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62.8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75.9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主要研究“萍浏醴”地区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本书的出版能抢救濒临消亡的民间戏曲艺术,能进一步传承和保护该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我国戏曲艺术的文本资料。 |  
         
          | 內容簡介: |   
          | 萍乡、浏阳、醴陵是湘赣接合部。本书主要研究“萍浏醴”地区湘剧、湖南花鼓戏、萍乡采茶戏、萍乡傩戏、湘东和上栗皮影戏的历史发展、各剧种班社的情况以及重要戏曲唱本和唱段。本书的出版能抢救濒临消亡的民间戏曲艺术,强化湘赣两省民间文化认同,促进湘赣两省民间文化交流,又能进一步传承和保护该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我国戏曲艺术的文本资料。该专著为2022年度教YU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至民国时期萍浏醴地区民间戏曲唱本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2YJC760063)的最终成果。 |  
         
          | 關於作者: |   
          | 罗红霞,中共党员,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二胡演奏与教学、戏曲音乐理论研究。市级优秀文艺工作者、团省委新媒体先进个人。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4项;出版专著2部。先后荣获202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3)、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指导老师(文旅部)、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省教育厅)、纪念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优秀奖(省委宣传部)、第八届江西艺术节二等奖(省委宣传部)等。 |  
         
          | 目錄: |   
          | 第一章 萍乡采茶戏介绍
 萍乡采茶戏的来源 4
 萍乡采茶戏的音乐 48
 萍乡采茶戏的旋律音调与方言声调 49
 第二章
 安源大罢工
 来到安源想挣钱 36
 屋漏更遭连夜雨 37
 是穷人就不该生病 39
 直到一九二一年 41
 说起小妹 42
 寒冬腊月秋蝉叫 44
 第三章
 萍乡滩戏介绍
 萍乡滩戏的来源 4
 萍乡滩戏的历史 48
 萍乡滩戏的分布 49
 萍乡滩戏的基本内容 49
 萍乡滩仪的程序 5
 车湘滩(萍乡)的介绍 52
 闹新春(车湘滩) 52
 怀胎经 52
 渔樵耕读 62
 第四章
 萍乡滩戏唱腔选段 63
 请神 63
 造船 64
 点将 65
 土地祝词 67
 先锋曲 68
 太子舞曲 68
 出太神曲 69
 祝愿曲 69
 祝愿词 70
 团兵曲 70
 收小鬼曲 71
 七槌锣 71
 踩锣 72
 怀胎经 72
 孟姜女哭长城 73
 土地与滩神对话 74
 第五章
 湘东皮影戏介绍 75
 湘东皮影戏的来源 75
 湘东皮影戏的文化特征 76
 湘东皮影戏的道具 77
 湘东皮影戏的行当及唱本介绍 78
 孟姜女哭长城 79
 杨宗保破阵 83
 第六章
 湘东皮影戏唱腔选段 87
 南路唱腔旋律 87
 北路唱腔旋律 88
 凯丰 89
 第七章
 湘剧介绍 109
 湘剧的来源 109
 湘剧的唱腔 109
 湘剧的伴奏音乐 111
 湘剧的表演及唱本 112
 湘剧班社 112
 湘剧语音调类调值表 113
 第八章
 湘剧唱本介绍 113
 白门楼 115
 拜月记 128
 报恩府(节选) 136
 大战长沙 139
 刘金定下南唐 150
 药王登殿 153
 夜打登州 160
 捉放曹 174
 第九章
 湘剧唱腔选段 188
 沉醉东风 188
 挡马 190
 六郎点将 199
 徐庶荐葛 204
 南唐救主 214
 法场换子 228
 渭水访贤 240
 五台会兄 254
 月下盘貂 262
 第十章
 长沙花鼓戏(浏阳)介绍 273
 长沙花鼓戏的来源 273
 长沙花鼓戏(浏阳)的唱本内容 274
 长沙花鼓戏(浏阳)的班社情况 274
 长沙花鼓戏(浏阳)的唱腔特点及表演形式 275
 长沙花鼓戏(浏阳)的音乐特点 276
 第十一章
 长沙花鼓戏(浏阳)唱本 277
 半把剪刀 277
 蔡驼子回门 317
 化子嫁妻 319
 卖御 323
 墙头记 335
 十五贯 359
 杨八姐游春 384
 第十二章
 长沙花鼓戏(浏阳)音乐 420
 川调类 420
 打锣腔类 424
 花鼓戏音乐 428
 专用调 435
 外来调 444
 第十三章
 湘剧的民间组织 445
 湘剧科班概况 445
 主要湘剧科班介绍 446
 湘剧戏班概况 451
 主要湘剧戏班介绍 452
 闲吟曲社 462
 湘剧围鼓堂 463
 福寿堂 463
 第十四章
 湖南花鼓戏的民间组织 464
 科班 464
 怀德堂 464
 百合堂 464
 北乡班 465
 沙棚班 465
 湘醴班 465
 湘淮班 465
 第十五章
 萍浏醴地区部分民间艺人介绍 466
 民间艺人 466
 清代末年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戏班的情况 476
 萍浏醴地区主要戏院概况 477
 参考文献 479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清乾隆年间,萍乡采茶戏、湘剧、长沙花鼓戏(浏阳)流行于赣、湘两省。萍乡采茶戏是在明末清初萍乡灯彩“牛带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清末时期,随着安源煤矿开发,大批湖南、湖北的农民涌入安源煤矿,长沙花鼓戏(浏阳)的表演程式和唱腔音乐很快被萍乡采茶戏艺人所吸收,但由于萍乡采茶戏题材多贴近现实生活,且多为“俚语俗词”,因此始终得不到“官方”的支持和扶持,使其无法走上正规舞台。为求生存,艺人们只有在乡间的草台上巡回演出,当时也没有专业的表演团体,仅作为民间群众文化的一部分。
 湘剧与长沙花鼓戏(浏阳)同时传入萍乡。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起,湘剧艺人暨镇宝等在萍乡城区、上栗镇、宣风镇、芦溪镇等地开办科班30余年,创办了清华班、凤鸣班、凤仪班、春庆班、同庆班等十余个班,培育了大批湘剧艺人,萍乡也成了湘剧艺术的重要繁衍地。湘剧在萍乡民间俗称大戏或汉戏班。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萍乡籍人姚能三、刘汉初在萍乡城区凤凰池开办“凤鸣科班”,聘请暨镇宝、何绍祥为教练。该班是湘剧开班时间早、科班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人才行当齐、演员名声大的主要科班之一,历时8年,共办5科。该班出科的演员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萍乡、醴陵、浏阳、长沙等地湘剧班社和湘剧专业团体的中坚力量。民国三年(1914),宣风镇邹云湘等3人接管凤鸣科班,在宣风镇邹家大屋瑞公祠开办“凤仪班”,民国八年(1919)邹云湘逝世,戏班解散。民国十三年(1924),宣风镇吴苞生在瑞公祠创办“春庆班”,民国二十九年(1940)吴苞生逝世,由其子吴秋云接任班主,戏班名称为“牛伢子班子”或“牛大王班子”,该戏班在萍乡城、莲花县等湘赣边陲的农村城镇演出。民国十四年(1925),萍乡城区凤凰池由商界姚能三、刘汉初等人倡导召集原凤鸣科班中的部分弟子和商户弟子30余人,筹组成立业余湘剧班,萍乡民间称为“掇掇班”,该班历时6年,演出近200场,于民国二十年(1931)演完最后一场后解散。民国十九年(1930),凤鸣科班出科弟子常凤玉在城区凤凰池创办“同庆班”,民国二十三年(1934),陈诚甫在芦溪镇创办“同乐班”。同庆班和同乐班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解散。湘剧科班自清华班到同乐班在萍乡30余年,连续不断培养了湘剧弟子300余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萍乡有40个乡镇文化中心、35个厂矿工人俱乐部,民众工作劳作之余会观看萍乡采茶戏、长沙花鼓戏(浏阳)、皮影戏、傩戏等。由于多种原因,以及萍、浏、醴地区众多民间艺人先后逝世,该地区的民间戏曲文本没有得到较好的保存。自2015年以来,编者先后搜集了大量散落在萍浏醴地区的民间戏曲唱本文本资料和影像、音频资料,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唱本编入本书。
 本书为2022年度教YU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清至民国时期萍浏醴地区民间戏曲唱本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编号:22YJC760063)最终成果。感谢民间艺人李元生、邹庆祥、余桂香、朱忠、丁永发、陈富贵、游旺昌、黎建胜、漆水棉,以及胡爱萍、康华、付红玲、罗娜、肖志丹、贲腾、张伟等老师对本人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该书借鉴、参考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本书所收录萍浏醴地区民间戏曲唱本多为民间艺人创作,存在用词用字不规范和使用俗字等现象,现基本按原本照录,如非必要不多作改正。由于本人学术水平尚浅,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