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HK$
83.2

《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售價:HK$
70.6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HK$
93.2

《
全新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大众心理学研究成功励志社会心理学书籍
》
售價:HK$
65.8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HK$
327.8

《
伦理学与生活(第11版)
》
售價:HK$
118.8

《
巴格达新版 和平之城 血腥之城 汗青堂丛书055
》
售價:HK$
118.8

《
水之契约
》
售價:HK$
79.2
|
編輯推薦: |
推荐语一:
穿越时光,聆听先驱之声!本书首次系统辑录中国现代美育奠基者胡根天先生的珍贵文章,分“艺术评鉴”“艺苑史话”“美展品议”三大主题,辅以详实年表。尘封墨迹跃然纸上,生动呈现其深邃的艺术洞见、教育理念与文博情怀,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不可多得的思想丰碑,启迪后人传承大师视野。
推荐语二:
走进中国现代美育拓荒者的精神世界!本书精选胡根天先生毕生精华文章,涵盖艺术理论、史论钩沉与展览评论三大领域,并附生平年表。深度挖掘其诉诸文字的艺术理想与实践,全面彰显他在美术创作、教育革新及文博事业上的卓越功勋。阅读本书,即是触摸一段筚路蓝缕的美育开拓史,汲取历久弥新的行动力量。
推荐语三:
传承大师薪火,照亮艺术征程!全书精心汇编胡根天先生代表性文献,分门别类展现其艺术思想精髓,并以年表勾勒其奋斗轨迹。这不仅是对一位美育先驱、美术教育家和文博事业推动者的深度致敬,更是对“艺术何为”“教育何往”等永恒命题的当代回应。书中蕴含的视野、精神与行动力,至今熠熠生辉,激励来者。
|
內容簡介: |
本书筛选中国现代美育先驱胡根天所作文章,分成“艺术评鉴”“艺苑史话”“美展品议”三大类别进行辑集,并以年表方式对其人生轨迹及艺术生涯进行梳理。本书旨在充分挖掘展示胡根天诉诸文字的史料文献,弘扬胡根天的艺术思想和成就,彰显其对于我国近现代的美术、美术教育以及文博事业作出的突出功绩,传承大师的艺术视野、精神和行动力。
|
關於作者: |
【著者】
胡根天:男,汉族,别名胡持秋,号抒秋、志抒,别署天山一叟,广东省开平人,民盟成员,大学毕业。他是第四届广州市政协常委,第五届、六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胡根天历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民盟广州市委副主委、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编者】
胡宇清:胡根天孙女。文物博物研究馆员,广东美术馆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民盟广州市文化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化遗产的评估、保护和博物馆管理硕士学位。从事广东近现代美术研究和展览策划。
胡宇洁:胡根天孙女。资深平面设计师,从事平面设计多年,获得多个平面设计奖项。
|
目錄:
|
第一辑 艺术评鉴
罗丹的艺术与生涯
看裸体画
评判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图案的商榷
艺术创造与实际生活
从绘画的用途谈到艺术家的自觉
现代的西洋画果真东洋画化了吗?
艺术的综合与分离——在市美毅社讲
艺术之下层的进展——在省立民众教育馆演讲
色彩的效能
美术与人生
从中山纪念堂说到忠烈祠建筑
从战后都市计划说到都市艺术
从国民经济看战后的绘画
谈写实的绘画
漫谈室内装饰
室内装饰和色彩
宣传与色彩
大人物与写画
谈自由画
线条与性格
战时美术界的回顾与战后美术界的展望
新国画与折中
新国画的建立问题
民族艺术的建立
第二辑 艺苑史话
俄罗斯的美术——绘画怎样发达
艺术浅说
绘画的起源
欧洲旧石器时代的雕刻
美术史的对象
原始文化时代的美术
论中国美术的演变
日本的美术在中国的摇篮中长大
西洋绘画在中国的发展
艺术在中国的移动
第三辑 美展品议
看了第一次全国美展西画出品的印象
对于第二次全国美展的希望
预展会出品初审的经过及感想
关于全国美展广东的出品——无锡通讯
再谈全国美展会的出品——南京快讯
漫谈画展
第四届美术节的回顾与前瞻
国庆联合美展的检讨
美展的审查制度及其方法
论画展
一个建议——广州美术陈列馆的建立
附录 胡根天先生年表
后记
|
內容試閱:
|
论中国美术的演变
历史是延绵不断的,世界上,先进的国家,有的已经绵延了五六千年,后起的国家,有的则只开始绵延了一二百年。历史的绵延,它的形态可比一条河川,例如我们中国的扬子江,水源发自青海省的穆鲁乌苏,蜿蜿蜒蜒地流经青海、西康、云南、四川、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九省,然后夹着崇明岛以入于海,她是在地球的空间绵延了五千五百公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大川之一。不过,我们要知道,历史的绵延虽然可比一条河川,但河川是河川,并不是自来水的水道。自来水的水道,是经过人工预先的设计,从一定的需要和一定法则开凿出来的,从头至尾,即使设计得绝对单调,绝无需要以外的变化,也完全不成问题,反而觉得是应该如此的。但河川可就不然,扬子江浩浩荡荡流经了九省,而自开天辟地以来,九省的地势高低夷险不相同,土质、物产、气候等等也各不一样,因而康川的扬子江,不是鄂赣的扬子江;鄂赣的扬子江,又不是皖苏的扬子江。不但是这样,上游的甲县和下游相接的乙县,上游的一里和下游
相接的一里,我们感觉到的景象,也不难立刻就有一个判别。这是空间的自然界的法则,也未尝不是时间的历史的法则。
所以,我们的历史观,一方面是有共通性的绵延不断,一方面又有差别性的时代演变;不理会差别性,则历史便像一道自来水的水沟而非河川;不理会共通性,则历史又变成断头折脚看不见整体。比方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是一贯的,但一贯的道理里面,却也各有其适应其环境的时代特性。孙中山先生说:“我的思想就是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子的正统思想来发扬光大”,然则中国现代的国民革命思想,就是三代流传至今的正统思想,而同时却也极其明确是18世纪以来震荡全世界的现代革命思想。所谓“发扬光大”,意思即是传统性融合了时代
性之更有意义的演变而非单调呆板的历史绵延,宇宙间不论任何一种历史,必然地是这样才觉得他是有内容的历史。
美术之史的演变也是这样。时间之流就是现在衔接着过去,而将来又衔接着现在,永远如斯,绵延不断。融合在这时间之流里面的美术,这美术倘如在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史上有深远的原流,成为人类间卓越的业绩之一,那么,它也一定绵延不断地由过去通过了现在以传于将来。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不独是文化源流异常深远,而且在流衍的过程中融汇了印度和西域流入的文化,更由自己本身以分润于东亚各国,这伟大的业绩,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说是首屈一指的。中国的美术也是一样,由四千年前原始的实用时期孕育出三代秦汉的礼教时期,由三代秦汉的礼教时期开展出魏晋六朝以迄唐宋的宗教化时期,而在这宗教化时期又逐渐演变出唐宋以迄元明清的纯粹美术时期,一代一代相承一代一代启发,自然也一代一代繁荣进展。中国美术的演变,内容方面虽然不尽是属于自己所固有,如佛教美术之兴是其中一例,但技巧方面则确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传统不替,在世界美术史上建立起一个卓越的体系而与西欧方面的希腊体系并驾齐驱的。
不遗忘过去,然后可以谈现在;不轻视现在,然后可以谈将来,人类的一切进步,都不应违背这法则。但是,历史的价值,在乎某一时代有某一时代的发扬光大,而不在乎牢守过去,回顾自满。譬如:中国的书法本来是实用美术之一。太古象形文字,在结绳和画卦的文化幼稚社会是一种伟大的贡献。周朝的大篆,比起商朝的殷契是进步了,而秦朝的小篆和汉朝的隶书,比起周朝的大篆又进步了,汉朝 以后,真、行、草又为时代所推重,普遍地流行起来,字体比以前更大备,辅导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文化,可说达到了完成性与永久性的阶段。千数百年以来,此道在形体方面虽然未见创制,把实用的领域再扩大起来,但在技巧方面则各家接踵而出,或以雄奇,或以秀逸,或以严谨,或以遒劲,各为其自己的时代树立楷模,争取地位,把书法逐渐锻炼成为一种实用以上的纯粹艺术,这可说是世界所无而为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卓越的业绩。中国绘画之时代的演进也有同样的意义;三代及其前后的象征和装饰风的绘画,辅导当时的政治教化之施行,那是尽了很大的力量的。这一个过程,把中国美术发展史的第一阶段建立了起来。汉朝的绘画,内容方面虽然也以辅导政教,纪功颂德为中心,而因佛教之传入及黄老之学的盛行,题材也就造成一种新
倾向,建立起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一个宗教体系。魏晋及南北朝时期的四百年间,是一个政治纷乱时期,厌世思想普遍于各阶层,于是宗教美术,适应时代的动向,成为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因为现实社会的令人烦闷不安,由于渴望解脱,他们的生活态度便趋向于放逸,而思想也以自然为归宿。这是风景画——山水画创作的根源,中国风景画的发展所以比西洋早了一千三四百年,渐次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其原因乃由于有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说到唐朝,这是一个文化灿烂的时期,这灿烂的文化之花不但开遍了中国,而且还移植于我们的东邻——日本和朝鲜。绘画方面,不特宗教画和人物画达到了最高潮,而风景画的勃兴,继承南北朝的酝酿时期,王维创建了南派,李思训创了北派,这两派分道扬镳,成为我国千数百年以来绘画艺术最主要的两大巨流。花鸟画渐盛于晚唐,这也是反映当时的自然主义深洽于士大夫阶级间之另一种创作,而为我国绘画艺术一个独有的体系。五代的绘画气运,上继晚唐,虽然在兵燹攘扰当中,而荆浩、关仝、徐熙、黄筌诸人的努力,于技巧上阐发可也不少。宋朝是一个文学和美术最盛时期,政府方面设置了一个翰林画院,罗致国内有名画家,一个一个授以官职。有好几位皇帝居然也写出很好的画,徽宗尤为杰出的人才。宣和年间开课取士,画试也为科目之一,可见得当时画学之重要。另一方面,则不得不志于仕的画家,他们以在野的身份,自然不大擅长,也不大高兴作富丽堂皇的宫廷艺术,但风神潇洒的作品,表现出高雅坚贞的志趣,不但影响晚宋以迄元代的作风很大,并且这样的一个潜流,也启发明末清初以来士大夫间的绘画,以雅风相尚的风气。宋朝亡了之后,文人画客在犷悍无文的蒙古人统治之下,气味既不相投,反抗又没有力量,那就只可借着笔墨聊以寄愁遣兴,于是自然而然地倾向于野逸清澹,画史上所谓元人小品,可说是表白出他们抑郁不伸如泣如诉的心情。这也是反映时代应有的一种演变。明朝以武力争回了汉家的天下,皇帝的权威相当大的,他们仿照宋朝制度也设置画院,想把宫廷艺术复兴起来。可是因为专制的政治作风过于严肃,过于束缚艺术家的自由(明初曾兴画狱,画人不免常有戒心)结果他们的画风,不免于清丽之中也看出不自然,工整和纤巧之中反觉得亏损了生气。是这万历以前一般院画所常见的毛病,但自万历以后,画院制度便无形废置了,于是在这转变期间,画坛便立刻起了一种弹性作用,而吴派的文徵明、沈石田、董其昌、陈继儒所谓四大家以其雄浑温雅的作风,浙派的蓝瑛又以其遒劲苍古的作风,由于他们的号召,便转移了院派的颓势,把明季及清初的绘画造成了复兴气象。有清一代二百六十余年间,后半期虽然因为政治腐败,复加以外患的不断侵迫,国家元气日见亏损,美术陷于衰退状态,自所难免。但前半期则因康熙、乾隆两代君主之崇尚学术、奖进文化,影响所及,士大夫阶级间不但以诗文表现其才气,并且以画术 鸣于时者也大有其人。他们力追宋元,技巧上确不少精妙洗练之作,著名人物如四王与恽寿平、梅瞿山、郑板桥、蒋廷锡等,为清朝画史生色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