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小说文库 精装典藏 烫金工艺 精美彩插 收藏级版本

書城自編碼: 41374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近現代小說
作者: 冯骥才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33926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梁晓声说聊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为你揭秘《聊斋》中隐藏的社会规则
《 梁晓声说聊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为你揭秘《聊斋》中隐藏的社会规则 》

售價:HK$ 64.9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

售價:HK$ 109.9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售價:HK$ 74.8
情绪治愈手册
《 情绪治愈手册 》

售價:HK$ 75.9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售價:HK$ 195.8
执念(“执念”从不改变你的命运,只是让你发现命运)
《 执念(“执念”从不改变你的命运,只是让你发现命运) 》

售價:HK$ 64.9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HK$ 74.8
中国统计学史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編輯推薦:
★冯骥才小说代表作★重编重校优秀定版
★精装典藏,烫金工艺,精美彩插,收藏级版本
內容簡介: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收录了冯骥才的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雕花烟斗》等二十余篇。《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通过一对身高悬殊的夫妻在特殊年代的遭遇,揭露了集体无意识中的窥私欲与暴力。小说以冷峻的笔调刻画流言如何异化为“软刀子”,刺穿个体尊严。其叙事结构如舞台剧般紧凑,场景调度极具画面感,将人性之恶置于显微镜下,堪称社会寓言经典。《雕花烟斗》是一部以细腻笔触描绘人情世故、文化记忆与个体命运交织的作品。小说以一件精致的“雕花烟斗”作为线索,串联起人物之间的命运纠葛,通过烟斗的流转,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信仰、价值观的变迁。
關於作者: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冯骥才是新时期崛起的作家之一,也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尤以“文化反思”系列小说著称,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二百余种,代表作有《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艺术家们》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西、阿拉伯等二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译本六十余种。冯骥才的绘画以中西贯通的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见长,因此他又被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他投身于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其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錄
雕花烟斗
老夫老妻
雪夜来客
逛娘娘宫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抬头老婆低头汉
胡子
在早春的日子里
船歌
临街的窗
意大利小提琴
楼顶上的歌手
他在人间
今天接着昨天
在两个问号之间
陌客
勇士
匈牙利脚踏车
正义的感召
跨过高度
升华
献你一束花
黄球衣
雪地上的脚印
內容試閱
他被这大盆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一直泻到地上,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条给舞台的灯光照得熠熠发光的长裙,一道瀑布——?一道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而且无拘无束,仿佛女孩子们洗过的头发,随随便便披散下来。那些缀满花朵的修长的枝条纷乱地穿插垂落,带着一种山林气息和野味儿。在花的世界里,唯有凤尾菊才有这样奇特的境界。他顶喜欢这种花了。
大自然的美使他拜倒和神往。不知不觉间他一只手习惯地、下意识地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点上火,才抽了几口,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想找个地方磕灭烟火,一边四下窥探,看看是否被看花房的人瞧见了。
花房里静悄悄,幸好没有旁人,他暗自庆幸。可就在这时,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这张脸长得相当古怪,竟使他吓了一跳。显然这是看花房的人,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这里的,而且没出一声,好像一直躲在叶子后边监视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烟斗正冒着烟儿。他刚要上前承认和解释自己的过错,那老汉却出乎他的意料,对他招招手,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他怔了一下,不觉从眼前几片蕉叶下钻过去。老汉转过身引着他走了几步,停住;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
这儿,靠墙是条砖砌的土炕,上边的铺盖卷成卷儿,炕上只铺一张苇席;炕旁放着一堆短把儿的尖头锄、长柄剪子、喷水壶、水桶、麻绳和细竹棍之类;炕前潮湿的黄土地扫得干干净净。中间摆一个矮腿的方木桌,只有一尺多高,像炕桌;隔桌相对放两把小椅子——实际上是凳子,不过有个小靠背,像幼儿园孩子们用的那种小椅子。桌椅没有涂漆,光光的木腿从地上吸了水分,都有半截的湿痕。桌面上摊开一张旧报纸,晾着几片焦黄的烟叶子……看来,这看花房的老汉,还是个收拾花的老花农呢!以前他来过这里几次,印象中似乎有这么个人,但从未注意过。
“您自管抽吧,这儿透气。”
老花农指指床上边一扇打开的小玻璃窗说,并请他坐下,斟了一碗热水,居然还恭恭敬敬放在他面前,使他这个犯了错的人非常不安,也更加不明白老汉为什么如此对待他。
随后,老花农坐在他对面,打腰里拿出一杆小烟袋和一个圆圆的磨得锃亮的洋铁烟盒,打开烟盒盖儿,动手装烟叶。但这双手痉挛似的抖着,装了一阵子才装满。点上火抽起来,也不说话,却不住地对他露出笑容,还总去瞟他叼在嘴上的烟斗。他从老花农古怪的脸上,很难看出是何意思。是善意地讥笑他刚才的过失,还是对他表示好感呢?自己能引起别人什么好感来?他百思莫解,老花农却开了口:“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他问。
“啥?”老花农侧过右耳朵。
他大点声音又说一遍。
老花农两颊上的皱纹全都对称地弯成半圆形的曲线,笑眯眯地说:“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咋不知道。您模样又没变……”
唐先生想了想,才想起这是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狂潮到来之前的事。由于这儿的花开得特别好,他曾带学生们来上写生课,而且是在他喜欢的这凤尾菊盛开的时节。事隔六七年,老花农居然还记得。尤其近几年的骤变,过去的事对于他犹如隔世的事,去之遥远。像他这样的一个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摔得粉粉碎。那些五光十色、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无人顾惜。他落魄了,被人遗忘了,无人问津了。原先整天门庭若市,现在却“门前冷落车马稀”;那些终日缠在他身旁的名流、贵客、记者、编辑、门生、慕名而来的崇拜者,以及附庸风雅的无聊客,一概都不见了。他就是一张盖了戳的邮票,没有用处。而当下,居然被这老汉收集在记忆的册子里。他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的微波。“您居然还记得我,好记性呀!可我,我现在……不常画了。”他因感慨万端,声调低沉下来。
“啥?”老花农又是那样偏过右耳朵。
“不常画了。”
“明白,明白。”老花农像个知心的人那样,深有所感似的、会意地点了点头,跟着加重语气说,“不过,还是该画,该画。您画得美,美呀……”
“我?可您并没见过我的画呀!”他想自己在这儿给学生们上写生课时,并没动手画过。一刹那,他觉得老花农在对自己客套,拉近乎。
“不!”老花农说,“您的画印出过画片,俺见过,画得美呀!”
老花农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好像回味吃过的一条特别美味的鱼似的。看来,这老汉不只是在花房认识自己的,还注意过自己的作品,耳闻过自己的声名。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好似深山幽谷之间的钟子期?他惊异地望着对方。当他的目光在老花农古怪的脸上转了两转,这些离奇的猜想便都飞跑了——
谁能从这老花农身上、脸上和奇形怪状的五官中间找到聪慧、美的知识的影子呢?瞧,他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膝头和领口的部分磨得油亮;像老农民那样打着裹腿,脚上套一双棉鞋篓子;面色黧黑,背光的暗部简直黑如锅底,这颜色和衣服混成一色;满脸深深的皱纹和衣服的皱褶连成一气。他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罗圈腿,明显地向里弯曲。坐在那里,抱成一团,看上去像一个汉代的大黑陶炉,也只有汉代人才有那种奇特的想象,把器物塑造得如此怪异——他的脑门向外凸成一个球儿;球儿下边,便是两条猿人一般隆起的眉骨,眉毛稀少;眼睛小,眼圈发红,眸子发灰,有种上年纪人褪尽光泽而黯淡的眼神。下半张脸差不多给乱杂杂的短髭全盖上了。那双扇风耳,像假的,或者像唯恐听不清声音而极力挓开。尤其总偏过来的右耳朵,似乎更大一些……就这样一个老汉,给人一种不舒展、执拗和容易固守偏见的感觉,好似一个老山民,一辈子很少出山沟,不开通,没文化,恐怕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而且岁数大了,耳朵又背,行动迟缓而不灵便。他往烟袋里塞满烟叶子,一半掉落在外,也不去拾。掉多了,就垂下一只又黑又厚又粗糙的手,连地上的土渣一齐捏起来,按在烟锅里,并不在意。老年的邋遢使他显得有些愚笨。由于语言少,他夸耀唐先生的画时,除了“美,美呀!”之外,好像再没有其他词语了。唐先生很少听人用“美”这个字眼儿来称赞画。这个字眼儿本身就含着很深的内容,尤其是现在给这样一个黑老汉的嘴里说出来,就显得很特别,不和谐,不可思议。这个“美,美呀!”究竟是指什么而言,是何内容,难道是对自己的艺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唐先生心想,或许这老汉听人说过自己的大名,偶然还见过自己大作的印刷品,碰巧发生了一时兴趣,但仅仅是一种直觉的喜爱,与对艺术的理解无关。这种喜爱即便有理由,也是出于无知和对艺术幼稚的曲解。仿佛我们听鸟叫,觉得婉转动听,但完全不懂鸟儿们说些什么;两只鸟儿对叫,可能在相互生气谩骂,我们却以为它们在亲昵地召唤或对歌……
他俩坐了一阵子。老花农似乎无话可说,默默抽着烟。老花农烟抽得厉害,铜烟嘴一直没离开嘴唇。唐先生呢,也没有更多的话可说。不过,他不再像刚才那样——由于自己犯了花房的规矩而不安和发窘了。心里舒坦,滋滋有味儿地抽着自己的烟斗。可是他发现老花农仍在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他不明其故。“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吗?”他问。
“不!”老花农笑眯眯地说,他笑得又和善又难看,“俺是瞧您的烟斗挺特别……”
他的烟斗比一般的大。上边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粗粗的秃枝上,整个图形是浮雕的,凸出表面;背后是一个线刻的圆圆的大月亮,实际上只是一个大圆圈,却十分洗练,和浮雕的部分形成对比,画面显得十分别致和新颖。他把烟斗磕灭火,递给老花农。
“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
老花农接过烟斗,双手摆弄着,目不转睛地瞧着。然后仰起脸对唐先生赞不绝口:“美,美,美呀!”那双灰色的小眼睛竟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使他见了,深受感动。这烟斗是他得意的精神产儿呵!但他跟着又坚信,烟斗上那些奇妙的变形和线条的趣味,绝不在老花农的理解之中。此时,他脑袋里还闪过一种对老花农并非善意的猜疑。他疑心老花农对他如此敬重,如此赞美,是看上了他的烟斗,想要这烟斗。他瞅着老花农对这烟斗爱不释手的样子,便说:“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
不料,老花农听了一怔,脸上的表情变得郑重又严肃,赶忙把烟斗双手捧过来,说:“不,不,俺要不得,要不得!”
“您拿去玩吧!我家里还有哪!”
“您有是您的。俺不能要!”
老花农一个劲儿地固执地摇脑袋,坚决不肯要。他客气再三,老花农竟有些急了,脸色很难看,黑黑的下巴直打战,好像被人家误以为自己贪爱他人之物,自尊心受不了似的。老花农激动得站起身,把烟斗用力塞回到唐先生的手掌里。唐先生只得作罢,将烟斗装上烟斗丝,重新插在嘴角,点上火。
P1-8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