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
售價:HK$
74.8

《
东线有战事1914一战爆发与帝国崩溃 与西线无战事遥相呼应的一战东线战事探寻帝国时代崩塌的根源
》
售價:HK$
96.8

《
奇岩馆事件(“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获奖作者高野结史颠覆你的推理常识)
》
售價:HK$
54.8

《
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
》
售價:HK$
96.8

《
西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国贵族的蜕变之旅 西周人的一天 九鼎八簋的隐藏菜单
》
售價:HK$
107.8

《
近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售價:HK$
118.8

《
索恩丛书·蛮族之王:狄奥多里克与罗马帝国的黄昏
》
售價:HK$
174.9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售價:HK$
327.8
|
編輯推薦: |
出版缘起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之事,乃名山事业。从古至今,文化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与传承。
“聚学文丛”为文汇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文化随笔类丛书,既呈现读书明理、知人阅世的人文底色,也凝聚读书人生生不息的求索精神。
“聚学”一词,语出北宋诗人范仲淹的“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南京书院题名记》),意在聚合社科文化类名家的治学随笔、读书札记、史料笔记、游历见闻等作品,既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又有独到的观察与思索,兼具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讲究雅俗共赏,注重文化效益,突出人文情怀。供读者闲暇翻阅时有所获益。
文丛致力于文化普及读物的出版,在市场化运作日益成熟的大环境下,不随波逐流,以平和心态,做一些安静的书,体现文化人的责任与担当,以此砥砺思想、宁静心灵。
书中日月,人间墨香。希望文丛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营造一个精神家园,带来丰富的人文阅读体验与感受。
二〇二四年四月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为上海著名学者金性尧先生,由女儿金文男将父亲生前出版过的《星屋杂忆》增删辑成,共计47篇,新补《写在前面的话》为代前言,重新辑为一集。《星屋回想录》收录的文章,长短不一,多写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内容重在追怀故人,对作家作品及三四十年代图书期刊的评论,对故乡风俗的追忆,生平的回忆等。回忆人物有若英、陈望道、鲁迅、何家槐、金祖同、徐一士、苏青、孔另境、胡道静、傅东华……一幅世纪人物的文化长卷。作者谈古论今,学养深厚,读后使人增知益智,尤为“金迷”所喜欢。
|
關於作者: |
金性尧,笔名文载道,号星屋。浙江定海人。文史专家、资深出版人。青年时代编辑《鲁迅风》等杂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出版有《唐诗三百首新注》等著作二十余种。
金文男,金性尧之女,浙江定海人,本科学历,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著有《诗情与友情》《寿诞趣谈》《咬音辨字》等作品。收集整理出版有《金性尧全集》九卷、《金性尧集外文编》四卷、《金性尧集外文补编》二卷等作品。
|
目錄:
|
I写在前面的话(代前言)金文男
001忆若英
017忆望道先生
027忆家槐
038白头青鬓隔存没
045故人坟树立秋风
052词流百辈消沉尽
059说着同光已惘然
065忆苏青
069忆孔另境兄
072忆陈子展先生
074人世几回伤往事
078旧事方城六十年
080地留一士
082西风碧树
087悼黎庵
090早年的书签
095鲁迅的“横眉”一联
098鲁迅的翻译作品
103关于鲁迅的四封信
110鲁迅丧仪之忆
112知堂的两本书
118饭后随笔
122叶落归根
131尘无的《浮世杂拾》
133傅东华的《山胡桃集》
137赵景深与中国小说史
143读陆侃如致刘大杰书
146海上花的张译本
150关于张佩纶
153梁启超与林氏父女
157忆《星屋小文》
160《鲁迅风》掇忆
171借古话今
184《文史》琐忆
189忆三家村
198我与书
225斗室微吟
240堕甑录
247新文艺书话
262似曾相识燕归来
269逛商务
271《浮生六记》
277《孽海花》掇录
282《饮冰室藏书目录》
288吉祥寺
290故乡的戏文
298星屋小记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为父亲编完《金性尧全集》《集外文编》《集外文补编》和《唐诗三百首新注今译》之后,也想着再为父亲编一些专题文集,欣有资深编审卢润祥先生热心牵线、文汇出版社鲍广丽女史诚挚邀请,我有幸再次为父亲编选文化随笔集,收入“聚学文丛”中,鲍老师嘱我作序。为父亲编选随笔集,哪敢称序呢?但也确要交待编选此随笔集的前因后缘,故作此“写在前面的话”。
先说一下为何取《星屋回想录》为书名。因为,父亲有几十个笔名,而别号只有“星屋”一个;“星屋”本为父亲书斋室名,后也作别号和笔名使用;“星屋”当取自黄仲则的名句“一星如月看多时”;父亲第一本由巴金亲自担任责任编辑的处女作即名为《星屋小文》。而本书所选文章都是从父亲发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杂志以及八九十年代的随笔集中精选而来,有对故交朋友、故乡风俗的追忆,对作家作品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图书期刊的评论,以及读书札记、治学随笔,等等,故取名《星屋回想录》。
父亲一九一六年五月五日出生于浙江定海的一个殷实之家,二七年七月十五日病逝于上海瑞金医院,享年九十一岁。
父亲一辈子读书、编书、写书,是个纯粹的读书人。他才华横溢,博古通今,且经常将其化为平和通达的文字,与读者交流;同时,他性格率直,不谙世俗,并始终保持着传统文人的本色,为后人垂范。尤其到了晚年,他更是生活简朴,淡泊名利,只以文章为知己,视写作为生命,笔耕不辍,直到八十八岁出完最后一本随笔集《闭关录》后,因健康原因才无奈封笔。
回忆父亲的一生,童年生活富裕,青年主笔文坛,中年历经坎坷,晚年健笔纵横,走的是一条由作家到编辑、又由编辑到学者兼作家的道路。他青年时代追求进步,曾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等杂志,还写下大量文章,出版有著作,在文坛上留下了一席之地;而晚年潜心撰述的著作,无论是对唐、宋、明诗的精辟评注,还是怀人忆旧、谈古论今的文化随笔,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父亲去世十八年以后,我能有机会从女儿浅陋的眼光,精选父亲一部分兼具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的文化随笔,编选成书,供新时代喜爱父亲文章风格的读者阅读,如果能在现今纷繁的社会中给阅读者辅一些宁静心灵、砥砺思想的作用,那将是对天国的父亲最好的安慰了。
编选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金文男
二〇二五年初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