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
》
售價:HK$
173.8

《
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樊百川著作集)
》
售價:HK$
184.8

《
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7.8

《
汗青堂丛书151·日本中世战争史:武士的命运与下克上
》
售價:HK$
79.2

《
清季的洋务新政(全二卷)
》
售價:HK$
418.0

《
精力管理:有效地使用时间和专注力
》
售價:HK$
54.8

《
把世界留给黑暗与我:丁帆书评集
》
售價:HK$
74.8

《
大争之世:论中国文明重建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 韩少功的独特魅力
小说独辟蹊径;
散文独树一帜;
随笔独占鳌头;
翻译独擅胜场。
像韩少功这样贯通六艺的全能型作家实属罕见。
? 为什么要当代青年该读这本书?
? 在表情包和短视频时代,重新认识“非言说”的交流;
? 理解中国文化中“言外之意”的深层逻辑;
? 身临其境感受文学大家举重若轻的思想表达。
? 韩少功文学经典的永久魅力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寻根文学”代表人物韩少功,将文学之“根”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从来时路寻求、书写、抵达“民族的自我”。
韩少功已经把写作变成了一种高难度的自我较量,他用语言反抗语言,用具象反抗概念,表现出磅礴的思想力量,他的写作已经成为文体变革和精神探索的象征。
上海文艺出版社对“韩少功作品系列”经典大全集的重版归来,包含了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脉络的观察与梳理,以及对当代文学精神的研究和推荐。
|
內容簡介: |
“火光也是语言。”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人只能生活在语言之中。”
“记忆成了一个博物馆,也构成了真正的生活。”
……
韩少功长篇随笔《暗示》里开始关注一些角落感、隐秘感,以及某种微小的状态,如场景、表情、面容、服装、仪式等方面,或者说这些东西是为了小说主线服务的存在,但在韩少功这里,这些内容都有了独立存在的重要价值,他在《暗示》里试图徐徐思考一个问题:诸多信息,是如何绕过语言,直接被我们所感觉、所体验、所领会的。虽然他思考的过程依旧得通过语言的表演和交锋,但语言成了一种弱化掉的辅助手段,那些信息本身的光彩被凸显了出来。
韩少功的文字一直呈现着一个探索者和怀疑论者的坚定面容。他智慧的笔触,时刻渴望在历史、文明和语言的死结中突围,这迫使他的写作必定更多地关注被压抑和被遮蔽的生活真相。他一次次地勇敢探索,一次次地突破语言和文体的边界,似乎就是为了追问,在现有的语言未能抵达的地方,生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精神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形态。
本书为“韩少功作品系列”(十四本)精装典藏大全套之一。
|
關於作者: |
作者介绍
韩少功,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主要文学作品有《韩少功系列作品》(十四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报告政府》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日夜书》等,长篇随笔《暗示》《革命后记》等,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等。有四十多种译本在海外出版。
作者自述
眼下是一本关于具象的书,需要提取这些具象的意义成分,建构这些具象的读解框架,写着写着就有点像理论了——虽然我无意于理论,只是要编录一些体会的碎片。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我将陈述一些隐秘信息的常例,包括场景、表情、面容、服装、仪式等事物怎样对我们说话。接下去,我愿意与读者共同考察一下具象符号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它是怎样介入了我们的记忆、感觉、情感、性格以及命运;我们还可以考察一下具象符号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怎样介入了我们的教育、政治、经济、暴力、都市化以及文明传统。最后,作为一个必不可少也最难完成的部分,我将回过头来探讨一下语言与具象怎样相互生成和相互控制,并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现代知识的危机。
——韩少功
|
目錄:
|
卷一/隐秘的信息
3言说之外
6场景
9家乡
11色
14眼睛
16面容
19相术
22讪笑
24证据
27默契
31声调
34铁姑娘
38骨感美人
40老人
42方式
44抽烟
45军装
50时装
53裸体
55颜色
58忠字舞
61俄国歌曲
63《红太阳》
65富特文格勒
67乡戏
69遮盖
72鸡血酒
74仪式
78墨子
82代沟
84生命
卷二/具象在人生中
89空间
92记忆
96爱情
101女人
104独眼
106忏悔
112朋友
116身份
119精英
123摇滚
125母亲
129无厘头
131亲近
135迷信
137传说
140情绪化
145感觉惯性
149岁月
154座位
156角色
158性格
164聪明
168观念
174距离
176劳动
178怀旧
182时间
卷三/具象在社会中
187近事
191文以载道
196夷
199野言
202粗痞话
204考字
206党八股
210镜头
215卡拉OK
219广告
221电视剧
222学潮
229国际歌
232领袖
235团结
238甘地
241电视政治
245包装
248行为艺术
251书
254进步主义
261触觉
264痛感
266商业媒体
270M城
275教堂
276城市
281假冒产品
285郊区
290拥抱
294天国
296文明
302儿童
卷四/言与象的互在
307真实
312月光
314秘密
318消失
322语言
325词义
330慧能
331暗语
352疯子
355医学化
358非医学化
359潜意识
364伪善
367言、象、意之辩
372烟斗
373虚词
377残忍
387极端年代
397地图
408麻将
414沉默者
416乡下
418附录一人物说明
419附录二索引
422附录三主要外国人译名对照表
425附录四《暗示》台湾版序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个眼神,一顶帽子,一个老车站,一段叫卖的吆喝,如此等等,使我们的记忆成了一个博物馆,也构成了真正的生活。我一直想解读一下生活中这些具象细节,读解这些散乱旧物,就像要在字典中找出它们的定义。
这些细节常常在人们的言说之外,是生活分泌出来的隐秘信息,泄露出生活的隐秘原因,不大为人们所感知——我没有这样的字典。而且这些东西中既有事物自然的原象,也有传媒文化的造象,几乎无处不在,杂乱无序,缤纷万千,似乎远远超出了我的清理和解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像大部分的人一样,我长期以来习惯于用语言来思考,习惯于语言对心智的囚禁,对于“非言说”的信息可能已缺乏感受机能。一旦离开语言,我并不比一条狗或一个小孩更具有智能优势。
我眼下仍处言说之中,但一直没法遏止自己尝试的冲动,让自己能够闯入言说之外的意识暗区。我必须与自己作一次较量,用语言来挑战语言,用语言来揭破语言所掩蔽的更多生活真相。
我在写完《马桥词典》一书后说过:“人只能生活在语
言之中。”这有点模仿维特根斯坦或者海德格尔的口吻。其实我刚说完这句话就心存自疑,而且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想写一本书来推翻这个结论,来看看那些言词未曾抵达的地方,生活到底是否存在,或者说生活会怎样的存在。
《马桥词典》是一本关于词语的书,需要剖示这些词语的生活内蕴,写着写着就成了小说。而眼下是一本关于具象的书,需要提取这些具象的意义成分,建构这些具象的读解框架,写着写着就有点像理论了——虽然我无意于理论,只是要编录一些体会的碎片。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我将陈述一些隐秘信息的常例,包括场景、表情、面容、服装、仪式等事物怎样对我们说话。接下去,我愿意与读者共同考察一下具象符号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它是怎样介入了我们的记忆、感觉、情感、性格以及命运;我们还可以考察一下具象符号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怎样介入了我们的教育、政治、经济、暴力、都市化以及文明传统。最后,作为一个必不可少也最难完成的部分,我将回过头来探讨一下语言与具象怎样相互生成和相互控制,并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现代知识的危机。
在我看来,知识危机是基础性的危机之一,战争、贫困、冷漠、仇恨、极权等都只是这个危机外显的症状。这些灾难如果从来不可能被彻底根除,至少不应在人们的心智活动中失控,不应在一种知识危机中被可悲地放大。
还是在我看来,克服危机将也许需要偶尔打破某种文体习惯——比方总是将具象感觉当作文艺素材,把它们做成图画、音乐、小说、诗歌以及电视连续剧,做成某种爽口的娱乐饮品顺溜溜地喝入口腹。这也许正是意识形态危险驯化的一部分。
一个个意识隐疾就是在这种文体统治里形成。因此,如果说我以前也一直是这样处置和运用具象,那么我现在更愿意把娱乐饮品呕吐出来,放到显微镜下细细测试,分解成不那么爽口的药剂。如果说我以前也一直习惯于把声象万态当作消遣休闲节目,当作天经地义的课外活动,那么我现在则要尝试着把它们请入课堂,当作一门主课,以此展开思考和争辩,反而把很多原来占有课时的抽象概念体系逐出门外,权当作野炊、足球、玩泥巴、斗蝈蝈一类游戏,权当感觉的对象。这就是说,我们有时需要来一点文体置换: 把文学写成理论,把理论写成文学。这就像一群胡作非为的学生,在下课铃响起时上课,在上课铃响起时下课。
对于这一种文体破坏,我请师生们暂时谅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