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夏归:邹凡凡全新原创历史小说,用汉字、传承和信念谱写的文化之歌,以文学致敬国土的守卫者与文化的守护者。

書城自編碼: 41379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中國兒童文學
作者: 邹凡凡
國際書號(ISBN): 9787558440885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3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3.8
似锦
《 似锦 》

售價:HK$ 82.5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HK$ 173.8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售價:HK$ 96.8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售價:HK$ 74.8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售價:HK$ 140.8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售價:HK$ 165.0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售價:HK$ 75.9

編輯推薦:
1.冰心奖作家邹凡凡历史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以宏大的国际视野,呈现百年时光间,华人华侨与祖国母亲之间的拳拳深情:从“下南洋”的背井离乡,到抗战时期的捐款、捐物、捐躯;从华侨投资的单向扶助,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互惠……在作品中,作家通过构建新鲜的异国场域,以全新的角度讲述中国故事、梳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脉络,这种尝试,在当下的儿童小说中非常罕见。
2.小说聚焦“南侨机工”这个伟大的英雄群体,以动情的书写,描绘了滇缅公路这条抗战“输血管”上的生死离别,将个体的大义凛然、群体的万众一心刻画得感人肺腑。作品精心勾勒出一组南洋爱国华侨青年的群像,以阿峰、阿莱、大白等普通青年的非凡壮举,投射出华人华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奉献与牺牲,种种故事,令人动容。
3.作品以双线结构呈现家国历史,为读者献上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公路小说”:滇缅公路上冒着枪林弹雨、一路疾驰的运输车,与马来西亚公路上满载中文书籍、一路向前的面包车,在故事中彼此重叠、交相辉映,通过国土守卫者、文化守护者两种身份在不同历史时空的转化,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华人群体中的传承与接力,歌颂了先行者们在保护汉字、发扬中华文化方面所做的卓绝
內容簡介:
十二岁的南京女孩元远,陪同做环岛巡回演讲的教授妈妈,来到风景秀丽、文化多元的马来西亚。在一本残破日记的启发下,元远与华人少女阿辰,开始了一段对抗战时期“南侨机工”历史的发现之旅。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一九三九年,三千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陈嘉庚先生的号召,回国支援抗战。他们驾着大货车,载着宝贵的抗战物资,在险峻的滇缅公路上,冒着枪林弹雨前行。阿辰的太公就是其中一员。为了破解太公日记中的一个个谜团,女孩们在环岛的旅程中追寻着真相:一边是南洋华侨献身抗战的宏阔历史,一边是大马华人坚持学习中文、努力传播中华文化的感人故事。过去与现代,回忆与当下,两条叙事线共同构建起一曲动人心魄的爱国之歌、文化之歌。
小说以国际视野,展现了百年时光里,华人华侨与祖国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彼此牵挂;以一段“南侨机工”以身救国的奉献史、一部海外华人捍卫中华文字的泣泪书,致敬国土的守卫者、文化的守护者。作家将波澜壮阔的历史与轻松有趣的当下巧妙结合,将宏大主题埋入生活的纹理,以充满悬念的上下求索,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具有全新阅读体验的历史小说。
關於作者:
邹凡凡,博士,学者,儿童文学作家,少儿通识教育专家。代表作有“写给孩子的名人传”系列、“奇域笔记”系列、“秘密之旅”系列。担任《改变一生的博物馆之旅》等电视节目的编剧、解说。另有译作《小王子》《小房子》等。作品曾获冰心童书奖、桂冠童书、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陶风图书奖,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爱阅童书100”、“百班千人”阅读项目、亲近母语分级阅读推荐书目等榜单。
目錄
1 南洋
2 书店跑过去
3 古老的日记
4 日记残片(整理)Ⅰ
5 元远的“挖掘”工作
6 有线索了!
7 柳暗花明又一村
8 日记残片(整理)Ⅱ
9 哆来咪
10 答案
11 日记残片(整理)Ⅲ
12 雨林探险
13 队友情谊
14 日记残片(整理)Ⅳ
15 古董小巴
16 日记残片(整理)Ⅴ
17 海上船来船往
18 遇到蓝博士
19 族魂
20 日记残片(整理)Ⅵ
21 三宝井寻踪
22 闺蜜
23 又一个答案
24 日记残片(整理)Ⅶ
25 生日
26 最后一站
27 日记残片(整理)Ⅷ
尾声
后记 有路,就不遥远
內容試閱
后记 有路,就不遥远
每个作家的写作生涯中,或许总会碰上那么两三本自己觉得对之负有责任的书,那种“非写不可”“非我来写”的书——于我而言,《夏归》就是这样一本。
创作近二十年,作品渐渐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不仅在国内,在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也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我曾受邀去马来西亚进行过两次巡回演讲。尤其第二次,从吉隆坡到沙巴,从新山到亚罗士打,当真是把马来西亚主要的华人聚集城市跑了个遍。可以说,故事里元远的妈妈杨教授身上,也有那么一点我自己的影子。
因为这段宝贵的经历,我得以接触到大量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穿旗袍的“校长妈妈”,善书法国画古琴、爱穿汉服的老师,朝气蓬勃的师范生团队,坐四个小时大巴赶来,甚至是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进会场的听众……这份热情与支持,实在动人肺腑。
我想,这份沉甸甸的认可,有很大一部分源于我是一个中文写作者,我用汉字书写中国与世界的故事,我的文字让这些对中华文化有着深深眷恋之情的海外华人感到亲切、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或许是我们之间,最重要的精神连接。
在交流中,我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聆听他们的故事。渐渐地,我的脑海中开始有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这条脉络起源于一两百年前艰苦卓绝的“下南洋”。华人华侨们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国度。为了生存,也为了遥远家乡的至亲们,他们咬牙坚持、拼尽全力。卑微但顽强,弱小却坚忍,在忍受了难以计数的刁难、排挤、不公和苦难后,他们终于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渐渐发展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当这条脉络进行到抗日战争时期时,我的心被南洋华侨们的英勇与大义给击中了。在这之前,我从未意识到华侨们对祖国的抗战事业,竟然给予了那么大的支持。他们中的大部分,无论贫穷富有,都无私地捐出财产,支援抗战,如书中所说,“南洋华侨的捐款总数居世界各洲之首,几乎占全部抗战军饷的三分之一”;更有些人,是以血肉之躯慷慨赴国难,比如故事里受召回国的南侨机工。
这是一群数量众多又非常年轻的爱国者。在祖国抗战最危急的时刻——港口接连失守,军事物资的补给线被完全切断之时,是这些胸怀民族大义的年轻人,毅然放弃了他乡尚未遭受战火荼毒的安宁生活,响应“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号召,从马来西亚,从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慨然返回祖国,成为奔跑在滇缅公路上的普通机工。几年中,他们经历了难以估量的危险与苦楚,为助力祖国打赢这场战争而拼尽全力,乃至献出生命。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南洋华侨的崇高精神,以及与祖国深厚的情感连接,这里面,有太多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故事值得去挖掘、去讲述。
我没有任何犹豫,几乎立刻开始动笔。在我的心中,书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作品,是一件神圣又艰巨的事,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作家不会推却的事。更不用说,当我从岁月的故纸堆里打捞起南侨机工们的往事后,我深深意识到,或许是没有直接上战场的缘故,机工们对抗战的贡献被大大地忽略了,别说是孩子,很多大人都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才格外有意义,它不仅能让读者看到战争岁月里,滇缅公路上的生离死别,更能促使他们意识到,华侨们对祖国的热爱是多么真挚而刻骨,对正义与和平的追求又是多么迫切和强烈。
我把南侨机工们的故事当成这本书的一条主线,但我并不想止步于此。我想顺着这个脉络继续往下走:战争结束,伤痕累累的机工们返回南洋,但华侨与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华侨对故乡的捐助、对家乡发展的助力,几十年间,从未停止。渐渐地,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单向的扶助变成了双向的合作与投资。以马来西亚为例,它是最早支持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伙伴,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领域均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合作,而这一切,离不开在此生活的华人子孙后辈们的积极推动和不懈努力。
其实,又何止马来西亚一地呢?这些年来,我所亲眼看见并深入接触过的大量海外华人华侨,都在尽其所能地承担祖国与世界的纽带——在空间上把祖国与世界连接,在时间上将中华古老又现代的文化传承。血浓于水,他们纵然分散各地,却始终是真正的“同胞”,正如一幅星辰般的拼图,共同拼就华夏文明的图景。
是的,我们共同的华夏文明。我因此在故事中安排了另一条现代线,这里面埋进了很多我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但更多的,是对那些在异国他乡坚持中文教育、传承华夏文明的马来西亚华侨们的一次致敬。我要让滇缅公路上冒着枪林弹雨、一路疾驰的运输车,与马来西亚公路上满载中文书籍、一路向前的蓝、白面包车,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故事中彼此重叠、交相辉映。当年,南侨机工们以血肉之躯来守护中华文明;现在,他们的子孙后代在以另一种方式为之努力。
在故事里,年轻的夏福峰回家了;载满书籍的蓝、白面包车回家了;平安阿公和云朵婆婆跟着寻根团回到了父辈们为之奋斗的土地……在故事外,遍布世界的同胞,写下的每一个汉字,发出每一句乡音,讲给孩子们的每一个故事、念给他们的每一首古诗,都是文化上的回归。华夏归一,不分彼此。我于是给这部小说取名为《夏归》。
《夏归》中的一些人物,在历史上有原型。比如个别机工,比如在马来西亚推行中文教育的两位前辈——林玉贤的原型是林连玉先生,沈羽辰的原型是沈慕羽先生。但小说毕竟是虚构作品,没有必要将书中人物与原型一一对应。同理,文中作为线索提到的马来西亚学校,我也做了虚构处理。
动笔之初,我曾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个帖,希望关注我的马来西亚朋友们能够提供一些祖辈们的真实故事。大家的热情再一次出乎我的意料,我收到了大量的文稿和照片,收到了口述的录音和珍贵的影像。这些资料对我帮助极大,是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整本书“活”了起来。
在此,我想特别感谢几位马来西亚朋友:不断被我写作中的问题骚扰的乔艳和小花;开口便妙趣横生,学识和人品都让我佩服的黄博士;让我充分见识到新一代中文教育家的能力与干劲的郭史光宏;以及,华文书店创办者、社区服务者、阅读推广人张绪庄与张秀玲夫妇——他们所做的,比起故事里所描述的,只多不少。绪庄与秀玲的大女儿和我的女儿,是生日只差一周的同龄人、好朋友,是肩负希望的下一代传承者。我也要感谢夏玉清教授,他的《为了忘却的爱国者——南洋华侨机工研究》一书,为我创作这部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持。
每次长途飞行,我都喜欢看航线图,看一道道空中的“道路”。除了空中的路,当然也有海上的路与地上的路,那些被人“走”出来的,连接近与远、自己与他人的路。我想,道路的历史就是人类的交流史。我们中华民族已行走了五千年,还将继续在地球的道路上留下更深、更有力的足迹。
感谢历史上的故人,感谢天涯海角的朋友。只要有路,我们便不再遥远。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