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艺术50讲(一本读懂日本5000年艺术史,20余种艺术类型,280余幅经典之作)
》
售價:HK$
240.9

《
疑案里的中国史1.2.3(套装3册)
》
售價:HK$
219.8

《
货币的本质 罗布·迪克斯 金融、理财、投资、财富破局、货币贬值、通胀、债务、红利、金融危机
》
售價:HK$
64.9

《
巨变时代(全2册)
》
售價:HK$
109.9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当今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畅销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对我们这个时代睿智的诊断书)
》
售價:HK$
75.9

《
罗马兴志
》
售價:HK$
294.8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HK$
85.8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
編輯推薦: |
1.并不是只有英雄的故事才值得被讲述,每一个她都应该被看见。
她们是普通的中年教师、进城寻出路的女工、由白领转职的擦鞋女、坚持活在童话里的女孩……她们沿着相似又不同的轨迹,在各自的人生课题中困惑、挣扎、生长和愈合,拼凑出每一位普通女性的一生。
2.她们不是完美女性,但确是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你我她。
· 比起浪漫,她更关心—— 婚姻究竟给了我什么,又剥夺了我什么?
· 比起孝顺,她更在意——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渴望母亲的偏爱?
· 比起热闹,她更怕——一直以来的独处,其实是没人真正靠近过我。
· 比起野心,她更想打破——为什么女人一旦有追求,就要先被质疑?
3.献给每一位从缝隙里长出来的——
· 有勇气面对衰老和遗忘的她。
· 困在婚姻里不甘沉默的她。
· 想逃开母亲、却终其一生想被母亲偏爱的她。
· 被质疑女人能干什么,却仍然想用自己的名字书写事业的她。
4.中国本土作者写尽中国当代女性的时代命运与精神挣扎
池莉、陈蔚文、裘山山、吴君、周建新、叶弥、阿袁,长期活跃于《当代》《十月》《北京文学》《人民文学》《小说界》等文学期刊,多次获鲁迅文学奖、百花文
|
內容簡介: |
在东亚这片沉默的土地,女人像种子一样学会了忍耐。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她们藏起疼痛,压下愿望。但总有些不听话的种子不甘心躲藏于黑暗。
七位中国当代作者,讲述七个横跨人生阶段与社会阶层的她故事——从十八岁的选美少女,到年近花甲的退休教师,她们在婚姻中思考,在家庭关系中纠结,为事业拼搏,在孤独中寻找陪伴。她们渴望被理解,也学会彼此拯救。
她们不是英雄,也不是“完美女性”,但却是无数女性在家庭、情感、身份中挣扎与觉醒的真实画像。她不再等待春天来临,她就是从缝隙里长出来的春天。
|
關於作者: |
池莉
当代作家,创作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堪称中国小说新写实流派发轫之作。历年来获得各种文学奖项七十余项,版权陆续输出到法国、英国、西班牙、日本、德国、韩国、泰、越南等多个国家。《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云破处》等多部作品不断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京剧、楚剧以及法国话剧等。
叶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累计发表作品
200余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成长如蜕》《钱币的正反面》《天鹅绒》等,部分作品译至英、美、法、日、俄、德、韩等国。屡获国家级和省级文学奖,作品《香炉山》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周建新
在《当代》《十月》《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余部。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
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多次入选年度文学选本。曾获得过全国“骏马奖”、百花文学奖等。现供职于辽宁省作家协会。
裘山山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作品曾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第四届冰心散文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春草开花》等,小说集《白罂粟》《一路有树》等,散文集《女人心情》《遥远的天堂》等,长篇传记文学《隆莲法师传》等。
陈蔚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现任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天涯》等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百余万字。出版《不止是吸引》《蓝》等多部作品。
阿袁
在《十月》《上海文学》《小说月报》等杂志发表小说四十余部。作品先后获上海文学奖、十月文学奖、 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长篇小说《鱼肠剑》《上邪》,中篇小说作品集《子在川上》《绫罗》《梨园记》等。
吴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在国
内多家期刊、出版社发表出版长、中、短篇小说。多部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长篇小说选刊》转载,并进入各种选本和小说排行榜。出版有中篇小说集《不要爱我 》《有为年代》《亲爱的深圳》,随笔集《天越冷越好》。
|
目錄:
|
烟花
她的城
你好大圣
老姚驾到
李记什锦小菜
我需要和你谈谈
是谁在深夜里讲童话
|
內容試閱:
|
瞿燕离婚的第四天,母亲老姚来了,带着行李,她和儿子说,我要去陪你姐,这是你姐最难的时候!她收拾了衣物,从城东坐了十三站公交到城北,叩开了瞿燕的门。
对瞿燕来说,这其实是比离婚好不了多少的画面,当然她不能说,她说了就是良心给狗吃了,六十八岁的老姚容易吗? 带着一身毛病,想来陪伴她照顾她,她能不领情吗?况且,瞿燕不是不知母亲和弟媳关系紧张。前几年父亲过世后,老姚提出住儿子瞿东那。瞿东两口子双职工,孩子小,对母亲来没反对。但住了一阵,问题出了一堆,老姚的生活习惯和儿媳搞不来。瞿东不止一次和瞿燕抱怨过,说自己夹在中间难做。
瞿燕能怎样?她那会儿和苏平还没离,不过已显示出日后要离的端倪。苏平仕途一直不得志,为了证明他对仕途没什么兴趣,他成了个爱玩的人,呼朋唤友没个闲。瞿燕认识他时,他不是这性格,大概后来从假装爱玩变成了真爱玩,有次瞿燕听到一首民谣《董小姐》,里面有句歌词,“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这让我感到绝望”,瞿燕觉得这就是说自己。女儿朵朵上小学六年级了,他几乎没怎么管过。作为弥补,他总是背着瞿 燕给朵朵零花钱,答应她各种要求,包括买智能手机。瞿燕很生气:“你不管可以,但不能干扰我管她!”瞿燕觉得正是苏平的纵容使女儿添了爱攀比、不好好学习的毛病 。
这种状况下,她怎么回应弟弟的抱怨呢?老姚原本反对她找苏平,婚后也没少数落:“瞧瞧人家女婿,本事比他大,脾气比他好。”老姚列举出谁谁谁对丈母娘比对亲妈还周全。
对她的离婚,老姚没明确表过态,但在她离婚前夕,老姚常举些例子证明离婚没什么大不了。她说潘阿姨的女儿离婚后找了个在银行工作的老公,对她很好。她说旧邻老王的女儿也离了,别人介绍了个台湾人,两人现在蛮好,连老王也沾光去了趟高山青涧水蓝的阿里山。还有次老姚说,碰见一块曾在赣南下放的朋友,没想到她女儿也离了。老姚口气简直是遗憾瞿燕没赶趟头,竟然还没离一样。
瞿燕说不清她最后下定决心离,与这 些“也离了”有没有关系。在老姚口气中,“也离了”就像必定通往“也蛮好”。
或许连瞿燕自己也不肯承认:那些“也离了”,多多少少滋长了她一点决心。
朵朵的房间给了老姚,朵朵和瞿燕睡。那间房,很快被老姚陆续运来的行李占满,床头柜码起一堆药瓶药盒。这景象让瞿燕感到一股莫名沉重,老姚这是要安营扎寨吗?老实说,她没想过和老姚的晚年生活捆绑一处,即使是父亲过世后,她也没想过。她对老姚,对自己与老姚的相处全无信心。自从二十六岁结婚后她没再和老姚在一个屋子生活过,隔了十三年,重新住一块,瞿燕并不乐观。之前,她想当然地以为老姚会一直跟着瞿东过。老姚不喜欢苏平,苏平也不喜欢老姚,他们相 互也不隐瞒这点。
苏平走了,老姚来了。
瞿燕对自己说,老姚的到来多少能帮衬一些。朵朵中午在校包餐,下午放学后,若等她下班再做饭,往往要六点半后了。万一加个班什么的,朵朵也没人陪。
瞿燕欢迎了老姚的到来,下班后她去菜场买了三只蟹,十八块钱一只,老姚边埋怨不合算边把蟹细剥着吃了。“以前螃蟹价钱贱得很,八毛钱一斤,我有个亲戚家在湖边,年年领我们去捉蟹。”
“怎么捉?”朵朵问。
“喏, 一条粗草绳浸湿,盘成圈,底下放些干稻草烧着,上面再用湿稻草盖上,这股烟熏味螃蟹最欢喜,把熏过的草绳放在河底,螃蟹就沿着绳子往岸边爬了。”老姚说。
比起前几天瞿燕和朵朵的两人晚餐,这顿饭热闹多了,一扫屋内空落,似乎从来就是这样,老姚只是燕归巢,顶多有个男人中途误入又出去了。
看得出,老姚是欣慰的,她觉得女儿需要她,就像当初儿子需要她一样。 对一个母亲,总能在儿女需要时出现,还有比这更骄傲的吗?
老姚来的头几日,对家事表现了较高热情,甚至在瞿燕生日那晚还包了顿韭菜饺子。饺子出锅的腾腾热气里,这个家有种“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劲儿。 不过热情没持续多久,老姚本不擅家务,瞿燕父亲在世时, 一般是老姚动嘴他动手。老姚不讲究,比不讲究还糟糕的是,老姚认为自己讲究。她的讲究方式是洗洗抹抹,之后造成更多要收拾的地方——抹布胡乱搭在洗衣机上,洗菜 水、漂衣服的水全用盆桶接着,留着冲厕所拖地,房间比不打扫更乱。
瞿燕说了几次,老姚说,这不是提倡节能吗!老姚这辈子,对响应号召总是积极的。当年大下放运动开始时,老姚不等居委会上门动员,主动报名去了赣南偏远农村,下放三年才回城。八十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响应号召,老姚怀孕两个月去做了流产。现在,在节能号召下,老姚理直气壮地厉行节约,淘米水留着洗菜,煮饺子的水用来下面,废纸在门外码了一堆。
“影响不好,妈,那些废纸你送门卫老张吧,也是个人情。”
“有啥影响不好?不偷不抢!我干吗要送老张。”
第二天,门口多了个纸箱搁那些旧废纸,瞿燕知道,这就算是老姚的妥协了。
瞿燕住的是机关老宿舍,当时单位有另处房可选,面积比这里大点,地段偏远些。瞿燕想着便于朵朵活动,还是挑了这套,挨近一片社区绿地。那片绿地,已成自发的老年活动中心,每天几十号老人从大早起晨练,打考勤般准时,打拳的、拍 树的、舞扇的、闲聊的、带孩子的、择菜的、遛狗的……
瞿燕怕老姚闷,劝她没事去绿地转转。老姚起先不肯,矜持地表示就在家看看电视,外头人多,空气不好。没多久,老姚去绿地次数多了,找到组织般,很快和一帮老人打成一片。老姚原本这痛那难受,血压高、关节炎、慢性 哮喘,还有间歇性皮疹、肾结石,百病 缠身的她自打去绿地活动后,眼见着抖擞了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