的时间叫作“运动着的”(Bewegung)。运动,kinesis,在希腊语中不仅指称位置的改变,而且还指事物发生的所有方式。只要是发生了的事物,它就不会凝固不变,不会停在静止之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是运动着的。很显然,时间与运动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时间的方式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辨出时间的?我们看手表。在传统的手表上,手表总是有指针,指针总是运动的。近几十年来,数码钟表的技术早已成熟,已经能批量生产。钟表工业的人们曾一度相信,在西方,带显示器的数码钟表将会完全取代带指针的钟表,钟表时间完全可以通过数字来显示。今天,当然有大量的数码钟表,但很多戴手表的人并没有用数码表取代指针表。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想从这个机械装置上,从运动着的指针上读出时间。从只显示数字的数码表上读出时间,总给人一种不太自然的感觉,因为时间属于运动。
即使时间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但是我们仍然不清楚,这种关联是什么类型的。亚里士多德,这位柏拉图的最伟大的学生,在《物理学》第四卷提出了下述看法:时间本身是不运动的,只有同运动联系在一起,才会出现时间。这是因为,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读出时间的数。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说时间本身是某种运动着的东西是十分荒谬的。因为数是某种不运动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才在时间的定义中说:时间只存在于(an)某种运动之中,比如存在于钟表指针的运动之中。
这个断言的基础是:运动是分阶段的。比如我前几天乘坐的一架从德国飞往中国的飞机,它在空中进行了位置移动,经过一系列阶段——这些阶段是由国家或者城市标识出来的——我可以在飞机上向下依次看到这些国家和城市。这些阶段是可以计数的,当飞机经过波兰的时候,波兰是我们飞经的第三个国家。我的钟表指针以类似的方式运动着,向我报着时间:在过多少分钟之后,我们的讲座要休息一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按照运动阶段的先后去计数时间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我们经历时间的方式。因此,亚里士多德在时间的定义中说,时间是“运动的数”。
在这个定义中,在时间被规定为“数”(arithmós)的时候,这里所讲的“数”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思想性的单位,即不是我们用来数数的单位,比如“4”和“5”;而是指在某东西上被计数出来的东西,是某种东西的量,比如“四阶楼梯”“五大洲”等。就像在楼梯上,我们可以数出台阶的数目一样,在这个意义上,时间是“在”(an)运动阶段连续系列上,可以计量出来的运动的量。在某种运动上,计量它的阶段时,数出来的数,这个数是阶段的数目,这个数也就是时间。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著名的时间定义,在后来的西方哲学思想中成了不言自明的东西,以至于在解释古希腊人对时间的哲学理解时几乎没有人提及。在时间与运动的关系方面,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完全不同。
在《蒂迈欧篇》中,关于时间与运动的关系上,柏拉图的看法比亚里士多德在本质上更加彻底。柏拉图认为,时间本身就是某种运动着的东西,是一种发生进程(Gaschehen),是生成进程。柏拉图对这一思想的论证,与该对话中讲述的一个哲学神话联系在一起。这个神话讲的是创造世界,创造kósmos(秩序,良序)的故事:我们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由一个富有神力的“创世工匠”(Demiurgen)创造的。建筑师或者制造某种东西的工匠总是需要某种图纸,以便在建造或者制造的过程中按图行事。像工匠一样,创世工匠在创世时也需要一个建筑图样(paradeigmata),这个图样就是理念,也就是柏拉图中期对话中常常讲的那个理念。对创世工匠这位“神”(Baumeister-Gott,建筑师-神)来说,这个理念就是世界的样板、原图和模型,同时也意味着,世界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理念的图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