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售價:HK$
107.8

《
被争夺的身体:魏玛德国的生育制度
》
售價:HK$
96.8

《
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 大宋顶流小传两宋词人柳永苏轼等两宋王朝史
》
售價:HK$
76.8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HK$
85.8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HK$
437.8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HK$
141.9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HK$
96.8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HK$
53.9
|
編輯推薦: |
横跨遗传学与疫苗学的经典著作全新升级!
本书系统阐述疫苗设计原理与最新技术进展,特别增补mRNA疫苗等突破性内容。第二版不仅延续首版的学术深度,更聚焦前沿研究动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助力疫苗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
內容簡介: |
《疫苗遗传学(第二版)》由知名遗传学家褚嘉佑主编,是在遗传学理论与疫苗研发技术深度融合背景下的一次重要更新与拓展。首版于2019年成功问世,第二版在保持首版内容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全面融入了近年来疫苗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系统回顾了疫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影响。尤其是新增的第11章“mRNA技术的发展与在疫苗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mRNA疫苗的基本原理、设计策略、生产工艺、临床试验及实际应用案例,特别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不仅是疫苗研发领域科研人员的B备参考书,也是遗传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及相关领域学者和研究生的重要学习资料,对于推动疫苗遗传学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關於作者: |
褚嘉祐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从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40余年,致力于疫苗研究与管理。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学会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遗传学报》、《遗传》 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生物制品杂志》、《中国计划免疫制品杂志》等杂志编委。曾获2005年、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多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著专著11部。
|
內容試閱:
|
疫苗在人类预防疾病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西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甚至使患者痊愈,但只有疫苗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从法国巴斯德发明狂犬病疫苗至今,疫苗的发展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天花的消灭和脊髓灰质炎的基本消灭都是依靠疫苗完成的。今天,疫苗技术在迅速发展,传统疫苗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型疫苗正方兴未艾,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疫苗的发展也遇到一些问题。传统疫苗研制的基本过程是从临床获得自然抗原出发,通过一系列措施获得减毒或灭活的抗原用于制备疫苗,并经过适当的动物模型进行试验,制备疫苗后接种人体,通过抗原与靶点的结合获得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果。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有些疾病的抗原难以通过传统方式获得,有的抗原难以进行体外培养,有的抗原难以找到合适的动物模型。
在疫苗使用方面,从事疫苗学临床应用的学者很早就注意到疫苗在不同免疫人群中的效果不一样,甚至在某些特殊人群中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这影响了疫苗的预防效果,也阻碍了新疫苗的临床应用。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基因组学获得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疫苗学研究。疫苗通过特定靶点发挥免疫作用,而基因多态性将影响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疫苗基因组学的概念由此产生。对于一些难以通过传统方式获得或难以培养的抗原,可以应用基因组学技术,找出适合预防疾病的靶点,根据靶点设计获得抗原,这就是反向疫苗学的理念。
然而,通常从事疫苗学研发的很多学者不熟悉遗传学理论,而从事基础遗传学研究的学者又少有机会将遗传学,特别是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疫苗研究。
鉴于此,我们专门组织了由长期从事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人员和具有丰富疫苗研发经验的人员组成的编撰小组,力求将遗传学基础研究与疫苗学研发融合起来思考问题,明确提出疫苗遗传学的新学科概念,从理论上充分阐述基因多态性对疫苗的影响,将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型疫苗设计的理论和具体实践中,希望能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并对疫苗研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疫苗遗传学概念的提出是一种新的学术探索,限于撰写人员的水平,可能有阐述不够清楚甚至错误的地方;由于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进展迅速,本书也可能反映得不够全面。希望得到从事疫苗研究、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指正。
褚嘉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