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售價:HK$
86.9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HK$
86.9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HK$
184.8

《
剑桥俄国史 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售價:HK$
269.5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HK$
87.8

《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售價:HK$
140.8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HK$
217.8

《
宁来一梦
》
售價:HK$
98.8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统梳理和总结当前动力电池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车用动力电池关键技术与应用的全新视角,内容较全面。★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动力电池基础知识:电池工作原理、类型及特性,电池性能指标★动力电池材料科学与电化学原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与添加剂 ★动力电池设计:结构设计、单体电池设计、电池成组技术、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电池包安全设计、电池单元选择、模组设计★动力电池制造工艺★电池安全与防护★动力电池测试与评估★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充电技术与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动力电池未来发展趋势
|
內容簡介: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一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动力电池的核心原理与前沿应用。本书先从基础理论介绍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关键组件,接着深入探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等各类电池,细致对比其优缺点。还聚焦生产过程和技术细节,涵盖原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优化及成品质量控制,并关注性能评估和测试方法。此外,还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新材料应用、新技术研发和产业链整合。同时强调环保和可持续性,在电池回收和充电技术方面提出创新方案。本书不仅适合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阅读,也适合广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参考,无论初学者还是资深专家均能从中获益。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001
1.1 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001
1.1.1 新能源汽车定义与分类 002
1.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003
1.1.3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与政策环境 004
1.2 动力电池技术概述 004
1.2.1 动力电池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现状 004
1.2.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种类与发展情况 005
1.3 动力电池系统的重要性 006
1.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 007
第2章 动力电池基础知识 009
2.1 电池工作原理的深入探索 009
2.2 电池类型及特性 011
2.2.1 铅酸电池 011
2.2.2 镍氢电池 012
2.2.3 锂离子电池 013
2.2.4 锂聚合物电池 014
2.2.5 燃料电池 015
2.2.6 超级电容器 016
2.2.7 其他新型动力电池 017
2.3 动力电池性能指标 018
第3章 动力电池材料科学与电化学原理 021
3.1 正极材料 021
3.2 负极材料 022
3.3 电解液 024
3.4 隔膜与添加剂 025
第4章 动力电池设计 028
4.1 动力电池的结构设计 028
4.1.1 外壳设计的重要性 029
4.1.2 电极设计的核心要素 030
4.1.3 隔膜设计的关键因素 031
4.1.4 集流体设计的要素 032
4.2 单体电池设计 033
4.3 电池成组技术 038
4.4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039
4.5 电池包安全设计 040
4.6 电池单元选择 041
4.7 模组设计 042
第5章 动力电池制造工艺 044
5.1 动力电池制造的原材料准备与处理 044
5.1.1 原材料准备 044
5.1.2 原材料处理 046
5.2 电极制备工艺 047
5.3 电解液配方与制备工艺 050
5.4 隔膜制造 051
5.5 电芯组装 053
5.6 封装工艺 055
5.7 化成工序 056
5.8 容量分选 057
5.9 质量检测 058
5.10 工艺优化 060
5.11 自动化生产 061
第6章 电池安全与防护 064
6.1 电池安全基础知识 064
6.2 电池风险评估 065
6.3 电池材料与结构安全 066
6.4 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067
6.5 电池故障诊断与监测 068
6.6 电池防护措施 069
6.7 安全标准与法规 071
6.8 案例分析 071
第7章 动力电池测试与评估 074
7.1 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074
7.2 循环寿命测试 077
7.2.1 循环寿命定义 077
7.2.2 循环寿命评估方法 079
7.2.3 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因素深度分析 083
7.3 安全性测试与评估 085
7.4 环境适应性测试 087
第8章 电池管理系统 089
8.1 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089
8.2 系统架构设计 092
8.3 荷电状态估计的重要性与先进方法 094
8.4 充放电管理与设计 095
8.5 热管理系统设计 095
8.6 电池检测与保护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097
8.7 通信协议 098
8.8 软件功能与界面 099
第9章 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 102
9.1 电池回收技术 102
9.1.1 火法冶炼:动力电池回收的绿色挑战与解决方案 103
9.1.2 湿法冶炼技术:在电池回收中的应用与优化 104
9.1.3 破碎浮选 106
9.1.4 机械分选 106
9.1.5 生物冶金技术——电池回收的新篇章 107
9.2 动力电池的二次应用策略 110
9.3 环境影响评价:守护绿色地球的“哨兵” 111
第10章 充电技术与基础设施 115
10.1 充电方式与设备 115
10.2 快充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117
10.3 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充电需求 117
10.4 充电网络布局与规划 119
10.5 充电技术与电动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 120
10.5.1 充电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现状 121
10.5.2 面临的挑战 121
10.5.3 未来的发展方向 121
第11章 人工智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 123
11.1 人工智能在动力电池研发与设计中的应用 124
11.2 人工智能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25
11.3 人工智能在充电技术与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126
11.4 人工智能在电池回收与再利用中的应用 127
11.5 人工智能在动力电池市场预测与决策支持中的应用 128
第12章 动力电池未来发展趋势 131
12.1 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 131
12.1.1 固态电池 131
12.1.2 锂硫电池 133
12.1.3 金属空气电池 134
12.1.4 钠离子电池 135
12.2 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 136
12.3 新能源汽车政策与市场展望 137
附录 术语解释 140
参考文献 142
|
內容試閱:
|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新能源领域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支持措施,旨在加快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创新升级,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
在这一时代浪潮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凭借其显著的节能减排优势,成为汽车行业变革的先锋。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直接决定着整个产业的未来走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一书应运而生。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动力电池的基本原理、关键材料、制造工艺、性能评估以及安全管理等核心领域。不仅深入剖析了现有技术的优化路径,还对新兴技术如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的前沿研发进展进行了翔实探讨。同时,密切关注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针对电池回收和资源再利用等关键问题展开了专题论述。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当前动力电池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助力行业从业者和广大读者把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脉搏。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内容的严谨性和实用性,广泛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市场动态,为读者提供最新、最全面、最具价值的信息。我们还特别关注了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本书由编写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在此向郑云、柴敬超、曾凡琮、高淑豫、万小娟、陈纯、冯晓燕、李云兰以及所有为本书付出辛勤努力的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及编写时间,书中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以便我们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希望本书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为实现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