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成为张爱玲

書城自編碼: 413177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黄心村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0224441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HK$ 129.8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9.8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HK$ 176.0
政府论(上、下篇)(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版)
《 政府论(上、下篇)(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版) 》

售價:HK$ 107.8
性格解码:解锁你的职业天赋(第6版)
《 性格解码:解锁你的职业天赋(第6版) 》

售價:HK$ 96.8
走出情绪风暴,做从容引领的父母
《 走出情绪风暴,做从容引领的父母 》

售價:HK$ 65.8
仰望星空:观测火星
《 仰望星空:观测火星 》

售價:HK$ 68.2
费曼学习法:高效学习的实用策略和技巧
《 费曼学习法:高效学习的实用策略和技巧 》

售價:HK$ 64.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7.9
《许子东文集2:细读张爱玲(增订本)》
+

HK$ 63.9
《桃花难画:张爱玲档案》
+

HK$ 78.2
《寻觅张爱玲》
+

HK$ 108.9
《张爱玲经典代表作(共2册,《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

HK$ 844.8
《张爱玲全集(共15册)》
+

HK$ 67.9
《香港文学与中国现代传统和世界文学的关系》
編輯推薦:
本书为《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和世界》唯*一授*权简体版,
细密还原张爱玲的大学经历,独*家收录珍贵历史照片。

1942年以前,“张爱玲”指代的是一个普通学生,1942年以后,“张爱玲”成为一个传奇,一种人生。
“本书为张学及香港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突破。”——王德威

*张爱玲的独特源自何处?
自被夏志清发掘始,张爱玲在中国大陆逐渐升温,至今已俨然成为与沈从文、钱钟书等并列的文学名家,在广大读者中卓有声望。
已然成为共识的是,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作家中的一个异数,其写作具有突出的异质性。然而这种独特源自何处?
作者黄心村细密考证与解读,通过记述张爱玲在港大的历史课、中文课、英文课内外的阅读、日本文化的冲击、《红楼梦》和其他传统文学的烙印,揭秘张爱玲的大学时代和学生形象。

*众多资料首度公开
天才往往不知其所起。十九岁的张爱玲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她为考试焦虑,对格外关爱自己的老师暗生情愫;香港沦陷后,她也只能像其他人一样苟且、隐忍。
本书收录了港大档案馆独*家珍藏的张爱玲照片、成绩单等大学档案,通过扎实的史料、明晰的解析,还原了张爱玲与老师的交往、阅读
內容簡介:
张爱玲笔下的故事余韵悠长,她本人也是一个传奇。本书讲述的是成为传奇之前的张爱玲:那时的她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女学生,戴着厚厚眼镜,会因为考试焦虑,会担心生活费,“很普通,很普通”。实在让人很难想象,四年后,她将成为那位睥睨人世的“孤芳”女作家。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黄心村教授钩沉史料,精读文本,凭借一手资料、文本互证等,栩栩如生地勾画出许地山、弗朗士等人在张爱玲世界的出现,让我们回到张爱玲静默但水汽十足的大学时代,回到那个浓烈、纷乱的战时香港,不动声色地讲解着何以“成为张爱玲”这一谜题的答案。


还张爱玲昔日本色,给老香港一个公道:这部《缘起香港》(繁体版书名,下同)从老香港拥有过张爱玲推究张爱玲放不下老香港。在文学的襟怀里,上海时麾女作家张爱玲始终眷念香港大学那个戴厚眼镜的女学生张爱玲。老香港是张爱玲写作的资料宝库,几乎连老港大几位老师的謦欬和学养都引申成她的历史感也造就了她的世界观。黄心村教授梳理大量原始材料勾勒尘封的故事展示新颖的结构,叙述澄静,文笔光丽,处处细细绣织出张爱玲生命中绵亘的私语和深邃的惘然。
——董桥 作家

一本期待已久的力作,一个作家的诞生、再生和衍生,世界主义人文视景中的张爱玲,跃然呈现。
——黄子平 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中山大学(珠海)讲座教授

香港成就了张爱玲传奇。黄心村教授钩沉史料,精读文本,以有情之笔重现一座城市与一位作家的半生因缘。从《烬余录》到《小团圆》,从港大校园到宋家客厅,香港的人与事千回百转,注记张爱玲前世今生。两相对照,既酷烈又温柔,既世故又苍凉。本书为张学及香港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突破。
——王德威 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Edward C.Henderson讲座教授


《缘起香港》缘起于我和黄心村在太平山顶的行走,走了两年,两年的话题都是张爱玲。我狂读张爱玲,她狂写张爱玲。她呕心沥血地写,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文章很长,我却边看边担心,生怕很快会看完。向所有喜爱张爱玲的读者推荐这本书!
——林青霞 电影演员、作家
關於作者:
黄心村,香港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曾长期执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任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及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涵盖二十世纪华语文学和视听文化研究。在张爱玲研究方面的代表著作为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
目錄
小序 黄心村笔下的张爱玲 001


一 溯源:张爱玲的香港大学 001
二 寻找佛朗士:张爱玲的历史课 042
三 我师落华生:张爱玲的中文课 075
四 与斯黛拉·本森同游:张爱玲的英文课 118
五 东洋摩登:张爱玲与日本 190
六 隔世看红楼:文字家园与离散叙述 234
七 改编张爱玲:银幕上的香港传奇 275
八 汇流:世界的张爱玲 318
后记 335
英文书目 340
中文书目 355
內容試閱
小序 黄心村笔下的张爱玲
李欧梵
张爱玲的故事说不完,不但她自己不断地叙述、重复和改写,而且崇拜她的“张迷”和研究“张学”的学者的著作更是越来越多,目不暇给。在我看过的众多“张学”著作中,黄心村的这本新作独树一帜,令我眼睛一亮,从开始读第一页就放不下。虽然内中有两三章的前身在港台的刊物上发表过,如今重读依然引人入胜。另外几篇我是第一次读,更令我惊喜。我不算是张迷,然而为什么黄心村的这本书竟然让我如此着迷?写这篇序文,却不知如何写起,只能把自己的一点阅读心得如实招来,和我自己对这位祖师奶奶的看法连在一起,做意识流式的叙述,随意发挥,断断续续,不成章法,尚望作者和读者原谅。

本书作者黄心村是香港大学(以下简称港大)比较文学系的教授,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她研究张爱玲,可谓理所当然。书中前几章的珍贵资料,都是她在港大挖掘出来的,为了纪念张爱玲诞生一百周年展览之用,无心插柳,却硕果丰富。众所周知,张爱玲于一九三九至四一年间在港大读过书,在英国殖民主义的文化环境中接受教育并汲取文学创作的灵感,因此香港也是她创作灵感的源泉和起点。至今港大的图书馆还收藏了不少张爱玲的资料,为什么研究张爱玲和港大的关系的专著不多?张爱玲和香港的因缘就是由港大而起,她在港大虽然没有毕业,但是她的西方文学和历史的训练却是从港大开始的。本书的前三章都直接或间接与港大有关,讨论张爱玲在港大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后五章则把时空的幅度扩展到校园之外,讨论张爱玲一生和这个当时的英国殖民地的缘分,为我们重绘了香港的文化图景。
对于研究文学的学者而言,本书有一个特色:细节和细读,它的前提就是文本,文学作品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多年前我读过一本文学理论书,专门研究细节,而且和女作家连在一起,称之为“feminine detail”,记得出身港大的学者周蕾(Rey Chow)在她的第一本英文书中就引用过。如今黄心村把这个分析方法发扬光大,从大量的相关数据细节中探测张爱玲的文本内涵和产生文本的外在环境,许多别人没有注意到的蛛丝马迹她都没有放过,经过她细心编织之后,张爱玲的散文更显得丰富多姿。这种方法也得自张爱玲的真传,且让我引用黄心村评论张爱玲的几句话:“文本是源泉,是灵感,是索引,从文本出发,眼见为实之后再次回到文字中,就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立场和态度。”对于一个研究者而言,文本不是孤立的,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交错互动,用学术语言就是“互文”,黄心村把这个互文的艺术发扬光大,照亮了很多我们不注意的细节,包括各种物质(如衣服、洋台)。张爱玲慧眼独具,看出很多一般人体察不到的东西,她的语言更是独树一帜,充满独特的细节描述和意象。我觉得在这一方面,张爱玲文如其人,且容我重提一件个人小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我还是研究生的时候,受邀到印第安纳大学参加一个比较文学的会议,并兼招待的工作,去旅馆接张爱玲女士到会场参加开幕酒会。本来十几分钟的路我们走了将近一个钟头,原来她每看到路边的一棵树就伫足观赏它的枝叶,我只有在旁耐心地等待,等我们到了会场,酒会已经开了一半了。从此我得到一个教训:读张爱玲的小说,不能放过任何东西,特别是草木花树。
作者从她任教的现场港大校园谈起,讨论张爱玲在港大的求学经验,她所学的历史、中文和英文课,围绕着三位人物,最有名的当然是鼎鼎大名的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我读来最饶有趣味的反而是两位至今不见经传的英国小人物——佛朗士和斯黛拉·本森,如果没有黄心村作传,恐怕他们已经从文学史中消失了。
本书第二章描写张爱玲在港大的历史老师佛朗士(Norman Hoole France)。在这一章中黄心村的文笔充满了温情,把这位表面上有点孤僻的历史系教授描写得灵气活现,仿佛人在眼前。他是张爱玲的恩人,私自送给她一笔奖学金,让她得以渡过生活的难关,然而这笔钱最后被她母亲拿走了。这位大英帝国主义训练出来的学者(剑桥大学毕业生)究竟是何许人也?张学的研究者对此似乎语焉不详。他参加香港的英国军队抗日,最后竟然被自己人误杀。我从心村提供的两张照片中感受到这个人物的独立个性,甚至他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享受殖民地的优厚待遇,另一方面未尝不同情殖民地子民的处境。虽然这些照片都是集体照,但弥足珍贵,有一张是宋庆龄为抗日募款宣传而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照,内中的七个人物中唯独他一人眼睛不对着照相机,一副特立独行的风采。不知何故,照片中他的样子令我想起我的大学老师夏济安,他也是一个倜傥不羁的人物;我想起的另一位人物是在哈佛任教多年的蒙古史专家柯立夫(Francis Woodman Cleaves),他也是终身未娶,自己住在一个大农场中,饲养牛马,有一次发生意外,竟然被自己养的一头狂牛撞伤了。我一生敬佩这类传奇人物,也为他们抱不平……
(节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