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是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权-威指南,适合教师教学参考和高考历史学科的应试辅助。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新课标修订组组长徐蓝教授作序推荐。《中外历史一百讲》三分册衔接覆盖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教材全三册: 第一分册透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分册解码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三分册洞察文化交流与传播
 素养立意 主题引领,概念为本 涵养思维,衔接教材 百篇钩沉
 |  
         
          | 內容簡介: |   
          | 《中外历史专题一百讲》是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权-威指南,由周靖、罗明、黄爱梅领衔,33 位中学历史教师共同撰写,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徐蓝教授作序推荐。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分为三分册,紧密衔接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教材。
 第一分册聚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选 38 个专题,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特征与趋势;
 第二分册围绕《经济与社会生活》,选取 30 个专题,剖析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
 第三分册着眼《文化交流与传播》,设有 32 个专题,展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传播。
 该书以素养立意、主题引领,以概念为本涵养思维,紧密衔接教材。通过对 100 个专题的深入探究,不仅帮助师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还能拓宽历史视野,培养历史思维。其内容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既适合教师教学参考,助力提升教学质量,也适合学生作为高考历史学科的应试辅助资料,同时满足历史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外历史的需求 。
 |  
         
          | 關於作者: |   
          | 周靖,中学历史学科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基础教育特聘教授,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专家委员会专家。主编《百年中国德育经典集萃》《百年中国历史教育箴言集萃》《中学历史文献读本》《中学历史学科课程思政教学纲要——贯通、进阶的初高中一体化教学与评价》等著作。 罗明,中学历史学科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副主持人,上海市市北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主编(含合作主编)《高中历史怎样教》《中外历史一百讲》《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黄爱梅,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从事先秦史方向的研究,重视出土材料的利用和研究。著有(含合著)《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江南城镇通史(先秦秦汉卷)》《器之藏――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上古文明》《趣味历史》等著作。
 |  
         
          | 目錄: |   
          | 第一分册 1郡县国家: 大一统中央集权治理模式的确立和发展1
 2相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7
 3清朝的理藩院、内务府和军机处14
 4三级会议与法国政治制度转型22
 5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28
 6从妇女参政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5
 7“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源与流42
 8“周秦之变”: 商鞅变法的长时段考察49
 9“为与士大夫治天下”——熙宁变法与北宋中期政治波折57
 10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63
 11儒生与文吏的冲突和融合70
 12英国的行政改革与文官制度的确立79
 13从“抡才大典”到“骤然停废”——晚清科举制85
 14从“文官”到“公务员”——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变迁92
 15铸刑鼎之争98
 16从《唐律疏议》看中华法系的特点107
 17乡约里的古代中国基层教化114
 18罗马法:“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122
 19由“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说开去128
 20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之路——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135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141
 22四方来朝: 历代职贡图中的周边民族与异域世界147
 23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与华夷秩序153
 24从边塞纪功碑到告成太学碑——清朝“国家认同”的建构160
 25从封建国家到民族国家167
 26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74
 27从“同心圆”到“石榴籽”
 ——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181
 28中央民族访问团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187
 29“求同存异”——万隆精神背后的中国外交智慧194
 301970年代: 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200
 31白银、国计与民生
 ——从白银货币化进程看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206
 32谈谈金本位制212
 33秦律严苛与否——秦简与《史记》的“矛盾”220
 34赫德与晚清海关228
 35里甲与宗族: 明清时代的基层辖治236
 36户籍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治理245
 37公平与效率的博弈: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52
 38北欧福利国家的由来与发展259
 
 第二分册
 39谁驯化了谁——小麦与人类267
 40河姆渡文化中“猪形图案”的解读273
 41从“恶魔之果”到“灾民救星”——土豆的全球化281
 42流动全球的金鸡纳树288
 43现代社会的粮食安全问题297
 44从骨头开始的人类演化图景
 ——生产工具视角下的文明发展之路304
 45西欧庄园经济的劳作方式312
 46技术革命等于工业革命吗320
 47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 工业革命的一个侧影326
 481905年: 爱因斯坦与现代科学革命335
 49人工智能与人机之间的工作竞争341
 50从“市”看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349
 51丝绸与琉璃——从罗马到汉朝356
 52东印度公司的生意363
 53“维米尔的帽子”——油画中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371
 54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霸权380
 55新中国外贸缩影: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387
 56从“复关”到“入世”——国际贸易与中国的改革开放393
 57从城市布局看隋唐长安城的都市气象401
 58庞贝古城的罗马市井生活410
 59奥斯曼与近代巴黎城市规划417
 60“西风”对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424
 61大运河——古代中国的人造动脉432
 62苏伊士运河的修建与英法两国的博弈439
 63“车轮上的国家”447
 64环游全球: 凡尔纳的幻想与当代人的现实454
 65古罗马的公共卫生和医学462
 66黑死病阴霾下的欧洲469
 67牛痘、青霉素与现代医学的进步475
 68精神卫生与现代社会生活483
 
 第三分册
 69儒学演变的时代因素491
 70人本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性光辉498
 71儒学西行漫记505
 72从楔形文字到字母文字512
 73《天方夜谭》的流传521
 74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思想片段528
 75人性庄严: 古希腊悲剧的精神探求537
 76双头鹰的源流: 从拜占庭到俄罗斯543
 77骑士文学与市民文学550
 78缘何美洲印第安文明没有发明“轮子”556
 79飞天的翅膀去哪里了562
 80追寻历史上的“印欧人”570
 81“索虏”与“岛夷”——人口迁徙背后的文化与民族认同576
 82混血人的涅槃: 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582
 83澳大利亚、新西兰缘何属于西欧文化圈588
 84东方诺亚方舟: 犹太难民在上海596
 85妈祖的“奇幻漂流”——中华文化的传播、交融与认同603
 86熔炉还是拼盘——美国移民社会的形成611
 87茶马古道今昔617
 88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丝路风情625
 89清朝外销瓷中的西方元素634
 90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641
 91《图兰朵》与西方人的东方想象647
 92中亚的“希腊风”——从阿伊哈努姆遗址看希腊化文化653
 93《为奴二十载》: 美国黑人奴隶制的历史证言660
 94拿破仑的荣光: 刀剑与思想667
 95考迪罗与拉丁美洲的历史进程674
 96一战对中国思想界的震荡682
 97印刷术纵横谈689
 98博物馆中的殖民主义695
 99“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由昆曲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704
 100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以“英国全民参与保护组织”为例710
 |  
         
          | 內容試閱: |   
          | 序 言 徐蓝
 
 由周靖、罗明、黄爱梅老师领衔,33位中学历史教师撰写的《中外历史专题一百讲》即将出版,嘱我作序。这是基础教育领域又一部重要读物。阅读之后,颇为感慨。
 感动于周靖、罗明、黄爱梅老师领衔的教研团队,对新课标这里所说的新课标,是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2024年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4年修订)》中,选择性必修课程的三个板块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所要求的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深刻理解和坚持不懈的身体力行。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既是课程实施的支撑环境,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还是教学活动的展开条件。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积极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我看到这个团队从师生需求出发,已经编撰了与高中历史新教材、新教学密切相关的《高中历史怎样教(上、下)》《中外历史一百讲——基于〈中外历史纲要〉的思考与拓展》等著作时,就预感到眼前这部著作即《中外历史专题一百讲》也会问世。作为整体谋篇布局的产物,这部著作与上述几部著作一起,构成了基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新教材的完整的教学资源序列。我们要继续为主编及其领导的教研团队的睿智、勤奋和不断进取点赞!
 《中外历史专题一百讲》与前几部著作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有联系,是指这部著作是在为高中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下)》的教学而编写的《高中历史怎样教(上、下)》《中外历史一百讲——基于〈中外历史纲要〉的思考与拓展》的基础上,为三门选择性必修课程《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教学而编写的,它们之间有着有机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有区别,是指这部著作是为全国范围内第一次使用基于高中新课标编写的全新的选择性必修课程教材的教学而编写的。由于选择性必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基本是全新的内容,因此对高中师生来说,其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为他们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就更为重要。
 《中外历史专题一百讲》的突出特点,就是脚踏实地,务实求新。它实实在在落实了新课标对三门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本,以已有专题为基础,通过研究教材单课内容、单元逻辑及单册体系,择取核心概念、关键知识,形成100个专题并撰写相关文章,带领师生更加深入了解人类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更加全面、贯通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进步趋势。
 在第一分册中,编写者紧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中的6个单元18个专题教科书中的所有专题都是以课的形式呈现的,每课又包括一些小的专题。,精选38个专题,介绍了中外各具特色的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配合教材体系,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政治生活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及发展趋势,在厘清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在评判其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时,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帮助师生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及阶级分析方法等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在第二分册中,编写者紧扣《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材中的6个单元15个专题,精选30个专题,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角度,通过对自古以来中外不同人群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变迁的解释,进一步揭示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生活的互动,以及其中的延续与变迁、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复杂的共生关系,从而帮助师生更深入地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在第三分册中,编写者紧扣《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中的6个单元15个专题,精选32个专题,从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同方式、途径和载体等角度切入,展现中外历史上不同人群、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理解多样化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在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师生真切感受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重要性。
 在这部著作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了编写者既注重汲取史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又注重历史学与历史教学的有机融合;它反映了编写者在基础教育领域多年的教学研究过程及成果,尤其在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全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时空经纬设计各专题,以史料实证为基础叙述和解释历史,充满了家国情怀,亦渗透了对师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形成历史思维的重要性。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如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这是形成历史思维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本书的编写者正是在拓展必-备的历史知识方面做出了努力。他们以事述史、以小见大,勾勒历史的脉动;文笔深入浅出,易读易懂,兼具趣味性与学术性。相信这部著作不仅会成为对广大师生教学极具参考价值的读本,亦会成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所喜爱的读物。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