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短线猎金
》
售價:HK$
57.2

《
DK伟大的城市地图
》
售價:HK$
217.8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HK$
217.8

《
拥抱自然的孩子:70个深度自然游戏
》
售價:HK$
64.9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售價:HK$
53.9

《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售價:HK$
186.8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HK$
54.8

《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批在红岩村出生和生活过的孩子们写的回忆红岩村以及其父母工作生活的一本书,书中描写了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工作在白色恐怖的重庆红岩村的工作人员工作生活场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叙说那个不平凡的年代。
|
內容簡介: |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结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在此关键时期,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于 1939年1月在重庆正式成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集结了当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重庆《新华日报》、外派组织机构、交通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的子女所撰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深情缅怀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革命前辈的历史功绩,记录了他们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在复杂斗争环境中克服艰难险阻、做出卓越贡献的经历,生动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大力弘扬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的红岩精神。同时本书也呈现了生活在红岩村的孩童们的美好记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珍贵的纪念价值。
|
關於作者: |
童丹宁
原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之子,高级工程师。1968 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先后在青海石油管理局、石油部物探局、北京计算机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作。曾任宋庆龄基金会下属中国和平公司代总经理、铁道部中联公司副总经理、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
|
目錄:
|
目 录
周副主席关爱我们家 袁 明 ................................................. 1
在周副主席身边做警卫 彭晓吉 ............................................ 10
一天两次空中遇险 何立群 .......................................................... 25
我的父亲与周恩来 龙剑辉 龙海岩 ..................................... 35
怀念母亲边爱莲 钱幼康 ........................................................ 47
永恒的忠诚
— 回忆我们的母亲 郭西延 王 东哈 王 南庆 王北延 54
我的爸爸妈妈的红岩情结 童丹宁 ......................................... 61
父亲回忆在重庆的日子 成 宇 ................................................ 76
红岩儿女情系红岩 杨 波 ...................................................... 79
红色电波— 父亲申光在中共中央南方局
工作的点滴回忆 申晓陵 申丹妮 申晓平 申丹红 ... 82
红岩村 , 我童年的情结 熊畅苏 ................................................. 98
在重庆她找到了共产党 , 完成了从大家闺秀到革命战士的
美丽蜕变 林 力 ................................................................ 102
童年往事 石晓华 ...................................................................... 114
雾都六年 (1940—1946) 乔松都 ....................................... 117
霜打枫红—在南方局的日子里 杨小万 ......................... 157
中航中共党员在陪都 华山立 ................................................. 170
父母在南方局的经历 李小萍 ................................................. 183
父亲的歌 徐浩渊 ....................................................................... 190
红岩 , 我的人生起点 郝锦绮 .............................................. 193
我的大哥龙小虎 龙苏菲 .............................................................. 201
重庆来的娃娃 赖庆来 ................................................................. 207
难忘的往事 杨延林 ..................................................................... 210
我的红岩情怀 孙 岩 .............................................................. 214
动荡的童年生活 梁华银 ............................................................... 229
红岩回忆 陈庆立 ....................................................................... 238
“ 月正圆” 爸爸妈妈留下的故事 郭北阳 .................................. 258
若你如书 , 跨越世纪去领悟 刘海平 ....................................... 268
一位党性极强的女共产党员
— 回忆我的母亲曾秀娟 郑为群 ....................................... 277
父亲华岗的传奇人生 华景杭 .................................................. 289
出淤泥而不染的“ 红色资本家” 袁 明 .............................. 314
红岩村前的回忆 胡小梅 ............................................................. 328
《红岩春秋》: 一个红岩人的无悔人生 张杭美 ..................... 332
附录一 : 人物简介 ........................................................................ 336
附录二: 张德碧 《我的回忆》 之 《附》 ...................................... 358
附录三: 乐天一族 ...................................................................... 360
附录四:“ 红岩儿女红岩行寻访团” 记事 汤澄东 .................... 363
一 、重回重庆 ....................................................................................................... 363
二 、红岩精神代代相传 .................................................................................... 364
三 、魂归红岩 ...................................................................................................... 365
四 、熊畅苏大姐的书 ........................................................................................ 367
五 、林力的“ 见面礼 ” ........................................................................... 370
六 、寻访《新华日报》 旧址 ................................................................. 372
七 、看照片忆父母 ............................................................................................. 374
八、“ 潼南 ”行 ................................................................................................... 377
九 、烈士的遗训 .................................................................................................. 379
十 、记住红岩所有的爱 .................................................................................... 379
十一 、长江见证的历史 .................................................................................... 383
十二 、寻访“ 大武汉 ” ........................................................................... 385
十三 、红安行 ...................................................................................................... 387
后记 ............................................................................................... 389
|
內容試閱:
|
前言
1999年5月,在纪念中共南方局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随父亲童小鹏到重庆参加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宋平同志也出席了。在重庆我遇到了“ 小火车 ”—许嘉陵, 当时我们有个想法,联络当年在红岩村出生的孩子, 成立一个联谊会,一定会很有意思 。我还询问过李冠华、杨力平阿姨 , 收集了在红岩托儿所住过 的孩子们的大小姓名、工作单位、联络方法等。但是,当时我正在厦门火炬公司任副总经理,回厦门以后没有时间再进行下去 , 而且大多数同龄人也都在工作, 所以这个事就放下了。一直到2005年,我退休回到北京定居后,才重新启动此事。
2006年,我随沈北雁去西苑医院看望他的母亲—原红岩托儿所的所长张德碧阿姨。当时她送给我一本书 《我的回忆》,在附记上才知道她为我们写的成立“ 红岩第二代联谊会 ” 的倡议书。后来,我们二十来个托儿所的孩子在沈北雁的家里举行了第一次聚会,筹备成立红岩托儿所联谊会。
2009年1月 , 为纪念中共南方局成立70周年 , 重庆《红岩春 秋》杂志社 , 向在南方局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子女征集文章 , 希望能提供我们的父母在南方局工作的经历。
同年2月9日 , 元宵节 , 部分老同志的子女参加了由中共党史 研究室李忠杰副主任召集的座谈会 。李副主任详细汇报了“ 南方局 ” 的研究成果和当年的工作计划。
为了缅怀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南方局革命前辈的历史功绩 , 继承和弘扬红岩精神 , 我们组织了“ 红岩儿女红岩行 ” 寻访团 , 于5月8日到重庆 , 受到了重庆市领导的热情接待 。市委宣传部 、党史办、 红岩纪念馆、红岩联线 、市委接待办等单位给予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我遵照父亲的遗愿 , 将一部分骨灰撒在嘉陵江中 ; 另一部分骨灰与妈妈的骨灰合葬在红岩村土地上 。我们还祭扫了红岩公墓 , 参观了红岩“ 八办”、新华日报社旧址 、周公馆、桂园 , 祭扫歌乐山烈士墓 , 参观渣滓洞 、 白公馆 , 到潼南参观杨尚昆故居 、杨闇公烈士陵园 。向红岩村纪念馆捐赠了父辈的遗物和有关书籍 , 与党史办召开了座谈会 。红岩托儿所的孩子们 , 在托儿所的旧址回忆当年的幸福时光 。在托儿所的老照片中 , 寻找自己幼时的身影。
寻访团乘船游大小三峡,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雄伟工程感到自豪。
在武汉受到了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领导的热情接待 , 参观了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新四军指挥部旧址 、毛泽东旧居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 到红安参观了董必武和李先念故居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在东湖宾馆举行联欢会的时候 , 巧遇航天英雄聂海胜 , 为我们的行程带来了欢乐。
紧张而有意义的11天寻访 , 使我们感受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 , 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 不怕牺牲 , 克服艰难险阻做出的卓越历史功勋。
2009年6月10日 , 由熊畅苏 、钱幼康、 赖庆来 、孙岩 、童丹宁组成的编委会 , 向红岩儿女联谊会发出 《红岩托儿所的故事》 的征稿通知。
许多不在红岩托儿所的朋友 , 他们的父母也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也想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来记述他们父母的经历 , 所以投稿的人越来越多 。 包括在南方局机关 、新华日报社、 地 下工作者 、外派组织机构 、交通情报等方面的人员 , 所以现在的书名改成《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有 30 多位作者 , 撰写了 30 多篇文章 , 并附有100多幅新老照片 。托儿所的旧照片 , 是由南方局机要科长童小鹏拍摄的。
宋平同志非常支持我们的弘扬红岩精神的行动 , 以93岁高龄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红岩村孩子们的回忆”。
我们应邀参加了“ 纪念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7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
邓颖超、杨尚昆 、宋平 、胡乔木 、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题词和讲话 , 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弘扬红岩精神。
习近平同志说: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今天 , 我们谨以此书 , 献给中共南方局成立80周年 , 献给建国70周年 , 献给我们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 同时 , 向广大的青少年朋友分享我们青少年时代的成长感言 。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愿祖国更加富强。
童丹宁
2020 年 12 月
周副主席关爱我们家
袁 明
从爸爸袁超俊 、妈妈钟可玉在革命队伍里的成长 , 到他们相识相爱 , 再到结婚组建家庭 , 直到我和大妹袁青两个“ 红岩孩子 ” 的出生 , 始终 得到周恩来夫妇的呵护照顾与关爱 。我们一家人对这一段经历倍感珍惜。
我爸爸袁超俊是贵州人 , 肄业于南京晓庄师范 。抗战前他在沈钧儒先生旗下的上海工人救国会任主席时曾被捕 , 关押在国民党苏州反省院。 1937 年 9 月 , 周恩来副主席经过和国民党高层反复交涉 , 营救关押在国 民党监狱中的共产党员和政治犯 , 爸爸重获自由 。这是周副主席第一次救爸爸。
当时 , 一同出狱的 200 多名难友都争着要求分配到延安 。经组织审查 , 只批准爸爸一人赴延安 。到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办理手续时 , 叶剑英 和李克农同志得知爸爸是陶行知南京晓庄师范的学生 , 便将他留在“ 八 办”, 打算充实正积极筹办的 《新华日报》 队伍 。没想到国民党言而无信 , 《新华日报》 的申请迟迟批不下来 。这一段时间 , 爸爸就在叶剑英、 李克农手下开展宣传工作 , 他们在工作中发现 , 爸爸不但有文化 , 还会开汽车 , 会修手表 、修无线电 , 会画画 、拉小提琴 ,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 就正式将爸爸编在办事处 , 任副官 , 后任副官长 。1937 年 12 月 , 南京办事处和武汉办事处合并 , 正式成立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从那时开始 , 爸爸一直在周副主席的领导下工作 , 时间长达 10 年。
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 , 周副主席安排爸爸筹建湘乡 、衡阳 、贵阳等地八路军办事机构 , 并担任负责人 。1941年1月 , 爸爸时任八路军贵阳 交通站站长 。一天深夜 , 他突然接到周副主席急电 , 要他即刻返回重庆。 可到了重庆 , 周副主席却只说住下待命 , 等了几天也没有消息 。到11日晚 , 才知道发生了“ 皖南事变”。心系站上同志安危 , 他急着向周副主席要求返回贵阳 , 撤回站上的同志 。周副主席低头沉思片刻 , 抬起头说道: “ 不行 , 你被抓过两次 , 对他们来讲 , 是有案底的人了 。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你必须留在重庆 , 贵阳的同志我们再想办法。”
果然不出周副主席所料 , 1月21日 , 贵阳国民党当局查封了贵阳交通站 , 逮捕了站上的 6 名同志。
周副主席熟知国民党顽固派的险恶用心 , 提前采取措施 , 这是周副主 席第二次救了爸爸 。虽然经过几个月的奔波交涉 , 被捕的同志终被营救出 狱 , 但周副主席深知 , 一旦爸爸被捕 , 要再想营救那是难上加难。
周副主席第三次救爸爸是在 1943 年 7 月 。那时爸爸随周副主席回延安 , 参加中共“ 七大 ” 的筹备工作 。大会筹备组给工作人员安排了住处 , 但周副主席坚持让爸爸住在他枣园的窑洞院里 。后来爸爸才知道 , 当时延安正在康生领导下开展“ 抢救运动”, 对他这样长期在白区工作 , 又坐过两次牢的人 , 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住在周副主席的院子里 , 就完全没有了 这个风险。
其实 , 周副主席还救过爸爸一次 , 只是周副主席自己并不知道。
那是1942年 , 爸爸时任周恩来负责秘密交通和秘密金库的秘书 。一天夜晚 , 爸爸受命带着大叠美钞到棉花街秘密交通点接头 。这个交通点是重庆连接湖北三斗坪交通线的起点 , 负责和孤悬敌后的新四军李先念部 (五师) 的人员 、情报 、物资和资金的往来输送 。临行前 , 爸爸化好装 , 扮作一个商人 , 把钱装在密码箱里 , 西装革履 , 很有气派 。为防意外 , 他不用司机 , 亲自驾车前往。
按事先约定的地点 , 爸爸来到这个交通点的楼口 , 一步步踏上楼梯 , 尚未走到约定地点 , 就被从楼上下来的一个国民党军官认作小偷 , 不容分说又推又扭地把爸爸拽到楼外旁边的警察局 。原来这座楼前不久刚刚被盗过。
虽然爸爸被推到了浪尖上 , 但真正的担心已经没有了 , 很明显 , 交通点没有出事。
既要保护好随身带的美金 , 又要按时完成任务 。怎样摆脱他们的纠缠呢? 爸爸昂首挺胸 , 理直气壮地说: “ 你们说我是贼 , 真是开国际玩笑 , 凭我这堂堂的商人 , 怎么能去当贼? ”但是 , 爸爸的西装革履和大叠的美 钞都没能打消对方的疑虑 , 爸爸只好亮出最后一张王牌—徐恩曾 。徐恩 曾是国民党的特务头子 。爸爸当时还兼任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交通科 长 , 负责内部保卫工作 , 知道周副主席为了做好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 , 当晚刚好就在徐恩曾那里 。于是爸爸轻蔑地看了他们两眼 , 很神气地说: “ 你们不相信我? 好吧 , 就请跟我走一趟吧 , 咱们到徐恩曾府上说话 , 在 这儿犯不上跟你们磨嘴皮子 , 到了那儿 , 你们就知道老子是谁了。”
这几个家伙有些被镇住了 , 但还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 硬着头皮跟爸爸上路 。爸爸开车把他们拉到徐恩曾公馆门 口 , 气哼哼地说: “ 到了 , 请下车吧 , 我进去汇报 , 你们稍候。”说完爸爸径直进了屋 , 跟保卫周副主席 来的警卫龙飞虎做了交代 。龙飞虎随即挎着盒子枪走了出来 , 把他们臭骂 一顿 。这下子他们老实了 , 像霜打了似的 , 灰溜溜地走了。
要不是周副主席广泛开展统战工作 , 与国民党特务头子交往 , 爸爸实 在也难得这样的脱身机会 。就这样 , 周副主席再次救了爸爸。
妈妈和妹妹的救星
我妈妈钟可玉是印尼归国华侨 , 15 岁离开父母 , 千里迢迢回到祖国大陆 , 求学报国 。抗战爆发后 , 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 奔赴延安 , 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任音乐教员 。由于身患重病 , 又被延安的苏联医生抽脑脊髓抽坏了 , 在延安无法救治 , 组织上决定让她返回印尼治病。 中央社会部知道了这个消息 , 派人用担架将她抬到枣园社会部 , 给她交代到南洋 后开展秘密工作的联络方式。妈妈和叶剑英参谋长是老乡 , 叶帅担心这一路 沿途军警盘查 , 多有险恶 , 就让她以自己侄女的身份上路 , 名字改称阿叶。 没想到在妈妈南下途中 , 太平洋战争爆发 , 海上交通中断 , 南洋去不成了。 这时 , 妈妈的组织关系已经转到南方局 , 只好到重庆红岩办事处报到。
妈妈是 1942 年到重庆红岩办事处的 。由于身患重病 , 加上旅途劳累 , 她的身体极度虚弱 。周副主席知道后 , 亲自约她到周公馆谈话 , 给予安慰和鼓励 。那时 , 夏衍在北碚温泉租了套房子 , 刚好他不在 , 周副主席便通 知钱之光处长 , 拨款让妈妈去北碚温泉疗养 , 住在这套房子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 , 妈妈的身体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 并很快回到办事处 , 在顶楼的秘密电台工作 。顶楼 的工作条件很艰苦 , 房间像鸽子笼 , 又低又小 , 窗户开在房顶上 。重庆是有名的大火炉 , 夏日太阳曝晒 , 酷热难当 ; 又由于保密的关系 , 电台的工作人员通常是不下楼露面的 , 因此被称为“ 抗日最坚决”。
由于口音的关系 , 好多人把妈妈的名字 “ 阿叶 ” 听成了“ 阿姨”, 所以后来办事处老老小小都不喊妈妈的名字 , 而喊“ 阿姨”。
爸爸妈妈从事的是秘密工作 , 他们的恋爱也是秘密的 , 但终究被周副主席觉察出来了 , 处处给予关心呵护。
1943年,爸爸随周副主席去了延安 , 留在重庆的妈妈旧病复发 , 健康状况日下 。周副主席听说后 , 再次安排妈妈到桂林疗养 , 并亲自安排了遇到突发事件时 , 与贵阳南方局的地下交通紧急联系的方式。
1944年初冬 , 日军占领桂林 , 贵阳危在旦夕 , 身在延安的周副主席仍然记挂着他安排去了桂林的妈妈 , 又通过南方局组织部将妈妈调回相对安全的重庆 , 仍留在办事处工作。不久 , 又把她调到延安 , 与爸爸朝夕相伴。
1945年 , 在周副主席的关心和呵护下 , 爸爸和妈妈两人在延安结了婚 。结婚那天晚上 , 杨家岭举办舞会 , 毛主席 、朱总司令 、周副主席都出 席了 , 会上宣布了两人的婚事 , 没有喝酒 , 也没有撒糖 。会后各回各的窑洞 , 连洞房也没有 , 但他们仍然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 。第二天 , 周副主席和邓妈妈前来贺喜 , 邓妈妈十分高兴地说: “ 你们两个是办事处年轻人中结婚最晚的 , 也是最好的一对! ”
后来 , 妈妈怀孕了 , 回到重庆后 , 周副主席将一瓶朋友送的自己舍不得吃的维生素 , 派人送给了妈妈。
1946年2月 , 妈妈临产 , 由于是头胎 , 没有经验 , 折腾了半天 , 才 把我生下来 。然而胎盘怎么也下不来 , 肚子仍然是鼓鼓的 , 只能躺在那里 痛苦地哼哼 。爸爸忙着照顾我 , 不知妈妈那里该怎样才好 , 庆幸的是办事处有卫生所 , 于是赶忙叫人去把卫生所的毕大夫喊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