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融中的机器学习:理论与实践
》
售價:HK$
140.8

《
五代十国史(上、下册)
》
售價:HK$
184.8

《
飞越疯人院
》
售價:HK$
75.9

《
家族财富管理:成功投资七要务(第二版)
》
售價:HK$
108.9

《
时刻人文·始皇好读:帝业与人生的书籍史
》
售價:HK$
57.2

《
幸福博弈论
》
售價:HK$
75.9

《
时刻人文·金钱舞动的东海:货币与奢侈的15—16世纪
》
售價:HK$
85.8

《
时刻人文·保卫共和之都:法国大革命后期巴黎治安体系的建设(1795—1800)
》
售價:HK$
85.8
|
| 編輯推薦: |
学术立场:打破西方经典霸权,重构世界文学新图景
本书以全球视野挑战传统欧洲中心主义文学观,提出“世界文学”应是多元文化经典的交响,而非单一传统的独白。张隆溪教授立足中国学术立场,为“世界文学”注入更平等的对话视角。
内容特色:多元文明经典同频,唤醒被遮蔽的全球生命
书中不仅聚焦西方经典脉络,更将《诗经》、唐诗、《文心雕龙》、《红楼梦》等中国经典,与波斯史诗、印度古典、阿拉伯故事集等非西方文学经典并列探讨,让长期被忽视的多元文明文学获得世界关注。
研究方法:理论思辨与文本细读结合,拆解文学流通的权力密码
从理论层面剖析文学经典形成中的权力逻辑,又以具体文本为例展开细读,层层揭示经典传播背后的价值选择与文化博弈,兼具学术深度与可读性。
阅读价值:重新认识“世界文学”,看见“小众”经典的全球光芒
无论是想跳出“西方经典霸权”框架重新理解世界文学,还是希望了解非西方及欧洲“小”语种经典在全球文学谱系中的独特位置,本书都能为你提供清晰的认知路径,助力构建更包容的文学生态观。
|
| 內容簡介: |
《作为发现的世界文学:扩展世界文学的经典》是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张隆溪教授继《中国文学史》后的又一力作。本书以全球视野挑战传统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学经典观,提出“世界文学”应是多元文化经典的交响,而非单一传统的独白。作者立足中国文学传统,贯通中西,从歌德的“世界文学”理想、马克思的全球化洞见,到波斯史诗、印度古典、阿拉伯故事集等非西方经典的全球传播,层层剖析文学流通中的权力与价值问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融合理论思辨与文本细读,既有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犀利批判,亦展现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深度与担当。张隆溪主张,真正的世界文学须打破“西方经典霸权”,通过翻译与批评实践,让长期被遮蔽的非西方及欧洲“小”语种文学经典获得全球性的生命,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书中不仅重构了文学史的书写范式,更以《诗经》、《文心雕龙》、唐诗、《红楼梦》等中国经典为例,揭示其在世界文学谱系中的独特价值,呼吁建立平等对话的全球文学生态。
|
| 關於作者: |
张隆溪
国际著名学者,专攻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被誉为“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北京大学硕士(1981),哈佛大学博士(1989),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香港城市大学。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砺德讲席教授,获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13),并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2016—2019)。著有《中国文学史》《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中西文化研究十论》《比较文学研究入门》《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什么是世界文学》《灵魂的史诗:失乐园》《一毂集》《文学·历史·思想:中西比较研究》《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文学·记忆·思想:东西比较随笔集》等,以及七部英文专著。
|
| 目錄:
|
中文版引言 i
原版序言 v
第一章 歌德与世界文学 1
第二章 (世界)文学的回归 17
第三章 流通与价值判断 37
第四章 经典与世界文学 57
第五章 作为发现的世界文学 75
第六章 语言、(不可)翻译与世界文学 95
第七章 撰写世界文学史的挑战 117
第八章 普遍的文学 141
第九章 魔法之镜与迷惑之镜 167
第十章 药与毒:文学与辩证转换 191
结 论 世界文学与普世精神 225
参考文献 241
索引 255
|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引言
在最近两年,英国劳特里奇(Routledge)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两本英文书。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中国文学史》)出版于2023年 ,World Literature as Discovery(《作为发现的世界文学》)出版于2024年。这两本书虽然内容不同,但其写作却互相关联。我写中国文学史,是深感在当今世界上广泛流通的文学作品中,真正可以称之为世界文学的作品,大多是欧洲或西方文学的经典;而中国文学最重要的经典,虽然在审美价值上可以与西方的经典相比,却在中国之外,很少为人所知。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莎士比亚,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李白、杜甫、苏东坡、陶渊明等,在中国之外,却几乎没有人知道。在此之前,我参与一个国际合作计划,撰写了Literature:A World History(《文学的世界史》)中国文学史的部分。这部《文学的世界史》分为四卷,2022年由威立-布拉克维尔(Wiley-Blackwell)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已由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老师们合作译成中文,不久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从19世纪到20世纪,曾有一些西方人从西方观点出发撰写世界文学史,但这些书都显然体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其中欧洲文学占据绝大部分篇幅,而非西方文学则被压缩甚至忽略了。这部国际合作的《文学的世界史》可以说是第一部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由不同国家学者参与写作的文学史。但限于篇幅,中国文学有许多内容不能详述,所以当劳特里奇出版社的编辑向我约稿时,我就写了更为详尽的《中国文学史》。
我用英文写了《中国文学史》,主要目的是向国外读者展示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作品,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诗人和经典著作。如我在上面已提到的,写《中国文学史》在观念上的背景,是我认为世界文学不应该只是欧洲或西方文学的经典,而必须包括中国文学和其他非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如果按照戴维·丹姆洛什很有影响的重新定义,世界文学就是“超出其文化本源而流通的一切文学作品”,那么就当前的实际情形看来,除西方主要的文学传统之外,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学都并未在全球广泛流通,都尚未为人所知,是我称之为尚待发现的世界文学。《作为发现的世界文学》这本书,就是阐述我对当前世界文学的观察、思考、意见和看法。劳特里奇出版了这两本英文书之后,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的朱宝元副总经理认为应该有中文本,并约请了黄湄女士翻译了《中国文学史》。黄湄女士的译文忠实而流畅,译本也颇受好评。朱宝元先生要我自己翻译《作为发现的世界文学》,于是此书也有了中译。撰写此书的原委,我在英文原版的序言里,已经有简略的说明,在此就不必赘述;只希望此书能够引起读者和学者们的兴趣,有益于中国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张隆溪
2025年2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