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售價:HK$
86.9
《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售價:HK$
389.4
《
索恩丛书·信仰与权力:阿拉伯世界的裂变与重生
》
售價:HK$
141.9
《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售價:HK$
164.8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售價:HK$
74.8
《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售價:HK$
108.9
《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售價:HK$
86.9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HK$
86.9
編輯推薦:
《货币史手册》(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Money and Currency)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货币史工具书,由知名学术出版社施普林格推出。本手册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近50位顶尖学者联合撰写,全面覆盖了货币金融史的广泛议题和研究方法,是该领域前沿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货币史手册》中译本以“货币史译丛”的形式出版,分以下8个分册呈现:《货币的起源与演化》《货币、铸币和国家》《贸易、货币市场和国际货币》《货币实验》《汇率制度》《货币一体化》《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总体价格冲击》。本丛书不仅涵盖了广泛议题和研究方法,还提供了理解当代金融问题的长期历史视角。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时间跨度(从古代到当代)和地理覆盖范围(涵盖欧洲、美洲、亚洲),本丛书是对货币金融史感兴趣的经济学、历史学和社科领域学人的重要参考资料和智识资源。
內容簡介:
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的国家,可以通过组成货币联盟,采用单一货币和单一货币政策,实现在货币效率方面的巨大收益。本书首先指出18—20世纪美国全国性的货币支付联盟得以形成的三个关键要素;然后批判性地讨论了最佳货币区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不一致之处,并分析了国家货币统一和国际货币联盟的重要历史案例;接着分析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欧洲货币一体化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长期辩论所引发的关键争议;最后探讨了另一种类型的货币一体化计划,即货币区。
關於作者:
[西]斯特凡诺·巴提洛西,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社会科学系经济史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国际银行业、金融监管、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历史视角下的股票市场。在《经济史评论》《欧洲经济史评论》《计量经济史》等重要学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自2010年以来,任《金融史评论》主编。长期担任欧洲历史经济学会董事会成员。
[意]尤瑟夫·卡西斯,欧洲大学学院(佛罗伦萨)经济史荣誉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银行金融史,以及更广泛的商业史。他是《牛津银行与金融史手册》(2016)的联合主编,以及《金融史评论》的创刊人和首任主编。长期担任欧洲银行和金融史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曾任欧洲商业史学会主席。
[日]矢后和彦,东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经济史教授。1996年获得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孙梁,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韦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目錄 :
推荐序/韦森
前言
主编介绍
作者简介
第一章 导言:货币史前沿研究概览
货币的起源与演化
货币、铸币和国家
贸易、货币市场和国际货币
货币实验
汇率制度
货币一体化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总体价格冲击
第二章 现代美国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演变
引言
南北战争前的支付系统
南北战争时期:第二次(货币)革命
南北战争后的时期:“成熟”的国家银行货币体系
结论:美联储扮演什么角色?
第三章 货币联盟
引言
货币联盟理论
货币联盟形成的原因
“国家”货币联盟
“多国”货币联盟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及其历史教训
结论
第四章 英镑区:1945—1972年
引言
英镑区的起源
管制时代的英镑区:1945—1958年
英镑区与国际货币合作:1959—1967年
英镑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1968—1972年
结论
第五章 货币集团:日元
引言
提前“出诊”:中国台湾地区
朝鲜:第一货币“实验室”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国际收支顺差及其外债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东北地区
始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
第六章 欧洲货币一体化(原第32章)
引言
货币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欧洲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体系制度和全球背景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类型
欧元的创建
结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之后的欧洲货币一体化
索引
內容試閱 :
金融史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
迅猛。在这个被忽略的研究领域,经济史学家重拾对金融史的研
究兴趣,这反映了西方世界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在国际资本流动加持下的新发展。即使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学者们对于金融史的研究兴致也未曾衰减。对于
过往经验的解读研究也并未局限于狭小的学术圈之内,而是继续
拓展至政策制定者,甚至银行业的从业者也加入其中。大家都试
图去搞清楚金融体系的崩溃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包括经济学家在
内的众多专业的经济史学家,已经承担起了一项新的历史使命,即拓展其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更广泛的读者分享其研究成果,并保持其一贯严格的学术标准。
这一任务可以通过利用极为丰富的金融史资源来完成。金融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专门领域,原因在于其包含了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金融史的关注点包括:银行和金融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性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本出口、外商投资及其对于债权国和债务国的影响,以及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等。另外,金融史还关注在金融转移中涉及的个体,既包括金融精英的财富情况、社会地位和操控力,也包括小小储蓄者的金融行为。同时,金融史研究也关注国内和国际上金融和政治的关系,如金融事件中的国家干预、财务利益对于政治的影响、金融和国际关系之间的互动影响等。金融史研究内容之广,很难在这里一一枚举。
金融史研究热度的不断升高,体现在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史研
究中。金融危机史研究实际上是上述这些不同研究进路的一次大
综合。原因在于,在恐慌和危机来临之时,商业、经济、社会、政治与国际金融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一种最为明显的方式显现出来。最为生动的一次体现,便是发生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其中包含了倒闭或近乎倒闭的银行机构、系统性风险、银行责任、国家干预、大萧条、非正统的货币政策、国际合作等。
货币史作为金融史中发展最为迅猛的子领域之一,研究主题涉及:20世纪晚期的通胀经验,及其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以及后来出现的浮动汇率制;对货币稳定性的追寻;中央银行重要性的提升,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欧洲货币一体化;等等。
《货币史手册》可谓近半个世纪以来上述这些领域乃至超越这些领域的顶尖研究的集成。《货币史手册》是由众多的贡献者共同完成的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术成果。从主题的广度上来说,近40章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金融史中所有相关的研究主题;从时间跨度的角度来说,从古代世界讲述到当今时代;从地理范围来说,采用的是全球视角;从方法论层面来说,采用了多学科视角,其中充满了理论洞见并囊括了金融史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货币史手册》为当前问题的解读提供了一种长期的历史视角,并且将货币史整合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金融史研究之中。它将带领读者走进包罗万象的货币世界。《货币史手册》既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也是决策者的方便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