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140.8
《
最后的使团:1795年荷兰访华使团及被遗忘的中西相遇史
》
售價:HK$
96.8
《
俄国史译丛——先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知识界
》
售價:HK$
115.6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98.2
《
土地发展权与中国的空间治理
》
售價:HK$
136.9
《
道德革命的结构(交界译丛)
》
售價:HK$
115.6
內容簡介:
该书层次结构合理、内容详实全面、理论推导严谨,重点探讨了早期实验与理论研究、离子捕获动力学、离子轨迹模拟技术、多领域联用分析及航天领域的应用实践,系统且全面地呈现了四极离子阱的技术体系、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工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
目錄 :
第1章四极离子阱早期发展历史综述1
1.1引言1
1.2工作原理1
1.3四极离子阱的应用3
1.3.1早期的质量选择工作模式5
1.3.2离子丢失过程9
1.4低压四极离子存储器(QUISTOR)四极杆组合14
1.5低压离子阱操作理论方面的早期研究15
1.6利用四极离子阱开展的研究工作17
1.7质量选择性轴向逐出18
1.8结语19
参考文献21
第2章四极仪器的原理30
2.1导言30
2.2总则30
2.3四极装置的原理31
2.3.1四极滤质器(QMF)32
2.3.2四极离子阱42
2.3.3久期频率50
2.3.4计算53
2.3.5马修方程的完备解54
2.3.6久期频率的精确表达式55
2.4结语56
参考文献59
第3章离子捕获动力学61
3.1前言61
3.2伪势阱模型61
3.2.1伪势阱深度Dz的样本计算65
3.2.2伪势阱模型的一些应用66
3.3高阶场分量和非线性共振74
3.3.1历史背景75
3.3.2非线性共振的基本概念76
3.4被捕获离子的运动91
3.4.1碰撞过程:碰撞冷却92
3.4.2碰撞过程:捕获引入的离子93
3.4.3共振激发95
3.4.4边界活化解离(BAD)100
3.4.5表面诱导解离100
3.5结语101
参考文献102
第4章四极离子阱中离子轨迹的模拟研究109
4.1前言109
4.2模拟研究的最新应用110
4.3理论背景111
4.3.1马修方程的数值积分111
4.3.2静电场的计算方法113
4.3.3计算机模拟程序114
4.3.4模拟器的比较123
4.4结语128
参考文献129
第5章线形四极离子阱质谱仪132
5.1前言132
5.1.1应用历史132
5.2线形离子阱134
5.2.1热电菲尼根线形离子阱134
5.2.2MDS SCIEX线形离子阱134
5.2.3离子囚禁理论138
5.2.4离子阱容量138
5.2.5线形离子阱的工作特点139
5.2.6低压线形离子阱 Q2141
5.3矩形线形离子阱143
5.3.1矩形离子阱的结构144
5.3.2矩形离子阱几何形状的优化144
5.3.3稳定图145
5.3.4矩形离子阱的性能146
5.4堆积环组146
5.4.1静电势离子导引147
5.4.2离子通道148
5.5结语151
参考文献152
第6章圆柱形离子阱质谱仪155
6.1前言155
6.2圆柱形离子阱的初步研究155
6.2.1圆柱形离子阱的操作155
6.2.2圆柱形离子阱的进一步发展156
6.2.3小型离子捕获装置157
6.3小型圆柱形离子阱157
6.3.1发展驱动力158
6.3.2小型化158
6.3.3便携式小型圆柱形离子阱160
6.3.4小型圆柱形离子阱系统性能162
6.4膜进样质谱分析法166
6.5小型圆柱形离子阱阵列167
6.6小型圆柱形离子阱的现场应用168
6.7微型离子阱169
6.7.1单离子研究170
6.7.2微型离子阱的优化170
6.8结语172
参考文献173
第7章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176
7.1前言176
7.2气相色谱分析法176
7.2.1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176
7.2.2离子阱分析器179
7.2.3离子阱质谱仪 (ITMS)182
7.2.4SATURN I型离子阱分析器183
7.2.5SATURN 4000气相色谱质谱系统183
7.2.6化学电离186
7.2.7串联质谱分析法190
7.2.8串联质谱仪的扫描功能190
7.3串联质谱法测定二恶英类和呋喃类物质191
7.3.1质谱仪的调谐193
7.3.2电离193
7.3.3质量选择离子种类的分离194
7.3.4分离离子的共振激发195
7.3.5分析射频斜坡195
7.4三种质谱检测方法的比较196
7.4.1仪器196
7.4.2运行条件197
7.4.3产物离子监测197
7.4.4校准198
7.4.5共振激发199
7.4.6性能比较200
7.5结语204
参考文献205
·
第8章离子阱质谱/液相色谱法209
8.1前言209
8.2电喷雾电离209
8.3商用仪器制造商210
8.3.1商用仪器的开发210
8.3.2商用仪器211
8.4电喷雾电离与四极离子阱联用的早期探索211
8.4.1仪器配置212
8.4.2轴向调制及质量范围扩展212
8.5电喷雾质谱213
8.5.1电荷态与分子量213
8.5.2计算机算法214
8.5.3离子阱扩展质量范围操作214
8.5.4离子/分子反应215
8.5.5肽和蛋白质的MSn216
8.5.6正离子串联质谱和MSn研究218
8.6电喷雾电离与四极离子阱联用的最新应用219
8.6.1六极场和八极场的主要非线性共振220
8.6.2偶极场逐出220
8.6.3六极场逐出221
8.6.4八极场222
8.6.5修正的双曲角离子阱223
8.6.6六极和八极组合场224
8.7高容量离子阱226
8.7.1离子逐出226
8.7.2离子阱容量226
8.7.3高扫描速率下的质量分辨率226
8.7.4对蛋白质消化的灵敏度228
8.7.5肽的从头测序229
8.7.613种蛋白质的多肽从头测序231
8.7.7多维液相色谱法231
8.8数字离子阱231
8.8.1引言233
8.8.2数字四极离子阱的概念233
8.8.3稳定性参数233
8.8.4场调整234
8.8.5捕获能力235
8.8.6质量分辨率236
8.8.7伪势阱深236
8.8.8正向和反向质量扫描238
8.8.9数字离子阱发展概况238
8.9结语238
参考文献240
第9章一个遥不可及的离子阱?探测彗星的罗塞塔任务244
9.1前言244
9.2罗塞塔任务244
9.3MODULUS托勒密实验247
9.3.1轻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测量247
9.3.2首选仪器——离子阱质谱仪248
9.3.3样本处理和同位素比值测量251
9.3.4结语256
参考文献257
內容試閱 :
四极离子阱(Quadrupole Ion Trap)作为一种离子操控与分析的重要技术,凭借其结构紧凑、高灵敏度及实现多级质谱分析(MSn)等显著优势,在生物医学研究、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空间探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其小型化特性极大地促进了现场实时分析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航天领域及其他特殊场景中的应用得以逐步拓展。
在开展飞行器质谱检测技术研究中,译者发现离子阱质谱仪的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跨学科理论融合不足、仿真技术不够系统、精密工艺基础薄弱以及核心技术国产化存在瓶颈等问题。为更系统全面地掌握四极离子阱技术,在宁波大学丁传凡教授的推荐下,有幸阅读了Raymond E.March和John F.J.Todd合著的Quadrupole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Second Edition。该书层次结构合理、内容详实全面、理论推导严谨,重点探讨了早期实验与理论研究、离子捕获动力学、离子轨迹模拟技术、多领域联用分析及航天领域的应用实践,系统且全面地呈现了四极离子阱的技术体系、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工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为推动四极离子阱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译者在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遂将译稿整理出版,旨在为初学者掌握四极离子阱基础知识提供教材,为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期待国产四极离子阱质谱仪取得更大突破。
在翻译过程中,宁波大学丁传凡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徐伟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黄泽建研究员、清华大学周晓煜副教授和宁波大学徐福兴副教授多次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由周文兴主译,武艳萍、黄刚、蔡红华、杨云凯、刘俊杰、赵玲参译。
鉴于时间紧迫及译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或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