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与贝聿铭同行
》
售價:HK$
129.8

《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售價:HK$
38.5

《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售價:HK$
86.9

《
聪明钱
》
售價:HK$
85.8

《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售價:HK$
107.8

《
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
售價:HK$
74.8

《
东线有战事1914一战爆发与帝国崩溃 与西线无战事遥相呼应的一战东线战事探寻帝国时代崩塌的根源
》
售價:HK$
96.8

《
奇岩馆事件(“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获奖作者高野结史颠覆你的推理常识)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一本用通俗的语言、迭代起伏的故事讲述人工智能从孕育、诞生到当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技术和产品的科普书。这本书有两条线:一条是以人物和事件引领的故事线,这条线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物理世界中人工智能的多舛命运,包括口含金钥匙的诞生、还没成长起来就遭遇的寒冬、来自多方的质疑甚至否定、辛顿们的百般呵护、如今的飞黄腾达;另一条是技术线,这条线完整呈现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分支,书中用通俗的语言揭示了技术的来龙去脉。两条线相辅相成,最终呈现的是一个完整而立体的人工智能,让读者可以看清它的全貌,通晓它的过去,掌握它的现在,预知它的未来,从而让自己跑赢人工智能这个大时代!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人工智能科普书,它用通俗的语言呈现了人工智能从被提出到当下这个大模型时代7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里程碑事件、传奇人物、传奇故事、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和产品……本书不仅会让你置身于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的70年历史中,亲身体会人工智能从万众瞩目到被打入“冷宫”,然后从逆势而起到再度沉沦,终成璀璨明星的曲折命运,还会让你在看过所有传奇之后,能跟随作者的思路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逻辑,看透过去,领悟出永远不变的“底层逻辑”,并用其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为什么达特茅斯会议会带来人工智能黄金10年? 为什么人工智能会经历两次寒冬? 为什么“深度学习之父”却会摘取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 为什么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横空出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为什么我国能在这一波人工智能大潮中迎头赶上并大放异彩? …… 对于这些重要且有趣的问题,你都会直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而类似于“人工智能到底是不是潘多拉魔盒”“大模型时代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方向”“未来我们如何与智能机器和谐共生”等问题,就需要大家在理解本书的思路后,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了。 下面就请翻开这本书,打开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吧!
|
關於作者: |
陈宗周 科学作家,资深科技媒体人,中囯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电脑报》《环球科学》《知识经济》、天极网等知名科技媒体的创始人。长期关注、研究数字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写有大量相关文章。曾任《电脑报》、中科普传媒有限公司、天极网等媒体机构负责人,以及中国科技报研究会副理事长。
|
目錄:
|
目录序 AI大潮之上前言第一章 令人意外的诺贝尔奖——人类的新里程碑1第一节 斯德哥尔摩的意外消息2第二节 从AlphaGo到AlphaFold4第三节 人类的新里程碑10第二章 酷暑与寒冬——AI的艰难历程12第一节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与AI诞生13第二节 初期的繁荣与乐观15第三节 遭遇计算能力瓶颈17第四节 复兴与再度冰冻18第五节 迎来春暖花开22第三章 杰弗里·辛顿——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人24第一节 实习生培训班的老人25第二节 人工神经网络道路崎岖27第三节 寒冬中的坚持29第四节 深度学习登场31第五节 AI人才战,打响第一枪32第四章 高飞的双翼——深度学习成功的秘密35第一节 不是只要算法好就能成功36第二节 疯狂冒险家黄仁勋与GPU39第三节 拼命三郎李飞飞缔造ImageNet43第四节 让深度学习升华44第五章 机器在聆听——语音识别的历史性突破46第一节 人类的美好梦想与历史探索47第二节 统计语言学打破沉寂48第三节 剑桥语音的黄金十年50第四节 铲平技术高门槛51第五节 深度学习带来历史性突破53第六节 广阔的创新领域56第六章 让霍金倾谈——语音合成创造奇迹59第一节 机器制造“完美的保罗”60第二节 语音合成的漫漫长路62第三节 科大讯飞,一名在校生书写的传奇63第四节 语音交互大战打响66第七章 重建巴别塔——机器翻译拆除语言樊篱70第一节 机器翻译崭露头角71第二节 冷战催生的机器翻译72第三节 语言的规则太复杂73第四节 统计翻译成为主角75第五节 见证历史的活样板76第六节 科技巨头的竞技场78第七节 自然语言处理阔步前进80第八章 第二双眼睛——计算机视觉大放异彩83第一节 运动场上的新裁判84第二节 计算机视觉前史86第三节 学科奠基人戴维·马尔87第四节 走上快车道89第五节 巨变发生了92第六节 计算机视觉未来94第九章 数据魔方——数据科学崛起97第一节 华尔街数据争夺战98第二节 AI眼中的历史与未来99第三节 数据,人类社会的财富与要素101第四节 造就神奇的数据科学103第五节 来自大数据的挑战105第六节 安全与隐私,硬币的另一面108第十章 生成与创造——生成式AI的辉煌与难题111第一节 ChatGPT一鸣惊人112第二节 大模型狂潮114第三节 跨越模态118第四节 人人都有大模型120第五节 AIGC改变一切122第六节 ChatGPT惹来风波124第七节 大模型的幻觉与偏见128第八节 规模法则的是与非130第九节 算力与能源的问题133第十节 机器能创造吗?136第十一章 忠实的朋友与助手—— 形形色色的机器人138第一节 美的收购德国国宝139第二节 前世今生141第三节 现代制造业与工业机器人142第四节 服务机器人大合唱144第五节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新天地147第六节 巨大的冲击波149第十二章 机器人无形——无处不在的虚拟机器人151第一节 从Bot到智能体152第二节 智能体崛起155第三节 数字人来了157第四节 虚拟机器人大显神通159第十三章 飞翔的机器——无人机的广阔天地162第一节 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163第二节 漫长的发展史164第三节 汪滔与大疆166第四节 给硅谷狂人上了一课168第五节 广阔的应用领域169第六节 微小型化与集群应用170第七节 无人机的未来172第十四章 智能交通革命——自动驾驶的梦想与现实175第一节 萝卜快跑悄悄上路176第二节 自动驾驶的概念与无人车的历史177第三节 伊拉克战场引发的无人车挑战赛179第四节 民用研究乘势而上180第五节 狂人马斯克182第六节 不同的声音——无人驾驶还有多远?184第七节 自动驾驶芯片战场185第八节 人家车,未来生活畅想曲187第十五章 终身学习时代来临——AI塑造新人生189第一节 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190第二节 ChatGPT引起的新思考193第三节 校园里的AI热潮194第四节 超越大学,终身学习时代来临196第十六章 AI神医——精准医学带来的福音199第一节 AI挑战资深医生200第二节 破解医学影像处理难题202第三节 手术机器人204第四节 精准医学应运而生206第五节 新药研制走上新路208第六节 AI医学的未来210第十七章 科学的进化——科学家拿起了新武器213第一节 机器解决四色定理难题214第二节 科学智能概念的提出216第三节 诺贝尔委员会一锤定音218第四节 科学新范式220第十八章 人类新征程——AI的未来223第一节 OpenAI宫斗与向人类对齐224第二节 AGI快来了吗227第三节 AI威胁论的过去与现在229第四节 伦理与治理,未雨绸缪的“军规”232第五节 人类的新征程236第十九章 中国传奇正在书写245第一节 AI名人堂里来了中国人246第二节 国际学术会议因春节改期247第三节 开放环境创造中国AI未来249第四节 宏伟的国家AI发展蓝图252第五节 奔跑吧,中国AI253附录 人工智能大事记258
|
內容試閱:
|
前言2022年10月,我受邀参加阿里达摩院的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研究。那些年,阿里达摩院每年都会邀请全球专家研究科技发展趋势,并在年底发布全球科技趋势研究报告,预测下一年十大科技发展趋势。这是阿里达摩院坚持多年的重要研究项目,有很深远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阿里达摩院于2022年11月26日举办专家研讨会,研讨并确定十大科技发展趋势。由于当时还在疫情中,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专家们通过网络交流,讨论全球科技发展动态。会议结束后,大家并不是对每一个被提出的科技发展趋势都达成了共识,但预训练大模型和生成式AI(人工智能)立刻被确定为2023年全球科技十大趋势之二,预训练大模型还被排在趋势榜之首。几天以后的11月30日,ChatGPT发布,生成式AI浪潮由此掀起。预测未来是很冒险的事情,哪怕要对第二年的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也并不容易,这方面的失败教训太多。但当时大家都确信,生成式AI的时代之风已经刮起,将席卷全球。大模型预示着深度学习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所以容易捕捉到它的发展趋势与影响。深度学习这项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虽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但在它的发展初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后来反思,我作为对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长期观察者,为什么当年对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深度学习并不敏感?辛顿所在的多伦多大学、哈萨比斯创业的伦敦大学学院和附近街区、辛顿及哈萨比斯的初创公司与谷歌“相亲联姻”的太浩湖等,这些深度学习精彩历史故事发生地那些年我都去过,但当时就是不知道深度学习这场伟大革命已在这些地方悄然开始。由于有这种遗憾,2017年我写了《AI传奇》一书,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AI新技术革命已经来临。8年过去了,这场革命越来越深入,尤其是2022年11月份ChatGPT面世以来,深度学习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成式AI新浪潮风起云涌。AI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人都在受影响。这里借用一句流行语——以前做过的工作,都值得用生成式AI再做一遍。这种带来翻天覆地巨变的技术革命,在半个世纪中,只有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以相比,而生成式AI的影响,必将比前三者更为深远。为了及时向读者传递与这场新巨变相关的重要信息,与大家一起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史,了解涉及的技术与知识,展望未来发展,我决定重写《AI传奇》。出版社建议用新书名“人工智能70年——从达特茅斯会议到大模型时代”,这个书名很贴切,既与上一本书一脉相承,可以很好地展现AI走过的70年历程,让读者了解它是如何曲折地走到我们面前,从而了解AI广阔领域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知识;同时,也着眼于各个领域的新发展,力求反映最新变化。写作过程中,我的最大感受是AI飞轮正在加速转动,新鲜事件甚至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层出不穷,让我眼花缭乱,难以捕捉并固化成历史。所以,本书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人工智能大事记”,把2022年11月之前的大事都以年为时间单位进行记录,而那之后的大事以月为单位进行记录。写作过程中,恰逢2024年诺贝尔奖宣布,AI科学家历史性地群体性获奖,让我亲眼见证了AI的里程碑时刻,体会到记录历史的意义。这是一部以通俗方式讲述AI发展史的读物,坚持的原则是“通俗实用”。“通俗”可打开科学坚硬的外壳,“实用”可让读者有实际收获,对工作和学习有所启迪和帮助。本书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有待读者评价。对读者关心的AI未来,本书也作了描述。但是,如前所述,预测未来是很困难、很冒险的事。在2024年末,两位新科诺贝尔奖得主都对未来作了预测。辛顿预言AI在10年内毁灭人类,哈萨比斯预言AI在10年内治愈一切疾病。AI的未来,我将与读者一起见证。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中国AI的发展动态与未来。写作过程,也是我对中国AI信心提升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AI在全球没有声音,更没有话语权。而今天,从学术界到产业界,中国人的成就让世界瞩目。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时,一件让人振奋的事情又在中国发生了。2025年春节前夕的1月20日,杭州的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发布最新开源模型DeepSeek-R1,它在性能上与OpenAI有高难度任务推理能力的ChatGPT o1大模型比肩,但在成本上大幅降低。深度求索通过算法创新研发高性能、低成本、低能耗的大模型,这为AI发展开拓了新路,引起全球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甚至引发了华尔街股市剧震。美国因此又扬言要对中国AI的这一重要创新进行调查甚至制裁。领先强国的一轮轮限制与制裁,正好说明我国AI追赶的步伐与实力。我国政府制定了宏伟的AI发展蓝图,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30年,AI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AI创新中心。2030年并不远,之后中国AI一定还会继续快速前行。我相信,包括本书读者在内的一代代中国人,会在这激动人心的领域不断创新开拓,创造中国和世界的AI美好未来。感谢雷军先生为本书写下精彩序言。感谢对本书作出贡献和提供帮助的褚波、林军、刘洋、孙海亮、徐洁云、王思楠、邓晓进、吴非、黄旭、傅军、熊云飞、管心宇、丁家琦、吴兰等同事和同行,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书来到读者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