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HK$
74.8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HK$
547.8

《
投资你自己
》
售價:HK$
120.9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HK$
83.6

《
网格本·飘(全两册/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售價:HK$
206.8

《
时刻人文·环球共此食:工业化英国、食品系统与世界生态(2021年美国历史学会杰里·本特利世界史奖获奖作品。一部融合饮食史、环境史、科技史的力作,揭示“地球不能承受之食”的来龙去脉)
》
售價:HK$
93.5

《
DK艺术百科(典藏版)(全彩)
》
售價:HK$
184.8

《
心流2.0:在复杂世界中创造最优体验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系统梳理了铁路节能减碳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方向,可为铁路工程施工单位、铁路运营维护单位等提供有益参考。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分析了国家“双碳”战略与河北省“碳减排”形势,剖析了河北省铁路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梳理铁路碳排放重要环节,全面讨论了基础设施与装备节能减碳、绿色能源替代减碳、公转铁运输方式改变减碳、固碳补偿等机制、机理、方法与策略;提出了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减碳政策保障、针对工矿企业的“公转铁”政策保障、基于创新理念的科技与管理创新保障。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特色: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行车组织、运营维护等铁路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提出铁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读者对象:铁路工程施工单位、铁路运营维护单位、高等院校师生、绿色低碳相关研究人员等。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国家“双碳”战略 1
一、全球气候整体形势 1
二、中国碳排放与能源利用现状 1
三、中国应对战略 3
第二节 铁路减碳优势及低碳化政策 5
一、铁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减碳优势 5
二、铁路的客货吸引形成新的碳效益 5
三、铁路低碳化政策 6
第三节 铁路绿色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路线 10
一、机制研究为减碳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10
二、机理研究为减碳技术的应用指明方向 10
三、“源—网—车—储”一体化理念贯穿于绿色发展全过程 10
四、“自洽”理念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 11
五、绿色发展贯穿于铁路全生命周期 11
六、节能低碳覆盖铁路全产业链 12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铁路绿色发展机制机理 13
第一节 铁路碳排放关键环节分析 13
一、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关键环节 13
二、绿电应用关键环节 15
三、绿化关键环节 16
第二节 铁路设施装备节能减碳机制机理 16
一、固定设施建造与移动装备制造 16
二、固定设施与移动装备维护 17
三、移动装备运用 17
四、耗能设备运用 17
五、多系统耦合 18
第三节 绿色能源替代减碳机制 18
一、牵引用能的绿色化 18
二、车站用能的绿色化 18
三、维护装备用能的绿色化 19
四、监测用能的绿色化 19
第四节 基于“公转铁”的运输方式改变减碳机制 20
一、线路末端的低碳低成本开发机制 20
二、线路末端的低碳低成本运输机制 21
三、避免财政负担的线路末端政策激励机制 21
四、线路末端在全社会减碳中的牵引机制 21
第五节 基于固碳的碳补偿减碳机制 22
一、减少绿地占用固碳机制 22
二、降低施工所致固碳能力损失机制 22
三、提升绿化固碳能力机制 23
四、多系统和谐统一提升固碳能力综合机制 23
参考文献 23
第三章 铁路“基础设施节能”减碳机制 24
第一节 基础设施节能现状 25
一、线路设施 25
二、站场设施 25
三、站房设施 25
四、照明与服务设备 26
五、施工与维护 27
第二节 线站节能减碳机制 29
一、线路节能坡减碳机制 29
二、车站辅助设备节能减碳机制 30
三、工程原材料选择 34
第三节 结构施工与维护低碳化 35
一、施工工艺与方案低碳化 35
二、施工与维护装备低碳化 36
第四节 大宗工程物资运输节能减碳 38
一、铁路工程大宗物资运输特征 38
二、铁路工程大宗物资分类 40
三、铁路工程大宗物资低碳运输方案和优化机理 40
参考文献 42
第四章 铁路“移动装备节能”减碳机制 44
第一节 铁路列车节能现状 44
一、车体设计节能 44
二、列车运用节能 46
三、大型养路机械的节能或油改电 47
四、智能化技术节能 47
第二节 机车节能减碳机制 47
一、政策导向 47
二、电力牵引系统 48
三、内燃牵引系统 50
四、机车能源替代 52
五、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淘汰 53
第三节 车体节能减碳机制 54
一、车体轻量化 55
二、列车流线化 59
第四节 列车操纵节能减碳机制 63
一、列车运行特性与能耗分析 63
二、列车节能操纵 64
第五节 列车优化运行节能减碳机制 67
一、运行组织优化 67
二、运行图优化 68
第六节 大型养路机械节能减碳机制 69
一、节能减碳策略 70
二、能源方式改变 71
参考文献 71
第五章 铁路“绿色能源替代”减碳机制 75
第一节 基于直供电的绿电应用策略 75
一、绿电直供的优势及国家规划 75
二、铁路车站绿电直供 76
三、铁路车站光伏发电应用 77
四、铁路车站风电直供 79
第二节 铁路沿线分布式光伏直供策略 81
一、分布式光伏布置形式 81
二、分布式光伏直供 83
第三节 其他方面 85
一、牵引供电的绿色能源替代 85
二、加强企业发电与铁路用电的内循环 86
三、货物低碳装卸 87
四、新能源管控系统建设 88
参考文献 91
第六章 铁路“线路末端开发”减碳机制 93
第一节 线路末端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93
一、“公转铁”的基本现状 93
二、“公转铁”存在的问题 94
三、专用线建设的必要性 94
四、专用线建设的可行性 95
第二节 地方铁路专用线低碳建设策略 96
一、建设思路 96
二、材料选型策略 97
三、铁路专用线对城市切割的规避策略 98
第三节 地方铁路专用线综合效益分析方法 99
一、铁路专用线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99
二、铁路专用线全生命周期效益分析 101
第四节 企业自建铁路专用线的政策激励策略 106
一、政府激励政策 106
二、市场激励政策 107
参考文献 108
第七章 铁路建设项目固碳机制 109
第一节 铁路建设项目固碳能力损失 109
一、固碳能力损失的表现形式 109
二、固碳能力损失主要方面 110
三、固碳能力损失量 111
第二节 铁路建设项目固碳能力降损机制 113
一、基于固碳理念的生态脆弱区环保选线 113
二、基于固碳理念的施工优化设计 114
三、基于固碳理念的排水系统设计 115
四、废弃物资源化 116
五、弃渣场选址优化 117
六、与其他交通设施共用通道 118
第三节 铁路建设项目固碳能力补偿 119
一、原地固碳补偿 119
二、沿线生态廊道固碳补偿 120
三、异地固碳补偿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八章 铁路绿色发展的政策保障 124
第一节 铁路运输企业减碳政策保障 124
一、综合交通运输碳排放评估策略 124
二、铁路运输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策略 128
第二节 重点工矿企业“公转铁”政策保障 133
一、工矿企业专用线建设政策保障 133
二、工矿企业“公转铁”政策引导 134
三、专用线联合开发的政策支持 135
四、重点物资“公转铁”政策补贴 138
第三节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政策保障 141
一、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提出 141
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减碳效益 142
三、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政策保障 143
参考文献 143
第九章 铁路绿色发展创新研究展望 145
第一节 政策创新研究展望 145
一、新建铁路专用线项目立项决策理论与程序研究 145
二、铁路运输企业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与标准研究 146
三、铁路运输低碳引领机制体系与政策激励研究 147
四、专用线效益驱动下的产业集群开发模式与政策引导研究 148
五、穿越生态区铁路的固碳补偿政策研究 150
六、铁路运输企业低碳化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151
七、铁路专用线—市郊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的政策研究 152
第二节 管理创新研究展望 153
一、铁路专用线建设标准研究 153
二、铁路专用线接轨国铁路网的运营管理方法研究 154
三、铁路线路末端资产经营管理方法研究 155
第三节 技术创新研究展望 156
一、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模式与线路设计方法研究 156
二、铁路—能源融合发展研究 157
三、零碳车站关键技术研究 158
四、绿电—生态—智能融合铁路运维综合技术研究 159
五、低成本—低碳—低速铁路建设综合技术研究 160
六、固碳能力补偿机制下铁路建设模式研究 161
第十章 河北省铁路绿色发展实践 163
第一节 河北省“双碳”形势 163
一、河北省能源消费整体情况 163
二、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 163
三、河北省碳减排形势 167
第二节 河北省铁路及碳排放现状 167
一、河北省境内铁路概况 167
二、河北省铁路碳排放现状 169
三、河北省绿色铁路发展潜力巨大 174
第三节 河北省铁路绿色发展基础 174
一、河北省电力能源结构 174
二、河北省绿电产业现状 177
三、河北省铁路绿电融合发展 180
第四节 河北省铁路绿色发展典型范例 181
一、雄安站光伏发电 181
二、崇礼铁路绿化设计 182
三、铁路专用线 182
四、“公转铁”综合案例 183
参考文献 184
|
內容試閱: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该纲要对我国交通建设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勾勒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宏伟蓝图,承载了我国交通行业从业者的强国梦想。在“铁路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除追求高速度和大轴重之外,铁路发展亦致力于实现绿色生态的目标。绿色铁路的内涵特征体现为生态友好、节能清洁、集约高效以及可持续性强,通过将自身绿色优势与绿色发展目标相结合,落实绿色发展要求,旨在实现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行车组织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在铁路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相关企业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清洁能源机车的改造工程,持续优化运输装备并提升信息化水平。在构建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的进程中,相关企业增加新能源的使用比例,以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铁路绿色发展策略引导相关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并转变发展战略,有效减少运营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本研究作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30203029) 的成果之一,对铁路绿色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河北省铁路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果,预期该研究成果将为全国和河北省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
本书深入探讨了国家层面的“双碳”战略与河北省“碳减排”现状,系统阐述了河北省铁路行业绿色发展的紧迫性与实施可能性;详细梳理了铁路碳排放的关键环节,并全面审视了基础设施与装备节能降碳、绿色能源替代降碳、运输方式由公路向铁路转变降碳、固碳补偿等方面的机制、原理、方法与策略;提出了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减碳政策保障措施、针对工矿企业的“公转铁”政策保障措施,以及基于创新理念的科技与管理保障措施。河北省作为我国铁路绿色发展的示范省份,本书以该省为例,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铁路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系统梳理了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并详细列举了河北省在铁路绿色发展方面的代表性工程项目。
本书共十章。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铁路绿色发展机制机理;第三章 铁路“基础设施节能”减碳机制;第四章 铁路“移动装备节能”减碳机制;第五章 铁路“绿色能源替代”减碳机制;第六章 铁路“线路末端开发”减碳机制;第七章 铁路建设项目固碳机制;第八章 铁路绿色发展的政策保障;第九章 铁路绿色发展创新研究展望;第十章 河北省铁路绿色发展实践。其中,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章由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李峰负责撰写;第二章由和邢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王建勋负责撰写;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由北京交通大学杨洋负责撰写;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由北京康安仁泽科技有限公司马彦利负责撰写;第四章由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杨晓乐负责撰写;第五章由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李卓竟负责撰写;第八章由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胡子晗负责撰写;第九章由石家庄铁道大学黄守刚负责撰写。全书统稿由李峰、黄守刚负责。
本书对铁路绿色发展的必要性、机制机理、政策保障等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全国铁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施工过程控制、经济运营策略以及节能环保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铁路局装备技术中心金龙、北京交通大学袁振洲、石家庄铁道大学陈进杰、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吴会江、邯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商霖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限于著者水平,本书必有疏漏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全体著者
2024 年 8 月
I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