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傅佩荣讲易经
》
售價:HK$
217.8

《
历史的镜子
》
售價:HK$
61.6

《
我们还是香格里拉的囚徒吗:藏学、国学与语文学(二)
》
售價:HK$
107.8

《
制造怪物:非人化的异常力量
》
售價:HK$
107.8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HK$
64.9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HK$
141.9

《
遇见 高云
》
售價:HK$
85.8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本书由作者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给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的“汉语语法史专题研究”课的部分讲义改写而成。绪论介绍汉语语法史的研究现状,重申历史观念、系统观念、跨语言视野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六个专题分别讨论目前汉语语法史研究尚不够深入而又比较重要的问题,包括:汉语词类的历时演变,词类活用产生的句法环境和衰落的原因,综合性动词向分析性结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与汉语语法系统发生调整的关系,连动共宾结构的来源、演变、衰落及其与动结式的关系,连词“而”在上古汉语语法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而”的衰落与上古到中古汉语语法发生结构性变化之关系,吸收语法化学说的理论方法对汉语语法史上若干虚词的来源、演变的探讨。
|
內容簡介: |
汉语语法史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其标志是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的出版和日本汉学家太田辰夫的《中国语历史文法》的出版。此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挖掘出许多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学界有必要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加以总结,同时也需要对许多重大问题作进一步的更为深入的研究。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汉语语法史专题研究》分六个专题研究,包括汉语词类历时演变专题研究、上古汉语综合性动词专题研究、词类活用问题专题研究、连动共宾结构历时演变专题研究、上古汉语连词“而”专题研究、虚词历时演变专题研究。《汉语语法史专题研究》对该专题内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得出颇多有价值的结论,对汉语语法史研究领域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
關於作者: |
杨荣祥
----------------------------
杨荣祥,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近代汉语副词研究》《“源远流长: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新编学生词典》以及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语言学论丛》《历史语言学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现状……………………………………………………… 2
第二节 努力方向……………………………………………………… 20
第三节 奋斗目标……………………………………………………… 38
第二章 汉语词类历时演变专题研究……………………………………… 50
第一节 《马氏文通》的词类划分与汉语划分词类的观念变化…… 51
第二节 汉语史的词类划分…………………………………………… 59
第三节 “类”与“类”结合关系的变化…………………………… 71
第四节 结语…………………………………………………………… 74
第三章 上古汉语综合性动词专题研究…………………………………… 79
第一节 个案研究:对象自足动词“聚”的语义句法演变………… 80
第二节 从古文字字形看对象自足动词的句法表现………………… 89
第三节 个案研究:古汉语中“杀”的语义特征和功能特征……… 98
第四节 结果自足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 110
第四章 词类活用问题专题研究………………………………………… 128
第一节 如何看待词类活用………………………………………… 128
第二节 上古汉语综合性动词的特点……………………………… 132第三节 词类活用与上古汉语综合性动词的关系………………… 138
第四节 余论………………………………………………………… 146
第五章 连动共宾结构历时演变专题研究……………………………… 151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连动共宾结构………………………………… 151
第二节 上古汉语连动共宾结构的衰落…………………………… 167
第三节 连动共宾结构与动结式的关系…………………………… 182
第六章 上古汉语连词“而”专题研究………………………………… 199
第一节 “而”的基本功能:标记“两度陈述” ………………… 203
第二节 “名而动”结构的来源及其语法性质…………………… 224
第三节 “而”在上古汉语语法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239
第七章 虚词历时演变专题研究………………………………………… 255
第一节 上古汉语语气词“乎”的功能变化……………………… 256
第二节 处置介词的语法化………………………………………… 273
第三节 “者”的衰落与“底(的)”的产生…………………… 290
第四节 近代汉语副词“白”的释义与来源 …………………… 305
后 记…………………………………………………………………… 3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