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售價:HK$
63.8

《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售價:HK$
96.8

《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售價:HK$
85.8

《
傅佩荣讲易经
》
售價:HK$
217.8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HK$
61.6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HK$
107.8

《
制造怪物:非人化的异常力量
》
售價:HK$
107.8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本书在每章都配备了课前导读和课后拓展,以便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向导和巩固深化、启迪思考的作用,具体体现为:(1)课前导读1)章节知识点思维导图: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把握章节框架和核心知识点,理清学习思路。2)课程目标与能力要求指标点对标:明确每章节的学习目标及能力要求,使学生清晰了解学习方向和评价标准。3)育人目标与课程思政元素对标:深入挖掘土木工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融入教学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4)重点难点剖析:精准指出章节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提前准备,提高学习效率。(2)课后拓展1)思考、讨论题:围绕章节核心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2)作业布置: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布置适量作业,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实践能力。3)下一章节知识点梳理:为下一章节的学习提供预习指南,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学习链条,提高学习效率。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3篇11章,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讲解。首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作为相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入门课;其次,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建造技术,以及城市更新、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新的发展理念,如BIM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建筑、数智建造、无人机、3D打印、虚拟仿真、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低碳,以及城市更新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为传统的土木工程行业应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推动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通过整合土木工程多个方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土木工程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使其对土木工程学科有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面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同时,本书对于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新技术、新进展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李军华,女,1968年5月生,河南安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教于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曾任土木工程教研室及实践教研室主任,安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技术科科长、结构总工、结构院院长、设计所所长。主持7项工程荣获河南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主持6项工程荣获省级“中州杯”;主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1部。
|
目錄:
|
目 录前言第一篇土木工程导论第1章绪论课前:导读1.1土木工程1.1.1土木工程概述1.1.2土木工程的重要性1.1.3土木工程的特点1.2土木工程专业1.2.1发展概述1.2.2培养目标1.2.3专业课程设置1.2.4专业学习1.3拓展知识课后:思考与习题第2章土木工程职业课前:导读2.1土木工程职业方向与土木工程师2.1.1土木工程建设主体及职责2.1.2土木工程的职业方向2.1.3土木工程的就业单位2.1.4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2.1.5土木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与操守2.2未来土木工程职业发展2.2.1职业发展方向2.2.2就业单位2.2.3未来土木工程师2.3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3章土木工程发展史课前:导读3.1古代土木工程3.1.1概述3.1.2主要特征及典型工程3.2近代土木工程3.2.1概述3.2.2主要特征3.2.3典型工程3.3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3.3.1概述3.3.2主要特征及典型工程3.4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3.4.1土木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4.2未来土木工程发展方向3.5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4章土木工程材料课前:导读4.1土木工程材料概述4.1.1定义及重要性4.1.2分类4.1.3基本性质4.2胶凝材料4.2.1概述4.2.2气硬性胶凝材料4.2.3水硬性胶凝材料4.3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4.3.1石材4.3.2砂及砂浆4.3.3砖4.3.4砌块4.3.5混凝土4.3.6钢4.3.7钢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4.3.8木材4.4建筑功能材料4.4.1建筑防水材料4.4.2建筑装饰材料4.4.3建筑保温隔热材料4.4.4建筑隔声吸声材料4.5新型土木工程材料4.6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5章土木工程设施课前:导读5.1地基与基础工程课前:导读5.1.1概述5.1.2地基5.1.3岩土工程勘察5.1.4基础工程5.1.5地基处理5.1.6不均匀沉降5.1.7数智技术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应用5.1.8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5.2地下与隧道工程课前:导读5.2.1地下工程5.2.2隧道工程5.2.3数智技术在地下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5.2.4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5.3建筑工程课前:导读5.3.1建筑工程概述5.3.2建筑物类型5.3.3建筑物基本组成及基本构件5.3.4多、高层建筑结构5.3.5大跨度空间结构5.3.6特种结构5.3.7建筑结构功能与作用5.3.8智能建筑5.3.9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5.4桥梁工程课前:导读5.4.1桥梁的分类与组成5.4.2桥梁的基本结构形式5.4.3桥梁的基础和墩台5.4.4桥梁的施工方法5.4.5桥梁的健康智能检测5.4.6前景展望5.4.7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5.5道路与铁路工程课前:导读5.5.1道路工程5.5.2铁路工程5.5.3数智技术的应用5.5.4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5.6机场工程课前:导读5.6.1机场的发展概述5.6.2机场的分类与组成5.6.3航站区的规划与设计5.6.4数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5.6.5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5.7港口工程课前:导读5.7.1港口工程概述5.7.2港口的组成与布置5.7.3码头建筑5.7.4防波堤5.7.5护岸建筑5.7.6港口仓库与货场5.7.7港口工程发展及前景5.7.8数智技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5.7.9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5.8水利水电工程课前:导读5.8.1水利水电工程概述5.8.2水利工程5.8.3水电工程5.8.4水利枢纽工程5.8.5水工建筑物5.8.6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历程及前景5.8.7数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5.8.8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6章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课前:导读6.1概述6.1.1工程建设项目概念及分类6.1.2工程建设项目特点6.2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基本流程6.2.1前期策划阶段6.2.2勘察设计阶段6.2.3施工准备阶段6.2.4施工实施及竣工验收阶段6.2.5运营与维护阶段6.3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7章工程防灾与减灾课前:导读7.1工程灾害概述7.1.1工程灾害的类型及危害7.1.2工程防灾减灾基本原则及内容7.2地震灾害及其防治7.2.1地震灾害概述7.2.2防震减灾主要措施7.2.3建筑抗震设防7.2.4隔震与消能技术7.2.5地震相关拓展知识7.3地质灾害及其防治7.3.1地质灾害概述7.3.2滑坡及其防治7.3.3泥石流及其防治7.3.4崩塌及其防治7.3.5地面沉陷及其防治7.3.6液化土及其防治7.4风灾及其防治7.4.1风灾的概述7.4.2防风减灾主要措施7.5火灾及其防治7.5.1火灾概述7.5.2防火减灾主要措施7.5.3建筑防火设计7.6洪灾及其防治7.6.1洪灾及成因7.6.2防洪减灾主要措施7.7爆炸灾害及其防治7.7.1爆炸及成因7.7.2防爆主要措施7.8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7.8.1工程结构检测7.8.2工程结构鉴定7.8.3工程结构加固7.9数智技术的应用7.9.1数智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7.9.2数智技术在结构检测鉴定加固中的应用7.10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二篇数智技术第8章数智技术与土木工程课前:导读8.1数智技术概述8.1.1数智技术的基本概念8.1.2数智技术与土木工程的关系8.2数字化BIM技术8.2.1BIM技术概念及内涵8.2.2BIM技术特性8.2.3BIM技术应用价值8.3智能化共性技术8.3.1人工智能(AI)技术8.3.2物联网(IoT)8.3.3大数据技术8.3.4云计算8.3.5地理信息系统(GIS)8.3.6扩展现实技术(XR)8.4智能设备技术8.4.1无人机8.4.2智能建筑机器人8.4.3智能穿戴设备8.4.4三维激光扫描8.4.53D打印技术8.4.6智能传感器8.5数智技术应用案例8.5.1项目概况8.5.2智能规划与设计8.5.3智能生产8.5.4智能施工8.5.5智能运维8.6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9章数智技术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课前:导读9.1新型建筑工业化概述9.1.1建筑业面临困境9.1.2政策推动9.1.3概念及内涵9.1.4特征与优势9.2数智技术与标准化设计9.2.1概述9.2.2BIM技术在标准化设计阶段的应用9.2.3智能化技术在标准化设计阶段的应用9.3数智技术与工厂化生产9.3.1BIM技术在工厂化生产阶段的应用9.3.2智能化技术在工厂化生产阶段的应用9.3.3智能化生产加工流程9.4数智技术与装配式施工9.4.1BIM技术在装配式施工阶段的应用9.4.2智能化技术在装配式施工阶段的应用9.5数智技术与一体化装修9.5.1BIM技术在一体化装修阶段的应用9.5.2智能化技术在一体化装修阶段的应用9.6一体化信息协同管理平台9.7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三篇城市更新第10章城市更新概论课前:导读10.1城市更新概述与背景10.1.1城市更新的定义10.1.2城市更新的发展背景与趋势10.1.3城市更新的原则与理念10.1.4城市更新的场景与类型10.2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10.2.1国际建筑遗产保护的进程10.2.2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法治建设10.2.3建筑遗产保护技术与方法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10.3城市更新与土木工程10.3.1城市更新与市政工程10.3.2城市更新与交通工程10.3.3城市更新与水利工程10.3.4城市更新与景观工程10.3.5城市更新与结构工程10.4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第11章城市更新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课前:导读11.1城市更新与绿色低碳建筑的关系与意义11.1.1城市更新的概念及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11.1.2绿色低碳建筑的概念与特点11.1.3绿色低碳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可持续发展意义11.1.4城市更新与绿色低碳建筑的互补关系11.2绿色低碳建筑设计与规划11.2.1绿色低碳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11.2.2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11.2.3绿色低碳建筑的能源效率设计与规划11.3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与创新11.3.1绿色低碳建筑节水技术11.3.2绿色低碳建筑材料11.3.3绿色低碳建筑能源技术11.3.4绿色低碳建筑的智能化技术11.4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更新11.4.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11.4.2城市更新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平衡11.4.3绿色低碳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11.5未来城市更新与绿色低碳建筑11.5.1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建筑的未来发展11.5.2绿色低碳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创新趋势11.5.3城市更新与绿色低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1.6拓展知识及课程思政案例课后:思考与习题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 言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正站在科技与土木交汇的新起点上。随着数智技术的蓬勃兴起,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书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融合传统土木工程的深厚底蕴与数智技术的创新活力而生。该书以融入数智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同时,还融入课程思政的丰富案例,旨在培养既具备跨学科跨专业技能又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土木工程技术人才。1.本书内容概述(1)第一篇 土木工程导论土木工程导论带领我们领略土木工程源远流长的历史,感悟古今中外土木工程材料、设计理论、施工技术、设备,以及典型的土木工程设施的发展历程,学生们在惊叹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智慧结晶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通过了解现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与创新,认识到高科技的理论、智能化的技术、新型绿色材料正在逐步改变和塑造着人类社会的崭新面貌。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过去辉煌的致敬,更是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土木工程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考。(2)第二篇 数智技术数智技术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这一部分简要阐述了BIM、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同时本部分还将重点放在了数智技术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探讨如何通过数智技术实现土木工程的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3)第三篇 城市更新本篇聚焦城市更新与土木工程的关系,以及城市更新中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老旧建筑改造、基础设施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等诸多挑战。土木工程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数智技术的应用将为城市更新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城市的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2.本门课程的教材改革特色(1)数智技术的融合本课程获批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同时本书入选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及校级“十四五”规划教材。本书融入了数智技术以及城市更新、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新的发展理念,在拓展知识中配套了大量相关的数智技术应用及研究的文献、小视频,以便让土木工程专业新生更早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变革以及对新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创新研究。(2)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土木工程与数智技术概论”不仅仅是大学生入门必修的专业导向课,更是一门激发新生对土木工程热爱和兴趣的课程,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程伦理的道德修养及操守思政课程。本书各章节内容及拓展资料以及思考题中融入了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于润物细无声中滋润学生的心灵。(3)数字教学资源的融入数字教学资源的融入,有利于学生自主灵活学习,符合新形态教材的要求。1)丰富学习资源(如课程导入及目标介绍、教学视频、在线课件、案例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知识点及重难点、知识拓展以及二维码使用情况等)。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与途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段学习的灵活性,老师只是教学的策划者、解惑者。3)课程内容与数字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随时获取有关知识、实践等信息,提高课程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跨专业跨学科融合结合城市更新的内涵建设,融入数字信息技术、环境保护、历史遗产保护、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与加固、绿色低碳建筑、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等多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跨界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本书的编写特色与创新本书在每章都配备了课前导读和课后拓展,以便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引领向导和巩固深化、启迪思考的作用,具体体现为:(1)课前导读1)章节知识点思维导图: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把握章节框架和核心知识点,理清学习思路。2)课程目标与能力要求指标点对标:明确每章节的学习目标及能力要求,使学生清晰了解学习方向和评价标准。3)育人目标与课程思政元素对标:深入挖掘土木工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融入教学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4)重点难点剖析:精准指出章节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提前准备,提高学习效率。(2)课后拓展1)思考、讨论题:围绕章节核心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2)作业布置: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布置适量作业,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实践能力。3)下一章节知识点梳理:为下一章节的学习提供预习指南,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学习链条,提高学习效率。本书编写中具体分工为:第1~9章主要由李军华主持编写,贠小敏参与第4章的编写,张士科参与5.2节、8.5节的编写,常宇飞参与5.4节、5.5节、5.6节的编写,刘天睿、袁新飞参与第8章、第9章的编写,第10章由李佳主持编写,同时参编9.1节、9.2节,第11章由贾海洪主持编写,同时参编9.6节。课程思政小视频由本校23级土木学生王一妃、杜自恒撰写文案、脚本并剪辑制作完成。全书由李军华统一组织安排,由所有成员相互校审,并由李军华最终定稿。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网上视频、书籍、案例、图片、行业专家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其目的是更加清晰、透彻地阐述相关章节的内容,在此,特向这些文献、书籍的作者、行业专家、视频制作者以及资料搜索整理者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张娜、郑修福,案例提供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此外,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建筑分社薛俊高副社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更深深激励感染着每一位编写人员。同时,本书编写中得到了2023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系列项目《数智驱动科技赋能新工科“产教学研用”融合一体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型》(教高〔2023〕388号)、2023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系列项目《数智建筑产业学院“5321”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办高〔2024〕13号)、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融合创新数智赋能:土建类新工科专业“1234”重塑升级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教高〔2024〕146号)、河南省数智建筑与低碳建材研究中心、河南省数字建筑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然,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或有描述、引用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编者邮箱:7626733@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