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雪
》
售價:HK$
75.9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HK$
140.8

《
财政与国家治理
》
售價:HK$
162.8

《
魏特琳日记(重新修订,震撼上市)
》
售價:HK$
96.8

《
国宝中的国宝:195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
售價:HK$
305.8

《
幻灭与觉醒:1861年的内乱、外交与政局
》
售價:HK$
96.8

《
文明等级论的表与里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他们是美丽的援藏人——医生、气象工作者、博士夫妻、天文学家、畜牧兽医专家、藏学研究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播火者、讲好西藏故事的媒体人……《一生西藏情》是一代又一代援藏人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投身西藏建设的生动写照。
|
內容簡介: |
他们是美丽的援藏人——医生、气象工作者、博士夫妻、天文学家、畜牧兽医专家、藏学研究专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播火者、讲好西藏故事的媒体人……《一生西藏情》是一代又一代援藏人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投身西藏建设的生动写照。
|
關於作者: |
李朝全 福建仙游人,作家、评论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2020武汉保卫战》《踏荆前行》《春天的前海》《为国铸剑》《最好的时代》《国家书房》《梦想照亮生活》等。
|
內容試閱:
|
目录
引言 寥廓雪域,精神高地 · 001
第一章 精兵强将援藏,开辟西藏新局 · 007
第二章 监测天上风云,为了大地丰收 · 035
第三章 技术援藏,共同奔富 · 066
第四章 脚踏高原,仰望星空 · 082
第五章 弘扬优秀文化,照亮现实未来 · 101
第六章 理清历史,文润西藏 · 114
第七章 俯首勤耕耘,甘愿化牦牛 · 125
第八章 歌舞颂团结,倾情促融合 · 174
第九章 妙笔写丹青,匠心绘苍茫 · 211
第十章 大医仁心,仁术济世 · 247
第十一章 情牵百姓,护佑安康 · 268
第十二章 胸存凌云志,笔传西藏情 · 282
第十三章 新时代新西藏,新故事新风貌 · 319
后记 让他们被看见,让丰碑立纸上 · 340
引言
寥廓雪域,精神高地
西藏,镶嵌在祖国西南的雪域明珠,是中国重要的腹地和根基。藏族同胞,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参与创造了悠久深厚的中华文明,推动了国家的团结进步与发展繁荣。千百年来,西藏与祖国内地骨肉相连,休戚与共,早已融合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卫藏”“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9 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受限于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生产要素难以集聚等因素,和平解放后的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较为落后,并且单靠自身力量短时间内难以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就像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兄弟姊妹之间贫富不均,然而,出于手足情深骨肉同胞的亲情,彼此总是要相互帮扶相互提携的,总是希望一家人一个都不能少地尽快过上好日子,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和平解放后的西藏,如同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比较贫穷落后的一员,其他发展较好地区的兄弟姊妹当然希望能够帮扶西藏这个家庭成员。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方针政策由此应运而生,援藏机制、援藏模式也在不断完善。
在和平解放西藏初期,随军进藏的地方干部总额2200名,其中汉族2000名,占90%以上,少数民族200名。随后,西藏工委报请中央组织部批准,从全国各省市抽调2000多名汉族干部陆续进藏,并且在西藏吸收了大批的藏族干部。西藏各级党政机构迅速地建立起来,逐步形成了全面进行民主改革的气势。后来,人们把这一阶段西藏的工作称为大发展阶段。大发展导致人员迅速过快增加,开支急剧增大,市场投放、人员过多,引起物价上涨。这时,中央对西藏的民主改革问题一直十分慎重,发现急躁冒进的苗头立刻纠正。1956年,在客观地分析了西藏的政治形势后,党中央认为西藏的改革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勉强去做势必出乱子,于是提出了六年内西藏不实行民主改革的方针。
随后,进藏干部逐步得到恢复发展。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夕,全区干部总数8967名,其中汉族6200名,占69%。
1959年3月10日,在西藏和平解放8年之后,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突然发动全面武装叛乱,试图永保农奴制,维护其既得利益。随后,达赖及其追随者叛逃出国。
平叛后,中央政府开始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将封建领主的财产、土地分给广大农奴。农奴翻身做了主人。
这一年,为进行民主改革,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抽调干部赴西藏工作的通知》等9个文件,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抽调了10300余名干部进藏。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时,全区干部总数22818人,从组织上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抽调干部支援西藏和在藏干部内返问题的通知》,决定从1979年至1980年,每年为西藏抽调干部约3000人,其中党政干部和专技干部各占一半。
西藏和平解放后,我国采取的是“帮助”少数民族的政策。仅1952—1979年支持西藏财政经费就达464374万元,占西藏全部财政收入的87%。1974年,在《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内地支援西藏大、中、专师资问题意见报告〉的通知》中,首次提出,由固定省市“定区定校包干支援”。改革开放后,国家从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对西藏的“帮助”逐渐提升为“强力援助”。1979年4月,全国边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国家还要组织内地省、市,实行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首次提及“全国支援西藏”。
1980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西藏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建设边疆,巩固边防,有计划有步骤地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确定了“减免放”的政策,即减轻农牧民负担、免征免派购、放宽政策,标志着西藏农牧区经济改革的起步,西藏开始了工作重点的转移。
1983年8月,国务院指定由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对口支援西藏。
1984年2—3月,中央书记处在北京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个解放,两个转变”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一个解放”即解放思想,“两个转变”即西藏经济要从封闭式经济转变为开放式经济,从供给型经济转变为经营型经济,制定了“两个长期不变”的经济政策,即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确定了第一批援藏工程43个项目。标志着西藏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1987年6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明确谈到“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
与此同时,达赖集团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机进行渗透破坏,策划了80年代末拉萨骚乱,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了骚乱。
198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形成了指导西藏工作的10条意见,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一个转折点。
1994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对西藏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在政治方面,明确维护社会稳定、坚决同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在经济方面,确定了第二批中央国家机关、18个省市和17家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项目62项工程。
从最开始4个省市援藏,到18个省市、17家央企和中央国家部委对口支援西藏,国家对西藏实施了长期的财政补贴、价格补贴、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社会保障等诸多优惠政策和变通办法,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都是力度空前、绝无仅有的。
2001年6月,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增加部分省市和国有骨干企业承担对口支援工作。部署了在新世纪初促进西藏从加快发展到跨越式发展,从保持稳定到实现长治久安的各项工作,确定了117项重点建设工程,成为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第二座里程碑。
2005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西藏工作。2006年,国务院制定了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的40条优惠政策。2007年1月,国务院确定西藏“十一五”建设项目180个。
2010年1月,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援藏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完善,对口援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奋力拼搏,为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阐明了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1994年至2020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分9批共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其中,仅“十三五”规划期间,17个对口援藏省市安排援藏项目就达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截至2022年,17个对口省市和17家央企(2022年增加到22家)先后派出10批共1.19万名援藏干部奋战在高原各地。30年来,数以万计的优秀干部和专技人员陆续进藏工作,实施援藏项目超过1万个,改善了西藏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援藏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亦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性的国家政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堪称是一项百年工程。
从西藏和平解放之日起,援藏工作便在润物细无声地逐步展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干部和医生、教师、军人、科学家、工程师、作家、艺术家等专门人才,纷纷进入西藏,参与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在雪域高原抛洒青春,抛洒热血和汗水,共同浇育民族团结、幸福生活之花。
新时代的援藏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派出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石,援藏工作、援藏任务和目标也要依靠援藏干部来执行和完成。
30年来,各地派出的援藏干部,如同繁星撒落在世界屋脊上,缀满了青藏高原的天空,照亮了这片古老的土地,照亮了西藏人民美好生活之路。他们生龙活虎地活跃在经济建设、科技研究、文化文艺、国防军队、医疗卫生、新闻宣传等各条战线上,挥洒青春与汗水,奉献赤诚与热爱,为西藏耕耘,为人民奉献。他们,至今仍是这块土地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是西藏发展繁荣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