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青年的选择:在传播与接受之间

書城自編碼: 41382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邓军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9587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8.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抗衰营养全书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HK$ 85.8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HK$ 437.8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HK$ 141.9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HK$ 96.8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HK$ 53.9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售價:HK$ 140.8
汉简《苍颉篇》研究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售價:HK$ 140.8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HK$ 96.8

編輯推薦:
该书旨在探讨1919年至1927年间青年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接受之间的复杂历史图景,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和商务印书馆《学生杂志》为主体材料,考察阶级意识、世界与地方、农民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重要概念如何进入青年的世界,从而加深读者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互动性、反复性和多元性的了解。
內容簡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起点,聚焦20世纪20年代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以《中国青年》和《学生杂志》等为主体史料,兼顾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其他期刊、回忆录、日记等史料,历史地分析经济基础与阶级理论、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农民与革命三组重要马克思主义观念的传播,阐述青年如何根据自身最为关切的经济与平等、地方与世界、城市与农村等问题,来认识、转化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以及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重塑,进而思考当代马克思主义应如何回应青年的问题。
關於作者:
邓军,1982年生,江西九江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研究,近年主要关注近代中国革命与信仰问题,以及世界语与中国近代革命思想。
目錄
目 录
绪论 / 001
第一章 唤醒青年:《中国青年》与《学生杂志》 / 014
一、《中国青年》的革命共同体取向 / 014
二、《学生杂志》的知识共同体定位 / 024
三、小结 / 035
第二章 热潮与烦闷:五四运动后的青年与社会 / 037
一、五四运动后的社会主义热潮 / 037
二、五四运动后青年的社会理想 / 042
三、五四运动后青年的苦闷 / 046
四、小结 / 053
第三章 走向平等:社会阶级意识的觉醒 / 055
一、马列主义的阶级论述 / 055
二、中国近代对于阶级理解的分歧 / 059
三、早期中共知识分子对阶级理论的疑虑与接受 / 066
青年的选择(望道计划字少)c.indd 1 2025/5/9 16:31:41
002 青年的选择:在传播与接受之间(1919—1927)
四、早期中共知识分子对阶级理论的宣传 / 079
五、青年对阶级观念的理解与接受 / 087
六、小结 / 101
第四章 走向世界:突破世界—地方的二元对立 / 103
一、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张力 / 103
二、作为世界主义想象具象化的世界语 / 107
三、青年走向世界的热望 / 114
四、青年走向世界的挫折 / 126
五、以世界语为桥梁认识马克思主义 / 136
六、小结 / 157
第五章 走向农村:农民运动的动员 / 159
一、传统农村的崩溃 / 159
二、中共三大前的农民政策与运动 / 162
三、以青年为农民运动媒介 / 179
四、对农民运动的宣传与实践指导 / 183
五、青年对农民运动认识的转化 / 204
六、小结 / 221
结语 / 223
参考文献 / 232
后记 / 254
內容試閱
绪 论(部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传播与接受的双向过程。在过往的研究当中,“接受”往往被“传播”所掩盖,并且忽略接受者是以多元的方式来诠释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传播领域关于“接受史”的研究逐渐兴起。通过该视角,能够更立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接受和转化过程。我们能更具体地看到,传播者与接受者并非泾渭分明,随着对象的改变,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身份会随之发生变化或转移;两者之间也并非简单的启蒙与被启蒙、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在双方的互动中,实现传播与接受的初阶,并逐步深化与提升。同时,接受者并非被动地接受思想灌输,而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与创造性;在面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念时,接受者也总是在选择性地诠释、拒绝或接受相关观点,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不仅如此,在传播与接受之中,马克思主义并非总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被普遍接受,往往是其中的某个理念或观点打动了接受者,而这些又与接受者的个人体验、社会背景、阅读环境、认知框架等深刻关联。这是所有思想在传播与接受之中无法避免的,也是思想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1919年至1927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时期,而早期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共的知识分子多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组织中的“新兵”。对于他们来说,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很多重要概念都是“旧词新意”,少有人系统研读过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实践上,无产阶级革命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试验。可以说,这些马克思主义“新兵”是边学习边传播,因此青年不仅是他们宣传和发展的重要对象,也是他们依靠与对话的对象,乃至他们期待通过青年来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新观念,来帮助其自身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中共知识分子所主办或参与的刊物当中,他们尤为重视与青年的对话、交流、引导,以及青年的实时反馈。基于此,本书以“青年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抉择”为切入点,刻画传播与接受之间不断的互动与往复,并以《中国青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恽代英等任主编)和《学生杂志》(商务印书馆商业刊物,杨贤江担任编辑)等为主体资料,来探讨1919年至1927年间中共知识分子的宣传重心与策略,以及青年如何根据自身关切的阶级与平等、世界与地方、农村与革命等问题来认识、转化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勾勒出“传播者—马克思主义—接受者”不断角力、共同完成传播与接受的动态过程,进而增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与青年精神世界、现实困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丰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多向度的认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