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HK$
151.8

《
理想国译丛072:欧洲告急:丘吉尔、奥威尔与自由之战
》
售價:HK$
107.8

《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
售價:HK$
75.9

《
吃对一日三餐 远离阿尔茨海默病
》
售價:HK$
63.8

《
布鲁克林有棵树(纽约公共图书馆20世纪重要的著作之一)
》
售價:HK$
76.8

《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售價:HK$
85.8

《
好风景
》
售價:HK$
47.1

《
鱼缸实验:焦虑爱好者的生存指南
》
售價:HK$
61.6
|
內容簡介: |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著名学者周汝昌选注的《范成大诗选》,精选范成大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代表性诗歌320余篇,予以详细注释,并在 “按语”中分析了部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魅力。这是一部高质量的范成大诗歌选本,体现了选注者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鉴赏能力,阅读它,不能能够了解范成大的诗歌风貌,而且能够领悟解读古诗的方法。此次再版,改正了前版的个别文字讹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關於作者: |
周汝昌(1918-2012),天津人。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燕京大学外国语文系兼任教员、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石头记会真》《曹雪芹传》等三十余部红学专著。在古典文学、文化其他领域,有《书法艺术答问》《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千秋一寸心:唐宋诗词鉴赏讲座》等二十多种著作。
|
目錄:
|
第四辑书目
先秦诗选增订版(赵敏俐 刘国民 选注)汉魏六朝诗选(陈庆元 于英丽 选注)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选注)宋诗选(张鸣 选注)金元诗选(邓绍基 选注)明诗选修订版(杜贵晨 选注)清诗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选注)左传选译(沈玉成 译注)刘禹锡诗选(阎琦 邱晓 选注)宋词选(胡云翼 选注)周邦彦选集(蒋哲伦 选注)陆游选集(王水照 高克勤 选注)范成大诗选(周汝昌 选注)聊斋志异选(张友鹤 选注)林则徐选集(杨国桢 选注)严复选集(周振甫 选注)王国维诗词选(陈永正 选注)
......
|
內容試閱:
|
元夜忆群从〔1〕
愁里仍蒿径〔2〕,闲中更荜门〔3〕。青灯聊自照,浊酒为谁温〔4〕!隙月知无梦〔5〕,窗梅寄断魂〔6〕。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
〔1〕元夜:夏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从:去声如“纵”,同宗,同堂,比直系嫡亲相远一层的族人。群从,或以称子侄辈,此指兄弟辈。
〔2〕仍:“再加上”“更有”的意思,和“仍旧”一义不同;和下句的“更”对文互义,并无分别。如唐人李商隐(玉谿)《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仍是,犹言“更有”,可参看。蒿径:汉代张仲蔚的故事,仲蔚隐居平陵,蓬蒿生满了宅子,高可没人,只开出一条小路可走。
〔3〕荜门:同“筚门”,编荆竹为门。出《左传》。犹如说“柴门”“蓬门”,贫贱者所居。(参考下一故事:孔子弟子原宪,以贫闻名,家住陋屋,以蓬为门,以瓮为窗,上漏下湿,而原宪弦歌其中,怡然自乐。有一次子贡去看他,见他那样子,问他怎么病了,他答道:“没有钱叫贫,学而不能行叫病,现在我是贫罢了,怎么是病!”说得子贡很羞惭。出《庄子》)此处诗律当用仄声,故云荜门,诗人原意或仍与蓬门等皆有联想关系。诗句字面只写贫家,但同时已给读者以好学敦行、品志高洁的暗示。
〔4〕青灯:此指学子的读书灯;古时用油灯照明,一灯如豆,其光青荧。此处以青灯自照反衬贵盛世俗之人正在灯节热闹之中,正见自家不逐繁华、自甘寂寞。浊酒:醪酒、薄酒。为谁温:指兄弟行都不在眼前,无人共饮、佳节空度。是感叹语,不是问语。苏轼(东坡)《答吕梁仲屯田》诗:“新诗美酒聊相温”,又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乃寄怀爱弟子由(辙)之作,本篇显然有所脱化而来。
〔5〕隙月:人在门窗隙缝中看到月亮,想象是月亮透过小缝来窥视人,唯有它懂得来慰藉怀人不寐者。比较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词:“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6〕窗梅:指被月光映在窗纸上的梅影。寄:寄托。断魂:诗家习用语,说到十分愁闷、惆怅、失意、相思等类深隐感情时,常用此词,不易译为恰确的白话。有时也说作“断肠”。以上两联,总写一个清贫士子感怀节序、离群索居的寂寞生活和心情。
按:旧说谓范成大(石湖)世为吴县人(周必大所撰《神道碑》),而《笠泽词徵》引《松陵献存》以为不详石湖何县人,地志或又入之吴江县。唯明人张大复所著《梅花草堂笔谈》云:“范文穆公成大,昆山人也,读书邑之荐严寺,十年不出; 今寺左有范公亭,老桂扶疏,传是文穆手植。晚又号石湖居士,有集一百三十卷,郡志称公吴县人,始此。……”建炎三、四年间(1129—1130)金人南侵,平江府(苏州)移洞庭,府城夷为平地,屠戮极惨;石湖幼经离乱,当有流离未安之阶段。集中数有往昆山痕迹,诗末“飘泊两江村”之语,足资印证。诗调温婉,情致渊隽,已见一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