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 編輯推薦: |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大讲堂”搭建了一个多元交流的平台。参会人员 中 除 了 研 究 者 以 外,还 有 残 障 人 士、学 生、政府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等,不同的人有自己的视角,自己的体验与经验。大家通过讲座发表言论、交换意见,加深了不同社会角色彼此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议题上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  
         
          | 內容簡介: |   
          |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障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启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系列讲座。本书共八讲,收录了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讲座,这些主讲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本书也将为读者带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领域的*思想盛宴。 |  
         
          | 關於作者: |   
          | 张万洪(1976年6月15日—2024年6月29日),男,河南洛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权法学者、法学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万洪教授笔耕不辍,先后在《法学评论》《现代法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转载。主编《工商业与人权手册》《残障权利研究》等学术著作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科研项目、国务院新闻办委托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深度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电影促进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立法工作,多次参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和国家人权白皮书的制定和编撰工作。 |  
         
          | 目錄: |   
          | 一讲 我国的无障碍法治建设与发展第二讲 无障碍理念与视野第三讲 听障群体的语言服务四讲 平等参与原则下的无障碍和合理便利第五讲 无障碍与老年友好社区第六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第七讲 从特殊到普同——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理念变迁第八讲 无障碍与辅具设计 |  
         
          | 內容試閱: |   
          | 我国无障碍建设与历年来的残疾人事业五年规划密切联系在一起。在 1988 年 《中 国 残 疾 人 事 业 五 年 工 作 纲 要 (1988—1992)》中仅要求对 “新建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设施”实行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对 “省会和特大城市的主要道路、公共设施、公共建筑”加以改造; “八五”计划增加了文化体育活动及场所无障碍的内容; “九五”提出 “将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纳入基本建设审批内容”,并要求 “广泛宣传、逐步推广无障碍设施”; “十五”将无障碍建设列为16条任务之一,并且增加了信息无障碍的内容; “十一五”在维权和信息化建设这两大任务中都强调了无障碍,提出在全国100个城市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 “十二五”再次单独将无障碍建设列为16条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制定无障碍条例的法治化要求,并将无障碍建设创建工作向县区推开; “十三五”进一步提出推进“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延伸到村镇。在近期发布的 《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更是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无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深度应用,无障碍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城乡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水平明显提升,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生产生活,为2035年实现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奠定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