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售價:HK$
1177.6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HK$
83.2

《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售價:HK$
70.6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HK$
93.2

《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售價:HK$
65.8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HK$
327.8

《
伦理学与生活(第11版)
》
售價:HK$
118.8

《
巴格达新版 和平之城 血腥之城 汗青堂丛书055
》
售價:HK$
118.8
|
內容簡介: |
《雕塑的起源》一书重返“原初瞬间”,跳出线性艺术史的叙事方式,通过“远古想象”捕捉人类首次赋予“对象物”以“雕塑”概念瞬间,从观念层面探讨日常“对象物”“被凝视”及被“对象化”过程,为未来雕塑创作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崭新的基础理论。
|
關於作者: |
王昀,北京大学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硕士博士毕业, 聚落研究专家,著名建筑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建筑学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教授,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设计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的设计展,多个研究性的建筑作品被国内外的杂志报道。专长学科艺术与建筑理论研究,建筑设计和聚落研究。主要作品: 《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 《空间的界限》 《一座房子的哲学观》 《空间的穿越》 《空谈空间》 《向世界聚落学习》繁体字版 《从风景到风景》 《向世界聚落学习》简体字版 《空间的潜像》 《自然与建筑》 《绘画与建筑》 《建筑与废物》 《建筑与斗拱》 《建筑与聚落》 《8空间的陈述》 《60平米极小城市》 《密斯的隐思》 《划痕》 等 译著: 《聚落散步》 《聚落教示100》 《反建筑史》 等。
|
目錄:
|
目录写在前面第一部分 “形态”与“凝视”的瞬间眼睛的形成“意识”与“意识到”“意识到”与“凝视”“凝视”与“距离”周遭“对象物”的发现被“凝视”的熊头颅骨骸被“凝视”的“石器”“凝视”是将“日常对象物”艺术化的过程第二部分 “形态”的两种制作方式“骨头”与“石头”的并用针对骨头所采用的“选择法”针对石器所采用的“选择法”“打造”石器是一种“意图”和“意志”及“观念”的表述针对石器所采用的“打造”与“雕凿”“选择”“打造”与“雕凿”三种雕塑法“选择法”与“雕凿法”的混用“选择”打造出的对象物对其“凝视”及“雕塑的诞生”“日常对象物”因“凝视”而形成的转化第三部分 建筑—源起于骨头的巨大雕塑作为人类早期住宅的猛犸象内腔猛犸象骨与三角屋顶和柱廊的联想动物的骨骼与建筑的结构大地上的盲目雕塑雅典卫城的台地与对“巨大的骨骼”的“凝视”第四部分 思考的延伸对固化着的生命形态—骨头的再凝视从任意“形态”出发的“雕塑”与“建筑”“盲目”的雕塑与“盲目”的设计的引申附录作者简介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这里所谈及的“雕塑的起源”,并不是从史学角度来论述雕塑的发展过程,而是将视点锁定在“起源”这一问题点上。从“起源”出发,追溯形态发生的法则和原理,思考雕塑产生的现实性内涵是本书的主旨。对“起源”的思考,实际上是立足于当代对远古的一种想象,其立场并不囿于线性的历史发展脉络,而是依靠人自身所拥有的远古记忆,努力去推想“起源”那个瞬间的状态,尽可能将自己拉回远古,感应雕塑产生的瞬间,推想远古时期产生雕塑的场景,感悟彼时那个“起源”的动机和瞬间。之所以思考“起源”的问题,是因为今日所涌现的3D打印技术,事实上已使雕塑本身面临新的变革契机,过去那种通过雕塑家的手将对象物再现的手段和方式,正逐渐被3D打印所替代。伴随3D扫描仪器的出现,将对象物进行3D扫描并栩栩如生地打印出来的过程,已经变得非常容易和直接。尽管目前3D扫描和打印技术或许还有某些精度上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正如19世纪摄影的出现使人们对古典绘画产生了质疑一样,3D打印技术的出现,同样使人们对雕塑的现状产生质疑。迈入21世纪之后的雕塑将有哪些可能性?在我看来,从“起源”出发是一种理解未来的方法,通过想象今天和远古之间的关联,重新思考雕塑的可能性与出发点,是写这本小册子的动机。本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形态”与“凝视”的瞬间,尝试从人眼的形成与意识出发,探究“被凝视”状态的发生原理;第二部分探讨“形态”的两种制作方式,即雕塑产生的两种潜在可能性,并对劳动过程中周围已形成的形态与人之间的关联进行逻辑推理与论述;第三部分阐述建筑作为源自骨骼的巨大雕塑,鉴于建筑和雕塑在三维形态及人类创造属性上的紧密联系,深入剖析二者之间的可转换性,以及这种关联如何指向新的建筑与雕塑融合方向;最后,作者以远古起源的独特视角,对“雕塑”的起源进行还原性思考。王 昀2019 年 8 月 9 日初稿2025 年 2 月 9 日修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