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勾检制研究
》
售價:HK$
63.8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售價:HK$
107.8

《
被争夺的身体:魏玛德国的生育制度
》
售價:HK$
96.8

《
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 大宋顶流小传两宋词人柳永苏轼等两宋王朝史
》
售價:HK$
76.8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HK$
85.8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HK$
437.8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HK$
141.9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HK$
96.8
|
內容簡介: |
《生物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第二版)是塔里木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生物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总结。主要包括8章内容,分别对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机制、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以及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本书适合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制药专业、生物信息学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等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生物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工程、生命健康等生物相关领域企业员工和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夏占峰,男,汉族,教授,博士,塔里木大学硕士生导师,新疆微生物学会理事。2015年8月开始在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担任生物制药系主任、生物制药专业负责人、生物工程学科负责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多次获塔里木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主要承担本科生《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及研究生《发酵工程及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所授课程获优课称号10次。研究方向主要为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主持或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9篇;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出版教材3部。指导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
|
目錄:
|
第一章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
第一节国家一流专业塔里木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2
第二节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塔里木大学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实践7
第三节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11
第四节“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南疆高校生物类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6
第五节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20
第六节新疆南疆高校学院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化建设为例23
第七节“慕课”对提高边远地区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作用的探讨26
第八节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新疆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30
第九节新疆南疆民汉合班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35
第十节“超星学习通”在遗传学翻转课堂中的辅助教学实践——以塔里木大学为例40
第十一节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44
参考文献48
第二章人才培养体系、机制、模式研究与实践50
第一节地方高校“生物+”创新性复合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51
第二节生物技术专业化工特色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55
第三节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59
第四节化工特色生物技术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65
参考文献68
第三章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69
第一节“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一教二主三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70
第二节“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课堂快乐教学人人成才的教学改革探讨77
第三节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81
第四节高校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85
第五节植物生物学“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探索91
第六节生物信息学课程“教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97
第七节雨课堂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101
第八节智慧教学五步教学法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06
第九节探究式教学改善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研究110
参考文献113
第四章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116
第一节高校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践117
第二节高校化工特色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23
第三节建设双赢生物化工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126
第四节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与实例130
第五节高校生物专业实习教学实施计划探讨与实例134
第六节高校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与措施138
第七节高校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意义142
第八节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实验材料的筛选与应用146
第九节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151
第十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156
第十一节新形势下高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159
第十二节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的植物学开放性实验设计与实践161
参考文献164
第五章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166
第一节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出卷子考试”的实践探索167
第二节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173
第三节在生产实习中注重学生劳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80
第四节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劳动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185
第五节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创新研究190
第六节我国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194
参考文献199
第六章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201
第一节高校教研室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202
第二节高校教研室工作职能的分析探讨205
第三节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的实践210
第四节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突出政治功能的实践213
第五节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要素及构建217
参考文献221
第七章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22
第一节构建化工特色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223
第二节化工特色生物技术新专业建设实践227
第三节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探讨与实例231
第四节工科院校生物技术新专业建设规划的探讨236
参考文献240
第八章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41
第一节植物生物学教学中绘制植物生活史简图的探讨242
第二节基于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综合教学改革研究246
第三节基于生物产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251
第四节公选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情况分析255
第五节“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261
第六节“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提升生命科学素养的实践265
第七节“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269
第八节“基因工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273
第九节“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276
第十节“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设计、实践与思考278
第十一节高校教工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升立德树人能力的探讨281
参考文献286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以本为本,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是新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殷切希望。
新时代新征程,中共中央、国务院2024年8月26日印发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17条明确要求,明确要求高校教师要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在2024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的通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等支持西部高校建设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身处南疆的塔里木大学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塔里木大学在66年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建设兵团特点南疆特色一流大学的鲜明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
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成为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后发优势的重要支柱。为了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生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创新性复合型生物类专业高素质人才,2021年武汉工程大学韩新才教授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教学专著《生物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专著出版后,获得武汉工程大学优秀教学专著奖二等奖,全国各地几十所高校教师向韩教授索取著作学习借鉴,专著在国内有较好和较大的影响。
2024年,武汉工程大学韩新才教授,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国家银龄教师支持西部计划,到新疆塔里木大学执教,将塔里木大学生物类专业的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等方面建设经验与武汉工程大学特色鲜明的教学改革经验有机融合,交流互鉴,形成了《生物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第二版)。这也是塔里木大学与武汉工程大学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一项成果。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我国西部重点高校塔里木大学的生物类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一流课程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鲜活例证,以塔里木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生物类专业建设发展为例,系统深入全面地论述了我国高校生物类专业,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理论探索与鲜活实践,对我国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学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借鉴价值。主要内容包括:(1)生物类专业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实践;(2)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机制、模式研究与实践;(3)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4)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5)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6)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7)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8)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等。主要特色如下:
(1)代表性与系统性。本书是我国西部高校塔里木大学与中部高校武汉工程大学两所高校,21世纪以来生物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结晶,将两所高校教研成果有机融合,以此反映我国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的教学改革状况,具有明显代表性。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结合自身从教实践,进行生物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成果,发表了系列教研论文60余篇,内容包括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如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机制模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专业建设、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等。专著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系统性。
(2)科学性与先进性。本书系统总结了塔里木大学国家一流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国家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实践,塔里木大学建设了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校级以上一流课程,出版了20多部特色实验实践教材,建设了20多门课程微课等教学资源;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于2021年和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并通过专业工程认证。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主持6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的成果总结,成果内容多次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全国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优秀论文奖以及塔里木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内容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3)理论性与实践性。本书是塔里木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生物类专业新世纪以来建设发展真实写照,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内容既有理论探索,又有许多实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特色。
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及塔里木大学和武汉工程大学的“双一流建设”项目对本书的支持。
由于时间、精力、知识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批评建议,帮助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共同为我国高校生物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不懈努力,为教育强国奉献力量!
夏占峰 韩新才 王彦芹
2024年11月于塔里木大学
第一版前言
新时代,在国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背景下,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和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是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回归教学本质,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殷切希望。
高等教育要以本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打赢本科教育攻坚战,要通过新时代的新教改,赢得新时代新质量。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包括学科学术水平和教学学术水平,加强教学投入,提高教学学术水平,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是高校教师未来发展的时代潮流。
《生物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武汉工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等生物类专业建设发展为例,系统深入论述了我国高校生物学类专业,在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理论探索与鲜活实践,对我国高校生物学教学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借鉴价值。本书主要内容包括:(1)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机制、模式研究与实践;(2)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3)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4)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5)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6)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等。主要特色如下:
1.系统性。本书是作者近20年来结合自身从教实践,进行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成果,发表了第一作者系列教研论文30余篇,内容包括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如人才培养体系机制模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及专业建设等。本书是研究成果的总结,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科学性与先进性。本书是作者近20年来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的成果总结,成果内容多次荣获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全国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优秀论文奖、武汉工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武汉工程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生物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等。内容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3.理论性与实践性。本书是武汉工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近20年来,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内容既有理论探索,又有许多实例,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参考价值。
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和武汉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对本书的支持。
作为高校一线教学的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由于时间、精力、知识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批评建议,帮助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共同为我国高校生物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韩新才
2020年9月于武汉工程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