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匈战争三百年
》
售價:HK$
97.9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HK$
64.9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HK$
129.8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9.8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HK$
176.0

《
政府论(上、下篇)(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版)
》
售價:HK$
107.8

《
性格解码:解锁你的职业天赋(第6版)
》
售價:HK$
96.8

《
走出情绪风暴,做从容引领的父母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本书本书汇聚了台湾学界相关研究领域的24位优秀的中青年学者,集数年的努力而成,是中国佛教文学史在台湾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台湾学界这一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佛教早已中国化,并和中国的儒教、道教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深入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很多词语来自于佛教,很多思想来自于佛教。诸如《红楼梦》,离开了佛教用语,就无法用其他语言来表达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学是紧密相联的,通过研究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学的关系,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的走向,中国佛教是如何借助文学的形式来走向大众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本书以“文人创作”“僧人创作”“佛经文学”三大范畴的视角再扩充到俗曲与敦煌文献,上至佛教传入中国,下至清代,系统完整地勾勒出中国佛教文学的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文学和中国佛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深远关系,并在研究中国佛教文学史的方法论、起源论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
關於作者: |
萧丽华
台湾大学中文所博士。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佛教学会第四届理事长、台湾中国唐代学会第九届理事长、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兼主任。现任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兼人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诗学、佛教文学、东亚汉学等。
廖肇亨
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近世东亚佛教文化史、东亚文化交流史等。现任“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边·诗禅·梦戏: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论述的呈现与开展》《忠义菩提:晚明清初空门遗民及其节义论述探析》,编有《圣传与诗禅:中国文学与宗教研究论集》等,译有日本荒木见悟《佛教与儒教》等。
|
目錄:
|
上 卷
第 一 章 上卷绪论
第 二 章 远传时期的佛教文学
第 三 章 古译时期的佛经文学
第 四 章 旧译时期的佛经文学
第 五 章 魏晋居士的佛教文学
第 六 章 魏晋僧人的佛教文学
第 七 章 南北朝的佛经文学
第 八 章 南北朝佛教诗歌
第 九 章 南北朝佛教骈散文
第 十 章 六朝佛教“准小说”:感应录
第十一章 南北朝与隋唐佛教歌诗
第十二章 隋唐僧传与僧人西行文学
第十三章 唐诗与佛教
第十四章 唐文与佛教
第十五章 唐人小说中的佛教面貌
第十六章 敦煌佛教文学
第十七章 唐五代诗僧与僧诗
第十八章 唐五代僧人诗格的诗学意义
下 卷
第十九章 下卷绪论
第二十章 宋代的禅门偈颂
第二十一章 宋代的诗歌与佛教
第二十二章 宋代的诗学理论与佛教
第二十三章 宋代的小说与佛教
第二十四章 宋代的佛教史传与散文
第二十五章 金元的诗学与佛教
第二十六章 宋金元的戏曲与佛教
第二十七章 辽金元的佛教史传文学
第二十八章 明代的佛教诗歌
第二十九章 明代的诗学与佛教
第三十章 明代的小说与佛教
第三十一章 明代佛教戏曲
第三十二章 明代的佛教歌曲与说唱文学
第三十三章 明清的佛教史传文学
第三十四章 清代的佛教诗歌
第三十五章 清代的诗学与佛教
第三十六章 清代小说与佛教
第三十七章 清代佛教戏曲
第三十八章 清代的佛教歌曲与说唱文学
第三十九章 清代的佛教方志
|
內容試閱:
|
总序 百年文坛盛事
佛光山文化院院长 依空法师
就读大学时,阅读过多位名家撰写的《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发达史》《中国文学发展史》,乃至《中国文学思想史》等有关文学史的专著。初学佛时,也曾经研览过各类中国佛教史的论著,有早期黄忏华的《中国佛教史》、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还有我的硕论指导教授、闻名国际的日本“中国佛教”研究专家镰田茂雄的晚年力作《中国佛教史》六册,可惜他只写到隋唐,来不及论述宋元以后的佛教,就因癌症病逝,是中国佛教研究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幸有佛光文化公司出版的《中国佛教通史》十五册,完整呈现佛教在中国的全面发展。虽然如此,却始终没有一本文学与佛学关涉的“文学史”专著问世,可喜的是由佛光大学萧丽华教授、“中研院”廖肇亨教授等专家联手著作的《中国佛教文学史》,终于在2023 年问世,委由佛光文化出版,这是企盼已久,佛教史上百年一遇的盛事,了却星云大师多年的心愿。
星云大师从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栖霞禅寺律学院、焦山佛学院读书时,就非常喜好文艺,在物质条件甚差的状况下,仍然用力于文学创作,笔耕不辍成为他终身的习惯。九十岁高龄甚至完成三百六十五册的《星云大师全集》,著作等身已经无法言喻他的创作勤奋与成就。阅读大师的全集,发现他的文学创作体裁非常丰富多元,举凡诗歌、散文、小说、传记、书牍、楹联、日记、议论都斐然成章,大师可称为佛教界的资深“文青”。
大师除了自己勤于写作之外,也鼓励弟子们写文章,创造因缘让弟子去撰写著作,例如给佛光文化社长满观法师假期,完成《我从世间来》的长篇小说;让人间福报社社长妙熙法师到印度参礼佛陀圣迹,效法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写下《行脚印度》的游记文学,文笔皆清新可喜。他经常对我说:“你是学文学的,应该要用一支妙笔把文学的感人美妙、哲学的理性睿智、佛学的精深思想,三者结合写出文章传世。”可惜我一向疏懒的性格,辜负了他的期许,在他的鞭策下,勉强涂鸦写了既不学术、也不通俗的《不只中国文学家》的戏作。
大师说他人生有三件幸运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喜好文学,并且能和艺文界的人士互动往来,例如柏杨、司马中原、余光中、痖弦、黄春明、莫言、林清玄等名家。他说自己一生的自学过程中,深受文学的陶冶,并以文学写就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对文化人士非常敬重,极力推动各类的文学会议、艺文雅集。佛光山开山二十周年庆,举办第一届“佛光文学奖”,礼请余光中和痖弦两位先生为新诗评选人;2008 年以“一笔字”义卖所得,成立“公益信托星云大师教育基金”,其中特别设立“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项目,迄今已经十一届,给优秀的作家有挥洒的空间。他听说武汉大学的吴光正教授要撰写包含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中国宗教文学史》巨著时,马上要佛光山朝山会馆准备房间,提供一切资源,让吴教授安心写作长达一年。当南开大学的佛教文学研究大家孙昌武教授来山访问时,他满心喜悦地接待,热切地和孙教授讨论“佛教文学”的可能发展性。
为了让社会人士能够轻松地阅读佛教的三藏经典,大师命人将《大藏经》重新加以分段标点、校勘注释,编纂《佛光大藏经》十六藏。其中开历史之先河,别设《艺文藏》一类,将中国文学和佛学相关的作品编纂成藏。换言之,《艺文藏》就是“佛教文学”的汇编数据,并责成我去主编。我们将魏晋南北朝诗文、全唐诗、全唐文,乃至宋、元、辽、金、明、清各代诗文中,关系佛教思想的篇章都给予集录,仅仅全唐诗就搜辑有充满佛学意趣的诗篇三三六五首,多达三十六余万字。2015 年我因为罹患癌症,加以视网膜剥离的眼疾,不得不辞去编藏的工作,将九百多万字的《艺文藏》初稿交给后续的工作人员。《艺文藏》若能完成,势必创新佛教大藏经的体制,为未来佛教文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典籍素材。
《中国佛教文学史》分为上下卷,上下卷的两位主编都是我非常敬佩的“佛教文学”研究专家。我阅读过萧丽华教授几本唐代诗学和佛学的大作,心仪已久;廖肇亨教授对中国古典文学及近世东亚佛教文化,有精湛的研究成果。他们带领十八位钻研佛学与文学领域的学者,费时多年合力完成这部巨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深编辑麻俊生先生,对两岸文化交流着力颇多。欣闻这部《中国佛教文学史》在他努力下得以在大陆出版,乐之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