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HK$
64.9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HK$
129.8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9.8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HK$
176.0

《
政府论(上、下篇)(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版)
》
售價:HK$
107.8

《
性格解码:解锁你的职业天赋(第6版)
》
售價:HK$
96.8

《
走出情绪风暴,做从容引领的父母
》
售價:HK$
65.8

《
仰望星空:观测火星
》
售價:HK$
68.2
|
編輯推薦: |
18年上市公司董事长操盘经验,管理20家控股上市公司的实战心得,500家上市公司的深刻洞察,十项修炼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让每一家企业都能打造出自己的“硬道理”。
|
內容簡介: |
本书凝聚了宋志平多年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实战经验与深度观察的精华,以事说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治理规范、创新领先、突出主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回报股东、并购重组、双循环市场、风险防范、社会责任。书中既有生动的企业实战场景,又有鲜明的观点,案例详实、分析透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无论是上市公司管理者、拟上市企业团队,还是资本市场从业者,甚至非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都能从中汲取智慧。这不仅是一部关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教科书级指南,更是一部帮助管理者在复杂环境中锚定方向、突破瓶颈的行动手册。
|
關於作者: |
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历任三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深耕我国建材行业40年,2019年11月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的十五大和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曾获“中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华人经济领袖”“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的企业领袖”“《财富》CEO终生成就奖”“中国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作为杰出的央企领导人,宋志平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双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他开创并成功实践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八大工法”“六星企业”“三精管理”“格子化管控”等改革创新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混合近千家民企,创造性地提出“央企的实力 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被公认为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曾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第六届管理科学奖等。
|
目錄:
|
序
第1章 治理规范 / 1
公司的独立性 / 3
公司人格独立 / 4
股权制衡与治理结构独立 / 7
经营决策独立 / 10
合规经营 / 13
制度合规 / 13
运营合规 / 15
财务合规 / 17
信息公开透明 / 21
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 / 21
按时规范地披露信息 / 23
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 / 25
最佳实践案例:美的集团的公司治理 / 28
第2章 突出主业 / 34
做强主业 / 35
业务选择的三原则 / 36
做企业的四大核心 / 39
业务归核化 / 41
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对立统一 / 44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46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组合力 / 47
构筑动态竞争优势 / 51
从竞争到竞合 / 53
专精特新 / 57
打造专精特新企业 / 58
专精特新的核心在于技术 / 60
深耕细分领域 / 62
最佳实践案例:宁德时代深耕主业发展 / 64
第3章 创新领先 / 70
有效的创新 / 71
有目的、有效益、有组织的创新 / 7 2
创新并非总是从零开始 / 76
创新要善于把握机遇 / 78
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 / 80
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 / 82
自主创新 / 82
集成创新 / 84
持续性创新 / 86
颠覆性创新 / 88
商业模式创新 / 91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 93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发展方向 / 9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 / 96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文化 / 99
创新 资本 制造 市场 / 102
最佳实践案例:联影医疗的创新突破 / 104
第4章 产品卓越 / 111
精细管理 / 112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 112
降本增效的两大利器 / 115
好学易用的管理工法 / 118
三精十二化 / 121
产品四化 / 125
高端化 / 125
绿色化 / 127
智能化 / 129
服务化 / 132
五优飞轮 / 134
从“五优路线”到“五优飞轮” / 135
“五朵金花”般的服务 / 137
定价权应收归管理层 / 138
最佳实践案例:北新建材打造世界一流产品 / 140
第5章 品牌卓著 / 147
品牌创造价值 / 148
进入品牌新时代 / 149
质量创造品牌,品牌创造价值 / 150
品牌建设的重要事项 / 153
重视品牌投入 / 157
像投装备那样投品牌 / 157
单品牌与多品牌策略 / 159
讲好品牌故事 / 162
品牌是一把手工程 / 163
向瑞士和法国企业学做品牌 / 164
一把手要执掌品牌战略 / 166
一把手是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 167
最佳实践案例:安踏的世界品牌之路 / 169
第6章 回报股东 / 176
加强市值管理 / 177
资本市场的新规律 / 17 7
做好市值管理工作的重点方向 / 17 9
提高市值的有效策略 / 18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 183
重视分红和回购 / 186
分红要把握好两点 / 186
回购要答好五问 / 189
分红与回购“双管齐下” / 191
追求永续经营 / 193
做好长期和滚动发展规划 / 193
适时开启第二曲线 / 195
坚持稳健的现金管理 / 196
做好企业一把手的传承 / 199
最佳实践案例:中国神华—回报股东的典范 / 203
第7章 并购重组 / 209
并购重组的战略价值 / 210
并购重组的意义 / 211
有机并购重组 / 216
并购重组的“三盘牛肉” / 218
并购重组的原则 / 221
服从企业战略 / 221
产生明显效益 / 224
实现协同效应 / 226
风险可控、可承担 / 228
并购重组后的整合与融合 / 229
机构整合重在精干化 / 230
业务整合重在调整优化 / 232
市场整合重在打造核心市场与利润区 / 234
管理整合重在工法 / 236
文化整合重在融合 / 240
最佳实践案例:海信的并购重组式发展 / 242
第8章 双循环市场 / 248
深耕国内市场 / 249
做好市场定位 / 249
进行差异化竞争 / 252
要在国内销售最好的产品 / 255
扎实做好营销渠道 / 256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258
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 / 258
海外并购与海外建厂 / 260
抱团出海的三大策略 / 263
双循环互相促进 / 266
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 / 266
企业“走出去”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 268
增强两个市场的联动 / 27 0
最佳实践案例:海尔的全球化发展 / 272
第9章 防范风险 / 278
风险管理的框架 / 279
风险识别 / 27 9
风险评估 / 281
风险规避和应对 / 282
风险监控 / 284
应对五大常见风险 / 286
防范周期性风险 / 286
降低决策性风险 / 289
警惕资金链风险 / 291
规避大企业病风险 / 293
化解“走出去”风险 / 295
处置风险的原则 / 297
用制度来“治未病” / 297
早发现、早处置 / 299
将损失降至最低 / 301
最佳实践案例:工商银行—防范风险的典范 / 303
第10章 社会责任 / 309
关注利益相关者 / 310
做企业要以人为中心 / 310
做企业的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 / 312
做有品格的企业 / 314
做企业的三重境界 / 317
建立共享机制 / 319
没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 / 319
从激励机制到共享机制 / 321
机制工具箱 / 323
推动可持续发展 / 325
积极应对气候与“双碳”问题 / 326
企业经营的价值排序 / 329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 330
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 / 332
最佳实践案例: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模式 / 335
后记 / 342
|
內容試閱:
|
序
宋志平先生是我国著名企业家,管理领域的著作等身。他的管理思想根植于丰富的企业实践,融合了东方智慧与西方现代管理理念。他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并将它们带入《财富》世界500强行列。在我国,同时出任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实属罕见。宋志平先生陆续卸任这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后,又先后出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我和志平会长都很关心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常一起参加有关的专业会议和学术论坛。我多次倾听了他有关管理理念、上市公司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的演讲。他将管理理论与实践案例相融合,演讲内容相得益彰,有趣而立体。他强调,现代企业家要重视战略管理,注重资源整
合,着眼于创新和价值创造,并不断超越自我。
基于丰富的管理实践,志平会长先后出版了《包容的力量》《经营方略》《三精管理》《有效的经营者》等著作,他所倡导的“共生共享”理念,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央企提供了重要的管理范式。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新作《硬道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全面地概括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即“治理规范、突出主业、创新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回报股东、并购重组、双循环市场、防范风险、社会责任”。这十项修炼简明而清晰地概括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点,既是过往实践的总结,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精髓的提炼。这是一部系统讨论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著作,内容翔实、案例鲜活、观点突出,相信必将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既值得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阅读,也值得关心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质量的读者阅读,书中的观点和思路实际上对广大非上市公司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三个要素的支撑或保障。
第一,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投资性,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和必要条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投资性,来自广大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成长预期。企业成长预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产业赛道、管理模式和企业家精神。为此,必须推动上市公司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
第二,充分的流动性,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充分条件。充分的流动性既包括市场资金的充足,又包括市场发展所必需的流动性战略储备机制。为此,需要拓宽市场化投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打通各类市场化投资资金进入市场的痛点和堵点。与此同时,从宏观和战略层面,需要构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战略性储备资金。
第三,资本市场全链条式的制度改革和规则完善,这是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实现的前提。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和规则完善的重点是:构建对违法违规者具有巨大威慑作用的法律法规;正确理解注册制条件下IPO的边界和精髓;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大股东减持规则;加大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失职、失信、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与法律处罚,彻底消除“埋雷”“暴雷”现象;规范并完善退市机制,建立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和赔偿机制;重视市场并购重组功能,简化并购重组程序。
如果我们能从上述三个方面去深刻理解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基本要点,并着力推进这些改革,完善相关规则和政策,那么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一定是可期的。
是为序。
吴晓求
2025年4月8日于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