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第四版)
》
售價:HK$
410.6

《
老年
》
售價:HK$
115.6

《
20世纪的设计
》
售價:HK$
107.8

《
短线猎金
》
售價:HK$
57.2

《
DK伟大的城市地图
》
售價:HK$
217.8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HK$
217.8

《
拥抱自然的孩子:70个深度自然游戏
》
售價:HK$
64.9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售價:HK$
53.9
|
編輯推薦: |
★一本诗意书写、兼具雅趣与知识性的茶文化随笔。作者以充满诗意的文字,细腻描绘茶的色、香、味、境,涉及绿茶、白茶、红茶、黄茶等几乎中国所有主要茶类,并涵盖多种地方特色茶如罐罐茶、狗牯脑等,结合茶史、茶器、茶俗,构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长卷。
★一次行走茶山、遍访名茶的深度人文记录。作者遍访名山大川,深入茶产地,不仅追溯名茶源流,更聚焦于“人”与“情”。书中记录了大量与茶农、僧人、道人、手艺人、隐者等的相遇故事,以及承载情谊的茶器、书画等,展现了茶作为媒介所连接的人间温情与烟火气息。
★多维视角品茶悟道,于茶汤中照见生活的真谛。全书精心构建“世味煮成茶”“闲饮浮生茶”“茶中故人来”“觅茶红尘外”四辑框架,从生活、闲情、故人、万物等维度发现茶与尘世的交融。作者借茶抒怀,在品茶中感悟“心净神清”“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生活智慧和生命哲学。
★16幅马叙亲绘水墨插图,与文字相映成趣,营造沉浸式的品茶氛围与意境。
编辑推荐
我常常在想,或许口舌之欲的满足最终都会落实到精神层面吧。大文豪苏东坡以美食慰藉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以一己之力绘制了遍布大半个中国的“美食地图”;大诗人袁枚称
|
內容簡介: |
36种茶,与每一种茶的相遇都是缘分,都值得记录。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一本诗意书写、兼具雅趣与知识性的茶文化随笔,一次行走茶山、遍访名茶的深度人文记录。作者行走于中国各地的茶山之间,记录动人茶人茶事:呼伦贝尔篝火旁的老茶人、神农架古寺里的制茶僧、洞庭湖畔的茶农……品茶,也品人间冷暖与尘世温情。从“生活、闲情、故人、万物”四维出发,发现一盏茶里蕴藏的慢生活智慧;在龙井的鲜爽、普洱的醇厚、白茶的恬淡中,疗愈心灵,重拾生活诗意;更融入茶器雅趣与千年茶俗,领略中华茶文化精髓。
|
關於作者: |
吕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九届签约作家。已经发表、出版作品三百余万字,著有散文集《一器一物:遇见旧时光》《屋头青瓦是谁家》《梦里天堂》《二十四食事》等,曾获孙犁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刘勰散文奖等。
|
目錄:
|
自序:以茶问安
辑一 世味煮成茶
日照绿:闲人意
滇红:花间饮
寿眉:长者如斯
竹叶青:花枝春满
漳平水仙:香落水
大红袍:山中岁月长
雨花茶:空杯以对
茉莉香片:消受香风在此时
白露牡丹:秋水伊人
辑二 闲饮浮生茶
婺绿:只此浮生
普洱:大自在
阳羡雪芽:岁月有清欢
太平猴魁:清平乐
罐罐茶:星汉西流夜未央
九曲红梅:一盏胭脂色
六安瓜片:万物柔肠
月光白:捕风者
凤凰单丛:闻香去染心
辑三 茶中故人来
祖母红:为谁风露立中宵
狗牯脑:只在茗碗炉烟
常山银毫:良辰时节又逢君
黄山毛峰:最是人间逍遥客
泾阳茯砖:月光里的少年
信阳毛尖:相见欢
安化黑茶:山河故人
湘西黄金茶:黄金无所有,聊赠一碗茶
洞庭碧螺春:曲终人不散
辑四 觅茶红尘外
雀舌:幽人独自闲
乌牛早:云在青天水在瓶
铁观音:千里怀人月在峰
径山茶:盏中有乾坤
安吉白 :安且吉兮
西湖龙井:茶煎一湖春
庐山云雾:云间客
木鱼绿茶:鱼梵空山静
泰山女儿茶:惜君如常
|
內容試閱:
|
自序:以茶问安
茶,古老且美丽的植物。辟地种茶的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民间对茶的解读颇有趣,人在草木间即为茶。茶生于自然,承天地之眷顾,与物候、时令、风土生息与共。一盏茶里,有四时之美,有草木之气,有世味之欢,有浮生之乐。《一茶一盏》记录了我所际遇的茶,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传奇、风情和人情冷暖。有一盏茶,我便能静观万物,且安然自得。
万物有缘方能相遇。遇见一棵树是如此,遇见一只鸟是如此,遇见一盏茶亦是如此。若契机不对,它不会成为你的盏中之物。一枚茶叶穿越了千山万水,带着缥缈的云雾,带着氤氲的水汽,带着沁人的花香,带着清脆的鸟鸣,全部溶于眼前一杯水中,确为缘分使然。那些老茶树尤是如此,得风吹,得雨淋,经寒来暑往的日月之光,上百年,上千年,殊为不易,能将之纳入盏中,得需多大的机缘!
我喝茶,无规律可言,绿茶、青茶、白茶、红茶、黑茶、黄茶,都喝,各有各的妙处。新采的绿茶是必喝的,我称之为尝鲜,如西湖的龙井、洞庭山的碧螺春、黄山的毛峰、宜兴的雪芽。春天的茶春天饮,如同把春天纳入胸腔,全身都受用,从内到外,都浸透着酣畅与快意。白茶是常年喝的,从银针到牡丹,再到寿眉,各有各的味,各有各的好。我尤喜五年以上的寿眉,用壶煮着喝,春花烂漫时煮,夏雨滔天时煮,秋月高悬时煮,冬雪肆虐时煮。煮个三五分钟,一屋子药香、枣香、粽子香,醇厚、香甜,有岁月之滋味,有光阴之况味。
一卷闲书行吟事,半壶茶烟半生闲。读书,听雨,喝茶,看落花,人生美事,不过尔尔。读《清嘉录》,书中有“梅水”一条:“居人于梅雨时备缸瓮收蓄雨水,以供烹茶之需,名曰梅水。”说此水煎茶甚好,存于瓶中,可经年。此水易得,我曾收了几瓮,可惜因种种原因,未敢用来煮茶。不过因梅水,我又按前人之法自窨梅花。梅花将开时,摘半开之花,置于瓶中,取一两盐,炒后,撒之,密封,置于阴处。吃茶时,投入三五朵,沸水泡之,花头自开,有冷香气,甚美。
喝茶之余,我喜去茶山,尤其是长着老树的茶山,它们不知经历了多少光阴。在茶山,整个人都是懒散的,也是随心所欲的,想煎茶就煎茶,想看书就看书,想发呆就发呆,想喝酒就喝酒,想长啸就长啸,像《小窗幽记》里所言的那般:“独坐丹房,萧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炷,看达摩面壁图。垂帘少顷,不觉心净神清,气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达摩与之乘槎而见麻姑也。”
美食配美器,喝茶亦是如此。《遵生八笺》里写了茶具十六事,《茶经》里写了茶具二十四种,分为采茶工具、蒸茶工具、成型工具、干燥工具、记数工具、封藏工具等。这些均属长物的闲情,亦属闲人的风雅,我辈亦不能免俗。从茶壶到茶碗,从壶承到杯托,从盖置到茶宠,只要入眼入心,我皆收入囊中,如梅花石瓢紫砂壶、青花釉里红盖碗、五子登科粉彩缸杯等,皆是我心仪之物。那些器物无论大小,都有一段来由,都有一段过往,也都有一段记忆,它们带着光阴的气息和温度,于宁静中透出闲适,于闲适中又闪着智慧。
是啊!人活一世,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遇见,遇见人,遇见万物,遇见万象。于我而言,每一次遇见都是久别的重逢,它让生命的枝头缀满葱郁的绿意和芬芳的花朵。因茶,我得遇更多有趣之人,有僧者,有道人,有歌者,有舞者,有诗人,有画家,有隐者,有茶农,有摆渡者,有捕鱼者,有侍茶人,有手艺人,有古籍修复者。我与他们,因茶而相遇,或者说在一盏茶里相逢,实在是幸事。
那些所遇之人,在我的生命中闪现,像神秘的光线般照射,如:在呼伦贝尔的篝火旁,与高崇弟共煮泾阳茯砖;在昆明的滇越铁路边,与以西弟对饮月光白;在洞庭山的月色里,与杜渡兄同喝碧螺春;在神农架的山林间,与仁哲法师品饮木鱼绿;在靖港古镇的斜阳里,与菊姐啜饮祖母红;在庐山的云松间,与光明兄同吃云雾茶;在宜兴的竹林里,与周薇平女史、蒋文昊小友品鉴阳羡雪芽;在落雪的西湖边,与倾城兄畅饮九曲红梅。过往之种种,皆人生之大快意!
光阴幽静,日子绵长,有一盏茶即足矣,哪怕心情晦暗,一杯入喉,心情亦会明亮如初。与茶有关的皆是美好的,人是如此,器物亦是如此,如:泰宇兄手书的“松风煮茗,竹雨谈诗”,常畅兄手书的“咀唑喫茶”,传杰兄临摹的《惠山茶会图》,费青弟斫的“松间”琴,陶然兄送的“勿多言”紫砂杯,伊莎小妹赠的“眠云”掇球壶,柱家兄送的《子恺遗墨》及竹叶青酒,马叙老师厚赐的水墨插图。它们皆有温度,皆有气度,皆有人情味。
生活是一蔬一饭一食,亦是一茶一坐一吃。一盏茶,让我生欢喜心,生清净心,生从容心,可观物相之大美,可养精神之高洁。《一茶一盏》看似写茶,实则以茶为媒,写时光深处的人与事,写生命中的遇见,抒发对人间至情至性的热爱,亦诠释一盏茶汤里的文化因子,以及如何去发现寻常事物背后的隐秘美好,如何与万物荣辱与共,让我心有所系,让我情有所倚。
人生天地间,繁华也好,落寞也罢,鼎沸也好,寂寥也罢,无需太过在意,只需遵循自己的内心行事,以懂得的心去体悟、去享受,定会通到内心的光亮之处。明人陆绍珩以为,“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我信以为然。漫漫人生,有茶喝,有闲喝茶,即是福分矣!
是为序。
——选自《一茶一盏:品味慢生活》,吕峰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7月
水中之滇红,粗枝大叶,狂放如野草,或者说像怀素之狂草。
滇红:花间饮
云南之名极好,七彩云南,彩云之南,都让我心生欣喜。云南的由来颇多,我尤喜汉武帝夜梦彩云之说,因做梦而遣使追梦,直追至西南彩云飞舞之处,遂在此置云南县。此说极具诗意。云南简称滇,亦妙:何以为滇?八百里滇池为滇,盏中滇红亦为滇。滇红有金针、松针、金芽、金螺、红螺等名品,皆具烟火气,皆具人间味,皆为我心之所向。
一枚叶子欲成滇红,需经采、晒、晾、炒、揉、捻、焙,方精工而成,然后蜷曲着身体沉睡;经沸水冲泡,方再现生机,仿如一场梦醒。其色乌润,其味醇厚,其毫繁密。滇红之色为褐红色,俗称“猪肝红”——中国人对色彩的形容可谓登峰造极,仅红色即有诸多之称谓,如桃红、玫红、朱红、猩红、肉红、橘红、杏红、水红、枣红、鲑红、殷红、铁锈红等,每一种红都恰如其分,都独具魅力——也唯有这个词语方可准确地形容这一种红。
清明过,白露过,昆明李小妹的茶就寄到了,让我不亦快哉。我不知是因滇红结识了李小妹,还是因李小妹迷上了滇红,都是缘分使然,如菊姐所说,善人遇良人。是啊!大千世界,还是善人、良人居多。或者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善之存在,行善、积德、纳福,是来自心底的声音。人活于世,要与人为善,要与自然为善,要与万物为善。如此,方懂得感恩,方懂得取舍。
丁酉年暮春,我去昆明寻访诸友,碰巧李小妹外出。人虽不在,却留下了茶。从昆明到大理,再到丽江,一路上喝的都是她留下的滇红,像云贵高原的落日坠入茶盏,香高、味厚,颇有快意江湖之味。丽江是理想国,亦是桃花源。多少人,走进去,即爱上了它,甚至舍不得离去,恨不得化作城中的一只鸟、一棵树、一株草、一朵流云,静静地守望它。偶遇的时安君即是如此,来了就再未离开。他在丽江开了一家客栈,名为“花间”,喝酒、饮茶,看云、望山,招待四方宾朋。
他乡遇故知,乃人生之大乐事。丽江遇时安君,仿佛当年杜子美在江南逢李龟年,实为意外之喜。因与他的相遇,旅途的寂寥,如玉龙雪山的云雾,被阳光照散。临窗对饮,可观窗外的莽莽群山,可听窗前的潺潺溪水,可闻檐下的缕缕花香。杜子美有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刻,我不知晓,哪一艘船是归家的船。喝酒是越喝话越多,喝茶是越喝话越少,最后相顾无言,各喝自己的茶,斯斯文文,安安静静。
时安君深谙闲与忙之道,他最喜东坡居士的一句话:“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对他来说,生活乐境,不过书橱一架、茶桌一张、妙香几缕、草木几株,有客待留,有茶待烹,无拘休止坐卧。如此,清居即为清福,更何况终日对着玉龙雪山。玉龙雪山卓尔不群,山峰冷峻如剑鞘,终年云雾缭绕,终年银光闪闪,终年神圣不可侵犯。可惜,世人忙碌,能享此清福者不过寥寥数人。
丽江又名大研,此名更有内涵,其中藏着身怀绝技的手艺人,如打银器的、编竹编的、熬姜糖的、做蜡染的、刻木刻的、写东巴文的。城中有趣之人亦多。在四方街,我曾遇一年轻的纳西族女子,收拾得干净清爽,双手将一只鸡搂于胸前,看样子是要卖的。她不时地朝那只鸡呶呶嘴,嘀咕着什么,甚至腾出一只手,为它梳理羽毛。她偶尔抬起头,朝来来往往的人群瞥上一眼,目光散漫,仿佛尚未从某个梦中醒来。我见她半天也没卖出去,便买了回去,让时安君烹制汽锅鸡。
古城重门叠户,时常有找不到来处和出处的迷茫。檐下的石阶旁,有相围而坐的老人,或烤着太阳,或打着瞌睡,或喝着茶。阳光在他们的额头铺展,皱纹一道又一道,积满了光阴的飞屑,一眨眼即舞动飞散。白色的发,木色的门窗,铜锈斑斑的门环,磨得凹下去的石门槛,诉说着生生死死的故事。那气氛澄明如水,透着宁静如镜的清澈,净化了一切,也淡化了一切。
客栈一隅,长了数十株凤仙花,种子是时安君从家乡带来的,其茎枝肥厚,光滑油亮,极嫩,能掐出水来。花有红的、紫的、粉的、白的,时安君好采了给女儿染指甲。捣碎,加明矾,敷于指甲上,用纱布缠住,过上一夜,指甲就被浸成了胭脂色,连续三五次,颜色更艳。“晚凉庭院真无事,摘尽一阶金凤花。”时安君说,暮色沉沉,对着一阶来自家乡的凤仙花发呆,实乃幸事。
当我在客栈对着一树繁花吃茶,正与时安君说起家乡事,李小妹寻着朋友圈来访,实为意外之大喜。这让我想起《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的故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此行此举只有高人雅士方能为之,我等凡夫俗子以为寻而不见,实乃憾事。每次访友,我皆事先告之,生怕空欢喜一场。
天涯茫茫,命运多舛,新朋旧友能在此相遇,殊为不易。李小妹坐下后,自然而然接过了泡茶的活计,茶也换成了她带来的茶,都属滇红之类,有猴子山古树晒红,有凤凰窝野生红茶,有凤庆金螺等。因产地、工艺之不同,其味各有差异,有的鲜爽,有的甜润,有的细柔,有的强烈,有的霸道,让我过足了茶瘾。
水中之滇红,粗枝大叶,狂放如野草,或者说像怀素之狂草。怀素之狂草是越品越有味,滇红亦是如此,饱满耐泡,七八泡后,依然稠厚、丰腴,高香不减。金螺是滇红中的佼佼者,在凤庆,有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古茶树,甚至有世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古茶树王,树龄达三千年。三千年,多么漫长的时光啊!虽说它们太老了,枝杈却依然舒展。没有人能说得出,这些茶树是哪年哪月栽下的。或许是路过的鸟雀仓促间遗下了带有种子的粪便;或是从江面漂来的几粒种子,被江水拍打到了岸上,它们便扎根、发芽、生长、吐翠。不过,那时间一定久远。
别人喝茶,佐以糕点果子,李小妹佐茶的是名为琵琶肉的吃食。肉切成片,薄薄的,如蝉翼,红白分明,红者为瘦,白者为肥,诠释了晶莹剔透之含义,一口茶,一片肉,颇为快意。琵琶肉即腊肉,用整头猪腌制而成,因形似琵琶而得名。猪肉先经与盐的缠绵,再经时光的力量,变得香浓入骨,往嘴里一送,“吧唧吧唧”嚼起来,心情似阳光般明媚,似花儿般灿烂。
相传,琵琶肉的腌制方法为神仙所授。一位仙女来到滇西,见食物放几天就坏掉了,遂教人们腌制肉食。高原高寒,补充脂肪尤为重要,膘肥体壮的猪遂成了最佳的选择。后来,干脆将整头猪按腊肉的做法腌制,即有了惊艳味蕾的琵琶肉。因防寒衣褥不足,当地人好将琵琶肉压于床底,既可御寒,又可随吃随割,有民谣云:“琵琶琵琶,实为床笆;床笆是肉,香飘万家。”
嚼着琵琶肉,我与李小妹说起古人腌雪之事。此事见于《养小录》:
腊雪贮缸,一层雪,一层盐,盖好。入夏取水一杓煮鲜肉,不用生水及盐、酱,肉味如暴腌,肉色红可爱,数日不败。此水用制他馔及合酱,俱大妙。
原来不仅肉可腌,菜可腌,鱼可腌,雪亦可腌,实在是妙。李小妹说,以后可尝试之。
劳生如旅泊,暂寄而已。停于丽江几日,喝茶,话谈,享半日清闲。时光慵懒、休闲、亲切,我也像变了一个人。对着一株三角梅可发呆,对着一杯茶可发呆,对着天空的流云可发呆,静寂之中,像重归故园。刚开始,尚有些纳闷,后来方知晓那是心安的感觉。对这样的日子,老舍先生曾形容过,大意是看不出怎样的富庶,但是在晴和的阳光下,大家从从容容地做事,让人感到安全静美。是啊!从容、静美,即为大造化。
云南是传奇之地,所产之茶亦是茶中之传奇。一瓯滇红在手,可对着玉龙雪山小酌,可对着月色低吟浅唱,似有滇池静水深流,似有洱海水波动荡,似有澜沧江浩荡奔腾,似有雪山溪水潺潺,极为快哉!
——选自《一茶一盏:品味慢生活》,吕峰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