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中之光——埃瓦格里乌斯笔下5—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
售價:HK$
107.8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售價:HK$
107.8

《
被争夺的身体:魏玛德国的生育制度
》
售價:HK$
96.8

《
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 大宋顶流小传两宋词人柳永苏轼等两宋王朝史
》
售價:HK$
76.8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HK$
85.8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HK$
437.8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HK$
141.9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快速发展给社会研究带来的影响,是学界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卷特别推荐南京大学刘林平教授与杨阿诺博士的文章,该文深入论述了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社会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内容翔实、鞭辟入里,对反思当前的社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自本卷起开设“学术传承与学科建设”专栏,主要刊发学界资深学者在方法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思考与回顾,本卷特邀风笑天教授、王春光研究员等学者进行分享。
本卷特别策划了“学术发表与社会研究方法”专题笔谈,从主编和编辑的视角为读者解析如何科学和规范地使用社会研究方法。
本卷“铸器坊”栏目聚焦QCA方法,围绕QCA在定量、定性研究中的应用,以及QCA方法如何与不同的质性研究流派互补展开笔谈。
|
內容簡介: |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7卷》刊出15篇(组)文章,覆盖了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计算社会科学方法和方法反思等社会研究方法的各领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学术传承与学科建设”专栏,特邀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风笑天回顾了他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材编写方面的经历,风老师也对未来社会学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和社会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春光研究员回顾了陆学艺先生的社会调查经历与技巧,为开展社会调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南京大学刘林平教授与杨阿诺博士的文章,该文深入论述了社会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
“学术发表与社会研究方法”专题笔谈,邀请《学海》主编毕素华研究员、《当代青年研究主编》李骏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张莉副编审,从主编、资深编辑的视角谈学术论文中的研究方法。毕素华主编提出要跨越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李骏主编认为好的研究要做到“三实”,张莉副编审指出研究应避免成为“故事屋”和“数字展厅”。
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本卷节选纪念陆学艺“三农”社会调查奖获奖调查报告。三篇调查报告的作者均为在校本科生,他们围绕乡村治理、农业经营和防止返贫等议题进行了翔实的调查研究。为了帮助青年学子成长,特邀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点评,学术评语也一并刊出。
“社会研究方法与人才培养”专题,本刊编委、中央民族大学毕向阳副教授利用学生评教的非结构化数据,展示了社会研究的新范式、新方法。本刊编委、北京大学张春泥副教授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型社会调查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南京大学李明副教授系统论述了研究生阶段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铸器坊”栏目围绕QCA方法展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许琪教授从定量研究的视角解读QCA的相对优势、操作技巧和应用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杨可副研究员从定性研究的角度,解读了QCA适用的研究问题,QCA与案例研究法的关系,以及QCA的应用前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张央探讨了QCA方法如何与不同的质性研究流派互补,并提供了一些互相借鉴的策略。
“回顾与反思”栏目围绕概念的测量、调查拒访问题展开。段知壮副教授和张闻羽博士对被害易感性这一学术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研究。杨宇琦和夏天结合大型社会调查的经历反思了入户调查的拒访问题。
“新知与书评”栏目继续刊发青年学人的书评文章。此外,本卷刊出2024年社会学方法研究综述,旨在为学界了解方法发展动态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赵联飞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研究方法、互联网与社会、青年研究、港澳研究。
赵锋
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后,研究方法为社会学研究方法。
|
目錄:
|
学术传承与学科建设
搞调查、写教材与做研究——我的研究经历、心得与展望//风笑天
陆学艺的社会调查技巧论//王春光
大语言模型与社会科学范式的重构//刘林平 杨阿诺
特别策划
“学术发表与社会研究方法”专题笔谈
跨越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学术期刊刊文研究方法的选择//毕素华
文无定法,以实为本:社会学实证研究的观察与反思//李骏
浅谈学术期刊论文中几个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张莉
调查报告
纪念陆学艺“三农”社会调查奖获奖作品节选
乡村治理新模式的实践效果调查报告//费婉燕等
公司型农场的扎根基础:半关系化劳动的实践逻辑//李想
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叙事闭锁与生计策略//吴世强 于金卉
专题研究:社会研究方法与人才培养
扩展社会研究理解与测量的边界——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微调训练与知识挖掘实践//毕向阳
大型社会调查对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的作用: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为例//张春泥 王赫 吴琼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改革研究//李明
铸器坊
“QCA方法应用”专题笔谈
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的相对优势、操作技巧和应用前景//许琪
QCA:推动定性研究知识生产的有力工具//杨可
解释和解读之间的新桥梁——定性比较分析(QCA)在质性研究中的位置和可能//张央
回顾与反思
被害易感性的界定与测量:方法反思与实证检验//段知壮 张闻羽
社会调查中的拒访问题——基于一次大型社会调查经历的反思//杨宇琦 夏天
新知与书评
社会序列分析的潜能与挑战——评《序列分析》//刘永烨
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法的应用与反思——评《过程追踪法:基本原理与指导方针》//梁倩玉
书写文化的多元主体结构——评《写文化》//李志强
年度综述
2024年社会学方法研究综述//王金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