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高质量思政课程建设之“道”

書城自編碼: 412973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赵中源,冉杰,吴阳松 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587770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內容簡介:
本书为广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论文集,集中展示近年来该学院教师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成果。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书围绕思政教育专业建设驱动教学理念创新这一主题,从人才培养、思政课金课体系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及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政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關於作者:
赵中源(1968年—),男,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
冉杰(1969年—),男,湖北利川人,法学博士,现任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哲学。
吴阳松(1983年—),男,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主要从事政党与现代化等相关问题研究。
目錄
目录


第一编 国家级一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探索与创新

以国家一流思政本科专业建设示范带动高水平思政课程建设 左康华 赵中源 李丽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赵中源
高质量党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 罗明星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赵中源 罗明星 左康华
以优良学风铸牢一流人才培养基石 梅淑宁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的创新探索 李丽丽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带队教师的角色担当 石若坤
青年师生协同成长的实践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师范技能培养为例 邓妍


第二编 讲道理与讲故事——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双轮驱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吴阳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品格的提升研究 刘莉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片论 黄禧祯
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新转向 胡宜安
高校德育育德的有效性探讨 唐卫红 周美玲
高校思政教师教育亲和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心理契约的质性 石若坤
“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 石若坤 胡宜安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策略 张丽璇


第三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学分析 冉杰
新媒体视阈下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探论 吴阳松
以主题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游运珍 刘莉
走向感悟课程:智能时代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的课程范式 王游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分析 吴阳松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一体化 孟凤英 王婉军
广东地区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蒋义丹 龚利鑫 黄世毅
少先队工作专业化建设研究——基于广州少先队工作的思考 黄禧祯 黎抒屏 雷霞
共青团承接青少年事务的实践与探索 王雄
政府与高校协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模式构建 郑汉山 蒋义丹
一场跨越54km的思政课——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团结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马娟 梅淑宁
內容試閱
第一编 国家级一流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人才培育的探索与创新

以国家一流思政本科专业建设示范
带动高水平思政课程建设[1]
左康华 赵中源 李丽丽[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2020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来,着力打造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示范带动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教学改革新格局,通过优势重点学科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一流师范人才培养,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以优势重点学科建设夯实高水平思政课程根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业务技能的水平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省级优势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干人才,以突出的科研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充足的后备人才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根基。
以突出的科研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科团队突出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作为广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建设学科,同时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学科评估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学院经过大力建设,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研究导向,逐渐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与优势,切实提升了育人水平。学院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49项,获得省部级各类研究项目72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23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6篇、《马克思主义研究》12篇、《政治学研究》6篇、《哲学研究》12篇、《教育研究》3篇,在主流媒体发文29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16部。
以国家级领军人才引领教学团队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科研人才的支撑,更离不开结构合理的梯队建设,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的人才结构和团队结构为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现有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首届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二等奖获得者1人、全国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学院先后获 教 育 部教学科研示范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师教学竞赛奖8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连续12年获最受大学生欢迎教师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二、以一流课程建设驱动思政教学体系高质量发展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驱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改革,建立起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群。学院现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校级星级课程18门次,“思想道德与法治”等3门公共课被学校纳入省级一流课程培育项目。其中,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全部拥有线上教学资源,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格局。
促进教学改革。学院积极推动专业课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近3年新增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教改项目2项,新增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重点课题1项、国家级教研课题2项、省级教研课题3项,约10门专业课程依托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教学改革,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群共同打造数字化、一体化、精细化优质资源供给体系,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助力课程思政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专业课则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学院以一流思政课程建设协同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26名思政课教师以“第二负责人”的身份参与广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示范课程建设,12人作为第二成员参与广东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倾力参与广州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目前,该中心已入选广东省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领和帮助专业课教师自觉树立融合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育人意识,提升育人综合能力,承担专业课程建设“主战场”中各环节的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新局面。

三、以一流人才培养助力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广州大学师范教育底蕴深厚,传承了原广州师范学院、原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师范专科学校3所师范院校的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贯通,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以情怀为本,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师德师风。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师德示范教育相结合。学院充分结合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在探索中形成分类高端发展班级的教师团队制以及针对个体学生的全程导师制、学术导师制及就业导师制,学院教师从专业学习、生活适应、待人处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与培养,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在针对性较强的学习和交流中获得教师的帮助、接受教师的人格熏陶,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以经典为基,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批判、在批判中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师范生。在专业课教学中,学院强调要“回归经典”,鼓励教师以经典著作为教学文本,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以经典文献为中心,为现实世界探寻更多的精神资源;学生通过经典原著研究现实问题,在学习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注重实践,贯通理论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体系,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育实习实践是重要环节,学院以专业教育带动实习实践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广州大学多年来承担着援疆援藏及各类重要支教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借助这一优势,将支教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发挥师范教育优势,通过深化校地教育交流合作,在实践中教育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提升育人效果。
学院与全国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清远市连樟村结对,聘请一批课外社会导师,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潘津镇中学等一批民族地区教学实践基地;依托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州大学研究基地等4个省级教研平台和省内外教师教育协同培养平台,协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和新疆民族地区培养优质师资人才。2022年,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上特色思政课,践行岭南天山情”新疆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2021年,学院成立“广大马院党史青年宣讲团”,先后到南沙区大岗镇、榄核镇、南沙街和东涌镇等地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党史故事,学生工作案例荣获广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二等奖。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断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建设为抓手,充分调动各界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提高育人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3]
赵中源[4]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人生导师”,是高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的专业队伍与骨干力量,更应按照“四有”要求,明确角色定位,担当责任,不辱使命。

一、讲政治,让党真正放心的人

对高校而言,讲政治关乎办学方向,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由什么人来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是高校落实讲政治这一核心理念与根本要求的专业队伍与骨干力量。所以,讲政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有着特别的含义和要求。
其一,讲政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职责。高校的特殊性决定其始终成为各种思想的“对话场”与意识形态的“交锋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所面临的挑战非常现实和复杂,既有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大背景,也有校内外思想交流碰撞的小环境,既表现为有形的交锋,更存在于无形的角力。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度推进,开放办学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和发展必然,在丰富高校办学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意识形态新课题;另一方面,高校的青年教师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在大学生中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示范性。因此,在大力提倡尊重人才的同时,强调教学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落实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其中的专业与骨干力量,必须主动担当责任,作出示范,发挥作用。
其二,讲政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主体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法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为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有效付诸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课程的内容安排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培育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因此,政治性与思想性是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线和灵魂,无论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系列理论成果,还是形势与政策以及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都不能偏离这一主线。这既是课程教学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价值所在。
其三,讲政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的自觉境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的传播者与示范者,政治自觉应成为其 必 备 的职业特质。这具体体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正确的政治认知,即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功底,同时对国家现行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有充分认知;二是坚定的政治态度,即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三是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有着清晰的认识,并自觉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实践之中。

二、精业务,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显而易见的属性: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种价值观念;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并蕴含了四种基本功能,即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倡导正确的价值理念、指引理性的实践行为。要达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需要科学处理学科的学理性与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这就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业务”的基本内涵。
把握课程的学理性是阐发意识形态合理性的基础,也是展现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与感召力之所在,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理论水平提出了现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四门主干课程都有其明确的功能指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着重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着重阐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一基本的历史认知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着重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着重培育大学生道德素养、人文情怀与法律意识。这些课程蕴含着学理性、先导性、实践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要求。历史的穿透力、逻辑的思辨力、理论的说服力以及实践的引导力,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在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开发、驾驭其中的魅力,既需要研究相关专业文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夯实专业基本功,也需要深入社会实践,认识和了解国情,把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当前各类社会思潮的基本动态,更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其理论精髓与实践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与“以理服人”的要求,不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和内容,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加以呈现,真正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敬仰之情、亲切之感、信服之心、实践之意,并由此对任课教师产生尊崇和信任,进而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润物无声”与“教化无形”的理想效果。
此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协调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创新的关系,在强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立足于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发展性,对教材内容加以挖掘和充实,以提升教学内容“含金量”为根本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并受益终身。

三、受欢迎,让学生真心喜欢的人

“受欢迎”是学生从内心对教师的接纳和认同,它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师生心理默契与实践互动。学生对课程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对任课教师的信任、认可和欢迎之上。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认同,可以来自教师的学识和品格、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社会美誉度等多个层面,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通过切身体会,真正被教师的真诚所“感化”,也就是所谓的触及灵魂。
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点而言,教师的真诚体现在几个基本方面。一是注重以事实说话,即在教学中注意把“说理”建立在对“事实”的具体分析与客观评价之上。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社会信息鱼龙混杂,极易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产生误导,需要教师还原事实真相,通过专业解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并形成实事求是和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二是注重平等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新特点在于“思想塑造”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充分与坦诚的思想交流,学生只有在思想自由得到尊重时才可能对教师敞开心扉,与教师形成互动。三是注重换位思考。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专业属性,以学生的身份思考其对社会问题的最大关注是什么,对于大学生活最大的需求是什么、认识和处理问题的通行方式是什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期许是什么等,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理解包容。青年学生追求个性,崇尚思想和行动独立,这是由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教师应该对此保持耐心和包容,积极寻找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衔接点,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熟。五是注重身体力行。言传与身教的和谐统一性,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身体力行不仅要求教师在言行举止上“洁身自好”,更需要通过实践中的“善举”为学生和社会作出示范,增强教育的感化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