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
售價:HK$
85.8

《
约翰·济慈的颂歌(大雅品牌文德勒诗歌课系列)
》
售價:HK$
87.8

《
所有顽固的人(超20家主流媒体报道的上海推理主题独立书店生存实录)
》
售價:HK$
61.6

《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
售價:HK$
103.8

《
中国近代史(史学大师蒋廷黻作品)
》
售價:HK$
92.0

《
时间线上的中国国宝
》
售價:HK$
537.6

《
时间线上的中国史
》
售價:HK$
537.6

《
道德革命的结构(交界译丛)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西方心理学大师译丛”选自海因茨?科胡特、唐纳德?温尼科特、托马斯?H.奥格登、皮特?冯纳吉、拉康、安娜?弗洛伊德等著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治疗经典代表作,以及其理论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对其思想的整理或解读,均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理论作品。
该系列集中再现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原创核心理论思想,并且首次在国内引进成套系翻译出版,译者由国内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心理学专家李晓驷、赵丞智、李孟潮、张沛超以及中青年领军人物组成。该系列丛书的出版对推动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国内心理学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爱好者学习心理学经典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內容簡介: |
在从事精神分析之前,本书作者温尼科特在儿童医院工作了40年。本书是其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展示,集中展现了儿科学与精神分析相辅相成的关系。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现了温尼科特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前作为儿科医师的立场,揭示了纯理论儿科学方法亟需辅以对儿童发展情感问题的深层理解;第二部分呈现了精神分析理论对儿科学的深刻影响;第三部分则收录了他对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独创性贡献。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这是一部经典的学术著作,集中展现了西方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的生活经历以及研究成果,对于想要了解温尼科特思想的读者极具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1895-1971年),英国著名儿科医师,客体关系理论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精神分析师。他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始终受他作为一个儿科医师与各种家庭和孩子的工作体验所影响。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概念有 “真自体和假自体”“足够好的妈妈”“过渡性客体”等。出版了22本著作,还发表了大量文章。
译者简介
赵丞智,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国际温尼科特协会副主席,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师候选人,国际温尼科特协会精神分析师候选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伴侣与夫妻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
杨立华,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主要受训于中英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连续培训项目,李维榕结构派家庭治疗连续督导项目。翻译《我们内心的冲突》等多部心理学译著。
郑世彦,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编审,心理咨询师,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中年之路》《为了你好》《女性与疯狂》等十余部作品。
|
目錄:
|
第一部分
第 1 章 对常态和焦虑的注解 (1931) / 3
第 2 章 烦躁不安(1931) / 31
第二部分
第 3 章 食欲和情绪性障碍(1936) / 47
第 4 章 在设置情境中的婴儿观察(1941) / 77
第 5 章 儿科门诊的咨询(1942) / 103
第 6 章 儿童视觉精神神经症(1944) / 125
第 7 章 对母亲有组织性防御抑郁的修复(1948) / 135
第 8 章 与不安全感相关的焦虑(1952) / 145
第 9 章 儿科学中对症状的容受:一个个案病史(1953) / 153
第 10 章 一个家庭管理的案例(1955) / 177
第三部分
第 11 章 躁狂性防御(1935) / 193
第 12 章 原初情绪的发展(1945) / 219
第 13 章 儿科学与精神病学(1948) / 239
第 14 章 出生记忆 、出生创伤和焦虑(1949) / 267
第 15 章 反移情中的憎恨(1947) / 295
第 16 章 情绪发展相关的攻击性(1950—1955) / 311
第 17 章 精神病与儿童照护(1952) / 335
第 18 章 过渡性客体和过渡性现象(1951) / 349
第 19 章 心智及其与精神—躯体的关系(1949) / 373
第 20 章 退缩与退行(1954) / 393
第 21 章 正常情绪发展中的抑郁位置(1954—1955) / 403
第 22 章 精神分析设置中退行的元心理学和临床面向(1954) / 429
第 23 章 移情的各种临床变化(1955—1956) / 455
第 24 章 原初母性贯注(1956) / 463
第 25 章 反社会倾向(1956) / 473
第 26 章 儿科学与儿童神经症(1956) / 489
|
內容試閱:
|
躯体变化的情绪性原因
焦虑的躯体性影响之一便是容易使人消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确实感到焦虑的孩子有时会大量地和强迫性地进食,而他们仍然显得很消瘦。但是,焦虑的孩子通常不会规律地享用一日三餐,所以他们会因为食欲不振被带去看医生。
毋庸置疑,持续的焦虑是导致消瘦的主要原因,但如果睡眠经常被噩梦干扰的话,缺乏高质量的睡眠也是导致身体虚弱的另外一个原因。须知,明显的焦虑不一定会在白天表现出来,所以如果不是噩梦,或者对一些琐事(诸如,一条狗跑过来或一辆消防车开过来)的过激反应,真实的情绪状态几乎不会显露出来。另外,这个孩子可能整日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害怕敲门声,或害怕看到一只蜘蛛,或父亲工作晚归时感到过分担心,或对任何包含敌意的事件(交通事故、父母的争吵、宠物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受到惩罚、坏掉的玩偶等等)都感到烦躁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观察者都能够明显地看出虚弱的成因。
这种集瘦弱、面色苍白、易发烧、易出汗、昏厥、偏头痛和身体疼痛为一体的综合征,很容易使医生怀疑孩子患上了躯体疾病。当这些孩子被带到诊室时,他们的体温可能高达100华氏度(约37.8摄氏度),这种情况经常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然而,几年前这些孩子被归类为“潜在的结核病患者”,现在他们又被不了解焦虑因素的那些人认为是“潜在的风湿病患者”。他们经常会出现“生长痛”——肌肉、韧带、胸腔和腹壁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适,这些症状使他们更像亚急性风湿病患者。在检查中,反应过度的心脏,或许是扩大的心脏,导致孩子们被怀疑为风湿病,因而被迫卧床休息。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患风湿病,而卧床休息对这种情况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治疗方法。
焦虑引起的另外一组常见症状包括烦躁不安、强迫性闲不住、不能安静地吃饭。对父母和学校老师来说,这些备受折磨的孩子是他们感到烦恼的源头之一,而医生经常将这种情况误诊为舞蹈症。烦躁不安的情绪会影响孩子整个人的状态,而早期舞蹈症对身体某一侧的手臂和腿部的影响更严重。对一个并没有患舞蹈症的烦躁不安的孩子来说,卧床休息的治疗方法是非常糟糕的(参见第2章,“烦躁不安”)。对烦躁不安的孩子来说,排尿的频率和急迫性增加是很常见的。在这种状况之下,潜在的疾病是与自慰抗争有关的焦虑。
焦虑状态总是呈现或潜伏在这些孩子身上,但并不一定总是会表现出症状来。症状倾向于以疾病发作的形式出现,或多或少有点规律性地反复发作,伴随着间歇性的健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孩子不断复发的绞痛或“肚子痛”可能会产生与慢性阑尾炎类似的症状,于是就导致了大量无辜的阑尾被切除。或者,这些孩子频繁地排便导致他们被误诊为结肠炎,而结肠清洗的治疗方法很容易让无辜的结肠患上严重的疾病。如果我们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这类健康的结肠就不会被处置了。
西莉亚,女孩,9 岁,出生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她有 3 个妹妹。她的母亲患有口吃。有时她发病时会出现严重的头痛,然后大量呕吐。一开始她的脸色发红,然后变得异常苍白,一次又一次地张嘴呕吐。她还感到胸腔疼痛。呕吐物是绿色的液体,很少有食物。在发作期间,她的尿液被检出有白色沉淀物,有时还伴随着频繁而急迫的排尿。在发作过去之后,她会突然重新恢复健康。有时她会在发病中变得“歇斯底里”,又哭又笑,然后侧躺在地上。她的发作并不是很频繁,两次发作大概间隔10个月。
她总是感到烦躁不安——特别是在吃饭时表现得比较明显。“她根本没法好好坐着。”虽然她属于那种快乐的孩子,但是很容易过于紧张不安。知道自己要去看医生之后,她变得非常焦虑,以至于“她根本不让妈妈走动,哪怕是去洗澡”。她很早就上床,但是几个小时都睡不着。她还主诉头痛,是一种“毛骨悚然的疼痛”,“我感觉好像有人在砍我的后脑勺”。目前没有发现她有任何疾病的躯体性体征。
如果呕吐发作的间隔是有规律的,而且呕吐很严重,那就会被诊断为“周期性呕吐”。事实上,这个诊断名称导致了一些错误的看法:好像周期性的呕吐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一样。事实上,它只是潜在焦虑的一个症状而已——除非有明确的躯体病因存在(诸如某种形式的肠梗阻、亚急性阑尾炎和肾盂肾炎)。
头痛,通常更确切的名称是“偏头痛”,可能会出现在焦虑的儿童身上。其中有一些案例,头痛很明显是由额窦或筛窦阻塞造成的,而在另一些案例中则似乎没有这样的发病机制。这或许与抽搐发作有关。周期性鼻塞和鼻窦阻塞也是焦虑儿童兴奋的表现形式之一。他们似乎需要表达愤怒,但是又没法做到(因为感受太过于强烈了),所以他们身体上许多不同的地方出现了充血性阻塞。鼻子的阻塞导致黏膜变得干燥,这不仅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还会导致结痂形成和挖鼻子等有害状况。黏膜在自然状态下应该是湿润的,当它变得干燥时可能就无法有效地阻挡感染了。因此,循着这条线索,我们就可以去解释以下这种现象了:为什么那些过度兴奋和紧张不安的儿童,以及那些被娇生惯养或身体上遭受了某些人频繁刺激的儿童,会反复地发生感冒。伴随着鼻塞现象的还有鼻子出血的倾向。
容易哮喘的儿童,其哮喘发作通常在某种程度上与焦虑有关——也就是与超过其排解能力的过度兴奋有关。这在某些案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焦虑的儿童容易在夜晚焦虑发作时变得呼吸困难或呼吸沉重,这种情况经常被误认为是哮喘。
很多儿童因为容易昏厥而被带去看医生,特别是在学校的晨祷中,或者需要站立在闷热的房间里,或者站立在一群其他儿童中间的时候。这可能会导致,或者似乎更加确认了,患有心脏疾病的可能性,而且可能使医生做出让一个其实很健康的儿童长时间卧床休息的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