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陈介祺尺牍(尺海第一辑)

書城自編碼: 413815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陈继揆,孙嘉奇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42997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HK$ 53.9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售價:HK$ 140.8
汉简《苍颉篇》研究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售價:HK$ 140.8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HK$ 96.8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HK$ 107.8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HK$ 1078.0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售價:HK$ 74.8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售價:HK$ 86.9

編輯推薦:
补《秦前》删佚真章,见簠斋金石心法
內容簡介:
原书《秦前文字之语》为陈继揆整理陈介祺先生遗著数种之一。检家藏书札底稿及《秦前文字之语》手订本,参以影印本,稍加整理。潘氏为首,倡议者也,王卷次之,董理者也,今 仍其次第,不因订交早晚更改之。体例则悉依陈介祺订正之例,有节略,有增补,年月颠倒者理顺之。本次整理在《陈介祺尺牍》初版整理本《秦前文字之语》的基础上,根据体例重 新编排统计,计算具体通数,并补入此前整理中删节的部分,包括涉及簠斋在时事、醫医药、性理、金石、法书、救荒、为官为政等领域的言论。
關於作者:
陈继揆,山东人,当代学者,原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原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
陈继揆乃海丰陈氏后裔,为晚清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六世孙,整理有《簠斋鉴 古与传古》《簠斋论陶》《秦前文字之语》《簠斋金文题识》《簠斋金文考》等。
孙嘉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目錄
前言一
整理説明一
卷一
致潘祖蔭書(四十九通)
卷二
致王懿榮書(五十九通)
卷三
致鮑康書(四十六通)
卷四
致吴雲書(二十五通)
卷五
致吴大澂書(三十八通)
內容試閱
本書是清代著名金石學家、山東濰縣(今濰坊)陳介祺先生之尺牘集。陳介祺,清道光間協辦大學士偉堂先生之子,字壽卿,又字酉生,號伯潜,得曾伯簠顔所居曰寶簠齋,遂以簠齋爲號焉。生於一八一三年,卒於一八八四年,享年七十二歲。
陳氏於明初,自滄州來遷濰縣,至偉堂先生而大顯。偉堂名官俊,嘉慶十三年進士,以名翰林入直上書房,後爲上書房總師傅,道光皇帝師,并授皇長子讀。歷任四部:工部、兵部、禮部、吏部尚書,累官協辦大學士,道光二十九年卒於官。
陳介祺先生幼隨父居京師受學,三十三歲中道光二十五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方略館分校。久游京師,見時事變化,宦海起伏,而偉堂先生又殁,遂於咸豐四年,辭官歸里,自號海濱病史、林下田間大夫。賦詩言志,有“熱鬧場中良友少,巧機關内禍根蟠”之句。由是遂得以畢生之力,治古器物、古文字學,爲當代治金石學之大師也。
陳介祺先生之治金石,自十九歲始。得大學士阮元芸臺之贊賞,而好之終身不已。偉堂先生本爲阮元督山東學政時鄉試所取士,簠齋因得以小門生進謁阮氏,以金石之學請益。阮氏大喜曰:“非天機清妙,不能篤嗜古文字。”阮氏固以精研金石之學爲士林宗仰者也。氣類相感,有外舅李璋煜方赤、好友吴式芬子苾。金石文字之交,則有劉喜海燕庭、葉志詵東卿、吕佺孫堯仙、張廷濟叔未、徐同柏籀莊、何紹基子貞、許瀚印林、王筠菉友、李佐賢竹朋、鮑康子年、吴雲平齋、翁大年叔均、陳畯粟園等。
陳介祺之治金石,重在研究古器物、古文字以探索古文化。作一聯自警曰:“好古文儆徇玩物,明至理耻動機心。”其雅懷遠識,樂此不疲,孳孳終身,視若性命,非無故矣。
陳介祺先生前期收藏,已得商、周、秦、漢器百三十件,更得古璽印二千餘方,而所收毛公鼎、十鐘,尤稱希世之寶,震動海内,於以見燦爛獨創之華夏古文化。隱居二十年不出,蓋一室之中,有至樂也。
陳介祺先生五十九歲之際(同治十年),連遭夫人及長子之喪,然不以哀樂自廢,更以餘年盡力於考古。於是考釋各家所藏金文。所著有《南公盂鼎釋文》、《十鐘山房印舉》等。当時齊魯古璽印日出,古陶器文字初爲簠齋所發現,須鑒别考證,由是益致力於古璽印、古陶器之搜集。作一聯以紀其勝云:“陶文齊魯四千種,印篆周秦一萬方。”并自題曰:“余歸來不能致古鼎鐘,今老矣,忽于齊魯得三代文古陶數十器,暨殘陶文四千種,舊藏秦漢印七千紐,尚可增益,尤肆力于三代古璽印,皆前人所未及也。”
陳介祺先生收藏之富、鑒别之精甲天下。然猶以爲未足,晚歲更倩人至古邑舊都遺址,尋訪人間未發之秘,於是所獲愈富,而鑒别愈精。僅舉其有銘文者,商周銅器二百四十八件,秦漢銅器九十七件,石刻一百一十九件,磚三百二十六件,瓦当九百二十三件,銅鏡二百件,璽印七千餘方,封泥五百四十八方,陶文五千片,泉鏡鏃各式範一千件,銅造像無目不計。論私家收藏之富,蓋已空前矣。
陳介祺先生於古文字學之貢獻,有鑒古、考古、釋古、傳古四方面。現存考證釋文有:《毛公鼎釋文》、《南公盂鼎釋文》、《虢季子白盤考釋》、《聃釋説》、《區鋘考記》、《器侯馭方鼎考釋》、《邰鐘考釋》、《齊侯鉼考釋》、《尨姞考釋》、《鑄子器考釋》、《簠齋金文考》、《金文題識》、《藏古册目并題記》、《集古金文考釋》、《漢鐙考記》、《印舉考釋》、《陶文考釋》、《簠齋藏秦權量銅詔版釋文詩記》、《十鐘山房印举》,與吴式芬、翁大年合編《封泥考略》等。傳古方面,則有《傳古别録》、《訪碑拓碑筆記》、《印舉事記》數種。
陳介祺先生初歸里第,潜心於金石之學,未與外間通問也。外地來訪者,惟老友利津李佐賢,海豊吴子苾次子、先生之婿重熹二人。先生深感僻處少友,商討古文字無可與言者。同治十一年,遂與京中鮑子年、蘇州吴平齋通書問。經鲍氏介紹,又與潘祖蔭伯寅、王懿榮廉生、吴大澂愙齋通簡札。先生題與潘氏書札册稱:余歸里廿餘年,病中久不作長安書,書亦不至。鮑子年夔守退居日下,以臆園野人自稱,乃屢致書,并伯寅少農書,古吉金文字寄,不能不答,然吉金文字亦非詢者不敢答云云。且與諸友相約,以識古字論古文爲語,不涉入賞玩色澤也。王廉生曾來濰小住四日,吴愙齋與先生則從未謀面也。先生性耿直,有所知見無不言,不因友情而有所隱諱。先生作書,用力甚勤,動輒三四千言,甚或一日與四友同時作書。得其書簡者,無不珍愛,或裝册珍藏,或抄録傳閲。李竹朋先生將書札抄還時,有“人有古董,我有今董”之語。潘氏好古而有力,多爲友人刻著述以廣其傳。先刻《簠齋丈書札與筆記》一册,繼囑王廉生將先生初期函札編爲《簠齋外編》兩册。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潘氏就己所藏手札合以鮑、吴、吴、王諸先生所得書,輯而編之,先生以此舉可志往來論訂之雅,名曰《秦前文字之語》。首卷已寫版(現存上海圖書館),終因先生撰述矜慎,不肯草率,雖經手訂,自視欿然,事遂寢息,歷多年所,未得行世,實爲憾事。然欲窺其學術淵源,明其指歸,則必求諸簡牘所論,是或捷徑之一道也。
陳介祺先生生前成書少。廿年代,商務印書館曾將故家所藏影印出版,共十二卷,爲致伯寅、廉生、子年、平齋及其他數家書。後某氏又影印五卷,爲致愙齋書。今又相隔數十年,學者欲求一影本,已希如星鳳矣。余爲陳介祺先生六世孫,惜生也晚,陋於聞見,先是曾受命於秉忱叔祖暨君藻二叔,搜集整理先人遺著,余雖不敏,敢不黽勉從事,以觀厥成。今應齊魯書社之約,整理簠齋先生遺著數種。先檢家藏書札底稿,及《秦前文字之語》手訂本,參以影印本,稍加整理。潘氏爲首,倡議者也,王卷次之,董理者也,今仍其次第,不因訂交早晚更改之。体例則悉依先生訂正之例,有節略,有增補,年月顛倒者理順之。先生關心時事,與政見相同之友人,如廉生、愙齋諸先生,多所論及,凡札尾有“切囑付丙”均作附函者,謹遵先人意,非古文字者,不在整理之列,留待他日與其他各家往還函稿,并入簠齋尺牘續編,再行公諸於世。
此書所論,有古文字之研究,金石之考證,器物之出土流傳及著録。其中鑒别與傳古兩道,雖百年之後,仍將大有益於文物工作者。其所言皆實踐之經驗談,誠考古之矩矱也。
陳繼揆謹記一九八八年六月天津

潘祖蔭,字伯寅,號鄭盫。江蘇吴縣(今蘇州)人。一八三〇年生,一八九〇年卒。祖世恩,道光間任軍機大臣。父曾綬,内閣侍讀。咸豐二年,先生以殿試一甲第三名授編修。同光間,歷任工部、刑部、吏部、户部、禮部侍郎。光緒十一年,任工部尚書。
先生自幼即有金石文字之好。廿五歲,輯録朝鮮日本碑刻爲《海東金石録》,勒成一書,又作兩漢碑表成卷。其後搜集益勤,聞有彝器出土者,輒傾囊購之。所得既夥,遂輯成《攀古樓款識》若干卷。同治十一年,得邰鐘八及史頌、匽侯諸鼎。十三年,左宗棠自關中輦致盂鼎。鼎乃嘉道間岐山出土,初爲當地宋氏所得,後爲周氏豪奪以去。左氏購以重資,擬舁送關中書院,置之中天閣上,旋聞伯寅愛之,即慨然持贈。文凡二百九十五字,世間殊絶之品也。先生搜集金石文字,品類繁多,自鐘鼎至於石刻磚瓦。山左陶文發現,先生倩人往赴其地,廣爲收集,所藏亦夥。
潘陳兩家,本爲世交,先生之祖與簠齋之父同官中樞,先生之叔季玉與簠齋亦早結識。同治十三年,因鮑子年先生紹介,二先生遂成文字交。簠齋早有盂鼎考釋之作,乃并以邰鐘釋文送請正是。先生亦以所藏金文款識册相寄,簠齋爲之讀注。
先生尚義而有力,以故好刻先賢遺著及時人所著書。先後刻吴玉搢《别雅》、《紐匪石日記》、《許印林遺書》、程稚蘅《吴郡金石目》、吕氏《百磚考》、韓氏《寶鐵齋金石跋》、陳簠齋《傳古别録》、《鮑臆園手札》等。後將舊刻諸書彙爲《滂喜齋叢書》,復彙刻《功順堂叢書》。
先生得簠齋書札,甚珍重之,堅欲合鮑、王、吴諸先生所得書刻而傳之。體例商定,且已寫版一卷,或云三卷。卒未成書,實屬憾事,亦可感矣。
某年,先生回吴中,簡牘往還,遂爾斷絶。

伯寅世大兄少農大人台座:歸里廿年,久隔京華音問。前承惠緘,并賜新刻叢書。時以老妻長子相繼去世,心緒至惡,不能搦管,久之則欲言而囁嚅,又畏斟酌字句,心怯目眊,遂益遲遲。自省多疚,知大君子必不深責也。六月又於雪帆兄處寄手翰,并大刻各種,齒及賤名,尤深惶悚。子年兄處又屢寄尊齋新獲彝器各拓,自以邰鐘爲至精,兹妄釋其文,寄請教正,尤望寄示考釋,并指繆誤是企。仍由子年兄轉寄甚便,不敢求專復也。外金文三十二紙,乞鑒定。邰鐘可拓四紙,以小者刻尊考傳之,拓成先望賜寄。弟衰病無善狀,又事事須自爲,無優游之樂,不足爲大雅道也。手覆,即問台安。尊大人前乞過庭言及,仰念不具。世愚弟陳介祺頓首。
同治十二年癸酉六月六日

伯寅尊兄少農世大人台座:七月九日奉閏月十八日手復,并款識圖説册、金文各種,敬謝敬謝。祺於金文思通古人之意而讀書識字不多,乃承謙獎過辭,惶悚多矣。兹奉簠文一、簋二、鼎五、卣七、尊四、又一、三、壺盤鐸各一、匜四,共卅紙,乞審定之。尤企舊拓及家藏器拓分之副及。餘具附紙。即問台安不備。館世愚弟陳介祺頓首。
同治十二年癸酉七月十日附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