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疑案里的中国史1.2.3(套装3册)
》
售價:HK$
219.8

《
货币的本质 罗布·迪克斯 金融、理财、投资、财富破局、货币贬值、通胀、债务、红利、金融危机
》
售價:HK$
64.9

《
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
售價:HK$
43.8

《
巨变时代(全2册)
》
售價:HK$
109.9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
》
售價:HK$
75.9

《
罗马兴志
》
售價:HK$
294.8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HK$
85.8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
編輯推薦: |
《巴菲特的估值逻辑》是一本深度剖析投资大师巴菲特估值精髓的佳作。巴菲特以其卓越的投资眼光闻名于世,而估值能力正是其成功的关键。本书深入解读了巴菲特如何运用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各类企业进行精准估值。从经典案例的剖析,到估值原则的阐述,书中内容详实且富有启发性。无论是投资新手,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估值水平,进而优化投资决策。在投资的道路上,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引领读者探寻价值投资的真谛,是值得每一位投资者拥有的实用指南。
|
內容簡介: |
借助于合伙人信函、公司文件、年度报告、第三方参考资料和其他原始信息,作者把巴菲特投资的独特性定位为:时点的把握、本能的发挥、外界信息的运用和投后的运作。而且,作者还从中辨识出适用于所有投资者的成功要素,无论拟投资公司规模大小、所处国内还是国外。 作者还按照年代顺序对案例背后更为广阔的国际事件和美国股市起伏做了相关解读,并由此提出:巴菲特最重要的特质可以说是其专业知识的广度。
|
關於作者: |
主要学历研究生——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专业;本科——吉林大学,英美文学专业。主要工作经历2008-2012 德同银科创投基金和传家宝创投基金主要负责项目的筛选、尽调、评估和投后管理。2006-2008 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中国四达是一家先后隶属国家劳动部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服务型企业。主要负责公司的财务和并购事宜。2003-2006 北京星空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全面运营。1996-2000 中国投资银行曾任中国投资银行深圳分行国际部负责人和中国投资银行香港代表处代表,负责国际贸易融资和香港资本市场研究等工作。1993-1996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任总公司发展部负责人,负责总公司新项目的调研、策划、组织、实施、协调和前期管理。曾策划组织对信托公司和期货公司的收购兼并。1990-1993 丹侬集团丹侬中试公司总经理,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采集在实验室获得成果的技术项目,进行商业转化可行性论证,筛选优质项目进行中间试验和推广
|
目錄:
|
目录译者序致谢前言第一部分 合伙制年代(1957~1968年)第1章 1958:桑伯恩地图公司 / 4第2章 1961:登普斯特农具机械制造公司 / 22第3章 1964:得州国民石油公司 / 36第4章 1964:美国运通 / 43第5章 1965:伯克希尔-哈撒韦 / 65第二部分 中期(1968~1990年)第6章 1967:国民保险公司 / 87第7章 1972:喜诗糖果公司 / 92第8章 1973:《华盛顿邮报》 / 99第9章 1976: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 116第10章 1977:《布法罗晚报》 / 126第11章 1983: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 / 132第12章 1985:大都会广播公司 / 140第13章 1987:所罗门公司—优先股投资 / 160第14章 1988:可口可乐公司 / 172第三部分 近期(1990~2011年)第15章 1989:美洲航空集团 / 194第16章 1990:富国银行 / 211第17章 1998:通用再保险公司 / 225第18章 1999:中美能源公司 / 248第19章 2007~2009:北伯灵顿公司 / 265第20章 2011:IBM / 291第四部分 经验总结第21章 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演进 / 312第22章 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什么 / 320附录A 巴菲特有限合伙企业的业绩表现(1957~1968年) / 332附录B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绩表现(1965~2014年) / 333参考文献 / 336
|
內容試閱:
|
前言在过往的30年间,巴菲特及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家喻户晓了。同样地,对于投资界的人来说,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再也不是美国中西部一座默默无闻的小镇了。由于巴菲特传奇般的投资业绩,许多小投资者都想像他那样投资,而许多专业投资人则想效仿他的投资策略。但巴菲特最伟大的投资项目到底是哪些?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做的这些投资?从他的经历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本书的焦点就是通过梳理巴菲特投资生涯的轨迹,揭示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具体而言,我整理了巴菲特所做的20个投资案例—我觉得它们是对巴菲特的投资演进轨迹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项目。为此,我主要基于下述这组因素挑选了这些投资案例:投资发生时它们的相对规模、不同的投资类型以及我认为格外具有借鉴意义的投资项目。在分析这些关键投资案例时,我重点关注巴菲特做投资决策时所采取的具体行为,并设法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去理解,他或任何投资者在每个案例中所遵从的逻辑依据是什么。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会设法用同一时期研究相关企业投资分析师的角度,来凸显巴菲特独一无二的观点。与传记类的书籍不同,本书主要通过聚焦巴菲特的关键投资案例来阐述巴菲特的故事。相比其他含有相关投资信息的出版物(包括巴菲特自己的年度信函),本书旨在利用原始文档和其他可能的历史信息,进一步拓展知识。我写作本书的总体目标是:就巴菲特所做的那些关键投资项目,给予读者一个现实的分析,希望读者可以借此归纳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本书的前三个部分按年代顺序撰写。第一部分详述了巴菲特在1957~1968年所做的5项关键投资。那时,他运营的是一家叫作巴菲特有限合伙企业的组织,这也是他在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前所管理的一家私募投资合伙企业。第二部分详述了他在1968~1990年所投的9个项目,这个时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作为巴菲特投资载体的第一个二十多年。第三部分聚焦于1989年以来的伯克希尔时代。在这三个部分中,每个部分都有一个简介阐述相关的投资项目是如何镶嵌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之中的,并描述美国股票市场和巴菲特投资所涉及市场那个时期的背景情况。书中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具体投资项目展开,即把每个项目作为一个研究案例。本书的最后部分旨在反思巴菲特作为一个投资者的历史演进过程。它还概括了我有关他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的学习所得,即我对巴菲特20个关键投资案例分析的收获。在我深入分析巴菲特的具体投资案例之前,我想要定义一下在我的分析中所追求的系统方法。在评估一项投资时,我的方法是首先理解相关投资的定性要素和相关背景,然后才是它的估值。就估值来说,我设法寻找的是内含价值,即主要基于公司可持续盈利水平的利润来确定它的价值。通常,这包括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因素所做的调整。有时,我会针对维持性的资本支出进行比较,就折旧和摊销做一些调整;有时,我就简单地采用过往一年的利润。为了保持一致性和简便,我主要采用基于标准化数据的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作为利润的估值指标,并把市盈率作为一个二级指标。在其中的几个例子里(我感觉适当之处),我没有使用基于利润的估值方式(或在利用了利润估值方式之外),而是采用了基于资产的估值方式。无论我选择定性评估方式还是估值方式,都不是判断这些公司唯一可接受的方式。我的分析包含了不少的解读成分,当然,有些地方的解读是需要一些其他调整来补充的,但我并没有这样做。总之,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基于我所能得到的数据,给予所涉公司一个准确的投资分析。总体来说,它们也呈现了我对巴菲特投资决策的最佳理解和解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