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世纪德语游记中的丝路风景与中国叙事

書城自編碼: 413123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高鸽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49812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第3选择
《 第3选择 》

售價:HK$ 96.8
火起建章宫:汉武帝天命之年的荣耀、危机与救赎
《 火起建章宫:汉武帝天命之年的荣耀、危机与救赎 》

售價:HK$ 74.8
道德偶然研究
《 道德偶然研究 》

售價:HK$ 105.0
中国古代史三论:政治·地域·族群
《 中国古代史三论:政治·地域·族群 》

售價:HK$ 90.0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售價:HK$ 115.6
蜉蝣国度
《 蜉蝣国度 》

售價:HK$ 73.2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第四版)
《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第四版) 》

售價:HK$ 410.6
老年
《 老年 》

售價:HK$ 115.6

編輯推薦:
1.以跨学科、多维度的学术视野精心打磨而成,系统研究现代德语丝路游记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2.缕析趋于审美化和寓意性的自然风景意象,探讨潜匿其间的东方桃源想象。
3.关注“作为风景的人”,包括打破藩篱的中国人物形象,呈现鲜活的话语场域。
內容簡介:
丝绸之路,作为中西方文明交汇的传奇之地,始终激发着西方旅行者的书写热情。从马可·波罗的经典游记到近代探险家的异域记录,丝路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西方世界想象中国的重要符号。进入21世纪,丝路风貌焕然一新,而德语游记的书写既延续传统,又呈现独特视角。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聚焦新世纪德语游记对中国丝路地区的书写,从自然风景、人文风景到“作为风景的人”三重维度,解析其叙事模式、语言风格及隐喻策略,揭示风景意象背后的文化象征与情感投射。书中探讨了丝路作为“东方神话”的生成与延续,剖析了旅行者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怀旧情绪,并呈现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如何打破刻板叙事,构建更立体的中国图景。
關於作者:
高鸽,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现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从事中德比较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发表论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德语国家的译介与接受》《德国汉学视野下老舍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沈从文在德国的译介史述与接受研究》《王蒙在德国的译介历程与接受研究》等。
目錄
绪 论
第一节 丝绸之路与德语游记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略
一、德语游记中国叙事研究
二、西方游记丝路书写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游记风景的叙事机制
第一节 “风景”概念演进及范畴
第二节 风景美学及其政治秩序
第三节 游记体裁的文化帝国主义暗喻
第四节 风景赋值:作为“地方神话”的丝绸之路
第二章 丝路自然风景:权力意识的审美表征
第一节 荒野:如画叙事与视觉占有
第二节 沙漠:仪式化的帝国英雄主义场景
第三节 天山:空白空间与灵性体验
第四节 小 结
第三章 丝路人文风景:意识形态的话语逻辑
第一节 “迟来的旅行者”与“白种人的哀叹”
一、高楼与广厦:“通属城市”的审美批判
二、矿井与烟囱:灰色意象的双重隐喻
第二节 东方想象与集体身份认同
一、遗迹与废墟:回忆空间的诗性重构
二、巴扎与陋巷:异域情调的话语实践
第三节 小 结
第四章 “作为风景的人”:认知暴力下的他者表述
第一节 被凝视的中国人:
    规训与对峙并生的多元话语场域
一、“旅行者”与“旅游者”:自我和他者主观划界
二、“崇洋者”与爱国者: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三、无礼者与无知者:刻板化的东方他者形象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怀旧的乌托邦
一、作为“高贵的野蛮人”的异时主义他者
二、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两极想象模式
第三节 中国女性:情欲化的风景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在新世纪德语游记丝路自然风景书写中,尤其是在荒野部分,如画视角比比皆是。荒野(wilderness)被美国学者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定义为人类用来打造文明这一人工制品的原材料,是相较于“全然人造城市的另一极”,可被理解为人造的辩证对应物,具有“原始”“天然”等特征。换言之,荒野是旅行者想象中未经人工打磨和雕琢而尚未被“殖民”的自然原生态,包括但不限于如“自然声音、纯净水体、清洁空气”等风景。
布鲁诺·鲍曼历经跋涉,行至隐匿在大漠深处的麻扎塔格古堡,并于其上俯瞰荒野,以文字勾描了一幅色调充沛、疏密有致的诗意画卷:“在遥远的地平线处,饱满的沙丘浑如流动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前方是宽约一公里的缓冲地带,它将沙漠与河景分隔开来,其间密布橘红色的柽柳,而在临山处,秋意盎然的胡杨林为画面再添一抹浓郁色彩。麻扎塔格投射在沙漠上的影子越来越长,色调愈发浓烈。倏忽之间,天地俱暗,仿佛灯熄了一般,唯有夜的寒影散落在沙漠和山峦间。”另一位德国旅行者埃里希·福拉特则将敦煌的鸣沙山筑构为行旅中的一抹画境:“从远处看,沙丘是一片虚幻的、贫瘠的山状,就像一条金龙沿着地平线延伸。但走到近处便会发现,这里既非一维,亦非单色。坦荡的平原、起伏的丘陵和陡峭的山脉交替出现,除主色调黄色外,红色、棕色和白色竞相纷呈,还有湖泊和小绿洲附近的绿色点缀其间。”待他爬上百余米高的沙丘,放眼四顾,“一侧是广袤无垠的戈壁滩,沙丘此起彼伏,像是无边无界的海洋波涛,另一侧是藏于山谷中的宝塔和新月湖,极目望去,似是海市蜃楼”,仰起头来,“漫天星辰点亮了黑色夜空”。在这两位游记作者笔下,丝路地区的荒野化作了一幅幅美学化的图卷。自然风景或是被分割为结构鲜明的远景、中景和近景,或是遵循对称法则而被架构,对色彩、色调等细节的勾勒极尽铺陈,荒野被渲染为如画景致。与此同时,以特定角度观看风景并将之记录在册的人,也为自我赋予了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这种审美能力及理性思维的培养与所谓的“高级”文明的教化密不可分。在此意义上,如画美的话语模式实则是一种强化主体自我认知和文化优越性的叙事策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