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HK$
93.2

《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售價:HK$
65.8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HK$
327.8

《
伦理学与生活(第11版)
》
售價:HK$
118.8

《
巴格达新版 和平之城 血腥之城 汗青堂丛书055
》
售價:HK$
118.8

《
水之契约
》
售價:HK$
79.2

《
ABB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
》
售價:HK$
130.9

《
工厂生产计划精细化、精益化、精进化管理手册
》
售價:HK$
75.9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2025 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年会”的会议论文集,会议主题为“迈向高质量空间发展”。本次会议共征集到论文摘要193篇,经评审后有94篇被全文收录。会议下设7个分议题,对应本书的7部分内容:经济活力与空间联系、城乡环境与时空行为、人本城市与空间营造、文化传承与空间记忆、数字技术与空间转型、规划实践与空间干预、规划教学与空间研究。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适合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阅读。
|
目錄:
|
01 经济活力与空间联系
使用点评数据与空间句法分析澳门餐饮业的时空逻辑 3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低效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驱动因素探索
——以北京市为例 7
产业大数据在区域产业创新链的研究实践
——以上海及周边城市为例 11
基于城市未来学空间适配视角下循环经济体制的探讨 15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大召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19
语言景观视角下的空间使用差异化研究
——以北京前门餐饮业为例 23
基于行人轨迹识别的复合商业空间行为偏好研究
——以漳州市某复合商业街区为例 27
基于多源数据解析空间经济活动
——以广州流花片区更新为例 31
空间句法视角下受公共空间率约束的轨交上盖地块开发规模对活力坪效影响的
指标机制研究
——以上海33个站域开发地块为实证基础 35
以多维产业图谱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 39
02 城乡环境与时空行为
基于空间句法的南京主城区路网形态百年演变研究 45
基于LMCM模型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预测 49
商场火灾场景下引导人员救援空间优化研究 53
多尺度空间结构对寒地城市河流水质的作用机制
——以松花江流域城市为例 56
基于社区发现算法的城市自组织社区识别
——以深圳市为例 60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自组织社区识别方法及出行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64
休闲骑行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68
山地聚落中街道坡度对人寻路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
——以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良户村为例 72
多源数据下的乡村自然景观对人群步行舒适性测度研究
——以门头沟上苇甸村为例 76
地铁公交换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南京市柳州东路站和天润城站为例 80
皖西南大屋的失序与革新
——岳西县李冲下屋的空间演变研究 84
基于声事件检测的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模式研究 88
建成环境与老年人步行频次的非线性关系与协同效应 92
多尺度社区生活圈测度与比较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96
西方行为地理学的形成与理论贡献 10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后工业区街道界面色彩与行人情绪感知研究
——以北京市首钢园为例 103
基于空间句法的西安西仓花鸟集市历时性演变分析 107
基于时空行为分析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空间研究
——以北京市房山区FCC中央城社区为例 111
老年人冬夏季节户外感知水平与行为特征研究
——以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为例 115
基于SD法的陕西省图书馆长安馆使用后评价 119
游戏环境中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黑神话悟空为例 123
03 人本城市与空间营造
基于GIS分析的国家文化公园步道选线设计及空间贯通研究
——以苏州大运河段为例 129
资源型城市建成环境与街道活力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 133
面向城市历史片区更新的空间诊断工具
——以两个浙江省历史资源型旅游休闲街区为例 137
重庆渝中半岛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 141
空间句法视角下的老旧社区街巷空间优化
——以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社区街巷空间为例 145
叙事视角下巴黎塞纳河滨水空间场景序列测度研究 149
空间句法驱动下的历史街区步行化策略
——以昆明市东西寺塔历史街区为例 153
长春市社区生活圈公服设施供需关系研究 157
城市消费空间分布的性别差异研究
——以北京太平桥地区为例 161
北京柳荫公园人群活动空间聚集与流量分布效应研究 165
中关村高密度街区公共活动空间人群使用差异研究 169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下的澳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研究 173
立体化城市街区形态的空间效率评估与优化 177
城市更新政策供给热点与趋势
——基于35个城市2021—2023年新增城市更新类政策的分析 181
岭南地区乡村既有建筑空间下的活化与重塑 185
基于空间句法的旧社区避险街道空间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兴贤社区为例 189
基于街景图像的街道绿化结构与城市空间感知分布特征 193
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COVID政策调整期水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97
基于社会记忆与空间句法分析的清东陵守陵村落空间文化特征研究
——以遵化市官房村为例 201
基于三元辩证法的特色商业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以重庆回龙湾特色商业街区为例 205
基于三维步行网络模型的地铁口出站客流分布研究
——以上海市徐家汇地铁站为例 209
04 文化传承与空间记忆
基于GIS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与文旅融合研究
——以杭州“三江两岸”沿线传统村落群为例 215
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大运河核心监控区老城空间更新与设施优化策略研究 219
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大型建筑遗产地旅游设施空间布局优化
——以紫禁城为例 223
东京地形探险
——麻布 六本木地区的空间演进与可持续性 227
空间基因视角下历史城区空间营造策略
——以铜仁历史城区为例 231
历史城市街道商业分布研究
——以1923—2024年北京老城为例 235
守陵人:地域文化延续与空间场所感知下的身份与角色新论
——以清东陵为例 239
基于空间聚落与社群结构分析的守陵文化与主流文化互动关系研究
——以唐山遵化市惠营房村为例 243
基于社会功能与地域特色视角下的文化遗产地价值评价体系研究
——以东陵满族乡为例 247
基于“源地?阻力?廊道”的京津冀铁路遗产空间格局构建研究 251
场域理论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新活力空间的动能激发
——以呼和浩特席力图召—五塔寺区段为例 255
沈阳八卦街的文化传承与叙事性空间解读 259
浙南山区村落“地名?形态”关联图谱构建
——以温州市永嘉县为例 263
空间叙事视域下清代苏州城乡格局研究及启示
——以《姑苏繁华图》为媒介 267
基于空间句法的山西平遥票号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 271
基于“记忆之场”理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公众参与保护机制与路径研究
——以清东陵守陵村落为例 275
基于空间句法的西南古镇空间形态演变因素研究
——以柳江古镇为例 279
风貌赓续设计指引机制构建
——基于视觉兴趣点的苏派建筑研究 283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文学记忆场所辨识
——以余华作品中的海盐老城为例 287
05 数字技术与空间转型
基于深度学习与数字建模技术的城市遗产保护策略
——以重庆市合川区盐井街道为例 293
基于使用志愿地理信息改善养老服务圈规划方法设计科学研究 297
城市冷点区域识别及功能布局关联研究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广州中心城区实证分析 301
基于数字化分析的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以沈阳市浑南核心发展区为例 305
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建筑表皮光伏发电潜力评估 309
基于街景图像数据分析的街道热舒适性研究方法综述 313
“公园化”背景下岭南私家园林空间布局演变及游览路径优化研究
——以顺德清晖园为例 317
近20年国内外建筑空间视觉感知量化研究方法进展 321
基于深度时空学习的城市更新地块功能预测ST?AmenityNet模型
——以北京老城为例 324
基于图像识别的乡村公共空间活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北京市常乐村为例 328
绿地形态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332
具空智能的理论建构 336
06 规划实践与空间干预
全生命周期管理视域下鲁西北平原区县域湿地公园全过程治理体系建构 343
基于空间句法的街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比对与评价
——以莲花县微更新设计为例 347
预防犯罪视角下街巷空间句法分析及改造策略研究
——以达善城中村为例 351
基于sDNA空间整合度的立体开发容积率转移博弈分档模型
——TOD站域活力坪效与可达性阈值研究 355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沿海船厂规划研究 359
基于语义差异法的老旧小区户外空间适老性评价研究
——以杭州桃园新村为例 363
历史连续性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句法解析与更新策略
——以青岛中山路街区为例 367
07 规划教学与空间研究
MMOG游戏场景设计中的虚拟空间环境行为学
——北京交通大学本科四年级专题设计教学实验 373
AIGC赋能城市设计课程教学 377
AI技术大爆发时代的反思:空间句法的教学重点该如何调整? 381
基于Cities:Skylines平台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
——以北京市前门地区为例 385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本书是“2025 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年会”(UPSC- SDTA2025)的会议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简称学术专班)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24年批准设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为学术专班支撑单位。学术专班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着眼于分支机构孵化的新举措,是学会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支持重点前沿领域、推动交叉融合、托举青年人才的新机制。空间发展理论与分析技术学术专班是学会设立的第一个学术专班,在学会发展和学科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学术专班聚焦城乡规划学“空间发展与规划理论”二级学科的发展,促进空间发展与规划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以科学探索和认知空间发展规律、提高空间规划理论和技术水平为核心,通过平台组织学术交流、科研、咨询、教育和科普等活动,促进空间发展与规划理论建设,为做好城市工作和空间规划夯实科学基础。
本次会议是学术专班成立以来首次以公开征稿的方式举办的学术年会。会议的主题为“迈向高质量空间发展”,旨在围绕当代城乡空间发展策略,探讨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应用空间分析技术揭示城镇演进规律,聚焦空间、精准营造,支撑空间资源精准流动,通过空间虚实相生,创造空间价值合理倍增,展望空间发展教学,引领城市学科重焕新生,从空间发展的新视角,共商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新动能、新方向、新理念。
本次会议下设经济活力与空间联系、城乡环境与时空行为、人本城市与空间营造、文化传承与空间记忆、数字技术与空间转型、规划实践与空间干预、规划教学与空间研究7个分议题。会议通知发布后,得到了国内外学术同行的积极响应和踊跃投稿。大会征集到论文摘要193篇,经评审后有94篇被全文收录。衷心感谢提交摘要和全文的全体作者!正是各位作者的积极参与,使大会的论文征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组委会相信本届会议的论文集,必将成为展现近年来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发展的窗口。同时,组委会也衷心感谢北京交通大学承办本届国际会议!衷心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领导和师生给予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付出的大量心血!组委会诚挚地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能够在未来继续大力支持和关注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的年会!在此对诸位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UPSC-SDTA2025圆满成功!
202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年会主席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学术带头人
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院院长
202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年会执行主席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空间发展理论和分析技术学术专班成员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2025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