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费曼学习法:高效学习的实用策略和技巧
》
售價:HK$
64.9

《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售價:HK$
105.6

《
ACT一学就会:接纳承诺疗法入门指南
》
售價:HK$
152.9

《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售價:HK$
86.9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HK$
63.8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HK$
107.8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HK$
107.8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陈武帝陈霸先(503—559),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东汉太丘长陈寔后裔,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559在位)。早年担任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吏,颇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广州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一战解围,受梁武帝瞩目。后平定侯景之乱、迎立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至建康称帝。陈霸先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后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又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南梁太平二年(557),受梁禅称帝,国号陈。陈朝永定三年(559),陈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作者以陈霸先的一生为主线,串联若干历史事件,演绎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塑造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全书分十五章,自陈霸先出世至面南背北登基为帝,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關於作者: |
王立刚,男,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葫芦岛市历史学会会员,基层组织党建专家。擅长古文,撰写过龙湾赋等。在《城市周刊》《辽西走廊》《葫芦岛日报》《连山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作品数量30多万字。发表过《中国共产党党组条例简析》。葫芦岛赋获全国盛世文学大奖赛三等奖,大爱连山诗歌系列列为连山区建区三十周年汇演保留节目,兴城文庙、明性寺、圣水寺、灵山寺等文化遗产系列文章在《葫芦岛三十年》文集中出版。
|
目錄:
|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南北朝你方唱罢…………………………………………… 1
?1. 五胡乱华,中原荡覆? ………………………………………… 1
衣冠南渡,王室数易? ………………………………………… 9梁武雅颂,崇佛专听? ……………………………………… 18拔起里司,赫然投袂? ……………………………………… 27始佐宗藩,英谟雄算? ……………………………………… 36
第二章? 广州城初露峥嵘………………………………………… 45
1.?孙卢冤死,越貊成灾? ……………………………………… 45
2.?霸先解围,逆叛粉溃? ……………………………………… 54
3.?萧映病亡,再伐交趾? ……………………………………… 62
4.?李贲传首,平戎屈獠? ……………………………………… 70
第三章? 江南地侯景乱梁………………………………………… 80
1.?河南之忧,侯景骄恣? ……………………………………… 80
2.?寒山之败,贞阳怯懦? ……………………………………… 89
3.?涡水之捷,慕容奋勇? ……………………………………… 98
4.?寿阳之反,北贼陵江? ……………………………………… 105
第四章? 文居殿萧衍愤困………………………………………… 115
1.?寇入建康,奸起正德? ……………………………………… 115
2.?贼阻台城,忠昭羊侃? ……………………………………… 124
3.?身死居殿,义唯霸先? ……………………………………… 134
4.?监镇始兴,耻投萧勃? ……………………………………… 145
第五章? 白茅湾霸先讨贼………………………………………… 155
1.?出师南康,志在讨贼? ……………………………………… 155
2.?资粮巴丘,谊结西军? ……………………………………… 164
?3. 定盟白茅,誓灭侯景? ……………………………………… 173
4.?入占建康,雄踞诸军? ……………………………………… 183
第六章? 建康城静帝禅位………………………………………… 194
1.?袭杀僧辩,称藩北朝? ……………………………………… 194
2.?浙左凶渠,连兵尽驱? ……………………………………… 203
3.?北齐南侵,伪党斯擒? ……………………………………… 212
?4. 卒禅梁祚,希复华风? ……………………………………… 220
5.?王琳作梗,内难未弭? ……………………………………… 230
第七章? 江左治武帝宽简………………………………………… 240
1.?戎马倥偬,政简德宽? ……………………………………… 240
2.?英略大度,擢才亡命? ……………………………………… 248
3.?怀抱豁如,取士仇雠? ……………………………………… 257
4.?稳定岭南,祚运于侄? ……………………………………… 266
主要参考书目……………………………………………………… 277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南北朝你方唱罢
五胡乱华,中原荡覆
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 年)匈奴刘汉和氐族李成建国,到宋 文帝元嘉十六年(439 年)北凉灭亡,在这一百三十六年里,以匈 奴、羯、鲜卑、氐、羌为代表的“五胡”纷纷入主中原,北方政 权更迭频繁,史称“五胡乱华”。 秦、汉以来,北方匈奴数次入侵中原,被秦皇、汉武大加讨伐, 势力始衰。西汉宣帝时,南匈奴内归,北匈奴也被重创。东汉时, 鲜卑部落据有匈奴故地。三国初期,由于鲜卑、羌族悍勇善斗, 常为当时雄踞边地的豪杰引为争胜的凭恃。三国后期,中原人口 剧减,魏晋朝廷不断“招抚五胡”内附。 晋惠帝永兴元年,匈奴左贤王刘渊见晋朝诸王内讧,四方鼎沸, 荆、扬大乱,便乘机在左国城(单于王庭所在,今山西离石北)建国, 自以汉朝皇室外甥,以兄终弟及为由,称汉王,拉开了五胡建国 的序幕。永嘉四年(310 年),刘渊去世,其子刘和即位。同年, 刘聪篡位。永嘉五年,刘聪俘杀太尉王衍,攻破洛阳,俘虏怀帝,史称“永嘉之乱”。之后,骑兵四出,扫荡河南、河北富庶之地, 摧毁了晋朝的战争潜力。永嘉七年(313 年),怀帝被毒死,其侄 司马业在长安登基,是为愍帝。建兴四年(316 年),刘曜攻克长 安,愍帝出降,西晋灭亡。刘聪昏淫无道,死后太子刘粲即位, 比其父有过之无不及,大将军靳准发难,在东市将刘氏一族杀死, 无论老幼。刘曜自长安发兵,十月即位,第二年改国号赵,史称“前 赵”。咸和四年(329 年)为石勒所灭。 石勒,羯族,小时曾被卖为奴,太兴二年(319 年)称赵王, 史称“后赵”。灭前赵后,统一北方,咸和八年(333 年)去世, 其子石宏即位,第二年,石虎篡位,迁都邺城,其时兵力强盛, 尽有北方之地,隐隐有统一全国之势。死后不到一年,宗亲内乱, 相互屠戮,被冉闵所灭。而冉闵则被燕所灭。 慕容隽,鲜卑人,乘势崛起辽东,定都和龙(今辽宁朝阳), 因石虎阻隔,不能南下进图中原。后乘石氏之乱,挥军南下,灭亡 冉闵。死后,帝位只传一代,不到十年,被苻坚所灭,史称“前燕”。 苻坚,氐族,崛起于三秦之地,升平元年(357 年)篡位自立, 为人宽宏大度,善于驾驭豪杰,用王猛为相,内修政治,外吞强 邻,相继灭亡前燕、前凉及代,统一北方,后大举伐晋,败于淝水, 国家崩溃,为姚苌所杀。 姚苌,羌人,曾降于前秦,因兵败,畏罪出逃渭北,集合羌人, 自称“万年秦王”,坐观苻坚和慕容泓争斗,趁苻坚战败逃往五 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之际,将其抓住并处死。姚苌攻克长安 后称帝,史称“后秦”。死后,诸孙内讧,刘裕趁机举兵北伐, 攻克长安,灭亡后秦。 慕容垂,趁前秦淝水战败后恢复燕国,太元十一年(386 年),定都中山,即帝位,史称“后燕”。曾发兵灭亡西燕,一度恢复 前燕疆域。死后第二年,即位的慕容宝遭北魏大举进犯,其内部 又相继叛乱。隆安二年(398 年),慕容宝被杀,国亡。之后,慕 容家族陆续建立了北燕、西燕、南燕,但立国都不长久。 赫连勃勃,匈奴人,刘卫辰第三子,北魏杀死刘卫辰之后出逃, 受后秦主姚苌之子姚兴赏识,镇守朔方。后秦与北魏讲和,因世 仇之故,赫连勃勃大怒,叛反后秦,称“大夏天王”。自知不敌 姚兴,便游击西部,忽东忽西。义熙九年(413 年),建都统万城 (今陕西横山东北),后攻克刘裕之子刘义真镇守的长安。死后, 其国屡遭北魏太武帝征伐,国主为吐谷浑所擒,送给北魏,被杀。 其国灭亡。 其间,西秦、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后魏也陆续 建立政权。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下逐步壮大。 北魏先祖,是鲜卑的一支。因北方有大鲜卑山,故其族得名。 其后,拓跋氏迁居匈奴故地,逐步南移。曹魏时期逐步壮大,成 为鲜卑势力较大的部落。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 年),猗卢统领拓跋三部,因帮助刘琨 征伐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同)、抵御刘渊进攻,被封代王。于是, 猗卢自云中进入雁门,索取楼烦等五县,晋北之地尽归拓跋氏。 猗卢去世后,其势力逐步衰退。 猗卢五世孙什翼健,雄武有谋略,统一北方草原后,设百官, 拥众数十万,国势再次强大,但因慕容隽、苻坚相继据有中原, 什翼健没有南下机会。 什翼健和铁弗刘氏世代相争。太元元年(376 年),刘卫辰被代人所逼,向前秦求救,苻坚发兵大举攻打代国,打败什翼健。 时值什翼健染病,不能领兵迎战,便率部躲到阴山之北,属下高 车部全部背叛。什翼健只得返回云中,为长子所杀。前秦兵乘势 围逼,代人大乱,苻坚把代地一分二,灭亡了代国。 其时,什翼健的孙子拓跋珪年仅六岁,和母亲贺氏依附于刘 库仁。九年后,刘库仁去世,其子刘显想杀了拓跋珪,拓跋珪逃 到贺兰部,追随舅舅贺讷。由于前秦苻坚在淝水战败,国内大乱, 后燕、后秦相继建国。太元十一年(386 年)正月,拓跋珪在牛川(今 河北归绥)即代王位,不久,改国号为魏。数年之间,平定内患, 拓地开疆,与后燕、后秦成鼎立之势。 太元十六年(391 年),魏、燕绝交。太元二十年(395 年), 后燕太子慕容宝举兵伐魏,战败,第二年,慕容垂亲自率兵伐魏, 病重不治,慕容宝继位,民心颇失,拓跋珪举兵反攻后燕,数月之间, 大败燕军,夺取晋阳,攻城略地,灭亡后燕。隆安二年(398 年), 拓跋珪回到代地即位,是为道武帝。 北魏灭亡后燕后,北方柔然时有入侵,周边还有关中姚兴、 江南刘裕、凉州蒙逊、辽西冯跋,各国国势方兴,都不可轻取。 不久,道武帝开始服食寒食散,药物发挥作用后,性格暴躁异常。 义阳五年(409 年),道武帝被儿子清河王拓跋绍杀死,拓跋嗣即 位,是为明元帝。明元帝曾趁刘裕去世南下伐宋,占领洛阳等地, 但由于也步道武帝后尘,服用寒食散,于景平三年(423 年)病逝。 拓跋焘即位,是为太武帝。拓跋焘异常雄武,在智谋超绝的 崔浩辅佐下,北破柔然,南下江淮,西灭大夏、北凉,统一中原, 反攻刘宋,中国历史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太武帝明察政事, 不受欺罔,决事果断,严明赏罚,曾强力打击佛教。在位二十八年后,于太平真君十三年(元嘉二十九年,452 年)被中常侍杀害。 皇孙拓跋睿即位,是为文成帝。文成帝对外很少征伐,国力 日强。四年后,文成帝去世,太子拓跋弘少年即位,是为献文帝, 因诛杀冯太后的情夫李奕,在冯太后的逼迫下,禅位于太子拓跋 宏(孝文帝)。拓跋弘自称“太上皇”,仍旧总理国政。承明元 年(472 年),二十四岁的拓跋弘被冯太后鸩杀。冯太后再次临朝 听政。冯太后虽杀子制孙,但其聪明果断,通晓政治谋略,外掌 征伐,内理国政,尊崇儒家礼仪,重用汉族人士,制定官阶,设 立三长,颁行均田,置设太平仓,北魏朝廷日益富强。 太和十四年(490 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孝文帝生 长于高度汉化的北魏宫廷,擅长中国文学,仰慕中原文化,和李冲、 刘芳、李彪等人交往甚密,汉化思想十分浓厚。孝文帝性格刚毅 果断,善于统驭群臣。 太和十七年(493 年),孝文帝借南征齐朝的名义,率众南迁, 定都洛阳。孝文帝重定官制,彻底汉化,以谋求统一江南。北魏鼎盛, 以孝文帝时期为最。不过,北魏汉化之后,沾染西晋宫廷政治习气, 日趋奢侈文弱。留在北方的六镇鲜卑贵族不愿南迁,逐渐不受洛 阳朝廷重视而失势,使得北魏内部分裂成鲜卑化与汉化两大集团。 太和二十三年(499 年),在位二十九年的孝文帝在伐齐返国 的途中去世,国政已呈衰乱之势。太子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 宣武帝喜好佛法,废除子贵母死制度。因忌惮各位叔父势强, 专任舅舅高肇,正始四年(507 年),册立高肇侄女为后,宠幸异 常。担任尚书令的高肇专制一切政务,诬陷并杀掉北魏最贤明的 宣武帝之叔彭城王元勰,朝廷上下,十分愤怨。宣武帝在位十七年, 贵族竞相奢侈,朝政日益紊乱。
延昌四年(515 年),宣武帝去世,太子元翊即位,是为孝明 帝。高肇被杀,高太后削发为尼。孝明帝生母胡贵嫔被尊为太后, 临朝称制。拥立孝明帝即位大臣于忠开始专权,不久被刘腾、元 乂矫诏外放,刘、元两人囚禁胡太后,共秉朝政。三年后,北方 六镇起义爆发。孝昌元年(525 年),太后再次听政,北魏政局乱 象已成。太后淫乱后宫,迷信佛教,相信佞臣郑俨、李神轨等人, 朝政无可收拾。随着幼帝长大,太后唯恐秽行暴露,担心孝明帝 左右泄露实情,所以,凡是孝明帝亲近之人,或者借机排挤,或 者派人暗杀。于是,母子之间,嫌隙日益加深。 孝昌三年(527 年),太后鸩杀孝明帝,尔朱荣以替孝明帝报 仇为由,攻占洛阳,抓捕已经削发为尼的胡太后,胡太后再三恳 求,并说自己怎么能杀死亲生儿子,都是外面谣传,是跳进黄河 也洗不清。至此,一直一言不发的尔朱荣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便 将三岁幼主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溺毙,改立孝庄帝,在河阴(治今 河南孟津)又杀死大臣两千人,酿成“河阴之变”。尔朱荣回到 晋阳遥控朝政,后孝庄帝愤为傀儡,借觐见之机杀死尔朱荣。尔 朱荣侄子尔朱兆拥立长广王元晔为帝,攻下洛阳,杀死孝庄帝, 改立节闵帝。高欢立即起兵反对尔朱集团。自此,北魏局势大乱, 不可收拾。高欢讨平尔朱氏,拥立元廓为孝武帝,朝政归于高氏。 孝武帝为其所制,有意联合关中镇将贺拔岳,高欢先发制人,暗 杀贺拔岳,随后孝武帝任宇文泰代贺拔岳统御关中诸将。 永熙三年(534 年),孝武帝与高欢决裂,从洛阳西奔长安, 投奔宇文泰,并任宇文泰为大将军,进位丞相辅政,是为西魏。 高欢进入洛阳,拥立孝文帝曾孙、高阳王元亶之子元善见为帝, 是为孝静帝,此为东魏。
东魏、西魏分立,标志着历十三主、享国一百五十七年的北 魏已亡。 东、西魏政权分别把持于高欢和宇文泰之手,二人借元氏之 名号令天下。 先说东魏。高欢认为洛阳邻近南朝梁地,又受西魏逼迫,不 久迁都邺城,自称大丞相,驻跸晋阳,执掌朝政。第二年,派长 子高澄为尚书令,兼领军事,入邺城辅政。高欢南与梁朝言和, 北与柔然和亲,把黄河以南划归侯景治理,自己则专心练兵,以 与西魏争锋。 高欢控制的东魏,由鲜卑化的六镇流民及河北世族组成,高 欢本人也是鲜卑化汉人,其在政治上比较倚重鲜卑族。北齐皇帝 也都有意保持鲜卑习俗。 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546 年),高欢再率十万大军西征,被 守城的西魏将领韦孝宽阻于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高欢始终 无法攻克玉壁,死伤七万余人,无奈退兵。 东、西魏相互攻伐十多年,经过两次邙山大会战,两国边境 维持在宣阳(北魏正平郡下辖县,今山西运城新绛附近)、玉壁(今 山西稷山西南)一线。 武定五年(547 年),高欢在晋阳病逝,长子高澄继承霸业。 侯景发动叛乱,被高澄打败后跑到寿阳,不久,渡江祸乱江南。 高澄乘机夺取梁朝江淮二十三州。两年后,正在积极准备代魏自 立的高澄被归降之人刺死,职位被其弟高洋取代。东魏孝静帝武 定八年(550 年),高洋篡位,改元天保,是为北齐文宣帝。东魏 亡国,仅历一帝、十七年。 文宣帝深沉稳重,留心政治,坦诚简靖,军国戎机,乾纲独断,众人也竭忠尽力。北齐先后击败库莫奚、契丹、柔然等族,攻取 南朝梁淮南地区。每次带兵打仗,都亲冒矢石。因而文治武功, 盛于一时。北齐国力,胜过北周及南朝。然而,文宣帝后期,渐 渐骄矜自大,贪杯好酒,荒淫残暴,屠杀汉人世族。到永定三年, 即天宝十年(559 年)去世,北齐国势渐趋衰落。 文宣帝之子高殷即位,其叔父高演杀掉杨愔等辅政大臣,废帝 自立,是为北齐孝昭帝。孝昭帝在位两年,国力渐渐恢复,去世后, 由其弟长广王高湛继立,是为武成帝。武成帝昏庸好色,委政佞臣, 国政渐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同其父一样昏庸好色, 忠奸不辨,诛杀名将斛律光。承光元年(577 年),北齐为北周武 帝所灭,传三世,历二十八年而亡。 再说西魏。永熙三年,北魏孝武帝西奔关中不久,即被宇文 泰毒杀。宇文泰改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定都长安。 西魏国力不如东魏,但宇文泰任人唯贤,令苏绰等人改革官制, 调和胡汉矛盾,实施关中本位政策,设置府兵,西魏国力渐强。 北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后来形成团结的贵族关陇集团后, 汉族成为北周军队主力。 宇文泰趁南朝梁侯景之乱后宗室诸王内斗,先后攻下蜀地、 江陵。 西魏恭帝三年(齐天宝七年,梁太平元年,556 年)十月,宇 文泰北巡病重,找来侄子宇文护交代后事,不久去世。世子宇文 觉年仅十五岁,关陇贵族各图执政。宇文护为安定人心,第二年 拥立宇文觉即天王位,国号周,是为孝闵帝。宇文护把控朝政, 关陇集团元老赵贵、独孤信怏怏不服,被其所杀。 宇文护专权日久,态度骄恣,孝闵帝十分不满,想联合亲信诛杀权臣,事泄被废。宇文护改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为帝,是 为北周明帝。宇文毓有胆有识,宇文护十分忌惮。第二年,对明 帝施毒,明帝觉察后,口授遗诏,传位于弟弟宇文邕,是为北周 武帝。北周武帝深自韬晦,任凭宇文护专政十一年,于建德元年(572 年),成功杀死宇文护及其子弟党羽,亲掌朝政。北周武帝亲政之后, 注重法律威刑,虽是至亲骨肉,违法必惩,无所宽贷。建德六年(577 年),北周武帝灭掉北齐。第二年准备征陈之际,得病去世,太 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宇文赟昏庸暴虐,诛杀大臣宇文宪, 强制诸王就藩,第二年,传位太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第三 年突发暴病去世,刘昉、郑译矫诏,以宣帝岳父、北周十二大将 军杨忠之子杨坚为大丞相入朝辅政,杨坚消灭尉迟迥等“三总管” 叛乱,大定元年(581 年)代周为帝,是为隋文帝。北周历三世、 二十五年而亡。 开皇七年(587 年),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开皇八年(588 年),文帝发动灭陈之战,以杨广、杨素为行 军元帅,率名将贺若弼、韩擒虎等发兵攻陈。第二年,隋军攻陷建康, 南朝陈灭亡。 自西晋末南北分裂三百余年的中国再度统一,南北朝正式退 出历史舞台。
衣冠南渡,王室数易
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 年),琅琊王司马睿率士族王导、王敦等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长江,前往建业。史称“永 嘉之乱,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出自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指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政权南迁,中国的 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 建兴四年(316 年),刘曜攻陷长安,愍帝出降。 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建业改称,今江苏南京,后同)即 晋王位。 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于太兴元年(318 年),协助司马睿在建康定都,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门阀制度依旧存在,“世重高门,人轻寒族,以 姓望所出,邑里相矜。”南迁的北方士族和民众并谓“侨人”, 为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缓和南北士族矛盾,元帝采纳王导意见, 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之地,安置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 即后世所谓“侨寄之法”。 东晋历时七十多年,内外祸乱频仍,几无安宁年岁。 东晋十一位皇帝,无一英主,致使藩镇专权。 东晋偏安江左,制度承继西晋,晋元帝时,有大将军、都督、 四镇、四征、四平之号。不过,朝廷调兵不出三吴,出兵不过 三万。京畿士兵微弱,每当征伐,多用奴兵。哀帝兴宁二年(364年), 朝廷改七军为六军,左卫、右卫、骁骑之号依旧,改左军为游击, 裁撤有官无兵的前军、后军、右军,改为领军、护军,合称“六 军”。东晋以扬州为京畿重地,财货费用全赖其地。朝廷又以荆、 江两州为朝廷重镇(三州户口,居江南之半),军队驻地都在此地, 常派大将镇守,竟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藩镇横夺,军民刑政,全归掌握。 东晋西北、东北边疆,则变化不定。 东晋初立,有实郡九十六个,侨郡五个,实有扬、江、荆、湘、 交、广、宁、徐八州全部,及梁、豫、益三州一部分。西起汉中、 成都、南阳,东至琅琊,北边以黄河、淮河为界。 东晋疆域最大时,有实郡一百八十六,在上述十一州之外,增 加设置北徐、兖、青、司、雍等十六州。当时设九个都督管辖区域: 扬州区,扬州都督移镇建康,拱卫京师,初期兼统豫州,或江州, 或兖州。 荆州区,荆州都督移镇江陵,上游重镇,统辖荆、湘、益、宁州, 有时加上雍、梁两州,有时兼统江、广两州,都督六或八州。 江州区,江州都督,初镇武昌(今湖北鄂州,东汉以前为鄂邑、 鄂郡、鄂县,吴王孙权在此建都、称帝,取“以武而昌”之义, 改鄂县为武昌,后同),后移镇寻阳(今江西九江,后同),中 游重镇,兼统荆州的汉东各郡与豫州的西北各郡。 徐州区,初镇淮阴,后来退镇广陵(今江苏扬州),在后进 据下邳,南朝宋设南徐州,镇京口(刘裕生在徐州,起家北府兵 多为徐州人,出于政治考虑和乡土情怀,宋文帝特于距建康较近 的战略要地京口,安置北方徐州流民)。 豫州区,常镇历阳(今安徽和县,后同)、芜湖,有时镇马头(今 安徽蚌埠西郊,后同)、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同),东晋常以 淮水南北为北方重要防线。 会稽区,东南财富之区,苏峻作乱后,常置浙东五郡都督(会 稽、临海、东阳、永嘉、新安),军府常镇山阴(今浙江绍兴)。 襄阳区,荆州都督南移江陵后,于襄阳设置都督,统辖南阳、新野、义阳、义成等郡,归荆州节制。 益州区,距江陵遥远,在成都设置都督,兼督梁、宁,也归 荆州节制。 广州区,五岭以南,自成一区,在广州设置都督,兼都交、宁, 镇安南方。 在谋取削藩以巩固帝国权力的政策下,朝廷与方镇屡起抗争, 先有王敦、苏峻、陶侃、桓温,后有王恭、殷仲堪、桓玄等人。 淝水战后,东晋相继克复青、徐、兖、司各州,显现中兴气象。 东晋晚期,孝武帝和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崇佛嗜酒,穷奢极欲。 左右僧尼,干预国政。张贵人乘孝武帝醉卧,蒙被将其杀死。太 子司马德宗即位,是为晋安帝。安帝年幼不聪,天生痴儿,口不 能言,不辨冷热饥饱,依赖同母弟弟琅琊王司马德文服侍。大权 落入司马道子和其子司马元显之手。 出镇江陵(今湖北荆州,后同)的荆州刺史王恭和殷仲堪商 量讨伐司马道子心腹王国宝,在桓玄的怂恿下,二人起兵,司马 道子杀死王国宝,一场内乱始告暂息。此时的桓玄,因朝廷疑惧, 郁郁不得志,曾登高望远,叹息道:“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中领军扬州刺史元显征发东部各郡免奴为客之人,移置京师,充 实兵役,引发孙恩之乱。桓玄乘机厉兵秣马,训练士兵,建牙聚 众,发兵东下,占有荆、扬,权势足与其父桓温比肩。凭借宗强 势大和世家威望,加上利用朝廷和方镇之间的矛盾,桓玄攻破建 康,逼迫安帝禅位。桓玄称帝,建国大楚,其诏令纷纭,更张过度, 滋扰太甚,奏事不堪其苛,民众不堪其扰。 一次,北府军将领刘裕跟着桓修入朝,桓玄对司徒王谧说: 裕 风 骨 不 常, 盖 人 杰 也。(《 资 治 通 鉴· 晋 纪· 卷三十五》) 刘裕,字德兴,小名寄奴,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后代,原籍 彭城(今江苏徐州,后同),移家京口。刘裕小时家贫,但心怀 大志,对继母孝顺谨慎。参军后,为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足智 多谋,用兵多奇计,时时能以少击众。 隆安三年(399 年)十一月,刘裕随刘牢之参与平定孙恩之乱, 出力极大,成为一时名将。当时平乱诸将,士兵暴掠成性,百姓怨苦, 只有刘裕所部,秋毫无犯。 当初桓玄举兵东下,朝廷派遣刘牢之出兵迎战,刘裕参与军 事作战。桓玄攻占建邺。刘牢之在新洲自杀,他的外甥何无忌对 刘裕说:“我将何去何从?”刘裕说:“可跟随我回到京口。桓 玄如果谨守臣节,我和你将与之共事;否则,和你一起除掉他。” 桓玄篡位后,对刘裕赏赐甚厚。桓玄的妻子刘氏,聪明会 识人,说:
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终不人下,不如早除之。(同上)
桓玄说:“我正要平定中原,非刘裕不可,等到关、陇平定 后再议吧。” 元兴三年,刘裕和何无忌同船回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晋之 北府,后同),发兵讨伐桓玄,复兴晋室。桓玄战败,放弃建康, 携带安帝,在石头(今江苏南京西,石头山下,后同)乘船退保寻阳。 桓玄本性轻躁,缺乏远略,在建康篡权之时,就有失败退还的准备, 后北上江陵被杀。 义熙元年(北魏天赐二年,405 年)春天,安帝回到建康。 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后掌握朝政,对内平定卢循、刘毅之乱, 对外两次北伐,灭亡南燕、后秦,收复青、徐、兖、司、雍等六州,开东晋疆域最大版图。国势大壮,北朝各国为之戒惧。其间, 刘裕杀死晋安帝,改立晋恭帝。 恭帝元熙二年(北魏泰常五年,420 年),刘裕践位,定国号 宋,改元永初,是为宋武帝,史称刘宋。 恭帝禅位刘裕,拿笔之时,对左右说:“桓玄那个时候,天 命已经移易,晋祚因刘公再次延长将近二十年。今日之事,我心 甘情愿。”东晋至此灭亡。 宋武帝曾在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后同)耕田,为人清简 寡欲,处事严整有法度,暮年受禅,力行节俭,财帛都在外府, 内庭没有私藏,朝廷不备音乐,一时政风甚佳。宋武帝时常犯热 病,患有金创,晚年病情严重,坐卧时常需要冷敷,有人进献石床, 睡在上面,效果非常好,但他却心生感慨,说:“木床费用很高, 何况石床。”立即下令销毁石床。公主出嫁,嫁妆不过二十万, 更无锦绣金玉。宋武帝为人朴素,常穿着连齿木屐,走出神武门, 在附近散步,只有十多人跟随。当时徐羡之住在西州,有时想念 徐羡之,便步行走出西掖门,等到宫廷羽仪在后追赶,宋武帝已 经走出西明门了。宋武帝察觉当时世族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 故坚持用寒族掌握机要,军事重镇则托付皇族宗室。不过,由于 戎马倥偬,军机繁重,对皇室教育重视不够,以致所托非人。 两年后宋武帝去世,时年六十。少帝刘义符即位,嬉戏失德, 品行不端。北魏军队乘宋朝国丧,发兵南下。辅政大臣徐羡之、 傅亮、谢晦等人认为外有强敌入侵,内有皇帝昏恶,便废杀少帝, 迎立武帝第三子刘义隆,是为宋文帝。 文帝聪明仁厚,刚毅果断,勤于政事,孜孜不倦,多得贤臣辅佐, 与北府名将檀道济铲除把持国政的徐羡之等人,在位三十年,士族和寒人共同参与朝政,宗室、士族、寒门相互制衡,政治清明, 朝野悦服,史称“元嘉之治”。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北魏太延五年,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 与刘宋成南北对峙之势。文帝屡次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 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名将檀道济因军功被 文帝猜忌而被杀,刘宋自毁长城,失去能与北魏抗衡的军事人才。 当北魏发生盖吴起事时,没能即时北伐。元嘉二十一年(445 年), 北魏趁北方劲敌柔然衰落,多次南征,双方于淮南来回拉锯,北 魏军队甚至一度逼近长江。此后,刘宋无力再举。 宋元嘉三十年(北魏中兴二年,453 年),宋文帝被太子刘劭 所杀,时年四十七,文帝第三子刘骏趁机发兵夺取帝位,是为宋 孝武帝。 孝武帝雄决爱武,长于骑射,在位前期,推行政治、经济、军制、 户籍、礼制、税制等领域改革。政治上,施行“寒人掌机要”, 废除总录尚书(宰相),吏部设尚书两人。军事上,青州之战(治 今山东东阳,后同)“四战四捷”,于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北 阴平地区再次击退北魏。一时“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孝武 帝末年,一改前期风格,开始倨傲自满,大修宫苑,倾竭府库, 嗜酒刻薄,锐意屠戮,以致刘宋国势逐渐走向衰败。其间,发生 两起宗室战事。民谣道: 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魏 书·列传·卷八十五》) 宋大明八年(北魏和平五年,464 年),孝武帝病逝,孝武帝 长子、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刘子业大开杀戒,屠戮宗室,内外百官, 朝不保夕。后为文帝第十一子湘东王刘彧所杀,时年十七。刘彧即位,是为宋明帝。 明帝与孝武帝之子晋安王刘子勋爆发大战,历时两年,国家损 失惨重。明帝性情残忍,因宋室诸王大多依附刘子勋,便大开杀戒, 孝武帝二十八子无一幸免。明帝晚年,奢费过度,因为政失误,造 成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治今安徽寿阳,后同) 的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国力衰退。明帝之子、后废帝刘昱即位后, 政局动荡,屡有叛变,将军萧道成渐渐掌握军权。 刘宋王朝,由于起自寒微,便制裁世家,积极巩固皇权,防 止权臣废立,因而涌现少年凶暴之君。宋武帝之后,有少帝刘义符; 文帝之后,有太子刘鉊( )逆行;孝武帝之后,有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之后,有后废帝刘昱。八位皇帝,竟有四位凶暴。每遇暴君, 必有废立;每有废立,必有斗争。政局变化,国力消耗,人才伤残, 法律败坏。 南朝承继东晋。宋(420—479 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 存在时间最久的一个朝代,历四代八帝,共六十年。 宋后废帝去世,萧道成拥立顺帝刘准,独揽朝政,于宋升明 三年(北魏太和三年,479 年),消灭政敌袁粲、沈攸后篡位,国 号大齐,改元建元,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萧道成,本籍兰陵郡(今山东滕州,后同),五世祖萧整渡 江后居于晋陵武进县,后改为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后同)。 父亲萧承之,宋汉中太守。 高帝年少之时即有度量,喜怒不形于色,稳重严肃,博学, 擅长文章,精通草书、隶书,对弈水平第二品。高帝性格宽厚, 曾经和直合将军周覆、给事中褚思庄一起下棋,连下数局也不疲倦, 周覆按住高帝的手,不许离开。
高帝废除刘宋弊政,平时克勤克俭,希望能以身作则,移风 易俗。经常说: 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南齐书·本纪·卷 二》) 齐建元四年(北魏太和六年,482 年),高帝去世,萧赜即位, 是为武帝。 齐武帝为政清明,刚毅决断,积极推行富国之策。朝廷有王俭、 萧子良辅佐,内无叛乱,外无战事,十多年间,国家安定富强, 史称“永明之治”。 齐永明十一年(北魏太和十七年,493 年),齐武帝去世,由 于太子先已去世,皇太孙萧昭业即位。萧昭业小时容貌俊美,喜 好隶书,齐武帝十分钟爱。萧昭业父亲从得病到去世,萧昭业在 陪侍及服丧期间,痛哭异常;等到回到房间,就欢笑畅饮,好酒 好菜。齐武帝去世前病情转危,萧昭业和巫婆何氏写字,纸中央 写一个大“喜”字,再写三十六小“喜”字围绕;齐武帝病情转 好,就愁容惨淡,泪如雨下。齐武帝说到社稷存亡,就哽咽不停。 齐武帝临死前拉着萧昭业手说:
阿奴,若忆翁,当好作。(同上)
齐武帝说了好几遍才咽气。 萧昭业昏庸荒戏,齐武帝下葬后便找来宫中歌伎,备乐演奏。 萧昭业赏赐左右极其随意,动则百数十万钱。每次看到钱就说: “我以前渴望你们一个不得,现在得用你们没?”即位未满一年, 国库已经花出过半;到被废时,府库已空。 萧昭业不学无术,朝事都由西昌侯萧鸾决策。萧鸾杀死萧昭业, 改立文惠太子第二子新安王萧昭文。萧鸾谋夺帝位,齐武帝儿子年长的都派去地方。萧鸾用典签之法,监察宗室诸王,除掉武帝 子孙。不久废帝自立,是为齐明帝。 明帝即位,刻苦自立,勤于政务,推崇简政。因有意识地集 中权力,纲条繁密,决策均出自皇帝,须取得诏令后施行,因而 耽误很多事。齐永泰元年(魏太和二十二年,498 年),明帝病重, 派萧遥之尽数诛杀高帝、武帝子孙封王的十多人。明帝还想杀掉 未封王的,未等施行就去世了。 太子萧宝卷继立,是为东昏侯。萧宝卷昏庸残暴,诛杀顾命 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乱事平定后,又杀掉平乱有功的雍州 (治今湖北襄阳,后同)刺史萧懿。齐永元三年(北魏景明二年, 501 年),萧懿之弟萧衍举兵,在江陵立萧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 萧衍攻入建康,东昏侯被将军王珍国所杀。南朝齐亡。 齐中兴二年(梁天监元年,北魏景明三年,502 年),萧衍篡位。 南朝齐(479—502 年)在南朝四朝中存在时间最短,只有 二十四年,但因争杀频繁,竟历三代七帝,平均三年一帝,是中 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