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用户至上:用户研究方法与实践(原书第2版) [美}凯茜·巴克斯特

書城自編碼: 413290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计算机理论
作者: [美]凯茜·巴克斯特 凯瑟琳?卡里奇 凯莉·凯恩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564386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1.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售價:HK$ 86.9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售價:HK$ 173.8
索恩丛书·俾斯麦:欧洲风暴
《 索恩丛书·俾斯麦:欧洲风暴 》

售價:HK$ 196.9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售價:HK$ 74.8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HK$ 85.8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HK$ 97.9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售價:HK$ 74.8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86.9

編輯推薦:
在用户体验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如何真正实现“用户至上”?这本由谷歌、Citrix等全球顶尖用户体验专家联袂撰写的经典著作,以“方法论 实战指南 生态思维”的立体框架,为从业者提供了一套从理论到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
权威性与前沿性兼具的行业标杆
作为用户研究领域的权威手册,本书由三位拥有数十年行业经验的资深专家——谷歌用户体验研究员Kathy Baxter、Citrix客户体验集团高管Catherine Courage及克莱姆森大学人类与技术实验室主任Kelly Caine共同执笔。第2版基于过去十年行业变革(如用户体验重心转移、敏捷开发普及、远程研究工具兴起等)全面更新,新增社会情绪分析、经验取样法等前沿方法,并融入虚拟现实、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场景案例,确保内容紧贴时代需求。
从方法到生态,重构用户研究认知
不同于传统工具书仅聚焦“如何做”,本书开创性地构建了用户研究的全生态体系:
方法论深度:系统梳理日记研究、焦点小组、实地调研等14种核心方法,每章配以真实案例(如Google Drive幸福度追踪问卷、医疗设备界面认知走查),并附数据收集模板、分析工具及避坑指南;
內容簡介:
本书是用户研究方法指南,谷歌用户体验研究员十几年工作经验结晶,从理论到实战,包含完整的实操案例,是设计以人为中心产品的实用手册。全书包含五个部分共15章。入门篇包括第1~5章:介绍用户体验入门,如何理解目标用户,道德与法律问题,如何搭建研究设施,如何选择用户体验研究方法等。起步篇包括第6~7章,详细介绍用户研究工作的开始工作,如起草研究方案、招募用户、预测试、迎接参与者、开始研究活动等。方法篇包括第8~14章,详细讲解用户研究方法,如日记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卡片分类、焦点小组、实地调研、评估方法等。同时,提供了各种材料、模板和任务清单,方便使用。此外,在各章节的结尾部分精选了案例研究,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收尾篇包括第15章,介绍如何对调研结果进行处理,如何有效地报告和表述研究结果并确保能应用到产品中。附录包含多种实用模板可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關於作者:
作 者 简 介
Kathy Baxter是谷歌的用户体验研究员和UX基础架构经理。自2005年以来,她进行的研究涵盖了从广告到企业App,再到搜索的各个领域,并管理全球用户体验基础架构团队。在2005年之前,Kathy曾担任eBay和Oracle的高级用户体验研究员。
她在乔治亚理工学院获得工程心理学硕士和应用心理学学士学位。她在全球人因要素和HCI社区发表论文、教授课程,曾就职于CHI、EPIC和早期UPA会议委员会。她还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女孩和年轻女性加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设计和数学(STEAM)的职业生涯中。在所有的成就中,让Kathy引以为豪的是她了不起的女儿Hana!
Catherine Courage是Citrix客户体验集团高级副总裁。她的团队负责创造世界级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采用率和忠诚度。Catherine在设计和用户体验领域是一位活跃的作家和演说家。她的作品被《Harvard Business Review》《The Wall Street Journal》《Fast Company》和《TEDxKyoto》收录。Catherine被《硅谷商业杂志》选为硅谷“40岁以下40大影响力人物”,也是硅谷有影响力的100位女性之一。她还上了福布斯具创新公司的10大新星名单。
拥有多伦多大学应用科学硕士学位,专业是人因要素。当不工作时,她会去游泳、骑车和赛跑,为她的三项全能运动做准备。
Kelly Caine是克莱姆森大学人类与技术实验室主任,她主导的研究集中在人因要素、以人为中心的计算、隐私、使用安全、健康信息学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她是一名思想领袖,应邀在世界各地演讲,发表了几十篇专家评议论文,经常被媒体(如美联社(AP)、《Washington Post》、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及《New York Times》引用。凯莉喜欢在大学和业内教授学生成为科学家,并设计和教授用户研究方法,以了解人们及其与科技的关系。
任职于克莱姆森大学之前,她是印第安纳大学计算学院的首席研究科学家和谷歌用户体验研究员(她和Kathy认识的地方)。她毕业于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学士)和乔治亚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工作之余,她是一名冒险家、世界旅行者和狂热的女骑手。
译者简介:
杨雪 资深用户体验研究员,曾任联想用户研究中心主管研究员,参与多项用户体验研究与研发项目,涉及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云服务平台等。对IT领域用户研究、体验研究/设计、创新设计经验,拥有扎实、系统的方法论基础,对IT产品设计各环节中的用户研究工作有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经验。
目錄
目  录
本书赞誉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部分 入门
第1章 用户体验入门2
1.1 什么是用户体验2
1.2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5
1.2.1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5
1.2.2 将UCD原则融入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7
1.2.3 设计思维8
1.3 一系列要求9
1.3.1 产品团队的观点10
1.3.2 用户需求12
1.4 如何让利益相关方支持用户体验研究实践13
1.4.1 反对声音13
1.4.2 避免遭到反对16
1.5 下一步是什么17
第2章 研究之前:先理解目标用户18
2.1 概述18
2.2 现有研究19
2.3 理解产品19
2.3.1 产品使用体验20
2.3.2 人际关系网络21
2.3.3 客户支持意见21
2.3.4 社会情感分析21
2.3.5 日志文件和网络分析22
2.3.6 市场数据研究25
2.3.7 竞品分析25
2.3.8 早期用户或合作伙伴的反馈28
2.4 理解用户28
2.4.1 第一步:用户特征30
2.4.2 第二步:人物画像33
2.4.3 第三步:指导原则/反原则35
2.4.4 第四步:使用场景38
2.5 特殊人群40
2.5.1 国际用户40
2.5.2 通用性41
2.5.3 未成年人42
2.5.4 老年人43
2.6 本章小结44
案例研究:理解用户的理论和方法改进45
第3章 道德与法律问题52
3.1 概述52
3.2 公司政策、法律与道德52
3.3 道德准则54
3.3.1 不伤害原则55
3.3.2 知情权56
3.3.3 获得允许方可记录56
3.3.4 营造舒适的体验57
3.3.5 使用恰当的语言58
3.3.6 匿名与保密原则58
3.3.7 中途退出的权利58
3.3.8 适当的激励机制59
3.3.9 有效而可靠的数据59
3.3.10 明确你的专业能力范畴60
3.3.11 数据保留、归档和安全60
3.3.12 汇总61
3.4 法律层面的考虑61
3.5 本章小结62
第4章 搭建研究设施64
4.1 概述64
4.2 使用现有的设施和场所65
4.3 租用设施和场所67
4.4 建立一个专用的永久性场所67
4.4.1 一间用户研究实验室的组成元素68
4.4.2 实验室布局69
4.5 本章小结75
第5章 选择一种用户体验研究方法76
5.1 概述76
5.2 如何选择方法76
5.2.1 引入正确的人(参与方法决策)76
5.2.2 提出适当的问题77
5.2.3 了解限制77
5.3 方法78
5.3.1 日记研究(第8章)78
5.3.2 访谈(第9章)79
5.3.3 问卷调查(第10章)79
5.3.4 卡片分类(第11章)79
5.3.5 焦点小组(第12章)79
5.3.6 实地调研(第13章)80
5.3.7 评估方法(第14章)80
5.4 方法之间的差异81
5.4.1 行为与态度81
5.4.2 研究和参与者角色82
5.4.3 实验室与实地82
5.4.4 定性与定量82
5.4.5 程式化与总结性82
5.4.6 用户数量83
5.5 选择合适的方法87
第二部分 起步
第6章 选择一种用户体验研究方法92
6.1 概述92
6.2 做研究计划92
6.2.1 为什么要做研究计划93
6.2.2 研究计划的组成93
6.2.3 研究计划样例96
6.2.4 获得允诺98
6.3 确定测试的时长和时间100
6.4 招募参与者100
6.4.1 确定参与者激励101
6.4.2 开发招募筛选器103
6.4.3 筛选器样例105
6.4.4 制作招募广告108
6.4.5 广告样例110
6.4.6 招募方法111
6.4.7 防止参与者失约117
6.4.8 招募国际参与者118
6.4.9 招募特殊群体119
6.4.10 线上服务119
6.4.11 共创120
6.5 追踪参与者120
6.5.1 纳税问题121
6.5.2 职业参与者121
6.5.3 建立一个观察名单122
6.6 创建协议123
6.7 预演你的研究活动124
6.7.1 视听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吗125
6.7.2 让指导语和问题更加明白125
6.7.3 检查错误或瑕疵125
6.7.4 练习125
6.7.5 谁应该参加125
6.8 本章小结126
第7章 用户调研活动127
7.1 概述127
7.2 邀请观察员128
7.3 欢迎参与者130
7.3.1 欢迎参与者参加实验室调研130
7.3.2 在实地欢迎参与者130
7.3.3 介绍调研130
7.3.4 同意的参与者131
7.3.5 提供奖励131
7.3.6 发展友好关系131
7.3.7 热身活动131
7.4 主持活动132
7.4.1 主持策略133
7.4.2 使用出声思维法136
7.4.3 事后检视137
7.5 录制和记笔记137
7.5.1 记笔记137
7.5.2 使用视频或音频录制140
7.5.3 使用录屏软件141
7.5.4 视频/音频/屏幕录像和笔记相结合141
7.6 处理迟到和缺席的参与者141
7.6.1 迟到的参与者141
7.6.2 你不能再等了142
7.6.3 包括迟到者143
7.6.4 失约143
7.7 处理棘手的情况143
7.7.1 参与者的问题145
7.7.2 产品团队/观察员的问题150
7.8 结束活动152
7.9 本章小结152
第三部分 方法
第8章 日记研究154
8.1 概述154
8.2 注意事项155
8.3 形式选择155
8.3.1 纸质手册156
8.3.2 电子邮件156
8.3.3 语音信息157
8.3.4 视频日记157
8.3.5 短信(文本信息)158
8.3.6 社交媒体158
8.3.7 在线日记研究服务或手机应用159
8.4 取样频率159
8.4.1 每日一记160
8.4.2 事件日记160
8.4.3 预设间隔161
8.4.4 随机或经验取样161
8.5 研究准备161
8.5.1 研究工具确定162
8.5.2 参与者招募162
內容試閱
前  言此版本中的新内容:10年的发展历程自从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在10年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从对“可用性”的聚焦转变为对“用户体验”的聚焦。“可用性”是系统或用户界面(UI)的一种属性。它通常是指有效,高效,以及用户使用产品完成任务时的满意度。另一方面,“用户体验”则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并且是人和产品之间的一种互动。用户体验包括“可用性”,以及一个用户可能遇到的关于产品的方方面面,从品牌、动效和音效设计到客户支持。它是关于产品或服务让用户感受如何的。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在工作职位(例如,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十年的可用性工程师到今天的用户体验研究员),以及专业组织上(例如,“可用性专业协会”在2012年把名字改为“用户体验专业协会”)。这一聚焦点的变化使得一个用户体验研究员(UER或UXR)必须进行超越UI层面的研究,而思考影响用户体验的全部元素。这个变化显著地体现在本书的新书名中,同时,你会看到这种变化体现在本书的很多细节上。
在专业上的另一个变化是敏捷开发流程,以及类似的轻量级的、迭代式的、围绕项目的研究方法的流行。创立于2001年,敏捷开发是一种跨功能团队合作开发的流程,理论上,团队需要每天在一起工作,紧密合作。持续性的客户或利益相关者参与已经确定成为敏捷开发的一部分,而敏捷开发还包括快速迭代式的开发要求,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很难结合用户研究。这使得使用早期的用户研究方法去调研用户需求变得寸步难行,因为现实情况中只允许相对较短的时间。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本书加入了关于提高与利益相关者和产品团队互动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的内容。
第三个变化是需要用户研究参与的日新月异的技术和环境。例如,10年前科幻小说中虚拟的产品,如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Google眼镜)、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日渐增多的复杂的消费级医疗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眼泪测量血糖的隐形眼镜),已经或即将变为现实。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可用性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可能会变少,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的使用环境。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不仅要了解用户是否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功能,它是否真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还需要知道用户在环境中使用这些设备的感受和反应。今天,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人们需要进行有效的、可信的和合乎伦理规则的研究来应对,这就变得非常有挑战性。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丰富了第3章的内容,更新了书中的场景例子,包含了更多关于在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用户研究的细节。
第四个变化是支持远程用户研究的工具种类在飞速增长。这种工具包括专门为方便用户研究人员工作创造的工具,以及使跨国访谈变得如同在用户研究人员本地进行一样简单的通用社交工具,如Skype或Google Hangouts。我们将在本书的相关章节中介绍这些工具,提供示例工具的链接,并对在研究中使用这些工具的利弊进行讨论。
本书除了针对用户体验研究在实际操作和专业方面的改变进行了调整外,还移除了两种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方法(即,期望和需求分析、小组任务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在第1版中没有涉及的方法,这些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了解用户(例如,社会情绪分析、经验取样法、日记法、众包等)。基于学生读者的反馈,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我们增加了第14章,用于介绍评估方法(即,启发式评估、认知走查、可用性测试、眼动追踪、快速迭代测试和评估、合意性测试、移动测试和直播实验等)。学生和教授告诉我们,他们喜欢本书第1版,但作为一般更实用的用户研究入门教材,书中应该增加关于评估产品可用性的章节。我们认同这个观点,认为有必要将本书的内容从用户需求研究方法进行扩展,从而涵盖用户研究的方方面面。我们同样增加了2.5节来讨论研究中可能遇到的特殊用户类型(例如,老年用户、孩子、残疾人等)。最后,本着现代化的原则,我们更新了所有的方法来反映对正确地、可靠地收集数据的方法的最新认识,同时更新了相应的参考文献。
为了让本书更容易使用,我们不再把数据分析方法归到附录中,而是将每一种详细的数据分析方法归入到每个相应的章节中。对于一些可以使用不止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的用户研究方法,我们简要地列出了这些方法,并告诉读者可以到其他相关章节中查阅细节。我们希望这样可以提供一种更加愉悦、直接、独立的阅读体验。我们提升本书有用性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本书的各个章节提供了数据收集仪器、工具、表单、笔记样本的示例。我们希望这些例子和工具可以对用户体验研究领域的新人,或是在工作环境中不接触这类的例子的用户,给予更多的帮助。
最后,我们希望本书是有趣并具有很强实践性的。Abi Jones的卡通图片在文字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提供了令人愉悦的解读。在一些具有极高天赋的案例研究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更新了全部案例,并为这些方法提供了从软件开发到银行和医疗设备的各种情景中的实际操作示例。
如何使用本书我们将本书定位为全面的、易懂的、具备实操性的用户研


译 者 序第一次接触用户研究工作在大概6年前,那时候互联网产品还处在一个相对同质的阶段,恰逢用户体验随着iPhone的出现掀起一波热潮,用户研究实质上更多是指体验优化,即在一定功能框架下,给用户符合认知模型的交互流程和界面设计,以及最符合人体功效的工业设计。然而,6年后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再是产品唯一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解决问题如同锦上添花,而解决问题才是雪中送炭。因此,今天,当我们再谈论用户研究时,谈及的范围实则远超出用户体验,向前延展至概念期的需求挖掘,向后延伸到上线后的数据监控。对于用户研究的从业人员而言,这是机会也是挑战:产品设计参与深度及研究结果主导性增强的同时,需要研究人员掌握更丰富的研究方法,以满足研究范畴的延展和产品迭代的节奏。同时,基于产品的使用场景,研究项目的约束,灵活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也成为中高阶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书非常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用户研究方法。与市场上同类书籍不同的是,书中对每一种方法的介绍不止流于表面,作者将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对每一种方法的深刻理解渗透到字里行间。除常规的操作步骤外,作者针对每一种方法描述了使用场景,并与同场景下其他备选方法进行优劣势比较。同时,基于多年的实操经验,作者把运用每种方法时可能遇到的“坑”以及绕行路径在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如果你仅仅对用户研究感兴趣,或者今后打算从事相关工作,本书会是一本非常好的方法扫盲书;如果你已经在从事用户研究工作,本书将帮助你加深对现有方法的认知,解决或避免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开阔眼界,了解顺应业界发展节奏的更多更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甚至研究本身并不是用户研究工作的全部。始于研究,岂止研究。方法固然重要,研究固然核心,但仅仅掌握方法做好研究,最多只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却难称资深从业者。用户研究工作其实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研究本身,如同基础研究设施的搭建,研究结果的沟通落地等,都是生态中的一个个组成部分。本书超越了同类书籍的研究方法视角,从一个更高的高度,对用户研究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做了全方位的介绍,让读者对这一生态有更宏观、完整的认识。
最后说说为什么翻译本书。这些年接触到一些入行不久的用户研究从业人员,客观地讲,其水平良莠不齐。方法过于苛求学术的严谨性而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研究背景,方法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实际操作经验缺失而空于纸上谈兵,可能是新入行的研究者最经常暴露出的三个问题。这里姑且不讨论如何使基础教育与业界实操紧密联系。但类似本书这样,由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经历过无数项目历练的研究者撰写的系统的教科书,可以有效、快速地填补基础教育的空白,帮助初级从业者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因此,翻译这样一本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业的研究水平。另外,跳出用户研究行业本身,了解细分市场,了解受众需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小的研发团队可能并没有专门的用户研究者,我们相信这一角色的替代者可能是产品经理或设计师,他们会不带着任何个人意志地去了解潜在的用户需求,但实际上,往往由于方法选择、运用或数据解读的不得当,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因此,翻译这样一本书,旨在帮助更多可能涉及相关工作或与相关工作人员对接的产品研发人员比较系统地学习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非常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吴怡编辑给了我这样一个可以为用户研究行业尽微薄之力的机会,本书由我与张婷婷、杨雪、王兰几位译者合作翻译,以保证本书能够快速、准确地翻译完并早日与读者见面。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各位读者。其实在我看来,“译者序”就像NBA赛场上替补席末端的“饮水机管理员”,只有真爱粉才会关注。希望各位能够在品味本书的同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正。
苏 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