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2版

書城自編碼: 413837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余晓玫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780977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HK$ 184.8
剑桥俄国史 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剑桥俄国史 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售價:HK$ 269.5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HK$ 87.8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售價:HK$ 140.8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HK$ 217.8
宁来一梦
《 宁来一梦 》

售價:HK$ 98.8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HK$ 85.8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售價:HK$ 217.8

編輯推薦: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內容簡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以及第二代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典型系统及应用。本书充分反映了当前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技术需求。本书共9 章,包括: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及损耗模型、编码及调制技术、抗信道衰落技术、组网技术、2G/B2G 移动通信系统、3G 移动通信系统、4G 移动通信系统、5G 移动通信系统。此外,在本书中还增加了6G 的相关知识。本书是一本工程案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1~5 章介绍移动通信相关技术,第6~9 章介绍移动通信系统及应用。本书前后呼应,精选素材,尽量避免烦琐的公式推导,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錄
目录前言第1章移动通信概述1.1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1.1.1移动通信的概念1.1.2移动通信的特点1.2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1.2.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1.2.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1.2.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1.3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1.3.1移动通信的分类1.3.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1.4移动通信采用的基本技术1.4.1调制技术1.4.2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1.4.3多址方式1.4.4抗干扰措施1.4.5编码技术1.4.6组网技术1.5移动通信的典型应用系统思考与练习题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及损耗模型2.1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2.1.1概况2.1.2电波传播方式2.1.3直射波传播2.1.4反射波传播2.1.5大气中的电波传播2.1.6障碍物的影响及绕射损耗2.2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2.2.1移动信道的时变特性2.2.2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2.2.3多普勒频移2.3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2.3.1时延扩展2.3.2相关带宽2.4阴影衰落2.5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2.5.1电波传播的地形环境2.5.2奥村模型2.5.3Hata模型2.5.4Hata模型扩展2.5.5IMT2000模型思考与练习题第3章编码及调制技术3.1信源编码概述3.1.1语音编码3.1.2语音编码技术的应用及发展3.1.3脉冲编码调制3.1.4线性预测编码3.1.5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3.2信道编码概述3.2.1分组码3.2.2卷积码3.2.3交织编码3.2.4Turbo码3.3调制技术概述3.3.1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的要求3.3.2移动通信实用的调制技术3.4线性调制技术3.4.1四相相移键控3.4.2交错四相相移键控3.4.3π/4QPSK3.4.4正交振幅调制3.5恒包络调制技术3.5.1最小频移键控3.5.2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3.6扩频调制技术3.6.1扩频调制技术概述3.6.2PN码序列3.6.3直接序列扩频3.6.4跳频扩频思考与练习题第4章抗信道衰落技术4.1抗衰落技术概况4.2分集技术及应用4.2.1分集原理4.2.2分集的分类4.2.3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4.2.4Rake接收机4.2.5分集技术的应用4.3均衡技术及应用4.3.1均衡原理4.3.2均衡的分类4.3.3线性均衡技术4.3.4非线性均衡技术4.3.5自适应均衡技术4.3.6均衡技术的应用4.4智能天线技术及应用4.4.1智能天线技术概况4.4.2智能天线原理4.4.3智能天线的分类4.4.4智能天线的应用思考与练习题第5章组网技术5.1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5.2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5.2.1邻道干扰5.2.2同频干扰5.2.3互调干扰5.2.4阻塞干扰5.2.5近端对远端的干扰5.3区域覆盖与信道配置5.3.1区域覆盖5.3.2信道配置5.4多址接入技术5.4.1频分多址5.4.2时分多址5.4.3码分多址5.4.4空分多址5.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5.5.1FDMA和TDMA蜂窝系统容量5.5.2CDMA蜂窝系统容量5.6系统移动性管理5.6.1位置登记和更新5.6.2越区切换思考与练习题第6章2G/B2G移动通信系统6.1GSM系统概述6.1.1GSM系统的特点6.1.2GSM系统网络结构6.2GSM移动通信网络接口6.2.1GSM系统的主要接口6.2.2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的接口6.2.3无线接口6.3GSM的主要业务6.3.1GSM的基本业务6.3.2GSM的补充业务6.4GSM无线网络规划6.5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6.5.1IS95 CDMA系统概述6.5.2IS95 CDMA系统的无线传输方式6.5.3功率控制6.5.4呼叫处理6.6第二代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系统6.6.1GPRS系统6.6.2EDGE系统6.6.3CDMA2000 1x系统思考与练习题第7章3G移动通信系统7.1概述7.23G业务及应用7.33G的关键技术7.4WCDMA移动通信系统7.4.1WCDMA系统概述7.4.2无线接口的分层7.4.3信道结构7.4.4信道编码和复用7.4.5切换及优化案例7.5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7.5.1CDMA2000系统概述7.5.2信道结构7.5.3CDMA2000基本工作过程7.6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7.6.1TDSCDMA系统概述7.6.2系统原理7.73G无线网络规划7.7.13G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7.7.23G无线网络规划的流程思考与练习题第8章4G移动通信系统8.14G系统概述8.24G系统架构及工作原理8.2.13GPP的演进系统架构8.2.24G系统架构8.3LTE的两种制式8.3.1LTE两种制式的由来8.3.2LTE两种制式的对比8.44G的主要业务及特征8.4.14G的主要业务8.4.24G的业务特征8.54G的关键技术8.5.1LTE关键技术8.5.2LTEAdvanced关键技术8.64G的语音解决方案8.6.1CSFB语音方案8.6.2SVLTE语音方案8.6.3VoLTE语音方案8.7LTE无线网络规划8.7.1LTE规划要点8.7.2LTE覆盖估算8.7.3LTE容量估算8.7.4工程应用案例思考与练习题第9章5G移动通信系统9.15G系统概述9.1.15G的研发背景9.1.25G的发展现状9.1.35G的特点9.1.45G的频谱9.25G应用场景和主要业务9.2.15G应用场景9.2.25G主要业务9.35G网络体系架构9.3.15G网络设计原则9.3.25G网络逻辑架构9.3.35G网络总体架构9.45G关键技术9.4.1无线传输技术9.4.2无线网络技术9.4.35G场景和关键技术的关系9.55G网络部署模式演进9.5.1组网部署模式架构9.5.2组网部署模式演进9.65G无线网络规划9.6.15G网络规划面临的挑战9.6.25G无线网络规划流程9.6.3网络建设方式9.6.4工程案例9.75G发展演进9.7.15G发展趋势9.7.2未来6G网络思考与练习题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言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在全国的全面推广,移动通信已成为通信行业发展最活跃、最快的领域之一,5G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成为备受青睐的通信手段。然而,这种变化导致《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第1版)中的有些内容比较陈旧、落后,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需要修订或重新编写。如何编写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能适应当前变化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参考大量教材、专著及其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力求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较详细地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及系统应用,期望能编写出一本既能反映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又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还能将理论研究、工程实践、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材。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兼顾了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考虑教材容量和课程学时的限度,在对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主次分明,精选素材、精心编写,去掉烦琐的公式推导,使本书做到篇幅虽小,但覆盖面大。  2)内容承前启后、条理清晰。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5章)介绍移动通信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第二部分(第6~9章)介绍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及应用。  3)考虑到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已正式商用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应用场景、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网络部署等进行详细介绍,并对6G网络进行展望,突出反映移动通信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为9章:第1、2章讲述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理论;第3~5章讲述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包括编码及调制技术、抗信道衰落技术及组网技术;第6~8章讲述2G、B2G、3G、4G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主要业务及网络规划等;第9章对5G的场景及业务、网络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网络部署等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无线网络规划及发展演进进行展望。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还融入工程案例、课程思政多种元素,并升级成新形态教材,读者只需扫描书中二维码便可获得相关知识点的配套微课资源。本书由余晓玫负责第1、2、4章的修订;谭祥、王福增负责第3、5章的修订;赖小龙、王海江负责第6、7章的修订;霍佳璐、徐梓欣负责第8章的修订;喻婷、曾益负责第9章的修订。全书由余晓玫负责审核和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对它们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