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官箴
》
售價:HK$
120.0

《
纽约四百年:为冒险而生的移民之城
》
售價:HK$
115.6

《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售價:HK$
198.2

《
高句丽渤海研究论集
》
售價:HK$
151.0

《
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理论(第二版)
》
售價:HK$
219.5

《
权利之辩:哲学探赜
》
售價:HK$
94.4

《
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27.4

《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售價:HK$
81.4
|
編輯推薦: |
《包装印刷油墨制备与表征》可作为高等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包装、印刷、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
內容簡介: |
《包装印刷油墨制备与表征》以目前的主要印刷工艺(凸版、平版、凹版与孔版印刷)中应用的油墨为主,介绍了油墨的组分、配方设计、制造工艺及印刷效果等内容。本书内容包括:油墨概述;颜料在油墨中的作用、组成及印刷性能需求;连结料在油墨中的作用、组成,主要的连结料树脂种类与性能;油墨的填料和助剂及其在油墨中发挥的作用;溶剂在油墨中的作用和主要类型;各种印刷工艺采用油墨的配方,以及配方的优化设计;油墨生产的主要工艺路线;油墨的性能检测及质量控制;实际包装产品印刷中油墨引起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方案;以及油墨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包装、印刷、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管理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1章 油墨概述 1
1.1 油墨在印刷包装中的地位 1
1.2 油墨的组成与分类 2
1.2.1 油墨的组成 2
1.2.2 油墨的分类 6
1.2.3 油墨的选择与规格 11
1.3 油墨的历史与现状 13
1.4 油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发展趋势 15
1.4.1 油墨与主要学科的关系 15
1.4.2 油墨的发展趋势 17
思考题 22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颜料 24
2.1 颜料的作用和分类 24
2.1.1 颜料的作用 24
2.1.2 颜料的分类 24
2.1.3 颜料的性能 25
2.2 有机颜料 27
2.2.1 有机颜料概述 27
2.2.2 偶氮类颜料 31
2.2.3 非偶氮类颜料 53
2.3 无机颜料 67
2.3.1 无机颜料概述 67
2.3.2 白色颜料 69
2.3.3 黑色颜料 74
2.3.4 着色颜料 77
2.4 新型功能颜料 85
2.4.1 荧光颜料 85
2.4.2 珠光颜料 87
2.4.3 示温颜料 89
2.4.4 金属颜料 90
2.4.5 导电颜料 92
2.4.6 磁性颜料 93
2.4.7 防腐蚀颜料 96
2.4.8 香味颜料 97
2.5 油墨对颜料的要求 98
思考题 100
参考文献 100
第3章 连结料 101
3.1 连结料的作用和组成 101
3.1.1 连结料的作用 101
3.1.2 连结料的组成 102
3.2 天然连结料 106
3.2.1 植物油 106
3.2.2 矿物油 108
3.2.3 天然树脂 109
3.3 合成连结料 112
3.3.1 酚醛树脂 112
3.3.2 醇酸树脂 116
3.3.3 聚酰胺树脂 119
3.3.4 硝酸纤维素 120
3.3.5 环氧树脂 122
3.3.6 乙烯类树脂 123
3.3.7 橡胶树脂 126
3.3.8 丙烯酸树脂 127
3.3.9 聚氨酯树脂 131
3.4 油墨连结料的性质 139
3.4.1 黏度 139
3.4.2 色泽 139
3.4.3 干燥性 140
3.4.4 碘值 140
3.4.5 透明度 140
3.4.6 抗水性 140
3.4.7 酸值 141
思考题 141
参考文献 141
第4章 填料与助剂 142
4.1 填料 142
4.2 油墨助剂 144
4.2.1 改善油墨加工性能的助剂 146
4.2.2 改善油墨储存运输性能的助剂 153
4.2.3 改善油墨施工性能的助剂 155
4.2.4 促进油墨固化成膜性能的助剂 158
4.2.5 其他提升油墨性能的助剂 164
思考题 169
参考文献 169
第5章 溶剂 170
5.1 溶剂溶解原理 170
5.1.1 溶解性参数 170
5.1.2 氢键及其分类 172
5.1.3 溶解性参数的实际应用 173
5.2 环保型溶剂 174
5.2.1 甘醇醚助溶剂 174
5.2.2 引发剂 175
5.2.3 乳化剂 175
5.2.4 中和剂 176
5.3 其他有机溶剂 176
思考题 177
参考文献 177
第6章 油墨的配方与生产 178
6.1 油墨的制造工艺 178
6.1.1 颜料在连结料中的润湿 178
6.1.2 油墨的生产过程 179
6.2 油墨的绿色生产 181
6.3 平版印刷油墨 182
6.3.1 平版印刷油墨概述 182
6.3.2 生产胶印油墨的原材料 182
6.3.3 平版胶印油墨配方 184
6.4 柔性版印刷油墨 192
6.4.1 柔性版印刷油墨概述 192
6.4.2 溶剂型柔性版印刷油墨的性质 192
6.4.3 生产溶剂型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原材料 193
6.4.4 溶剂型柔性版印刷油墨配方 193
6.4.5 水性柔性版印刷油墨概述 194
6.4.6 水性柔性版印刷油墨的性质 195
6.4.7 水性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原材料 195
6.4.8 水性柔性版印刷油墨配方 196
6.5 凹版印刷油墨 199
6.5.1 凹版印刷油墨概述 199
6.5.2 凹版印刷油墨的性质和原材料的选择 199
6.5.3 凹版印刷油墨配方 202
6.5.4 水性凹版油墨概述 203
6.5.5 水性凹版油墨原材料的选择 203
6.5.6 水性凹版油墨配方 204
6.6 丝网印刷油墨 205
6.6.1 丝网印刷油墨分类 206
6.6.2 丝网印刷油墨的配方设计原则 206
6.6.3 丝网印刷油墨配方 206
6.7 喷墨印刷油墨 210
6.7.1 溶剂型喷墨印刷油墨 210
6.7.2 水性喷墨印刷油墨 210
6.7.3 紫外光固化喷墨印刷油墨 212
6.8 特种印刷油墨 214
6.8.1 导电油墨 214
6.8.2 防伪油墨 214
6.8.3 微胶囊油墨 217
6.8.4 纳米油墨 219
6.8.5 生物墨水 224
6.8.6 其他特种油墨 226
思考题 228
参考文献 229
第7章 油墨的生产、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 232
7.1 油墨的性能 232
7.1.1 物理性能 232
7.1.2 化学性能 235
7.2 油墨生产设备 236
7.2.1 搅拌机 236
7.2.2 研磨机 236
7.2.3 捏合机 236
7.2.4 球磨机 237
7.2.5 反应釜 237
7.3 油墨的生产与储存 237
7.3.1 油墨制造工艺 237
7.3.2 油墨配方 238
7.3.3 油墨结皮 238
7.3.4 油墨存储条件 239
7.3.5 油墨稳定性 239
7.4 油墨性能检测 240
7.4.1 细度检测 240
7.4.2 黏度检测 241
7.4.3 黏性检测 242
7.4.4 颜色检测 242
7.4.5 附着力检测 245
7.4.6 干性检测 245
7.4.7 光泽度检测 245
7.4.8 色相与着色力检测 246
7.4.9 印刷适性检测 246
7.5 油墨印刷质量控制 247
7.5.1 胶印油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47
7.5.2 康师傅胶印油墨印刷异常解析 248
7.5.3 凹印油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53
7.5.4 康师傅软包装油墨常见印刷异常解析 254
7.5.5 凸印油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56
7.5.6 溶剂型油墨使用注意事项 257
7.5.7 水性油墨使用注意事项 258
思考题 259
参考文献 259
第8章 油墨与包装印刷 260
8.1 平版印刷 260
8.1.1 平版印刷的特点与作用 260
8.1.2 平版印刷工艺 261
8.2 柔性版印刷 264
8.2.1 柔性版印刷的特点与作用 264
8.2.2 柔性版印刷工艺 265
8.3 凹版印刷 266
8.3.1 凹版印刷的特点和作用 266
8.3.2 凹版印刷工艺 266
8.4 丝网印刷 268
8.4.1 丝网印刷的特点与作用 268
8.4.2 丝网印刷工艺 268
8.5 喷墨印刷 270
8.5.1 喷墨印刷的特点与作用 270
8.5.2 喷墨印刷设备材料 270
8.5.3 喷墨印刷工艺 271
8.6 上光 271
8.6.1 上光工艺特点与作用 271
8.6.2 上光油 272
8.6.3 上光工艺 275
8.6.4 上光常见故障及排除 280
8.7 覆膜 281
8.7.1 覆膜的特点与作用 281
8.7.2 覆膜材料 281
8.7.3 覆膜工艺 283
8.7.4 覆膜常见故障及排除 286
8.8 烫印 288
8.8.1 烫印的特点与作用 288
8.8.2 烫印材料 288
8.8.3 烫印工艺 290
8.8.4 烫印常见故障及排除 293
8.9 其他加工工艺 294
8.9.1 扫金工艺 294
8.9.2 凹凸压印 295
8.9.3 滴塑 295
8.9.4 压花 295
8.9.5 烧结 296
思考题 297
参考文献 297
|
內容試閱:
|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全球文化与知识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历经千年发展,今天的印刷技术形成了凸版、平版、凹版与孔版印刷四种主要工艺,并且在现代制造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印刷术基础上发展的现代技术如 3D 打印、纳米印刷、柔性电子印刷、纳米压印等,让印刷工艺焕发了新的活力,使其成为现代高新技术如芯片制造、增材制造、柔性器件制造等的科学与技术基础。油墨是印刷技术的核心材料,既是信息传递的媒介,也是功能实现的载体。随着印刷技术从传统纸张印刷向电子、生物、能源等领域延伸,油墨的角色已从简单的“显色材料”升级为多功能复合材料的集成平台,更成为制造工艺、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支撑。
在传统印刷工艺中,油墨通过颜料/染料、连结料树脂、助剂等成分的配比,实现色彩还原、承印物附着,支撑书刊、商品包装等传统印刷品的生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印刷油墨在制造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简单的显色延伸到赋予表面印刷涂层各种功能,如集成导电、磁性、传感、发光、生物活性等。由此发展出多功能油墨,如导电油墨、磁性油墨、光变油墨、温敏油墨等,成为印刷电路、RFID标签、防伪货币、奢侈品包装、食品包装、医药包装等领域的重要材料。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印刷油墨与印刷技术与时俱进。未来印刷技术的发展中,油墨技术必然成为新的驱动引擎。印刷油墨已超越传统定义,成为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生物技术等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不仅是印刷技术的“灵魂”,更是未来智能制造的“万能接口”。
本书以目前四种主要印刷工艺中应用的油墨为主,介绍了油墨的组分、配方设计、制造工艺及印刷效果,并对当前的新型印刷油墨技术进行了阐述。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概述了油墨在印刷包装领域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第2章对油墨的核心成分之一——颜料的作用、组成及印刷性能需求进行了讲解。第3章介绍了油墨的另一个核心成分——连结料。作为油墨的“心脏”,连结料为油墨提供了显色之外的主要性能。本章对连结料的作用和组成,以及主要的连结料树脂种类与性能进行了详细介绍。第4章介绍了油墨的填料和助剂,阐述了其在油墨中发挥的作用。第5章介绍了油墨的溶剂,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双碳”战略目标阐述了溶剂在印刷工业中的作用。第6章介绍了主要印刷油墨的配方,并概述了配方的优化设计。第7章介绍了油墨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工艺路线,以及油墨的性能检测及质量控制方法,还针对实际包装产品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引起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第8章介绍了油墨在商品包装印刷中的应用。
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印刷包装材料方面的教学经验及产学研合作成果,在杭州顶正包材有限公司的合作和支持下完成。衷心感谢顶正的黄锡兴、赵丽燕、洪志强、周振宇、蒋晓军、沈彦、姜晓晓等公司人员,他们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重要支撑。本书由西安理工大学的周星、付云岗和郑州大学的刘旭影等编著。邹小彤参编了本书的油墨颜料及助剂等章节部分(完成字数不少于 10 万字)。郑州大学的刘水任、张伟、龚林,大连工业大学的肖领平等老师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帮助。衷心感谢冯赛、靖晴、罗欢、王琪、王嘉懿、齐悦悦、徐玥阳、李德祥、邵玉莹、张璇、罗文凯、李庆阳、栗阳、白天奇等研究生,他们参加了部分章节内容的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全书由周星统稿、定稿,西安理工大学的黄颖为、郑元林、罗如柏、胡京博、于江、王珍、谢利等老师为本书的修改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本书编著过程中参考了相关领域及行业的图书、期刊、专利、报告、新闻等相关内容,在此向其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范围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周星
于西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