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管理者为何重要:无老板公司的险境
》
售價:HK$
96.8

《
宇宙(第二卷) 科学元典丛书
》
售價:HK$
107.8

《
了不起的创作者:保持创造力的10堂启发课
》
售價:HK$
64.9

《
爱得太多的父母:14组家庭,20年追踪的家庭教育调查实录
》
售價:HK$
65.8

《
人偶游戏(东野圭吾竟然写过这种惊悚悬疑之作)
》
售價:HK$
65.8

《
自然、权利与正义(重思古典自然法 探索人类生活的永恒根基)
》
售價:HK$
74.8

《
汗青堂丛书155·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种植园、奴隶制与全球化
》
售價:HK$
118.8

《
汗青堂丛书154·崩盘:小冰期与大明王朝的衰落
》
售價:HK$
92.0
|
內容簡介: |
本书探讨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内涵,以十个主题力线索,从早期动画的萌芽到现代动画技术的应用,全面回顾了中国动画的历史变迁。书中不仅讲述了中国动画史上诸多标志性作品的诞生背景与创作历程,还深入剖析了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与时代特征。
|
關於作者: |
李保传简介:
山东临沂人,1996年毕业于临沂艺术学校美术科,200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评委及浙江电视牡丹奖动画片组评审委员。主持了省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撰写并发表了数十篇动漫研究文章,著有《中国动画电影大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征途——走向百年的中国动画》(第一、二、三卷)、西湖创意文化丛书之《影视动画作品赏析》、《万籁鸣研究》、《中国近现代漫画艺术家》、《中国剪纸动画史》、《回眸:〈熊猫的故事〉公映四十周年特辑(1981—2021)》和《浙江——漫画家的摇篮》等多部动漫专题书籍。其中,《万籁鸣研究》在CCTV-10科教频道《读书》栏目中做了专题推介。曾作为访谈嘉宾参加CCTV-4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之《新中国动漫之路》以及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频道《动画100》等栏目的摄制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娟简介:
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院长,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动画学会评论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主持了3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和多项厅级课题。发表影视类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1部。参与主创的影视作品获得省部级奖项和表彰20余次,教研成果多次获得省、市哲社优秀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
|
目錄:
|
第一讲? ? 从“小丑柯柯”到“顽皮星君”
—“被失传”的《大闹画室》 ...................................... 001
第二讲? ? 从“孙悟空”到“美猴王”
—动漫明星孙悟空的形象演变 .......................................022
第三讲? ? 从《西游漫记》到《大闹天宫》
—重新认识张光宇 .................................................047
第四讲? ? 当阿童木遇见孙悟空
—架起中日动画友谊的桥梁 .........................................069
第五讲? ? 当“剪纸”遇上动画
—美术电影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 097
第六讲? ? 当漫画家遇到动画家
—“将军”背后那些值得“骄傲”的事 ......................... 117
第七讲? ? 从动画合拍到动画代工
—中外合拍动画《熊猫的故事》创作始末 ............ 147
第八讲? ? 当声音遇上动画
—百年中国动画音乐的发展历程 .................................... 177
第九讲? ? 从黄浦到香江
—香港动画的“美术电影”时代 .................................... 214
第十讲? ? 当动画遇上特技
—香港动画的特技化发展之路 .......................................259
参考文献 ........................................................304
后? 记 .........................................................309
|
內容試閱:
|
从《西游漫记》到《大闹天宫》——重新认识张光宇
1961年11月初,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上集制作完成。按照惯例,记者在发布新片新闻时,应先将新闻排印稿送厂方审阅后方可刊发。然而,新华社记者在《人民日报》及上海《解放日报》发布《大闹天宫》影片新闻时,未经制片方过目,即行刊登。翌日《解放日报》见报后才发现,文中漏登了人物造型者(张光宇、张正宇)的名字及其他三点错误。厂领导旋即与记者联系,方知《人民日报》也照原文刊登,已无法更正。影片造型者“张光宇”就这样在上集的上映之初错失向广大读者宣传的机会。1964年,影片下集完成后,因时局原因未能上映,直到1978年影片全集才与观众见面。次年5月4日,张光宇带着遗憾在北京病逝。
据已故漫画家丁聪回忆:粉碎“四人帮”后,影剧院里重映了动画片《大闹天宫》,我在电车上听到两个青年的谈话:“《大闹天宫》的人物设计真叫‘棒’,这种漫画式的夸张造型,才叫艺术呢!片头写的设计人的名字叫张光宇,没听说过,大概是个新人。”在场的丁聪先生听到后,又气又喜,感叹像张光宇这样极有影响力的大艺术家竟不为青年艺术爱好者所知,喜的是张光宇的艺术成就能够重见天日,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张仃先生曾这样评价张光宇的艺术成就:“他的艺术还没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弘扬,没有等到公正的评价,张光宇是中国美术史的最大遗忘。”1995年,张仃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发起的“张光宇装饰艺术讨论会”中深情地说道:“张光宇先生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我们这一代人都受过他的恩惠,但对于张光宇却宣传得不够,张光宇的装饰艺术是一个‘富矿’,还没有很好的开采。”社会大众对张光宇是陌生的,在专业领域,在中国现代艺术史的文本中,对张光宇也是忽视的。时至今日,随着动漫艺术与产业的不断升温,界对张光宇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有不足之处,加之“动漫”的前提,
有一定数量的人群是因为动画片《大闹天宫》才知道张光宇的,甚至有研究者想当然地认为,漫画家张光宇参与动画片《大闹天宫》是“动画 漫画”结合的有力佐证,由此认为这是“动漫”概念形成的学术论据,然而,持这一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对张光宇认识理解的不全面。
一、通过绘画与戏剧和电影结缘
1900年8月25日,张光宇先生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中医世家,排行老大,原名张登瀛。老二张美宇(后过继给舅舅家,改名曹涵美),老三张正宇,兄弟三人均未继承家传医道,却都走上了绘画道路,有“张氏一门三杰”的美誉。14岁时,张光宇离开家乡,只身到上海求学求职,并在亲戚家附近的新舞台结识了戏班武生张德禄,常去后台画戏剧速写和脸谱,或到前台空座处看白戏,由此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时任新舞台置景主任的画家张聿光 a 是近代新派画家,也是我国近代漫画先驱和美术教育家。1916 年,张光宇师从张聿光先生学习布景绘制。晚年的张光宇经常回忆起追随张聿光的这段经历,从戏剧人物、云山树木到亭台楼阁,包括新派漫画,都给少年时期的张光宇提供了在实际工作中锻炼的机会,培养了扎实的创造能力。虽然张光宇没有在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但他师从的几位老师,如张聿光、丁悚等,都是当时沪上最专业的艺术家。1918 年,张光宇经张聿光介绍去上海生生美术公司,在《世界画报》社给丁悚(近代漫画先驱,丁聪之父)当助手,并开始以“光宇”这一笔名发表作品。
能够追随张聿光和丁悚,可以说开启了张光宇的艺术人生,令其在绘画方面足以独当一面。鉴于篇幅所限,本书仅撷取与电影卡通或戏曲有关的信息,对于漫画创作和杂志出版等方面的经历不再赘述。
1918年11月,丁悚在《世界画报》中撰文:“张君登瀛,字光宇,苏之锡山人,年十四曾投身商业,顾非君所愿,对于店务不甚措意,唯每日杀粉调铅与图画结不解缘。未几弃商就学,得名画家张聿光教诲,从习西画。不期年,颇得欧美神髓,且专心研摩,凡有所作,一笔不苟,见者奇之,叹为后起之秀。今任本报编辑,美术界健将也。”在丁悚的影响下,张光宇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有所提升,也为他日后创办杂志、从事出版业打下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