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工厂生产计划精细化、精益化、精进化管理手册
》
售價:HK$
75.9

《
中国画技法与教学研究
》
售價:HK$
72.6

《
生命瞬间 人生风采——晚晴居影集
》
售價:HK$
107.8

《
西方毛发时尚演变
》
售價:HK$
107.8

《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售價:HK$
219.9

《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售價:HK$
87.9

《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售價:HK$
76.9

《
权力意志(全二册。尼采晚年思想结晶;剔除惯性、升华自我的思想利刃)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本书既强调建模和仿真的方法及技术,又致力于物流系统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解决,特别配备全套案例模型文件及建模视频助力开展教学。
|
內容簡介: |
本书力求从理论和工程案例两个角度对物流系统建模、仿真的方法和工程应用进行全面的介绍。全书共8章,包括系统仿真基础、物流系统仿真基础、典型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仿真输入数据分析、仿真输出数据分析、FlexSim软件概述、FlexSim建模基础以及FlexSim软件在物流系统仿真中的应用。本书既强调建模和仿真的方法及技术,又致力于物流系统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解决。尤其是书中列举的生产系统、离散流水线、配货系统、分拣系统、工厂智能制造系统、多级供应链、自动化仓储中心以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案例,都是作者在科研、校企合作和教学中长期积累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使用物流系统仿真软件综合设计和优化物流节点的能力,对丰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书适合高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领域的学生、学者及科技人员参考。
|
目錄:
|
目 录前言第1章 系统仿真基础 11.1 系统、模型、仿真概述 11.1.1 系统 11.1.2 模型 31.1.3 仿真的概念 51.1.4 系统、模型与仿真的关系 61.2 系统仿真 71.2.1 系统仿真概述 71.2.2 系统仿真应用 81.3 物流系统仿真及其解决的问题 91.3.1 物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91.3.2 物流系统的特性 101.3.3 物流系统仿真的概念 101.3.4 物流系统仿真的类型 111.3.5 物流系统仿真要解决的问题 111.4 思考题 13第2章 物流系统仿真基础 142.1 离散系统仿真概述 142.1.1 离散系统仿真的基本要素 142.1.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组成与构造 162.1.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162.1.4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 182.2 离散系统事件仿真算法 182.2.1 事件调度法 182.2.2 活动扫描法 202.2.3 进程交互法 202.2.4 三种仿真策略的比较 212.2.5 时间推进算法 222.3 物流系统仿真中的几种常见分布 232.3.1 均匀分布 232.3.2 指数分布 242.3.3 正态分布 252.3.4 泊松分布 262.4 随机变量与随机数的产生 272.4.1 确定性活动与随机性活动 272.4.2 随机变量 272.4.3 随机数的生成 292.5 仿真实例—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系统手工仿真 342.6 思考题 37第3章 典型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 383.1 排队系统建模与仿真 383.1.1 排队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383.1.2 排队系统的基本参数 393.1.3 排队系统的类型 413.1.4 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 423.1.5 排队系统的仿真实例 433.2 库存系统建模与仿真 463.2.1 库存系统的基本概念 463.2.2 库存系统的分类及仿真特点 473.2.3 库存系统仿真的建模参数 493.2.4 确定性库存系统 493.2.5 随机性库存系统 503.2.6 库存系统的仿真实例 513.3 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553.3.1 生产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553.3.2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的特点 563.3.3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的步骤 563.3.4 生产物流系统仿真实例 583.4 思考题 60第4章 仿真输入数据分析 614.1 仿真输入数据分析概述 614.2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624.3 数据分布的分析与假设 624.4 分布参数的估计 654.5 拟合优度检验 674.6 案例分析 694.7 思考题 79第5章 仿真输出数据分析 805.1 仿真输出数据概述 805.2 终态仿真的结果分析 805.3 稳态仿真的结果分析 825.4 系统性能比较分析 855.5 思考题 86第6章 FlexSim软件概述 886.1 FlexSim综述 886.2 FlexSim的功能和特点 896.3 FlexSim仿真环境及关键技术 916.3.1 FlexSim仿真环境 916.3.2 FlexSim中的鼠标操作及键盘交互 1006.4 思考题 102第7章 FlexSim建模基础 1037.1 FlexSim建模的相关概念 1037.1.1 FlexSim建模框架 1037.1.2 面向对象的思想 1037.1.3 FlexSim的对象层次结构 1047.1.4 任务序列 1057.2 FlexSim仿真模型的建立 1077.2.1 FlexSim仿真模型的基本组成 1077.2.2 FlexSim建模的基本步骤 1077.2.3 FlexSim统计与分析 1107.2.4 建模步骤示例 1147.2.5 手工仿真与计算机仿真对比 1187.3 思考题 128第8章 FlexSim软件在物流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1298.1 生产系统仿真案例 1298.1.1 问题描述与模型参数 1298.1.2 FlexSim仿真建模 1318.1.3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1368.2 离散流水线仿真优化案例 1428.2.1 问题描述与模型参数 1428.2.2 FlexSim仿真建模 1428.2.3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1478.3 配货系统仿真案例 1498.3.1 问题描述与模型参数 1498.3.2 FlexSim仿真建模 1498.3.3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1578.4 分拣系统仿真案例 1598.4.1 问题描述与模型参数 1598.4.2 FlexSim仿真建模 1608.4.3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1688.5 工厂智能制造系统仿真案例 1718.5.1 问题描述与模型参数 1718.5.2 FlexSim仿真建模 1718.5.3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1778.6 多级供应链仿真案例 1788.6.1 问题描述与模型参数 1788.6.2 FlexSim仿真建模 1798.6.3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1898.7 自动化仓储中心建模仿真案例 1918.7.1 问题描述与模型参数 1918.7.2 FlexSim仿真建模 1958.7.3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2098.8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仿真案例 2118.8.1 问题描述与模型参数 2118.8.2 FlexSim仿真建模 2148.8.3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244参考文献 249
|
內容試閱:
|
现代物流系统是区别于传统物流系统的复杂大系统,它是一个动态的网络系统,包含了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多个子系统。如何对现代物流系统进行整体优化,使其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物品在供应链上的移动是现代物流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研究此类系统必须采用有效可行的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为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理论。根据国外应用经验,应用建模仿真分析方法改进物流系统方案后可使总投资减少 30%左右。因此,对物流系统的设计、建模和仿真的研究,已经日益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物流系统的建模、仿真及优化技术也日益成为物流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能之一。全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首先给出了现代物流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然后给出了仿真中输入数据的采集方法及仿真结果的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生产系统、离散流水线、配货系统、分拣系统、工厂智能制造系统、多级供应链、自动化仓储中心以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8个典型的物流系统仿真案例。所列举的案例都是作者在长期科研、校企合作和教学中积累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使用物流系统仿真软件综合设计和优化物流节点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全书共分8章,其中第1章是系统仿真基础,介绍了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仿真的应用以及物流系统仿真所解决的问题;第2章是物流系统仿真基础,介绍了离散系统仿真算法、几种物流系统仿真的常见分布、随机变量与随机数的产生以及手工仿真实例;第3章详细阐述了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和生产物流系统几种典型物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第4章介绍了物流系统仿真输入数据分析;第5章介绍了物流系统仿真输出数据分析;第6章介绍了FlexSim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并对软件操作主界面中各模块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讲解;第7章介绍了FlexSim软件的建模框架、对象层次结构及任务序列,如何建立FlexSim仿真模型,通过案例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建模步骤,以及如何对各对象进行参数修改,并介绍了模型的优化方式,最后将手工仿真与计算机仿真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说明了计算机仿真的可行性;第8章是基于FlexSim软件给出了生产系统、离散流水线、配货系统、分拣系统、工厂智能制造系统、多级供应链、自动化仓储中心以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8个典型的物流系统仿真案例。随书配有电子课件以及书中所有案例模型,以方便读者使用。本书由马向国、刘同娟、李天硕合著,姜旭教授审阅全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刘昌祺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刘丽文教授的指导,以及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领导、同事的热情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许多内容未能完善和进一步深入,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欢迎读者通过作者电子邮箱mxg105@163.com与作者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