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售價:HK$
1177.6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HK$
83.2

《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售價:HK$
70.6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HK$
93.2

《
全新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大众心理学研究成功励志社会心理学书籍
》
售價:HK$
65.8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HK$
327.8

《
伦理学与生活(第11版)
》
售價:HK$
118.8

《
巴格达新版 和平之城 血腥之城 汗青堂丛书055
》
售價:HK$
118.8
|
編輯推薦: |
1.“双轨哲学”:东西方智慧碰撞 既有西方心理学、科学理论(如行为经济学、认知科学)的实用框架,又融入《黄帝内经》《王阳明心学》等东方哲学的深层智慧,为现代人提供“知行合一”的解决方案。 2.工具化思维:理论 方法论的落地实践 提供可操作的生存工具,如 “ALLS沟通法则”(建立连接、倾听需求、逻辑说服、情感联结)、“圜道循环”(破局与重生的动态思维)、“杠杆原理”(用最小成本撬动关键突破),助读者快速应对现实挑战。 3.人生转型期的指南针 针对职场瓶颈、人际关系、自我价值迷失等痛点,通过9章90篇短文,从 “生存困惑”到“意义觉醒” 的阶梯式设计,为迷茫者指明方向,适合创业者、职场人、求知者等群体。 4.轻阅读,重启发:碎片化时代的系统思考 短文形式灵活,可随机跳读或循序渐进;每章聚焦一个核心主题(如“突破舒适区”“重构亲密关系”),逻辑清晰,思想密度高,兼具阅读的愉悦感与思维的穿透力。 5.作者剖析:跨界经验沉淀 作者从大学讲师到创业者、作家的多重身份,赋予书中观点 “理论高度”与“现实温度”。既有学术沉淀的深度,又有创业实践的锐度,直击时代痛点。 6.信息过载时代的“心灵减压舱”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融合哲思智慧、生活洞察与跨文化视野的散文集,分为9章共90篇短文,以多维视角探讨自然启示、文化比较、人生选择、心灵安顿、幸福哲学、健康管理及终极思考等深刻命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者以个人生命体验为基石,结合历史、哲学与社会观察,为现代人破解存在困境提供启示。书中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敏锐剖析与实用指导,亦不乏对生命本质的哲学叩问,引导读者在纷繁世界中构建精神家园,实现由“生存”到“意义”的升华。
无论你是寻求个人成长、改善人际关系,还是探索生命真谛,本书都将成为一盏思想的明灯——为迷茫者指引方向,为奋斗者赋予力量,为思考者打开更广阔的认知疆域。
|
關於作者: |
翟海潮,笔名海潮,1965年4月生于河南濮阳,工学硕士,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大学讲师,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访问学者,后创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20余年,出版胶黏剂技术及企业管理专著十余部。
2015年,翟海潮离开企业投身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心想事成》《胶黏剂行业那些事》《古今石油和化工人》《诗画品红楼》、长篇小说《铁哥俩》等著作。此外,他还创建了“思想者札记”和“诗画品红楼”微信公众号,发表了500余篇思想性散文及《红楼梦》品评文章,并创作了几百首格律诗词,深受读者喜爱。他的新作《诗情画意品红》由中华书局出版。
翟海潮的创作横跨技术与文学,既展现了他理工背景的严谨思维,又融入了人文情怀的深邃思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
內容試閱:
|
无形的缸沿
人的行为模式一方面给自身带来信心和便利,但在另一方面也可能形成故步自封的缸沿。
法国作家、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在《昆虫记》一书中讲过一个结串而行的松毛虫的故事,大意是:铺了沙层的地台上,长着有虫窝的松树,树旁有几口栽着棕榈树的大缸,缸口周长有1.5米左右。有一天,一只成员极多的虫队攀上缸口,等它们在缸沿上快要形成一圈时,法布尔把仍排在攀登纵队当中的松毛虫全部撵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环形虫队,不再有什么队长。每只松毛虫前头都有一只松毛虫,它们都踩着前一位伙伴的脚印,在“丝路”(松毛虫吐的丝)的引导下,向前迈步。沿缸沿转过一圈,丝线轨道铺设就位,形成了一个几乎和一个圆环别无二致的循环跑道。这队松毛虫在缸沿上整整爬行了7天,经历了霜冻、饥饿、脚伤的折磨,到第8天才分批从缸沿上爬下来,回到窝里。每只松毛虫7天多的总行程435米,沿缸沿走了335圈,也没有能获得任何启示。如果不是露天、夜间寒冷造成的秩序混乱,不是一路劳顿后亟须休息,不是偶尔在环形路外丢下的丝线,那么它们就会在自己铺设的环路上丧生了。
读完这则故事,我想松毛虫真是太低等的生物了!但又转念一想,作为高智能的人类,自己不是也有许多至今尚未摆脱的“无形缸沿”吗?比如,“自以为是”是人际沟通中的最大障碍,而我总是固执己见。沟通失利时,总是下定决心告诉自己:下次我一定要认真倾听,下次我一定要换位思考,下次我一定要求同存异;下次……结果下次,在同样情况下,却仍然犯着同样的错误……一次又一次地伤害着亲人、朋友。
不吸取教训,也许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也许是内心深藏着的顽固不化,心底里不愿认错;也许觉得犯一些小错误根本不足挂齿,也不需要纠正;也许是存在侥幸心理,对自己过于自信,认为只要注意到了就不会发生。
人的行为模式一方面给自身带来信心和便利,但在另一方面也可能形成故步自封的缸沿,人太容易自以为是,不愿承认错误,沉迷于旧的模式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情结: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喜欢听自己喜欢听的,看自己希望看的;每个人都是从自身的观念和欲望出发,去看待周围的一切。
以自我为中心、强化自我或保护自我的归因现象,心理学称为“自利归因”。比如迟到了不会认为是自己起床晚了,只会辩解说是天气不好、路上堵车等等外在原因,说白了就是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错,无理也要搅三分。自利归因,往往让人不去分析自身的问题,不去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都是自己欺骗自己的好方法。而这种推卸责任、扭曲事实真相的做法,只会带来再次的失败。
松毛虫的机械行走和人类智慧不能相提并论。但就缸沿来说,松毛虫有同松毛虫的低级智商相应的有形缸沿,人类同样也有自己“无形的缸沿”。“无形的缸沿”不像有形缸沿那样浅显、直接,它是由人类的经验、知识、智慧在内的高级素材所组成,是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怪圈,因而对人类的感受和思考能力同样构成高级的挑战。同松毛虫一样的是,在很多情况下,人类也缺乏相应的高级“悟性”来走出这类“无形的缸沿”。
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人的个性、观念一旦形成,往往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要摆脱自己造成的“无形的缸沿”,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承认错误。
人的成长是建立在尝试错误的基础之上。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错误在哪里,怕的是找不到补救措施,怕的是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怕的是缺乏自我纠错能力,下次仍然重复失误。
要摆脱“无形的缸沿”,关键是不能被我们自己的积习、旧的行为模式所奴役。我们只有面对错误,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绕道前行的道路,自我提升才有迹可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