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广西常用动物类中药
》
售價:HK$
107.8

《
清末民初的“问题”与“主义”
》
售價:HK$
104.5

《
新中式服装设计、制板与裁剪
》
售價:HK$
96.8

《
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
》
售價:HK$
217.8

《
十九日极夜.完结篇
》
售價:HK$
60.5

《
明宫彤史:明代宫廷女性(一部好看又严谨的明代宫闱秘史)
》
售價:HK$
107.8

《
囚笼之家
》
售價:HK$
65.8

《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16—17世纪中西交往图景中的东亚移民、贸易与文化
》
售價:HK$
140.8
|
內容簡介: |
《释梦》是国内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教授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关于释梦的权威性著作之一。本书引领读者从寻找梦的意义、探寻梦王国的宝藏出发,一步步揭开梦的面纱,用丰富、真实的案例分析了各种各样的梦的主题、梦的情境,并将释梦与心理咨询、心理调试相结合,使读者自己学会做梦的主人、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做梦,梦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那么,我们如何解释梦中的人物、情景和事件?梦是潜意识的表达吗?梦是现实生活中事件的重现或问题的解决吗?梦是原始人的来信吗?......关于梦的诸多疑问,你都能从朱建军教授的《释梦(修订版)》中找到答案。
|
關於作者: |
朱建军教授,中国最资深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之一,注册督导师,从事心理咨询已超过30年。20世纪90年代创立了心理咨询的意象对话疗法,20年后又和曹昱一起创立了心理咨询的回归疗法。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的创始人和第一任系主任。出版著作40余部,除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之外,还涉及文化心理学、心理历史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领域。
|
內容試閱:
|
人生如梦
1998年,我出版的第一本书的主题就是释梦。转眼27年过去,我前后出版或再版的各个不同主题的书也有40 多部。其中销量最高的,至今为止还是释梦主题的书。计算一下各版的释梦书,发行量加起来应不少于400万册。可见这个主题,真的很受读者偏爱。如今步入老年,精力日衰,对写书这件事情也热情稍退。《释梦》这本书现在要修订再版,我自己其实有点拿不准?D?D还有什么可以修订的吗? 对于梦这个主题,说了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新的内容可以补充的吗?
但想一想,居然发现还真有新的内容可说。一个小小的,但是却挺重要的新的关于梦的内容就是“梦的主体”。我过去只讲了梦的内容怎么去解释,但是对“做梦的主体” 是谁,讲得并不透彻,只讲了“做梦的这个人”,而没有去讲做梦的主体也许是人的某个特别的子人格,也没有讲“有时候人可能会站在别人的视角去做梦”。于是,我在这一版中,就把这些内容添加在相应的章节中了。
还有一点过去也没有讲,也很重要,就是“人生如梦”。这个内容,我本来想放在各种类型的梦那一章,把“人生”或者说“清醒时的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梦去讨论,但是感觉也不是很合适?D?D毕竟醒着时候的人生本身,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被看作和梦相互对立的一个存在。如果它也算成梦的一种,那么梦和醒的分别,就难以界定了。因此,也就没有添加在那一章中。但是,由于这个内容非常重要,我想,如果要向读者介绍它,并且体现出其格外重要,那最好是放在再版序言之中来讲一讲了。
我们如果在释梦的道路上走到一定程度,总有一天会发现,我们清醒的生活,我们现实中的人生境遇,实实在在和梦并无差异,所以“人生如梦”这句话,实实在在是真相。“人生如梦”在中国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不过,真的懂得人生本身也是一个梦,对我来说,也是做释梦之后很久,才真正获得的一个领悟。
我说“真正获得”,是因为“人生如梦”这个说法我早就知道了,并且在意识中也早就认同了这个观点。古人讲人生如梦,在思想上,来源于佛教或道家的理念。他们都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根本上说是虚幻不实的存在。所以,所有的人生经验,理论上都是梦一样的存在。但我和其他人一样,虽然承认佛教、道家都很高明,但看待生活的时候,还是觉得都挺真实的,通常并不会把生活看作是梦?D?D所以人们会奋斗,会争取更高的地位,会争夺资源,通常并不把一切看作虚幻。月底发工资的日子,如果老板对员工说,“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虚幻,工资也不过是梦中的东西,算了,不给你了”,我想员工并不会欣然同意。
古人讲人生如梦,并非完全是口头上说说,有的时候,也的确会有比较真切的实际感受。当在生活中产生虚幻感的时候,他们就容易承认“人生如梦”。比如,杨慎被罢官贬谪的时候,填词说“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个转头空的感受,就和梦的那种虚幻感很相像。苏东坡被贬官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太婆对他说,你过去的荣华富贵,在今天看,就是春天的一场梦啊。苏东坡深受启发,尊称她为“春梦婆”。这个时候的苏东坡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也是一种如梦一样的虚幻感。再比如,春风得意的时候,如果某个人有反思的习惯,回想过去艰难的日子,和当下的志得意满相比较,也可能会激发 “人生如梦”的虚幻感。虽然我一时没有找到例子,但是我猜,范进中举时、刘秀娶妻娶到阴丽华时,也许都会有这种“如梦似幻”的感受吧。
固然我们有时会感慨“人生如梦”,不过,并没有真正认为人生是梦一样的存在。所以,这不是“真正获得”了“人生如梦”的领悟。只有实实在在、毫不怀疑地知道,人生真的如梦,那才是真正获得了这个领悟。
我领悟到人生如梦的道理,是在释梦的过程中。一开始我是分析“梦”本身,后来我发现“往事”也可以当作梦一样做分析解释,而所得到的那些解释和分析,都和释梦一样有意义。之后,我发现不仅“往事”可以这样分析,现在的生活,乃至生活中的一切事,都可以这样拿来当作梦分析,于是,“现实人生”与“梦境”相同的一面,就逐渐进入了我的视野。
梦和现实生活,相同在哪里呢? 相同的就是,都包含着大量的投射。我们看到的,都并不是 “客观实体” 的样子,而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意念、我们的欲望所投射出的样子。
梦中“凶恶的敌人或野兽”之所以相貌那么凶恶,行为那么凶狠,实际上是被投射而成的。因为做梦的主体,梦中的那个我感到了恐惧,所以我觉得一定有个很可怕的敌人或野兽存在,于是在梦境中就化现出了一个敌人或野兽的形象。所以,敌人或野兽是我的恐惧所投射出来的。表面的故事是,因为有敌人所以我恐惧,实际上相反,是因为我恐惧,所以创造了敌人的形象。
现实生活相对“客观”一点,外面的人,并不是我们的内心投射而成的,而是独立于我们的心而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对生活了解得更多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