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经学(第三十六辑)

書城自編碼: 413897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彭林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83438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索恩丛书·蛮族之王:狄奥多里克与罗马帝国的黄昏
《 索恩丛书·蛮族之王:狄奥多里克与罗马帝国的黄昏 》

售價:HK$ 174.9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售價:HK$ 327.8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售價:HK$ 96.8
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 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

售價:HK$ 46.2
汉匈战争三百年
《 汉匈战争三百年 》

售價:HK$ 97.9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HK$ 64.9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HK$ 129.8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9.8

編輯推薦:
《中国经学(第三十六辑)》所收文章皆通过对传统典籍的研究来解读小问题,从大看小,又以小见大,突出经学典籍对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文章内容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突出对经学典籍文本本身的研究,代表了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入选的文章,都符合以下特点:
一、著作文本权威,突出首发性和时代性。
二、作者权威,基本都是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三、强调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以真正实现中国经学研究无国界。
《中国经学》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两辑,每辑25万字,对中国经学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內容簡介:
《中国经学(第三十六辑)》在“经学历史”“经学文献”“经学义理”等栏目下,汇集了吕友仁《今注本〈三国志·魏书·武帝〉引经辨正》、石瑊《论〈白虎通〉的内外爵制》、高隽《明堂礼祭五帝之形成与确立》、黄人二与童超《〈论语·爲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解——兼论汉魏与今人训诂、絶句之异与两汉举“贤良”之策》、 顾海亮《〈论语〉“能近取譬”新考——兼论孔子言“仁”之“德行”“政事”之分》等12篇专门研究中国经学的论文,从经学文献、出土文献等原始文献出发,参考借鉴老一辈经学家的研究理路,对儒家经典文献做了颇具深度的解读和论析,展现了当代经学研究的最新样貌和发展方向。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彭林,1949年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经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尤其是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和礼乐文化的研究。
目錄
經學歷史:後“經學時代”的經史互動
今注本《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引經辨正 吕友仁
論《白虎通》的内外爵制 石瑊
明堂禮祭五帝之形成與確立 高雋
《儀禮》房室制度考論馬延輝《左傳》卒偏之制研究 倪霄漢
經學文獻:出入漢宋的《論語》新證
《論語·爲政》“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解——兼論漢魏與今人訓詁、絶句之異與兩漢舉“賢良”之策 黄人二 童超
《論語》“能近取譬”新考——兼論孔子言“仁”之“德行”“政事”之分 顧海亮
《論語·顔淵》引用《詩經》“誠不以富,亦祇以異”辨義新解 王水涣
經學義理:通變與别宜
帛書《二三子問》“寑龍勿用”章發微 蔡飛舟
“一畫自闡苞符”:黄賓虹的易學觀和畫學構建 丁筱
男女之别不奪情——基於男女喪服服飾同異的研究 陳立瑜
洪武城隍改制的禮制原因 張照
札記
石介與《中庸》 郭曉東
點校本《通典》漢晉祀老人星廟條校勘商榷 計小豪
《尚書·無逸》文王“不遑暇食”董、馬説辨證 王浩達
《公羊傳》陳佗非“誅君”論 劉俊飛
編後記
內容試閱
編後記

本輯刊發專題論文12篇,札記4篇。
“經學歷史”欄以“後‘經學時代’的經史互動”爲議題。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下册論“經學時代”云:“自孔子至淮南王爲子學時代,自董仲舒至康有為爲經學時代。在經學時代中,諸哲學家無論有無新見,皆須依傍古代即子學時代哲學家之名,大部分依傍經學之名以發布其所見,其所見亦多以古代即子學時代之哲學中之術語表出之。此時諸哲學家所釀之酒,無論新舊,皆装於古代哲學,大部分爲經學,之舊瓶内。而此舊瓶直至最近始破焉。”舊瓶既破,則“經學時代”終結,在後“經學時代”中,舊瓶所裝之酒不免氾濫無歸。值得注意的是,陳寅恪先生爲馮著《中國哲學史》下册撰《審查報告》,隱隱然回應此一瓶酒之喻:“寅恪平生爲不古不今之學,思想囿於咸豐同治之世,議論近乎湘鄉南皮之間。承審查此書,草此報告,陳述所見殆所謂‘以新瓶而裝舊酒’者。誠知舊酒味酸而莫肯售,姑注於新瓶之底,以求一嘗,可乎?”此語有類莊生卮言,詼諧之下是莊重:雖自承所見不過酸味的舊酒,仍自信舊酒有一嘗的價值。陳先生以史學名世,學術、思想、議論注入“新瓶”,讀者往往習焉而不知其“舊義”所在。實則陳先生書本具一重經學底蘊,如《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探究隋唐制度之三源,其論證著眼於漢代經學由官方轉入私家之後,於江左、山東、河西不同地域的流衍播遷之跡,若非深明經術之於制度的意義,斷然無法採取如此獨到的視角。由是觀之,即便身處後“經學時代”,中國人文學研究仍有深入經學的必要與可能。本欄所刊5篇論文,論學旨趣亦與昔賢有相通之處。近年,吕友仁教授呼籲治史者宜明經,提倡“二十四史引經”研究計劃,蓋經書作爲最高典型,對於正史書寫的影響,或顯或隱,在在皆是,《今注本〈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引經辨正》爲吕教授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經學之於歷史的意義,在文獻典據之外,更重要的是爲現實制度的運行提供學術之理念與導向,石瑊《論〈白虎通〉的内外爵制》系統梳理《白虎通》的爵制體系,其論述落點即在經學構建與相關制度的微妙關聯。當然,經典與制度的互動,絕非綫性、單向的影響而已,學術與政治,理想與現實,其間往往存在複雜的往復過程,高雋《明堂禮祭五帝之形成與確立》指出西漢明堂祭祀中的“太一—五帝”架構緣起於當時的“太一”信仰,缺乏經典根據,這造成了經學解釋的困難,也形塑了漢末經學新變的動力與方向。就經典研究本身而言,先秦史實無疑構成了一個重要的參證維度,但此間之可能與限度仍待審慎考量。馬延輝《〈儀禮〉房室制度説考論》平議經師異説,以求折衷至當,作者雖對考古遺址、出土文獻有所關注,但未闌入討論,仍以本經內證爲依歸。倪霄漢《〈左傳〉卒偏之制研究》從軍事史和軍事理論角度權衡歷代經説,實證意味較重,而作者對經師疏解經文貫通經義的努力,亦能一一疏釋原委,究其所以然。
“經學文獻”欄以“出入漢宋的《論語》新證”爲議題。近儒讀經,往往以漢學、宋學爲兩大典範,如黄式三撰《論語後案》,兼錄何晏《集解》與朱熹《集注》於上,乃施案語於後,唐文治編《十三經讀本》,亦博采漢宋諸家注。大抵漢學立足政制,宋學立足文教;漢注質實,宋注清通:各有優長,各有偏至。本欄所刊3篇論文,就《論語》具體的章句訓詁問題而爲之新證,其問題意識多緣起於漢宋經解的分歧。黄人二、童超《〈論語·爲政〉“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解——兼論漢魏與今人訓詁、絶句之異與兩漢舉“賢良”之策》對“舉善而教不能則勸”一語的今人解釋進行歸納與反思,指出今注多本朱子《集注》,但何晏《集解》所引包咸注則提示了不同的斷句方式,作者旁徵魏晉文獻中暗引《論語》之例,進而回溯上古“爲政”之義、選士之制,以輔證包説。顧海亮《〈論語〉“能近取譬”新考——兼論孔子言“仁”之“德行”“政事”之分》重考“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一語,以爲朱子對此章的詮釋側重於“德性”層面,富有理學意蘊,影響深遠,但如果重訪鄭玄《論語注》殘卷,由此重構孔子時代的“禮制語境”(許子濱教授説),則可在“政事”層面獲致新的理解。前二文皆反思、批評宋儒經解,致力於闡明漢魏古注的歷史、文獻之根據,第三篇文章則對宋儒之説抱持“了解之同情”。王水渙《〈論語·顔淵〉引用〈詩經〉“誠不以富,亦祇以異”辨義新解》從北宋程颐的“錯簡”説出發,梳理歷代異説,結合當今學界有關先秦文本物質形態的辨析思路,旁參出土簡牘,嘗試提出一項“錯簡發生情境”假説,從而開闢了義理詮釋的新空間,頗富方法論意義。
“經學義理”欄以“通變與别宜”爲議題。本欄刊載易學、禮學研究論文各2篇。《周易·繫辭》云:“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禮記·樂記》云:“禮者别宜。”通變者觀“同歸”於“殊塗”,别宜者本“理一”以“分殊”,易、禮大義,適相反而相成。蔡飛舟《帛書〈二三子問〉“寑龍勿用”章發微》比較馬王堆漢墓帛書《二三子問》“寑龍勿用”章與今本《文言》“龍德而隱”章,透過二者表面的矛盾,梳理其間的卦時觀念與龍德思想,進而根據《論語》所見孔子出處思想返觀帛書、今本《易傳》“潛龍勿用”諸説之歧見與通義。丁筱《“一畫自闡苞符”:黄賓虹的易學觀和畫學構建》聚焦於以畫名家的近人黄賓虹,觀照黄氏如何於中西匯流、古今轉折的時代變局之下,透過易學溝通傳説與考古、經學與科學,從而構建畫學理論,承擔文明傳續的責任。陳立瑜《男女之别不奪情——基於男女喪服服飾同異的研究》針對當代性别研究對禮學的誤解,詳細比較喪服中的男女服飾的吉凶、輕重、尊卑之别,進而指出種種差異背後存在着相應的哀情差序與相通的成人主體性。張照《洪武城隍改制的禮制原因》反思當代禮制史研究的權力控制論,考察城隍祭祀的歷史緣起,闡述明代洪武年間將城隍納入祀典的義理考量,指出城隍祭祀雖於禮經無徵,然以報功與敬神之義而起,實有深刻的禮學根據,不宜僅僅從功利性的政治邏輯觀之。針對複雜的現實情境,曲盡“别宜”之情;根據超越的經學理想,導引“通變”之義:此蓋經學日新又新之故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