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书籍史
》
售價:HK$
130.9

《
如此中国:时间线上的艺术与文明
》
售價:HK$
250.8

《
胡斯战争(卷一):愚人之塔(《猎魔人》作者波兰历史奇幻巨著)
》
售價:HK$
142.8

《
大清为何轰然倒塌:一本让读者又爽又气、又哭又笑的历史书
》
售價:HK$
74.8

《
真实与真理之间——早期基督教史学探析
》
售價:HK$
107.8

《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
》
售價:HK$
173.8

《
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樊百川著作集)
》
售價:HK$
184.8

《
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详细解读法西斯政权与参战背景
1.?扩张野心?:墨索里尼政权企图重建“新罗马帝国”,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9年占领阿尔巴尼亚
2.?加入轴心国?:1940年6月,意大利趁法国战败对英法宣战,与德国、日本结成轴心同盟
3.?战略短板?: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军队装备虽部分先进(如海军战舰、空军战机),但后勤与指挥体系混乱,导致战场屡屡失利
全面介绍主要战役与军事困境?
1.?北非与地中海溃败?(1940—1943):意军入侵埃及失利,德国被迫派隆美尔支援;地中海制海权受英国挑战,舰队遭重创
2.?西西里岛陷落?(1943年7月):盟军登陆迫使意大利丧失本土屏障,直接触发政变
深刻解读政权崩溃与“倒戈”盟军
1.墨索里尼倒台?(1943年7月25日):军事溃败引发政变,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逮捕墨索里尼,任命巴多格利奥组建新政府
2.?秘密投降盟军?(1943年9月):9月3日签署停战协定;9月8日盟军登陆萨莱诺后公开宣布投降;德军迅速占领意大利北部,救出墨索里尼并扶植傀儡政权
3.?对德宣战?(1943年10月13日):巴多格利奥政府转投同盟国,英、美、
|
內容簡介: |
本书讲述了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及以作者为首的意大利正义阵营对墨索里尼独裁统治的抵制和反抗;意大利在两大阵营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求平衡和发展,最大限度地争取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应有的利益,最终成功加入盟军阵营精彩、惊险的过程。本书拓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视角,重新评估了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的角色,填补了历史研究的空白。
|
關於作者: |
彼得罗·巴多格利奥(Pietro Badoglio,1871—1956),意大利军事将领,参加两次世界大战。1943年7月25日接替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首相;9月3日与盟军签订停战协定;9月9日,他与王室成员、内阁成员逃出罗马;10月13日,正式宣布意大利王国退出“轴心”同盟,对德国宣战。1944年6月9日,在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反对下,他黯然辞职。战后,他彻底退出政界和军界,在家乡隐居,直到去世。
|
目錄:
|
第一部分 001
第1 章 1939年/003
第 2章 墨索里尼决定参战/017
第 3章 参 战/027
第 4章极端独裁/045
第5 章 政 变/053
第6章 形势回顾/063
第7 章 新政府和德国的反应/071
第8章 停 战 /083
第9章 从罗马到布林迪西/095
第二部分 107
第10 章 在布林迪西最初的日子/109
第11 章 军事问题/123
第12章 困难重重/131
第13 章 政府扩大管辖区域/145
第14 章 与苏联的条约和罗斯福宣言/157
第15 章 新省、盟军的控制和消除法西斯主义/167
第16 章 宪法的妥协/175
第17 章 团结一心的民主政府/183
第18章 解放罗马、摄政王和新政府/195
第19 章 意大利与同盟国/205
附 录 213
文件一 意大利皇家陆军/215
文件二 意大利皇家海军/227
文件三 意大利皇家空军/233
文件四 政府和爱国者/239
文件五 战 俘/245
文件六 内部重建/257
|
內容試閱:
|
1939年4月,墨索里尼(Mussolini)给希特勒(Hitler)寄去了一份他亲笔书写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的复件也同时送呈国王和我。
在备忘录中,墨索里尼宣称,在他看来,战争不可避免。在那些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之间,在那些拥有高出生率和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之间,在那些拥有大量原材料和资源明显匮乏的国家之间,在很短的时间内,战争必定会爆发。《凡尔赛和约》(Peace of Versailles)的缔结非但没有缓和这些矛盾,反而使当前局势大大恶化了。他认为,缔结的任何条约都无法公正地解决问题。结果不可避免,并且有潜在的巨大危险——要么战斗而亡,要么窒息而死。
接下来,墨索里尼补充说,我们还应为这场大战做好广泛而充足的准备。由于此前意大利参与埃塞俄比亚战役,并持续镇压该国叛乱,随后又在西班牙内战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后数年意大利都需要不断积累国力,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而在他看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军队,都不会在1943年之前做好准备,去面对这场他认为将是漫长而痛苦的大战。
在这些非常严肃的论断之后,墨索里尼又加了一句话。事实证明,他的这个想法确实很幼稚。墨索里尼表示,他决定将大战的开战时间定在1943年,这样他原计划于1942年在罗马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就可以如期举办。届时,来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大批游客就可以将大量外币带入意大利,这些外币可以帮助支付即将产生的战争费用。其实,在1939年那样阴沉的气氛中,不大可能成功举办这样一次博览会。因此,指望举办博览会带来的利润对国家财政做出重大贡献,从而支撑国家应对长期战争的想法委实荒谬。
这份备忘录读来令人痛苦。激发墨索里尼写下这样一份文件的动机是什么?这当然不是屈服于公众舆论压力的结果。征服埃塞俄比亚之后,意大利也消除了泰山压顶般沉重的外来威胁,并且我们也没有必要因《凡尔赛和约》所遭受的不公进行报复。无论是好是坏,墨索里尼与英国和法国接连签订了条约,解决了意大利面临的重大困难。
我无法用数学公式来证明自己的解释正确无误,但它与事实相符,我也毫不犹豫地表达我的个人信念,因为我相信它接近事实。
在威尼斯的第一次会面,希特勒并没有给墨索里尼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希特勒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了一个小时,用不同的表达反复重申了他的自传《我的奋斗》(Mein Kampf)中的全部论点,只给墨索里尼留下几分钟的时间作答。回到罗马后,墨索里尼告诉我,希特勒不过就是一台只有七张唱片的留声机,所有的唱片都播放了一遍以马,这一论断也被墨索里尼的狂热拥趸们津津乐道地到处传播着。
私下里,墨索里尼过分相信自己天才般的才干。这使他相信,在未来两个独裁者的任何合作中,因为他显著的智力优势,他必将扮演主导角色。这一信念在墨索里尼1937年访问纳粹德国时显露无遗。当时,他的举止就像是一位正从奥林匹斯山上走下来的神,将自己全身的光芒洒向周遭的民众。然而,那个话匣子,那台只有七张唱片的留声机,虽然还在喋喋不休,却渐次展开行动:他先是占领了莱茵兰(Rhineland)的非军事区,接下来武装了百万雄师,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空军,最后占领了奥地利(Austria)、苏台德地区(Sudetenland)和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
墨索里尼被迫一再重申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合法地位。他希望希特勒明白,唯有意大利王国的独裁者,方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威望决定当前事态的走向。这才是墨索里尼写下这份备忘录的真正动机。他刻意忽视了一切不利的事实,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为国家制定了必须遵循的准则。
这里,我并不认为墨索里尼拥有超出常人的直觉—只是他的骄傲压倒了一切,相信自己远超所有凡人。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925年或1926年,墨索里尼发布了一则关于各地行政长官的权力和职责的通告。通告最终沦为一纸空文。后来,我问他那则通告是不是他起草的,他多少有些恼火地回答道:“不然谁还会有这个头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