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近自然种植设计:从原理到应用

書城自編碼: 413774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作者: 李然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776932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6.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售價:HK$ 107.8
《营造法原》解读
《 《营造法原》解读 》

售價:HK$ 184.8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售價:HK$ 63.8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售價:HK$ 96.8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售價:HK$ 85.8
傅佩荣讲易经
《 傅佩荣讲易经 》

售價:HK$ 217.8
历史的镜子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HK$ 61.6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HK$ 107.8

編輯推薦:
1.本书梳理近自然种植在西方发展的来龙去脉;揭示近自然种植的原理与方法;评介近自然种植经典读物;解读从花园到开放空间近自然种植设计案例。2.本书囊括18种近自然种植的具体应用类型,帮您读懂奥多夫等种植大咖的手法;通过9个近自然种植本土实践可尝试的方向,助您在私人花园或公共空间种植种大显身手。
內容簡介:
当下近自然种植设计以“花境”的形式发展得如火如荼,却多以美学为主导思想。这样的“花境”往往看上去很自然,但并非真正的自然。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势必为经验的总结提供基础,西方多样的近自然种植理论研究与实践可为我们提供相对成熟的借鉴。本书不聚焦于具体的植物种类或品种,旨在论述近自然种植设计的定义,梳理近自然种植发展的历史和领军人物,更加全面地阐明不同种植的立场、原理、方法及应用类型,指出本土实践可以探索的思路。本书结合近自然种植经典读物和践习案例的解读与评介,得出近自然种植的10 点核心论纲,演绎至木本植物近自然种植,拓展至近自然设计,以作为我国本土设计师进行近自然种植应用的一份实践性指导手册。
關於作者:
李然,女,园林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含风景园林)专业,获工学学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专业,获工学硕士。2023年毕业于柏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设计教席,获工学博士。现工作于柏林Weidinger Landschaftsarchitekten GmbH,曾工作于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
目錄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定义|跳出以草本植物为装饰的窠臼:    花坛、花境与近自然种植的差异 001第一节 花坛与时令种植 003第二节 花境与近自然种植 006第二章 历史|领军人物:近自然种植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009第一节 英国:从野趣花园到播种的谢菲尔德学派 011第二节 德国:从基于“生活范围”的新德国风格到混合种植 016第三节 美国:诗意模拟自然效果的新美国花园 024第四节 荷兰:皮特·奥多夫掀起的荷兰浪潮 025第三章 立场|场地精神的驻扎:拒绝单纯移植的自然与区分再野化 027第一节 拒绝第一自然的单纯移植:真实驻扎的过程是演替 029第二节 呼吁第四自然的提炼与升华:自生植物的应用并非再野化 034第四章 理法|以自然为师:近自然种植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038第一节 从格里姆到库恩:生态策略类型理论在应用中的发展 040第二节 熟悉自然原型:区分草坪与草甸(草地) 044第三节 美学的加持:近自然种植的设计与试验 049第四节 确保持久生命力的关键:近自然种植的实施与养护 053第五章 应用|近自然种植应用类型:从单一种植到混合播种 057第一节 单一种植 060第二节 块状种植 061第三节 流线型丛植 062第四节 阵列种植 064第五节 群植 065第六节 马赛克种植 066第七节 图案种植 067第八节 领袖种植:英式原则 068第九节 领袖种植:植物社交水平原则 070第十节 核心组种植 071第十一节 散植 073第十二节 景象种植 075第十三节 渐进种植 076第十四节 延续种植 077第十五节 混合种植 078第十六节 播种与混合栽种 081第十七节 播种 082第十八节 创新秘诀:应用类型的有序叠加 084第六章 实践|花园主题:本土实践的思路 086第一节 源自北美的草原原型 088第二节 亚欧大陆的干草原原型 089第三节 突破传统的月季花园 091第四节 对荒原的憧憬:石楠花园 093第五节 自然带来的惊喜:盲盒花园 094第六节 砾石花园并非砾石花床 096第七节 海绵城市渗池 :交替潮湿地区的标志物种 097第八节 分选园 :作为户外试验室的植物园 098第九节 互惠互利的昆虫友好花园 100第七章 经典|近自然种植重要参考书评介 101第八章 践习|近自然种植案例项目解读(欧洲部分) 110第一节 花园:方寸之间的四时变迁与沧海桑田 111第二节 植物园:摆脱精致化的牢笼 113第三节 公园:本土与自生植物的2 种种植思路 114第四节 保护地与城市边缘:自然的渗透 115第九章 结论|总结与展望 160第一节 近自然种植的10 条核心论纲 162第二节 从草本种植到木本种植的演绎 163第三节 从近自然种植到近自然设计的拓展 167附录 近自然种植植物配比表 171专业词汇表 184参考文献 189致谢 194
內容試閱
本书撰写的目标在于将时下兴起的“花境”设计中的近自然种植原理阐述清晰,同时将欧洲多年研究的结果呈现出来,结合西方已有的应用类型、实践思路等,分门别类梳理各种看似相似但却不同的设计方法,抛砖引玉,在揭示创新秘诀的基础上,为国内蓬勃发展的种植设计领域提供一些思路。在这里,我们明确一下近自然种植的基本主张:首先,关注那些并不靠繁花似锦吸引眼球的近自然种植。正所谓和光同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它们都是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物,并不只是取悦人类的装饰。因此,作为当代的种植设计师,不应像圈养宠物一样将其按照自然的样貌单纯移植,更应该思考如何帮助每一株植物找到适合它们居住、繁衍的场所,同时为人类的生活增添色彩与情趣。其次,西方的草本种植发展开始从以美学为主导逐步向科学倾斜,通过大量的观察、试验,更为精准地把控种植多年后的效果,实现一种人工力与自然力的平衡。这与我国在漫长的种植历史中不断试错、改进的探索方式如出一辙。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完成项目进行跟踪观察、经验总结,而非仅关注项目完成后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后,近自然种植需要长期的养护,像极了一个人迁徙到一个新的城市需要适应的过程,因此需要长远的规划与养护并具备耐心。不同植物的适应程度不同,它们之间的竞争亦会相互影响,从而动态地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本书共有9 章,首先确定本书中对于各种种植应用方式的定义(第一章),在此基础上梳理近自然种植发展的历史和领军人物(第二章),再表明近自然种植的立场(第三章),阐述近自然种植的原理与方法(第四章),归纳总结各种应用类型(第五章),指出本土实践可以探索的思路(第六章),结合近自然种植经典读物(第七章)和践习案例(第八章)的解读与评介,得出本书的10 点核心论纲,指出近自然种植从草本种植到木本种植的演绎及近自然种植到近自然设计的拓展(第九章)。尽管本书的写作思路是基于多年生草本的近自然种植展开的,但由于近自然种植本身是一种种植立场,无须区分草本与木本植物,所以文中以“近自然种植”笼统概括,而未逐次赘述“多年生草本”的定语。此外,一些专业词汇的翻译尚需斟酌,恐有与现有的专业词汇不符之处,多以脚注的形式进行解释。本书的撰写略有仓促,势必会有一些疏漏或者不够完善之处,望各位同行指出,期待与大家讨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